1、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小交通员李勇巧妙地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感受李勇机智勇敢的品质。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秘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交通员、情报、满不在乎、直瞪瞪、恶狠狠”等词语的意思。
3、体会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背景,朗读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李勇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问难:
1、出示:“秘密”一词,谁来读读?发现这两个字相似的地方了吗?找到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来写一个“秘密”,什么叫“秘密”?(不公开的)
2、出示:“钓鱼竿里的秘密”,钓鱼竿里有什么秘密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就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完后再想一想。想什么呢?(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秘密是什么?)
2、交流:能把你思考的答案告诉我们好吗?(一份情报、抗日战争)
3、出示第一段,知道抗日战争吗?老师带来资料让小朋友来读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情报里可能与那些事情有关?
4、写这个故事的作者想换一个题目,该取什么好呢?
三、重点品读,感受形象:
1、李勇给游击队送情报要经过日本鬼子把守的岗哨,但还是胜利地完成了任务,他是怎么做的呢?老师请小朋友再读这个故事,找到写李勇的句子用横线划出后多读几遍。
2、哪位小朋友先来读读?还有哪几个句子?老师也把这些句子找出来了。你觉得从哪些字词中你可以体会到李勇的机智和勇敢呢?(⑴、假装扮成卖鱼的,有好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边做做动作,边读一读。⑵、能把“晃”做准确吗?谁能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⑶、为什么要故意一藏?⑷、谁能很有勇气地读一读?⑸、“嘀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嘀咕?
3、李勇真是一个机灵而勇敢的孩子,在狡猾、凶狠的敌人面前毫不畏惧,能通过你的读告诉大家吗?先在四人小组中分配角色,合作读好课文的第三小节?
4、他们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5、哪一组再来试试,争取超过他们?老师想请男女小朋友来赛一赛,看看哪个李勇最像?旁白谁来读?(男女小朋友都很厉害,把李勇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四、积累内化,表演故事
五、读后总结,拓展延伸:
在抗日战争时期,有很多象李勇这样的儿童也加入到战争中去,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海娃也是个机灵的小交通员,队长让他把一封鸡毛信送给八路军。想读他的故事吗?
1、学会文中的生字词语,特别是“秘密、直瞪瞪、机灵”等。
2、体会课文含义,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的用动作、神态、语言来表现一个人的写作手法。
一、谈话揭题
板书:秘密
师:谁会读?这两个字中你发现了什么?是呀,这两个字不仅读音一样,而且字形上也有相同之处,让我们再来边读边记住这个词。
生读。
师:你有秘密吗?那钓鱼竿里的秘密指的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钓鱼竿里的秘密》,完成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学习故事
师: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你知道抗日战争吗?在1937---1945年,我们全国人民为了保卫祖国和日本鬼子进行了勇敢地斗争。故事中又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同时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交流检查:
谁会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三个左右)
随机板书:机灵的李勇送情报
(理解词语小交通员)
师:对,你像李勇那样为八路军秘密送情报的人课文称他为小交通员。
三、学习语言
师:老师觉得文中这几句话读起来特别有意思,你读读看,你有什么要说的?
出示句子:
李勇晃着手里的小铁桶,满不在乎地回答:“卖鱼去!”李勇故意把铁桶往身后一藏。这时,李勇上前一步说:‘把桶还我,我还得上街卖鱼呢!”李勇嘴里嘀咕着:“给鱼钱,给鱼钱!”
交流:理解词语满不在乎故意嘀咕
试读——评读——齐读
师小结:是呀,课文就是通过抓住李勇的这些神态、动作、语言,把他给写活了,一读起这些话,我们脑子里马上闪现出这么个活生生的小李勇,让我们再一次来读好这些句子,体会李勇的机灵。
生读
师:文中像这样能抓住人物的这一系列描写的句子还有吗?请你自己读读课文,找一找。
交流:
1、日本鬼子跑过来,搜遍了李勇的全身,连扎在头上的毛巾也解下来查过了,什么也没有发现。他还不死心,嚷道:“小家伙,把手里的东西给我看看!”
