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某大学运用AI技术,根据几项患者指标进行预测,预测患者生存率的精确度达到90%。
这已经揭示了疫苗快速研发的一条捷径——超超级计算机模拟疫苗测试。
大约二十多年前,美俄法等大国纷纷发展出了运用超级计算机模拟核爆炸的技术,由此让核武器的研发进入了“无核试验”的时代。
但是,人类可以用超级计算机模拟探测飞船的轨道,却还是难以用计算机模拟人体接种测试疫苗后的反应。
要想用超级计算机模拟测试,加速研发疫苗,首先要在电脑中建立数字化虚拟人体,虚拟每一个人体细胞,然后让这个只存在于硬盘内的“数字人”接种同样虚拟的“数字疫苗”,然后观察和研究“虚拟数字人”接种“虚拟疫苗”后的病理反应。
在现实中需要22个月才能走过的动物试验、试接种测试,在超级计算机中也许只需要1秒即可完成。而且,在现实中,寻找足够多的有代表性、各个年龄层的大量接种志愿者是有难度的,如果参与测试的病患数量不够多,疫苗测试结果就缺乏足够代表性,对疫苗的改进也就难以臻于完美。
在超级计算机中虚拟出的“数字人”就不同,如果有需要,完全可以虚构出数十万个、数百万、数千万个不同人种、年龄、身体状况的“虚拟数字人”,在超算模拟中,数千万个测试样本绝对有足够的代表性,根据数千万个虚拟测试案例结果对疫苗进行修正,也就更科学,最终确定的成品也就更安全、可靠。
可惜,就目前而言,人类已经比较了解航空航天技术,也能够用超算模拟核爆炸,但是人类至今对人体的了解还是非常不够,无法在计算机中虚拟出哪怕一个“数字人”,自然也就无法进行上面所说的“大规模虚拟疫苗超算测试”。
如果我们加速对人体的研究,勇于在超算中先进行器官运行模拟,将超算技术引入疫苗研发,假以时日,上述设想,也许有机会在未来实现。
那时候,我们多半也能实现全人类所有医疗的大一统,快速研发急需的新药新疫苗,最终攻克人类将遇到的几乎一切疾病。
那时候,人类也将迎来所有知识的大一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制造、经济、法律、社会......所有学科、人类知识彻底融会贯通,到那时,也许可以回归本原,将一切知识统称为为“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