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大美食向投资者介绍了公司食品主体战略背景及前三季度经营情况。公司自2021年确立了以预制菜为核心的食品主体,以养殖和屠宰为两翼支撑的“一体两翼”总体发展战略以来,持续加大食品板块的投入。食品业务包含预制菜和肉制品,主要面向预制菜,提供预制食材、预制半成品和预制成品三大品类产品。养殖和屠宰作为基础优势业务为食品做大做强提供重要支撑。养殖主要为食品提供品质溯源,屠宰提供共享客户、生产基地和经营网络来保障食品业务的稳定发展。公司未来将持续夯实食品业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食品板块在主营收入的占比。
公司自1996年开始向日本知名企业出口冻干酱汤块、冻香肠等预制食品类的产品,是国内最早从事食品预制业务的企业之一。肉制品业务已经在产品种类、加工研发能力、渠道开拓和品牌建设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规模和优势,有利于业务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公司的屠宰业务有别于传统屠宰企业,主要通过精细化的加工工艺形成不同的产品形态,根据客户的规格、需求、口味、尺寸等提供精加工服务。
产能方面,公司现有食品加工产能15.5万吨,另有在建工厂约17.5万吨的产能,建成之后,食品产能将提升至33万吨/年,从而保障未来大单品的推出和预制菜的供应。屠宰产能设计为1500万头,为食品板块提供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和品质保障。养殖规模总体控制在屠宰产能的10%以内。
食品板块经营情况方面,公司自确立以预制菜为核心的食品主体战略以来,食品板块收入稳步增长,主营占比逐年提升:2021年收入15.42亿元,主营占比7.90%,2022年收入16.52亿元,主营占比10.25%。
产品方面,公司2021年已有黄喉类、酥肉类、培根类等上亿元体量的产品,2022年通过产品调整,聚焦大单品,打造了肥肠类的上亿元大单品,2023年重点打造烤肠类产品,成为继肥肠之后培育的又一款上亿元体量的大单品。
渠道方面,公司采取BC并举的渠道策略,整体以B端为主,C端为辅。公司在大B端渠道深耕多年,已经与1000+家知名企业客户达成合作,拥有大B渠道布局的先发优势。公司在大B端积累的产品经验可以快速量产并推广到中小B端或C端。
预制菜板详细拆分如下:
从渠道拆分来看,前三季度大B增速快于中小B,主要是今年下游餐饮恢复相对较好,加上公司坚持固老开新的策略,大B同比增长30%以上。C端也在稳步发展。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增速较快,二季度受消费不及预期、消费降级影响,增速放缓,三季度受中秋国庆催化,增速向好。
从产品来看,今年烤肠类产品放量较快,三季度末已接近1亿元的体量,公司瞄准西式快餐渠道,重点开发适用于烘焙场景的烤肠类产品,如鲜食记系列的0添加纯肉肠、爆汁芝士肠、黑胡椒烤肠等产品,成为继肥肠之后打造的又一款上亿元体量的大单品。此外,前三季度肥肠类产品已突破2亿元,预计全年可达2.5-3亿元,其他如培根类、酥肉类、丸子类的产品也保持稳步增长。
以下为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1、公司作为上游原料型企业,与其他预制菜公司的不同之处
A:公司向下游发展食品、预制菜业务主要基于以下优势:
全产业链布局优势:一方面公司拥有生猪的全产业链布局,有养殖和屠宰为食品提供支撑,有较强的产品管控能力。供应链方面,公司已完成全国化的屠宰场布局。有一部分像预制菜生产中的原料储备和处理步骤可以直接在屠宰场完成。同时公司的每个生产基地的周边也配备了完善的供应链系统,可以保障运输效率和产品的新鲜度,节约对终端供货的物流成本。
品质优势:公司拥有20余年对日出口经验,产品全程可溯源,质量符合国际食品检测的标准。
大客户优势:当前预制菜渠道销量仍是以B端为主,C端处于培育和成长期,公司拥有多年大B端服务经验,与上千家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有大客户服务基础,客户粘性较强,熟悉客户需求。有了大B的背书,也可以快速上量并推广到中小B或C端。
研发优势:公司以三大研发中心为立足点。山东主要负责传统的酱卤产品和高低温产品的研发以及其他研发中心的产品生产转化,上海研发中心主要负责B端餐饮大客户的定制化产品和创新产品研发,四川主要负责川式口味的产品和休闲食品的研发。
2、目前预制菜占比最大的单品分别有哪些
A:目前肥肠类、烤肠类、培根类、酥肉类的产品占比较高,均突破亿元。肥肠类的产品今年总体目标2.5-3亿元。烤肠类的产品今年提升速度比较快,主要是在西式快餐类的场景应用较广,市场受欢迎程度比较高,预计今年突破1亿元。
3、预制菜收入中B端和C端两部分的占比不同渠道在毛利上有什么差异吗
A:公司预制菜大B占50%-60%左右,中小B占20%-30%左右,C端占比10%左右。B端看起来毛利比较低,但费用投入较少,C端毛利相对较高,但费用投入较大,因此综合下来整体净利率大概在4%-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