2、日本鬼子一把抢过铁桶,只见两条鱼在桶里活蹦乱跳,他两眼直瞪瞪地瞧着鲜鱼,连口水也要流出来了。
生理解后读句子
师:课文不是在写李勇的机灵吗?干吗还把日本鬼子给写得活灵活现的。
生答
师小结:对呀,我在写一个人的时候不仅可以直接通过他自己来表现,还可以通过旁边的人来表现他。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不仅知道了李勇的机灵,还学会了一个本领。
1、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小交通员巧妙地跟敌人作斗争的事,学习李勇机智勇敢的好品质。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钓鱼竿、秘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交通员、情报、铁桶、出发、经过、敌人、满不在乎、活蹦乱跳、直瞪瞪、恶狠狠、机灵、乘机”等词语的意思。
3、能体会练习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学会把句子写具体。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抗日战争、八路军、游击队、情报”等词语。
2、读懂课文第一段,了解事情的缘由。
3、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字音——扎、瞪;字形——秘、密;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背景
一、谈话揭题。
1、出示课题
2、学习生字:秘密
(1)正音
(2)什么叫秘密?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秘密是什么?为什么放在钓鱼竿里?)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钓鱼竿里的秘密是什么?
2、全班交流:秘密是情报。(教师简介故事背景)
4、自学课文
5、生字卡片认读,重点正音:扎、瞪
(1)一份()一桶()
(2)口头组词:扎灵、战
6、这篇课文有几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议。
三、学习第一段
1、读读第一段,还有哪些不明白的词语,把它划下来。
2、板书:交通员读读课文,想想交通员是干什么的?
说说:李勇是()。
李勇帮()送情报给()。
3、齐读第一段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1、读懂课文第三段,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小交通员巧妙地跟敌人作斗争的事,学习李勇机智勇敢的好品质。
2、理解“满不在乎、活蹦乱跳、直瞪瞪、恶狠狠、机灵、乘机”等词语的意思。
读好第三段
理解李勇对敌斗争机智勇敢的品质。
一、复习
1、词语复习:读词语(自由准备――指名读――全班齐读)
书写―――秘密、瞪、狠(课件出示)
(上节课小朋友们都学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来比比词语谁读得好。自己先试着准备一下。我们一起来读。
声音响亮,又整齐,真不错。那这几个比较容易错的字,你们记住了吗?)
2、复习第一段。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生字,而且也读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李勇是()。李勇帮()送情报给()。”(课件出示)
3、李勇有没有胜利完成任务?你觉得李勇是个怎样的人?现在请小朋友们翻开语文书,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读课文。
4、全班交流。指名说。(李勇胜利完成任务了吗?你觉得李勇是个怎样的人?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聪明、机智、勇敢、沉着)
5、我们书上就有一个词语,请你找一找。
(1)学生自由找.
(2)交流。(指名说词语,读句子。全班圈划,读。)(谁找到了?这个词语在第几自然段的哪句话里,请你来读一读。都找到了吗?“不动笔墨不读书”请你把这个重要的词语圈划下来。
二、学习第二、三段,体会李勇的“机灵”(机智)
1、你从哪里地方体会到李勇的“机灵”?请小朋友再认真读读课文的2、3自然段,找一找并划出句子。
2、学生自己研究。
3、同桌讨论、交流。(同桌相互交流一下,有没有可以补充的地方?)
4、全班交流。
(1)从李勇的准备工作看
反馈,出示句子:
李勇晃着手里的小铁桶,满不在乎地回答:“卖鱼去!”
李勇故意把小铁桶往身后一藏。
李勇上前一步说:“把桶还我,我还得上街卖鱼去呢!”
李勇嘴里嘀咕着:“给鱼钱,给鱼钱!”
(2)(这是李勇的准备工作。)你为什么觉得这句话可以看出李勇很“机灵”?(指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我从……看出李勇很机灵,因为……)
着重理解“塞进钓鱼竿”、“还准备了铁桶和两条鱼”(如学生没说完整,问其他小朋友有没有补充?或读读句子,想想“李勇为什么还要准备铁桶和两条鱼”?他是怎么想的?
