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喂奶是门大学问。首先要把握好宝宝喝奶量的问题,不能多也不能少,多则无益,有损宝宝胃部;少则饥饿,不利于宝宝健康成长。其次是,从宝宝的喝奶情况可以看出宝宝身体的一些问题。关于宝宝喝奶的问题,新妈妈疑惑一大堆,怎么知道宝宝饿啦,宝宝吐奶或溢奶怎么办,宝宝不喝奶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是新妈妈最为关心的。小编在这里就为大家解答这些问题。
关于宝宝喝奶的常见问题(图)
问题一:如何判断宝宝是否饿了?
当宝宝做出吸吮的动作,或是嘴巴碰到东西,如衣服、毛毯等,头就转向过去,张大嘴巴,甚至碰到自己的手就会吸吮手指,即表示母亲可以给宝宝喂奶了,这称为吸吮反射。至于宝宝哭闹,那表示他已经很饿了。
问题二:宝宝每天喝奶量多少,分几次喂?
宝宝喝奶的标准应按照他们的体重来计算,每天应喝的奶量是150ml/kg。例如:宝宝的体重是4千克,那么每天应喝的奶量为150×4=600ml。但是不同阶段的宝宝喝奶量有所不同。
儿科专家表示,喝母乳的宝宝一天至少喝8~12次,一天至少小便6次,当吃饱的时候,宝宝会自己松开母亲的乳头。喝牛奶的宝宝可以每3~5小时喂一次,一天约喂6次,当吃饱的时候,宝宝会用舌头顶住奶嘴,甚至转过头去或啼哭。
问题三:吐奶或溢奶怎么办?
造成溢奶或吐奶的原因有:
①胃食道逆流。食道和胃的交界处有一括约肌(贲门),它通常是关闭的,只有食物进入胃时才打开,目的是控制食物不反流至食道。但是新生儿的括约肌尚未发育完全,所以食物容易回流至食道,造成吐奶。
②喂奶太多,超过了宝宝的胃容量。
③奶嘴的大小不当,宝宝喝奶时将大量的空气吸到肚子里,腹胀,导致吐奶。
减少宝宝吐奶或溢奶的方法:喂奶喂到一半时给宝宝拍背,帮他排气;少量多餐,一次不要喂太多;宝宝睡觉时采取右侧睡或趴睡的姿势;挑选一个合适的奶嘴。
Tips:要将一种疾病和胃食道逆流区分开来,它就是幽门肥厚性狭窄。若宝宝很想吃奶,但一喝奶便呈喷射状呕吐,而且体重没有增加,可能是罹患幽门肥厚性狭窄。幽门肥厚性狭窄会造成奶水无法顺利流过,好发于出生2~5星期的宝宝,需要手术治疗。
问题四:如何帮宝宝排气?
喂奶中途可以暂停,帮宝宝排气。正确的排气方法是手掌拱起,拍打宝宝的下背部(即胃的正后方)。拍打的力量适中,不要太轻,否则无法拍出气体。拍气约5~10分钟即可,若仍有气体未排出,无须继续。宝宝最好直坐在大人的膝上,不要趴着。
喂奶后,也可将宝宝抱直靠在胸前,不需拍背,气体会在3~4分钟后自然排出。若宝宝没有打嗝,可让他平躺在床上数分钟后,再重复上述动作。
问题五:宝宝不喝奶怎么办?
宝宝不肯喝奶可分为刚出生的宝宝不肯喝奶和开始进入厌奶期两种情况。
1、喂奶方式不正确,会使新生宝宝喝不到奶,导致不想喝奶。正确的喂奶方式是将奶瓶倾斜45,轻放到宝宝的嘴里,让奶嘴上端顶到宝宝嘴巴的上颚软骨,宝宝就会产生反射作用吸奶。而母乳喂养的宝宝,父母则要注意宝宝的吸乳方式是否正确,是否含住整个乳头及乳晕。有时宝宝喝奶时睡着,可能是因为穿得太多,想睡觉,从而影响食欲,此时可以让宝宝少穿一点,露出手脚,或按摩宝宝的背部、脚掌,让他保持清醒。若宝宝一直不肯喝奶或喝不完,就必须少量多餐,并且观察宝宝是否吃得够量。
2、宝宝在4~6个月时会进入厌奶期,不肯喝奶,喝了就吐,或喝奶量减少。这是因为宝宝长大了,体内乳糖酵素开始减少,舌头的味觉也开始产生变化,想要吃其他更有营养的食物了。这时可以给宝宝适当添加一些简单的辅食。
由此可见,家长朋友在照顾宝宝的时候以上问题是不能忽略的,喂奶不仅仅是喂的问题,还要细心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掌握技巧和方法。在照顾宝宝的时候,观察宝宝的排泄情况、睡眠、体重甚至宝宝的神情,有异常要及时解决。宝宝的成长,需要家长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