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1日起,即期返还的年金险、养老险等产品不再销售——保险产品将回归保障功能
从10月1日起,各保险公司“分红年金/两全保险+万能账户”产品形态并能即期返还的年金险、养老险等产品不再销售。投保人在中短期内从人身保险上快速获利已不可能,同时寿险公司也面临从“单纯追求规模”向“注重提升质量”转型的压力。目前,多家寿险公司准备推出具备长期保障功能的保险,以此作为明年“开门红”主打产品
来年“开门红”压力大
据悉,“134号文”对人身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开发行为作出原则性规定,明确两全保险产品、年金保险产品,首次生存保险金给付应在保单生效满5年之后,且每年给付或部分领取比例不得超过已交保险费的20%;万能型保险产品、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设计应提供不定期、不定额追加保险费,灵活调整保险金额等功能,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或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护理保险产品在保险期限届满前给付的生存保险金,应当以被保险人因保险合同约定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引发护理需要为给付条件。
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教授朱铭来认为,为促进“保险姓保”,新规通过拉长期限把保险从投资功能往保障方向转移。的确,新规直接打消了投保人在中短期内从人身保险上快速获利的可能,同时寿险公司也面临从“单纯追求规模”向“注重提升质量”转型压力。
“每年10月份左右寿险公司都在制定下一年‘开门红’产品的销售任务,往年主推‘主险分红型年金+附加万能账户’形式的年金保险,因为此类产品收益率高、还能快速返还,近年广受市场欢迎。‘134号文’下发后,该险种已经陆续下架,新产品目前还未最终全部确定,明年‘开门红’业绩将承受不小的压力。”一位寿险公司市场部经理说。
险企实施增资计划
一份行业交流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8月份,年金保险及两全保险累计保费收入约1.6万亿元,在同期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中的占比接近80%。这意味着,“134号文”完全生效后,大部分寿险公司会受到影响,资金压力增大。
与此同时,随着保险业“偿二代”正式实施,今年一季度有数据可供对比的151家险企中,仅38家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上升,占比两成多,有110家出现下滑,占比超七成。
各种因素叠加促使多家险企实施增资计划。来自中国保监会数据,今年1月份至6月份,保监会批复了包括幸福人寿、中邮人寿、复星保德信、中荷人寿等在内的8家险企增资计划,合计增资额度达到95.32亿元。
不过,也有市场分析认为,部分产品停售不一定就意味着总保费收入立即减少,因为很多产品都是期交方式,续期保费对于总保费的拉动作用,仍会在一定时期内体现。不少险企已经提前做好了业务转型准备,大力发展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保险产品。
以中国太保为例,今年上半年,整体新保增速是36%,个险新保增速是43%,新业务价值增速高达59%,其主要原因就是长期保障型产品快速增长,达73.8%,占个险新保总量已超过五成。中国太保寿险发展企划部总经理陆惠其表示,由于此前我们已经做了聚焦营销和期缴的寿险转型,业务结构已进入新保续期“双轮驱动”的发展周期,“134号文”实施后,对公司的影响并不大。此外,我们会持续提升产品的供给能力,设计更多客户需要的保额更高、保龄更宽、保障更广、保费更省的产品,坚持回归保险本源。
加速产品更新迭代
国泰君安分析师认为,未来保险公司开发设计保险产品时更多的是向保障方向靠拢,保险业要进一步发挥风险保障和长期储蓄功能,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金融安全、改善民生保障、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记者李晨阳)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