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半年的试运行,今天上午,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正式开诊,这也是副中心第一家三甲综合医院。
67年前的今天,北京友谊医院正式建院。目前,北京友谊医院位于西城区和副中心的两个院区共开设床位1994张,其中西城院区1501张,通州院区493张。两院区实现了门诊预约挂号协同、就诊卡协同、就诊数据协同;住院实现电子病历模板协同和住院证主从协同;检查化验实现检验结果、影像读片共享。医务人员以1至2年为周期定期轮转,按照“相对固定、部分流动”的原则,为两院区提供同质化医疗服务。
落户通州提升当地医疗服务能力
为更好推动分级诊疗和医疗联合体建设,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落户后,与通州区所有三级、二级医疗资源和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了充分对接。医院接收通州区属医院医务人员前来进修,为部分基层医院开通了CT、核磁等大型设备检查及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绿色通道;承接区属医院高危孕产妇转诊,应邀参加区属医院危重病人会诊。
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还启动“心脑同治”服务。截至目前,通州院区已完成15例“心脑同治”介入手术,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未来,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与神经医学中心将进一步推进多科协作,优化手术流程,方便心脑血管患者。
试开诊前,医院在对通州及周边地区疾病谱进行调研时了解到,由于该地区临近高速,交通事故多发,创伤外科患者比中心城区要多。因此,医院加强了通州院区急诊外科和创伤骨科的资源配备。近六个月来,通州院区急诊髋部骨折绿色通道收治患者人次和完成创伤外科急诊手术数量明显多于西城院区。81岁的患者高阿姨因为摔伤致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约10小时后来到通州院区急诊就诊,在拍片诊断后,她被确诊为“右股骨粗隆间骨折”。通过绿色通道,她及时顺利地接受了“闭合牵引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手术,目前恢复良好。
髋部骨折是北京友谊医院实施绿色通道的病种之一。老年髋部骨折又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其致伤率、致残率、致死率极高,这就意味着对髋部骨折的患者要进行快速精准的治疗。通州院区试开诊一周内,骨科就完成三台高龄患者髋部手术,其中两例是通过绿色通道收住入院并实施手术的。髋部骨折绿色通道的建立有益于患者早期手术、早期康复,48小时之内安排手术可以大大减少患者感染及血栓的风险,降低死亡率。试开诊近半年来,已有近550例危重症患者通过急诊绿色通道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身体情况恢复平稳。
试开诊当天,通州院区急诊收到了第一封感谢信。截至6月14日,通州院区收到各类表扬件共287件次,通过各种渠道征集服务建议431条,已整改372项。
24小时小微自助药房项目的开展应用不仅能提高取药环节的效率、避免人多拥挤造成的病毒交叉感染,还能扩大医疗空间、节省人力成本,从而提高药事服务质量,使药师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通过在诊疗区多点设置无人自助发药机,把“一个”门诊集中大药房分解为“多个”患者身边的小药房,患者不用多跑路、不用排长队就能自助取药,使诊疗流程更简化便捷。
6月15日零时,北京市近3700家医疗机构同步启动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坚持改革与改善不同。北京友谊医院西城院区位于寸土寸金的北京中心城区,日均上万的门诊量和捉襟见肘的停车位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医院从2017年开始,将院内570个车位腾退出400个车位,过去这些车位很多都被本院职工占用。在街道办事处的帮助下,医院在院外附近的天桥演艺中心找到了部分停车位用于职工停车,同时鼓励职工绿色出行。现在每天有2300辆左右车次在院内停车。医院还引入了专业停车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并采用更加便捷的缴费方式。医院各车辆入口,几乎没有了拥堵及排队进院的情况,基本实现了即入即停的目标。现在,医院内患者停车的秩序得到了明显的改观,停车难的问题得到缓解。交管部门还把临近医院儿科的西经路上内嵌式停车位取消,拓宽了一条车道。医院周边西经路和东经路两条道路,均由单向一车道变为单向两车道,道路更加畅通,环境也更加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