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市委书记郭文海主持召开中山市企业家代表座谈会。
座谈会上,与会数十家企业代表介绍了企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并结合自身和行业实际,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企业家提出的‘行走的办公室’‘马上办办公室’,我们马上就办。”座谈会上,郭文海现场回应企业家的建议,部署开通“市委书记、市长直通车”,向社会传递中山鼓励企业放心放胆做大做强的强烈信号。
梁昭贤广东格兰仕微波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营造超前营商环境打造后发优势
“市委书记、市长在门口热情迎候,党委、政府对企业和经济工作高度重视,给我们巨大鼓舞。”梁昭贤说。
当天,梁昭贤和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张传卫受邀坐在市委书记郭文海身旁。梁昭贤表示,如此高规格的待遇,让他非常激动、非常温暖。他将以实际行动回报中山市委、市政府的厚爱,并将把会议精神原汁原味传递给更多的企业家,让大家真切感受中山党委、政府对企业的关爱。
张传卫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
瞄准千亿级企业努力回报中山
围绕中山未来发展,张传卫建议,要推动火炬开发区扩区扩容,让中山更好承接大企业大产业,这对企业发展和人才、资本集聚非常关键。
张传卫说,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中山应该积极参与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以更大的力度、更加超前政策引才聚才,形成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优势。在产业集聚和集群化发展方面,应聚焦几个千亿乃至更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创新产业生态、人才和资本聚集生态,集中空间和资源,壮大优势集群产业。
林庆焜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总经理:
强化人才优势助力企业发展
林庆焜表示,产业迭代过程中的企业转型,企业反应速度需要更快。在企业转型过程中,人才和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人才资源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企业的发展布局。建议政府部门更加重视人才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同时他建议政府部门充分借鉴重庆等地经验,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梯度布局,为企业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骆建华中山榄菊日化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放开干部手脚传承服务基因
骆建华说,中山作为大湾区几何中心,有得天独厚地理位置,生活性价比高,具备聚集人流、人才的优势。加上深中通道的优势,未来可借力深圳人才资源更好发展。
骆建华说,只要处理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尊重企业、爱护企业,不仅能让企业安心扎根中山发展壮大,还能推动在外发展的中山企业回归本土发展。
于艳超蒂升电梯(中国)有限公司中山负责人:
破解土地难题促规模化发展
于艳超说,中山制造业发展环境非常好,但从目前来看,在用人方面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职业化人才梯队。所以,建立技工院校,培养基础人才,对于未来发展非常关键。
于艳超表示,现在经济发展越来越趋向于规模化模式,追求成本有效降低。但从过去中山镇街发展模式看,多年来形成的土地碎片化,成为制约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底层因素。建议政府加大破解土地难题的力度,把握好当前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
鲁楚平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以“植树造林”思维发展新兴产业
“工业强市这条路一定要坚持,不能放松。”鲁楚平说,发展工业强市,需要用心对待中山存量经济和存量资本,坚定企业家的信心。
鲁楚平说,解决人才困局非常关键,不仅要解决好人才招引问题,还要解决好留住现有人才的问题。很多职业人才虽然文凭不一定高,但经过多年一线实践,经验比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要丰富得多。这些人才成家之后,往往为了孩子读书等问题返回老家。建议政府出台政策,留住企业需要的职业技能人才。
“现在不‘植树造林’,十年二十年后就看不到‘森林’。”鲁楚平还建议,要积极拥抱国家的战略新兴产业,用长远的思维和战略眼光、战略思维来对待产业发展。要用“植树造林”思维发展新兴产业,制定好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以耐心的、持续可行的行动,推动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
宋宝锋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电动工厂总经理:
优化政策和环境增强人才吸引力
吴中林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对接深圳资源助力转型升级
在产业发展方面,吴中林说,通信产业前景广阔,希望中山将其纳入支柱产业。同时,他建议积极对接深圳产业资源,加强与深圳企业合作,对接供应链资源和产业基金,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杨广良广东伊莱特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引导形成转型升级生态圈
“一个企业单打独斗很难成功,仅仅抓住一个新兴产业也未必能突围。一定要打造一个好的生态圈。”杨广良说,中山在家电行业和传统制造业有非常深厚底蕴,政府可以在对接资本、项目等方面营造良好环境生态,让自有存量企业更好地转型升级。同时,应重点做好产业规划和政策,把握好战略方向,引导企业形成一个生态圈,发挥好政府、企业和资本的作用。
龚俊强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建好专业研究院提供人才支撑
刘亮中山东菱威力电器有限公司总裁:
降低通行成本发挥深中通道引力
姚友军广东奥马冰箱有限公司总经理:
打造环境优势形成聚集效应
姚友军说,尽管企业现在面临成本上涨等困难,但会积极与政府沟通,共同面对。预计明年企业销售额仍会保持平稳增长。