(3)齐读句子。(能把刚才的体会读出来吗?自己先试试,齐读。)
三、从李勇与敌人的斗争看
(1)指名说。重点理解“晃满不在乎”
(2)如学生未说完整,请其他孩子自由读这句话,从哪几个词看出李勇很机灵?重点理解“晃满不在乎”(板书:晃满不在乎)
(3)李勇为什么要晃小铁桶,而不是钓鱼竿?如学生未说则引导学生体会。
(4)指导朗读。请你学着李勇做做“晃”的动作,用满不在乎的语气读读李勇说的话,然后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自由读,男女赛读,齐读。)
(5)指名说。请其他学生补充。(如学生没有说到,则
引导学生体会:李勇为什么要故意把小铁桶往身后一藏,而不是钓鱼竿?)
(6)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7)指名说。重点理解“上前一步”、“把桶还我,我还得上街卖鱼去呢!”
引导学生体会:这时敌人的注意力已经在“两条小鱼”上了,李勇应该赶紧溜走呀,为什么还要上前一步说:“把桶还我,我还得上街卖鱼去呢!”?(加深理解李勇的机灵)
(8)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对读。
(9)指名说。重点理解“嘀咕”
引导学生体会:如果说刚才是怕敌人怀疑,但这时敌人已经恶狠狠地说:“快滚开!”,李勇怎么还不赶紧走,嘴里还要嘀咕着:“给鱼钱,给鱼钱!”
(10)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对读。
机灵的李勇乘机跑过了敌人的岗哨,把情报送给了游击队。
从这些地方,除了可以看出李勇很机灵外,还有什么?(勇敢、冷静、沉着)
日本鬼子好像一下子就李勇给“蒙”住了,那是李勇的什么把敌人给蒙住了?
三、研究日本鬼子,侧面烘托李勇(机动)
看来敌人的那岗哨好像很容易过嘛!(学生会说不是)
请你找找理由:
日本鬼子跑过来,搜遍了李勇的全身,连扎在头上的毛巾也解下来查过了,什么也没有发现。他还不死心,嚷道:“小家伙,把手里的东西给我看看!”
“恶狠狠地说”、“举起刺刀”
重点理解:“搜遍全身、头上的毛巾、不死心”“恶狠狠地说”、“举起刺刀”(敌人很狡猾,很凶狠,很不容易骗过去,李勇很机灵。)
板书:
钓鱼竿里的秘密
塞进
晃满不在乎
李勇机智藏
上前一步
嘀咕
《钓鱼竿里的秘密》文中的李勇这样说,是为了迷惑日本兵,用鱼将日本兵的注意力转移,以此保护情报。小编在这里整理了《钓鱼竿里的秘密》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抗日战争时期,李勇是八路军的小交通员。一天,八路军要他送一份情报给游击队。李勇找出了一根钓鱼竿,把情报塞进竿里,又找来一只小铁桶,桶里放了两条鱼。他一手提着小铁桶,一手拿着钓鱼竿出发了。
李勇出了村,经过敌人的岗哨时,一个日本兵喊道:“站住!上哪儿去”李勇晃着手里的小铁桶,满不在乎地回答:“卖鱼去!”日本兵跑过来,搜遍李勇的全身,连扎在头上的毛巾也解下来查过了,可是,什么也没有发现。他还不死心,嚷着:“小家伙,把手里的东西给我看看!”李勇故意把桶往身后一挪。日本兵一把抢过铁桶,只见两条鱼在桶里活蹦乱跳,他两眼直瞪瞪地瞧着鲜鱼,连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这时,李勇跨上一步说:“把桶还我,我还得上街卖鱼呢!”日本兵恶狠狠地说:“快滚开!”李勇嘴里嘀咕着:“给鱼钱,给鱼钱!”日本兵举起刺刀说:“还不滚,杀死你!”机灵的李勇趁机跑过了敌人的岗哨,把情报送给了游击队。
《钓鱼竿里的秘密》阅读题目:
1.照样子找叠词。
气呼呼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钓鱼竿一()小铁桶()地说()地回答
3.请用“________”画出描写李勇语言的句子。想一想,李勇为什么要这样说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钓鱼竿里的秘密》参考答案:
1.直瞪瞪恶狠狠
2.根只恶狠狠满不在乎
3.①“卖鱼去!”
