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安的“大饼”指向了“综合性互联网保险集团”的做大做强之路。那么它该如何操作空间更大的互联网寿险?又当如何跨越跨区域经营障碍、产品形态多样化不足、费率自主化尚未实现等互联网寿险痛点?
借助“互联网+”的风潮,众安保险圈画了一个人人向往的资本故事。成立2年估值即破500亿元,这本身就是个了不起的成就,更为难得是趋之若鹜的埋单者(投资者)。
绚丽妩媚的外表之下,傻呵呵的看个热闹心情倍爽。然而热闹过后,反而模糊了那个冉冉升空的众安,或许是升的太高显得越发的模糊,众安真的是我们认识的那个众安吗?
高兴的时候,说些理性的话,总是件让人扫兴的事情。上期《燕梳新青年》一篇《众安+平安要干掉90%保险公司》从资本的角度肯定了众安之犀利,本期我们回归骨感的现实抛出更多的观察视角,供更多的青年拍砖。
1关于股权:三马做嫁衣大股东另有其人
世人皆知,众安保险之所以名噪天下主要原因在其背后的“三马”:阿里巴巴的马云、腾讯的马化腾和中国平安的马明哲,期待着他们之间化学反应。
“三马”这样的大树甚至遮蔽了它“国内第一家互联网险企”的光芒。纵观众安宣传材料也直接传递着“众安保险就是‘三马’的企业”,“‘三马’联手卖保险”更是其一直以来的宣传主用语。
然而众安真的是“三马”的保险公司吗?根据保监会的批文显示,众安的发起股东共计9位: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平安、优孚控股、深圳市加德信投资、深圳日讯网络、携程、上海远强投资和深圳市日讯互联网,持股比例分别为:19.9%、15.0%、15.0%、15.0%、14.0%、8.1%、5.0%、5.0%、3%。
可以看出三马仅是参股股东,单一大股东是“三马”中的阿里巴巴(设立之初阿里巴巴持股19.9%,2015年增资扩股后稀释为16%),其余“二马”均为15%,后稀释为12%。
据调查,剩余六家股东中,有3位股东的实际控制人都是同一个人。即深圳日讯网络科技、深圳市日讯互联网和深圳市加德信投资均是由欧亚平、欧亚非兄弟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公司。
欧亚平何人,众安保险董事长也。上述三家公司合计占有众安25.1%,稀释后也在20%左右。对比众安保险过500亿元的估值,欧董事长两年前那笔2亿多元的投资对应的可是百亿元级别的估值,火箭一样的资产增速!更令人殷羡慕的还有那55亿元趴在账上的资本公积金。
联想欧亚平曾经大手笔的卖酒行为,和如今的众安如出一辙。不懂的去百度。
既然无法掌控,“三马”所图为何?一单稳赚不赔的生意,没有放弃的理由。一两个亿元的投资撬动几十亿、上百亿元的估值,而未来那2000亿元的估值将对应更为庞大的资产规模。
2关于股东:干爹博弈出工不出力
股东资源是众安另一个超级卖点,也是众同行羡慕嫉妒恨之所在。
作为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什么最重要,以流量为基础的互联网渠道资源整合,以及因此而生的各类互联网应用场景。有了电商第一的阿里巴巴、网络用户第一的腾讯,够不够?还有在线旅游第一的携程呢。
有了前端的流量基础,后端的理赔服务、风险管控等保险专业技术还可仰仗中国平安这家保险巨擘。
事实真的如此吗?有没有想起马云那句著名的“把企鹅赶回南极”,马明哲的那句“平安的对手不是传统金融企业,而是现代科技企业”?再看看,阿里巴巴和企鹅君于金融领域的风生水起,银行、基金、P2P,市场甚至不断传出这二位有意设立或参股保险公司呢。
至于中国平安,最大的贡献应该是给了众安定位财险的建议,之后呢?没有之后了,尤其是在众安已经发力互联网车险业务的背景下,平安还会、还能做啥呢?