“人才聚集难,也是我们焦虑的问题。”姚友军说,公司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很多人才不在公司所在地落户,一部分员工较为分散地居住在周边。希望中山市和南头镇加快当地综合环境的营造,尽快形成人才聚集效应,解决发展后顾之忧。
段誉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中山项目负责人:
看好中山布局未来5年发展
段誉说,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经过20多年的实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与中山共同成长。2020年,公司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今年预计增长11%。
“我们在中山还有很大投入和发展布局,逐年增加、逐年增长。”段誉说,公司看好中山的发展势头,目前已经制定了未来5年发展规划,计划到2026年实现500多亿元的销售目标。
赵建红完美(中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常务副总裁:
完美的根将一直留在中山
赵建红说,近年来,面对瞬息万变的消费市场,完美公司积极应对,提出“二次创业”理念,启动了数字化转型战略,投入1.7亿元全力打造“全球大健康生态数据化平台”,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加强营销。目前,完美公司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坚持以科学管理和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围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品转化”三大目标路径和研究方向合力共赢,共促大健康产业发展。
目前,完美公司在国内外设立了34家分支机构、6家办事处、万余家服务中心。2011年在中山市南朗镇投资建设华南生产基地。截至今年9月,完美公司在全国累计创税380亿元,在广东省累计创税228亿元,在中山市累计创税218亿元。完美公司走过这么多年,确实有不少地方抛出过橄榄枝,但正如古润金董事长所讲:“无论外面的诱惑多大,完美的根将一直留在中山。”
潘叶江中山市华帝智慧家居有限公司董事长:
突破土地人才制约实现更大发展
潘叶江介绍,华帝多年专注厨电领域,目前已从中国知名上市企业稳步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化品牌。2019年12月,华帝推出VCOO智慧家智能管理系统、不仅包含传统的烹饪环节,还囊括了备餐、清洁、健康等全套生活场景。
据中山市产业大数据平台资料,华帝2021年1-8月销售收入25.05亿元,比增36.4%,纳税2.05亿元,比增68.1%。
潘叶江说,企业希望增资扩产,做大做强,建议政府帮助企业解决土地问题,满足新设备、新技术的需求。同时他建议,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扩大人才增量,为企业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保障,助力华帝实现更大的跨越发展。
李翠旭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让人才留下来用得上
黄健恒中山华侨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山项目总经理:
尽快完善周边配套打造开放式“第三空间”
2017年5月,华侨城集团与中山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以岐江河中心端周边区域进行开发,打造集旅游、文化、娱乐、商务、居住等为一体的旗舰文旅综合项目。目前,中山欢乐海岸一期已正式落地,城市展厅、格子空间等已向市民开放。
黄健恒说,欢乐海岸项目体量庞大,期望建成后对中山科技、文化、影视、艺术等产业起到推动作用,带动城市周边的人才聚集、创新创业,这就要求项目周边配套设施要完善,例如交通、停车等,希望政府加快推进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真正满足大湾区“9+2”城市居民短时高频一站式的休闲微度假需求,创造家庭、工作之外的开放式“第三空间”。
石正兵广东太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牢牢抓紧电子商务发展机遇
石正兵说,太力公司产品曾伴随神舟飞船7次进入太空,为中国航天员的太空生活保驾护航。近三年,太力利用互联网+技术助力电商指数级发展,实现电商销售规模、利润同比增长200%,与淘宝、京东、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网红顶流主播薇娅、李佳琦、罗永浩、刘涛等大咖合作,品牌曝光超5亿人次。
接下来,太力将继续努力,快速推动公司IPO主板上市。建议中山抓住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机遇,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数字化经济集聚,企业之间相互赋能,抱团发展。太力愿意尽绵薄之力,贡献自己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郭立斌国电中山燃气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
整合利用闲置厂房,形成产业集聚
郭立斌说,部分镇街仍有长期闲置的厂房,如果能加以整合利用,形成产业集聚,将大大推动企业发展。如果条件成熟,配套设施到位,很多企业可以利用闲置厂房满足增资扩产需求,为经济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熊振昌西迪斯(中山)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建议中山尽早布局高端智能传感器产业
熊振昌说,5年前,公司调整国外产业布局,全面移师中山,融入中山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感谢中山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他结合企业发展,建议中山立足长远,尽早布局高端智能传感器产业,为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精准健康医疗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必要支撑。
大森康儀佳能(中山)办公设备有限公司中山厂区负责人:
多途径解决“招工难”问题
大森康儀说,人力因素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发展,近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的问题。为了更精准解决问题,他建议在企业安排扩建、扩产计划时,帮助企业度过关键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