②“把桶还我,我还得上街卖鱼呢!”
③“给鱼钱,给鱼钱!”
李勇这样说,是为了迷惑日本兵,用鱼将日本兵的注意力转移,以此保护情报。
37钓鱼竿里的秘密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字音——扎、瞪;字形——秘、密;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背景
1、出示课题:
3、看课件:理解“抗日战争、八路军”
教学重点:读好第三段
教学难点:理解李勇对敌斗争机智勇敢的品质。
A学生自由找.
B交流。(指名说词语,读句子。全班圈划,读。)(谁找到了?这个词语在第几自然段的哪句话里,请你来读一读。都找到了吗?“不动笔墨不读书”请你把这个重要的词语圈划下来。
(一)从李勇的准备工作看:
(1)(这是李勇的准备工作。)你为什么觉得这句话可以看出李勇很“机灵”?(指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我从……看出李勇很机灵,因为……)
(二)从李勇与敌人的斗争看:
(1)指名说。请其他学生补充。(如学生没有说到,则
*引导学生体会:李勇为什么要故意把小铁桶往身后一藏,而不是钓鱼竿?)
(5)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1)指名说。重点理解“上前一步”、“把桶还我,我还得上街卖鱼去呢!”
*引导学生体会:这时敌人的注意力已经在“两条小鱼”上了,李勇应该赶紧溜走呀,为什么还要上前一步说:“把桶还我,我还得上街卖鱼去呢!”?(加深理解李勇的机灵)
(2)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对读。
(1)指名说。重点理解“嘀咕”
*引导学生体会:如果说刚才是怕敌人怀疑,但这时敌人已经恶狠狠地说:“快滚开!”,李勇怎么还不赶紧走,嘴里还要嘀咕着:“给鱼钱,给鱼钱!”
(1)理解:“乘机”
5、从这些地方,除了可以看出李勇很机灵外,还有什么?(勇敢、冷静、沉着)
6、日本鬼子好像一下子就李勇给“蒙”住了,那是李勇的什么把敌人给蒙住了?
1、看来敌人的那岗哨好像很容易过嘛!(学生会说不是)
(1)重点理解:“搜遍全身、头上的毛巾、不死心”“恶狠狠地说”、“举起刺刀”(敌人很狡猾,很凶狠,很不容易骗过去,李勇很机灵。)
目的:学习数物对立,比较数字的大小,学习6以内的加减法。准备:磁性钓鱼竿若干,写有数字或式题的纸小鱼(上别有回形针)若干,鱼塘背景图一幅。玩法:1.把钓到的鱼放到写有相应数字的鱼池中。...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磁铁和铁制品的关系。(2)通过有趣的游戏认识磁铁能够吸住铁制品。(4)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幼儿的知识基础∶知道宠物-猫喜欢吃鱼。...
本课我通过媒体介绍,自然引出丹麦这个有着丰富的海产资源的半岛国家,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情景,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丹麦这个美丽的国家。...
教材分析:《钓鱼的启示》作者用抒情的笔触,讲述了一个钓鱼的故事,用烘托的手法,刻画了一个严格自觉遵守规则的好爸爸形象,使学生懂得,自觉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素养。...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结构鲜明的短文。课文具体叙述了纽约市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师11岁时的钓鱼经历,刻画了一个严格自觉遵守规则的好爸爸的形象。这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
教学目的:1、熟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2、体会作者运用语言、动作来表现心理变化的方法。3、理解“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孟庆芬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是小学语文组3号考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从小就热爱教育,做着教师的梦。长大后,一直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站在三尺讲台上用自己毕生的心血与智慧,浇灌祖国未...
一、说教材《钓鱼的启示》是小学语文九年义务教育的一篇讲读课文,写的是34年前“我”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
一、设计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标要求,运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阅读的教学新理念,结合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抓重点词句、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理解课文,结合生活读懂课文,并从中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感悟“我”的心理变化过程。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启发,明白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一、说教材及教学目标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29课《钓鱼的启示》。这是今年的新增篇目。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
师:上一节课,我们对《钓鱼的启示》作了初步感知,很多同学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还想再读一读课文吗?生:想!师:那我们就再来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