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考大戏拉开帷幕,不少考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一鼓作气,摘下一只“铁饭碗”。
体制内一直有个说法:选调,是升职的快车道。不少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领导干部,都有选调生经历。
由此可见,选调生从总体上来看,在职业发展方面,是要优于一般公务员的。
都是一只鼻子两只眼,选调生为啥,就比一般公务员混得好选调生的优势究竟在哪
我认为,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
虽然各个地方,应届选调生招聘的入口关略有不同,但是总体上来看,都需要满足几个条件:品学兼优、中共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出身名校。
服务基层人员,主要是指大学生村官(近年已经停止招聘)、“三支一扶”人员。这部分人员有一定基层经验且吃苦耐劳,能够迅速适应、融入基层政府机关。
用体制内的话说,就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分”!
曾经,听一名领导说过,他最喜欢选调生,因为品质有基本保障,差不到哪儿去。这么多年来,经他手挖来的选调生,有二十多个,除了最近半年“入手”的,其他人,都已经推荐到更高岗位任职。
“挖人,不光要锄头挥得高,还要准头下得好。搞过来就能用,用起来还顺手,这才是关键。”
很多地方,每年还会组织选调生参加集中培训,提高整体能力。选调生档案,也一般采用的是提级管理模式,每年还有专门的部门、人员对每名选调生的情况进行了跟踪。
第三,培养目标很明确。选调生工作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区级以上机关的核心工作人员。
例如,2018年四川某市组织部门,就曾经在文件中明确,本科选调生工作六个月后,可安排担任乡镇领导班子副职(副科)。一般公务员,起码要奋斗个三四年,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2021年县乡换届中,我认识的好几名选调生,都成功的摆脱了科员身份,跻身科级领导干部行列。
如果是能进入中央、部委或者省级机关,那升迁速度,更是让一般公务员望尘莫及。新闻上还不乏选调生迅速成长为处级干部,30出头就担任县区常委班子成员的案例。
综上所述,选调生算是公务员队伍中,“出道即高光”的一类特殊人群了。不过,起点虽然高,后续的努力也很重要。体制内,也有个别上班七八年,仍然无所成就、碌碌无为的选调生。
今日备考小技巧:国家公务员考试——生活中的物理常识
在历年的国省考中,物理题出现的频次越来越多,物理题对于很多文科的同学来说,比较困难。但是考试中的物理题真的需要我们很专业的知识储备么其实不然,很多物理题可以用生活常识的思路去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下这种思维方式。
A.把热茶导入冷牛奶中,再冷却2min
B.把冷牛奶倒入热茶杯中,再冷却2min
C.将热茶冷却2min,再把热茶倒入冷牛奶杯中
D.将热茶冷却2min,再把冷牛奶倒入热茶杯中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知识。
第二步,本题属于生活常识类型的物理题,即便是不了解深刻的物理原理,通过分析即可解题。我们了解到高温液体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而且开始时温度降低很快,后来温度降低很慢,所以,液体高温下冷却2min的效果要比混合以后好,那么排除A和B选项。那么在C和D选项中,经过比较,热茶倒入冷牛奶的过程中,热茶还是会散失一定的热量,所以想要温度尽可能低的奶茶,C选项显然更合理。因此,选择C选项。
2.(2019国考)压强和温度会引起密度的变化。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关于压强和密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部分后,体积不变,密度变小
B.给自行车胎打气,车胎体积不变,质量变大,密度变大
C.通常情况下,水在0度时的密度大于4度时的密度
D.温度计内的水银随温度升高而密度减小,体积变大
第二步,本题属于生活常识类型的物理题,绝大多数物质的温度与密度都是成比例的,唯独水比较特殊,水在4度时密度最大,所以C选项说法错误。
A选项: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部分后,体积不变,密度变小。氧气瓶中的氧气质量是确定的,用一部分以后质量减小,气体还是会充斥整个氧气瓶,体积不变,密度变小。
B选项:给自行车胎打气,车胎体积不变,质量变大,密度变大。车胎在充满气的情况下体积不变,继续打气质量增大,所以密度变大。
D选项:温度计内的水银随温度升高而密度减小,体积变大。我们用水银温度计时候,温度越高,汞柱上升就越高,就是因为水银受热体积变大。
ABD三个选项显然正确,因此,选择C选项。
在行测考试中,很多知识点是我们的知识“盲区”,但是这并不需要担心,因为常识考试并不一定是所有知识点都需要了解和知道,我们可以用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联系生活常识,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