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九三二年,宁波全市已有工厂一百五十八家,年产值为一千零八十万元。但其中多数为小型的织布厂、针织厂和碾米厂,新设的大型厂仅恒丰布厂、立丰面粉厂和冷藏公司三家。当时,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转嫁危机,加紧对华进行商品竞销,使正在萌芽的我国民族工业备受摧残。以和丰纱厂为例,一九三二年因花贵纱贱,生产一件棉纱要亏本三十元,半年内即亏本四十四万元之巨。在一九二九年开办起来的恒丰布厂,在英商纶昌印染厂的蓄意倾轧下,每匹布价从六元跌到四元以下,被迫停工。帝国主义者在挤垮了竞争对手后,又将布价逐渐抬高到六元以上,恒丰布厂看到市价回升,重新借款恢复生产,而帝国主义者又重施故技抑低布价。在这样的反复摧残下,恒丰布厂负债达九十余万元。一九三○年设立的立丰面粉厂,面粉价格决定于上海由帝国主义操纵的投机交易所,一九三二年面粉价大跌,立丰厂因连年亏本,至此更难维持。延至一九三四年,终于宣告倒闭,欠款达九十余万元。此外因亏负巨大而倒闭的还有美球针织厂等。如生罐头食品厂也因日货走私,市价下跌而亏损甚巨。
四
五
六
总之,宁波的民族工业表面上虽然恢复繁荣景象,但实际上困难重重,危机四伏。在帝国主义、官僚资本的侵吞、独占以及苛捐杂税的重重盘剥下,民族工业只能面临破产和半破产的命运。一九四八年,宁波虽有四百八十四家工厂,但百人以上的大厂只有八家,职工总数只有七千六百三十九人。从十九世纪末叶到宁波解放前夕的半个世纪内,宁波近代工业所走的道路是极其曲折的,大致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1887—1912年工业兴起时期1914—1930年工业发展时期1931—1936年经济衰退时期1937—1941年畸形繁荣时期1941—1945年沦陷时期,工业瘫痪1945—1949年经济动荡时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