3关于业务结构:前任遗产退货险依旧独大
退运险、众乐宝、37℃高温险、百度百付安、小米意外险、航空延误险、碎屏险、招财宝变现借款保证保险……“场景化”的发展方式固然给众安保险带来了极大的创新名头,但其过度倚重淘宝、携程等股东渠道,“小而散”的险种缺乏可带来量的拳头式明星产品是众安保险饱受诟病之处。
不论是令众安保险一天保费破亿的退货险,还是创新的众乐宝、参聚险等险种,均是依附于淘宝平台而实现的。其中,退运险更是众安保险的明星产品、支撑性产品。2014年众安保险的保费收入约7.94亿元,与淘宝合作的退运险业务收入高达6.13亿元,占到了全部保费收入的77%。
说起来,退运险算得上是众安保险首任CEO尹海的“遗产”。都知道退运险起于华泰财险,而尹海曾任华泰财险营销总监,退运险推出即由他牵头负责。
各方股东在各方面的利益博弈不可避免,如何保障未来的可持续性及稳定性?看来还要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任重道远。
4关于车险:蛋糕虽大并不好吃
车险业务的获批直接拉升了众安的估值,按照众安的路演预测:2015年车险保费收入将达到1亿元,2016年约为13亿元,2017年、2018年、2019年将可能突破30亿元、60亿元与110亿元,到2020年达到180亿元,五年车险保费合计约400亿元,以之对应的车险业务估值约为600亿元。
2014年,财险网销保费506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车险占比达96%。多家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网销车险规模约在两三千亿元左右。显然,众安保险车险保费计划的实现并不困难,难在车险保费获取的质量。
众所周知,中国车险已经进入费率改革阶段。按照发达国家车险费率改革经验,保费费率下调、赔付率上升的费改阶段,车险利润的摊薄是必然的趋势,综合成本率将长期保持在100%左右,这一点已得到近两年国内车险市场的证明。更不要说还要面临因缺少地面服务机构,在获取定价理赔数据等保险运营能力方面的挑战。
“不会用传统方式与车险市场建立联系,而是做别人不愿意做或者做不了的车险产品”,众安再度将信心押注自身的互联网基因上,表示根据某些特定用车场景研发销售差异化产品,且这类产品的赔付率与费用率均有望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跃过当前市场需求,直奔创造需求的领域听起来无限牛叉,可能性多多,但还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车险费率改革的背景下,依靠车险实现高额盈利的保险公司真的不多。况且在车险领域,阿里、腾讯均对此虎视眈眈,和人保等财险大佬眉来眼去,至于中国平安还要靠车险吃饭。
5关于估值:2000亿元的大饼炒作还是预期
根据那份《Z互联网+保险公司融资项目》预测,众安保险2019年一季度股权价值区间2000亿至3350亿元之间。此般估值又惊呆了一众保险小伙伴,如此爆棚的信心还是源于互联网保险的预期。
期间众安保险不断传递出“用互联网思维重塑传统保险从产品设计、产品定价,到销售渠道、理赔服务,以及技术平台的全价值链”的野心,并表示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入车险、寿险、健康险、返还型保险等传统领域,并还将布局信息技术服务、保险中介服务等配套市场。”
众安保险投资者之一鼎晖投资奉上分析报告认为,“对传统保险产品的数据化、互联网化创新将为其带来超过1000亿的保费收入”。
综合上述信息可看出,众安的“大饼”指向了“综合性互联网保险集团”的做大做强之路。那么它该如何操作空间更大的互联网寿险?又当如何跨越跨区域经营障碍、产品形态多样化不足、费率自主化尚未实现等互联网寿险痛点?即便互联网渠道可以有效地降低经营成本创造更高的费差,众安又该如何从死差与利差获得更高的利润?
相对于上述问题,《燕梳新青年》更关心高估值之下的下一位接盘侠会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