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还没有电商和运营商渠道的年代,华强北依托着深圳特区,成为了全国电子零售商的拿货胜地。
靠着“一米柜台”,数不清的白手起家创业者实现了财富自由。
二十年间,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兴起和城市的变迁,华强北经历无数繁华与低谷。
时代浪潮拍打下,作为曾经深圳梦的象征,如今的华强北或许少了“一夜暴富”的故事,却早已是中国科技潮流icon,也成为外国游客探索深圳城市魅力的必到之处。
深圳最大的手机配件批发市场
02
华强北不仅汇聚了各种电子产品,也是深圳最大的手机配件批发市场。
如果想寻找手机壳,从华强北地铁站E口走出后,可以直奔赛格通信市场,市场里档口紧凑,款式琳琅满目,任君选择。
来自俄罗斯的谢尔盖正在这里采购各种款式的手机壳和耳机套,时而比划手势,时而在计算器上滴滴答答,和档口店员进行着“无声的议价”。
这是谢尔盖在深圳的第五天,按深圳口岸(落地)签证的规定,他今晚就要回国了。
和华强北的其他顾客一样,他将采购好的货品用黑色塑料袋简单装起,便匆匆走回附近的酒店。
“我来深圳非常非常多次了,每次都是来华强北采购手机配件,这么多年,这里变化很大”,谢尔盖边说边领着我们穿过电动车流和人群,三两分钟就到了一家便利店门口,“我的酒店到了,今天还有很多事要做,再见。”
我们往里看才发现,便利店内部是个酒店的前台。即使招牌上并没有英文指引,它已然是来华强北做生意的外国人熟悉的落脚点之一。
酒店的蔡经理告诉我们,店里每天都会接待很多来华强北进货的外籍人士,“已经很多年了,大部分都直接来前台订房”。
深圳CityWalk必去打卡点
03
告别了谢尔盖,我们又回到华强北商圈。
六层楼高的华强北电子世界商城汇集了各种电子产品、设备,和电子元器件,还提供维修服务。
大约每走过三个档口,我们就能看到一两个外国面孔的顾客,有的在体验产品,有的在激情议价,个别老手神色坚定地走向熟悉的目标店铺。
来出差的以色列小哥Amir将华强北作为“深圳CityWalk”必去打卡点,初次到深圳的他,在来之前就听居住在深圳的朋友介绍过华强北的“新奇”。
而来自马来西亚的Lester则是带着从社交平台拼凑的攻略来到了深圳,特意在华强北修理她的移动设备屏幕,据说要比在马来西亚维修便宜几千块人民币。
在一家面积稍大的店铺里,一名销售员正和外国顾客用英语流利交流,这在翻译器盛行的华强北可不多见。
顾客难掩的兴奋和好奇吸引着我们停留观察,售货员热情地向他介绍蓝牙耳机和蓝牙手表,他试戴后买下了好几款产品。
说起刚刚的华强北购物体验,Selman表示很满意,他称促使他购买的重要原因在于销售会讲英文,“我在华强北这一带逛了很多家店了,绝大部分销售都不会讲英文。如果开的价钱很便宜,但销售只是把价格(在计算器上)打出来,而不介绍产品,我会疑惑到底合不合适入手”。
这里的销售员比你还懂英文
04
来自孟加拉国的Selman对华强北的购物体验感到很满意。
Selman的话驱使我们回到店里找那位会英语的销售员。
等待间隙,她还在店内忙着招呼外籍顾客,如数家珍地用外语讲解产品。空闲下来,得到老板同意后,她和我们聊起天。
“可以叫我Angel,或者海燕”,许是常年和外籍人士打交道,她在自我介绍时先说出了自己的英文名字。
老板特地调了另一名员工过来临时接替销售工作,得知采访原委后,Angel的同事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厉害”。
Angel告诉我们,现在店里只有她和老板娘会讲英文,她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店里的“英文担当”。
“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口音也不一样吧,会不会有些听不懂?跟他们交流的时候紧张吗?”
“说实话,我比较敢说,遇到外国人都是直接上,说错了也没关系”,她直视记者的眼睛说道,眼神交流中,脑海中又出现了她自信接待外国顾客的场景。
Angel坦言,她最开始和外国顾客对话的时候,经常听不懂他们的需求,或者不熟悉某件产品的英文介绍。但她会在网上找翻译、查资料,反复尝试和顾客多交流几遍,记忆力和熟练度很快得到提升,“聊多几次后就会发现,原来有些表达是那样说的!”
见证了深圳的变迁与繁华
05
我们开始对Angel的经历好奇起来。
十几年前,Angel来到深圳发展,初来乍到,只有初中学历的她只能从事基础工作,服务员、打包员等“体力活”都尝试过。
机缘巧合下,Angel来到一位墨西哥老板的外贸公司工作,耳濡目染下,她逐渐开始自学英文。
“我没有刻意逼迫自己一定要什么时候学完或学好英文,只是慢慢形成了一种习惯。”
有了一定的英文基础后,Angel在2016年成为一名产品销售,逐渐在工作中用英文进行售货。
现在的Angel在深圳组建了温馨的家庭,对生活充满热爱。
Angel的励志成长,是无数深圳人在这座移民城市打拼奋斗的缩影。
华强北,见证了深圳的变迁与繁华,曾经是众多草根向往的“淘金地”。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华强北始终是深圳改革开放的亮丽名片。
几经迭代,华强北人依旧保留着强烈的韧性,华强北的造梦故事也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