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记者以用户身份,从购物、视频等领域,选取多款APP进行实测,发现大多平台都会在到期前一周内,通过APP推送或短信的形式提醒消费者,会员即将到期,将进行自动续费
本想体验一把短期会员待遇,却没想到被“自动续费”,扣了不少“冤枉钱”。相信不少人都遇到过这样的糟心事。
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中对自动续费等新领域新问题做出了规定。新规下,付费会员的续费制度有怎样的变化?
记者实测各平台怎样提醒消费者
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对预付式消费、直播带货、自动续费、“霸王条款”“大数据杀熟”等新领域新问题作出了规定。
其中第十条提到: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
7日,记者以用户身份,从购物、视频等领域,选取多款APP进行实测,发现大多平台都会在到期前一周内,通过APP推送或短信的形式提醒消费者,会员即将到期,将进行自动续费。
提醒是否显著用户看法不一
新规出台,用户纷纷为之叫好。在西安市雁塔区一私企工作的李娟表示,“非常认可,某些会员确实只是临时需要,直接购买一年,不如连续包月划算,但常常会忘记取消,以显著方式提醒,很有必要。”
不过,对“显著通知方式”,大家看法不同。记者采访了多位有过会员续费经历的消费者。家住西影路的孙丽丽表示,自己为了避免被打扰,除了主要社交和支付APP外,其他APP的推送功能都是关闭状态。“APP通过以站内信、站内消息的方式提醒,我是看不到的。”
对此建议,家住雁南二路的张强说,自己不喜欢接听陌生号码的来电,如果群发短信能够确保用户收到,则更倾向于平台通过短信形式发送续费提醒。
采访中,多位用户表示,即便平台有比较清晰的表述来描述取消路径,但路径过于繁琐。“有些APP,‘一键完成’的‘自动续费’,却需要‘N键取消’,而且每一步之间,经常不是自动跳转,不少消费者容易因此疏忽漏过。”家住电子二路的黄洁说。
使用付费网站或APP这些方面要注意
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傲提醒,虽然《条例》对经营者及行业协会商会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义务,增加了消费者的救济途径,加大了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但是作为消费者,在使用付费网站或APP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以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在选择应用内会员服务时,应基于个人实际需求进行理性决策,避免盲目消费。在订阅会员服务之前,务必仔细审查是否存在额外的收费条款,以确保消费行为的透明性和合理性。
针对那些提供“免费试享”“首月特惠”或“连续包月优惠”等营销策略的应用程序,消费者在享受这些优惠的同时,应设定到期提醒,并在优惠期满前主动关闭自动续费选项。从而避免因疏忽未取消续费而导致的不必要扣费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