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药品目录甲类和乙类的区别是什么(最新)
医保药品目录甲类和乙类的区别
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给付范围内的药品,分为甲类和乙类两种。甲类药品是指全国基本统一的,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是能够保证临床治疗基本需要的药物。这类药品的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并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给付标准》支付费用。参保人使用“甲类”药品时,可以全额纳入报销范围。而乙类药品目录也是由国家制定的,是指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高的药品。参保人使用“乙类”药品时,凡未标注个人负担比例的,需由个人先负担一定比例的(各地规定不同)药品费用,其余部分列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已经标注个人负担比例的,先由个人按标注的比例负担,其余部分列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各省市可以自行调整,调整不能超过国家制定的15%。一般来说,乙类药物的自付比例在10%-30%之间。
虽然自费类药品有可能会调整到医保目录内,但以下自费类的药品,至少目前是明确排除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之外的,包括:主要起营养滋补作用的药品、部分可以入药的动物及动物脏器、部分可以入药的干果水果、用中药和中药饮片泡制的各类酒制剂、各类药品中的果味制剂、口服泡腾剂、除了急救和抢救使用以外的血液制品和蛋白类制品等。
诊疗项目目录中标注的“甲类”“乙类”又是什么意思
诊疗项目亦分为“甲类项目”和“乙类项目”。“甲类目录”的诊疗项目是临床诊疗必需、安全有效、费用适宜的诊疗项目。“乙类目录”的诊疗项目是可供临床诊疗选择使用,效果确定,但需适当控制使用的诊疗项目。“乙类目录”中的部分项目,按照临床适应症、医院级别与专科特点、医疗技术人员资格等予以限定。同样,甲类项目全额纳入报销范围,而乙类项目需要个人先行负担部分费用,其余费用纳入报销范围。
此外,诊疗项目又分为全额统筹项目,即全部纳入统筹支付;部分统筹项目,须个人先负担一定比例后,再纳入统筹范围,比如有些省市,CT检查费用,个人要先负担20%,剩余费用再纳入统筹金支付范围;范围外项目,完全要个人自付。诊疗项目目录跟药品目录一个道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肯定也会向着越来越有利于老百姓的方向调整。现在是“范围外”的,有可能会调到“部分统筹范围”,现在是“部分统筹”的,也有可能未来会调整到“全额统筹”范围内。
目前,在范围外项目中,以下项目是明确排除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之外的,比如说:“挂号费”项目下面的计算机预约挂号费、初诊建病例费、病例手册费用;“体检费”项目下面的影像、化验及特殊检查费用;“床位费”项目下面的一次性用品费用;“护理费”项目下面的“药物、特殊消耗材料费用、特殊仪器费用”项目;“监护费”项目下面的监护仪器费用;“急救费”项目下面的化验、特殊检查、治疗、药物、输血费用等。
医保药品目录乙类报销比例
甲类药品报销比例100%,乙类药品报销比例70%-80%。基本医疗保险国家药品目录将药品分为三类:第一类甲类可以全部进入医保报销范围按医保比例报销的;第二类乙类是需个人先按一定的比例承担部分费用后,其剩余部分进入医保报销范围,按法律规定的医保比例进行报销;第三类丙类,这部分的药是不报销的,全部由个人承担。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第二十八条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医保药品目录中五角星啥意思
所以配上5星的标志的话,其实就是告诉你它这个属于抗生素的抗生素的需要处方药,得需要处方医生签字的其实呢没有什么大的这个情况的,并不是说这个药物就是禁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