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对双叉犀金龟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它的俗称“独角仙”大部分人都听过。在中国台湾独角仙被称为“兜虫”,这个叫法源自日语中对于双叉犀金龟的称呼“カブトムシ”,写做汉字即是“兜虫”,而“兜”是指日本古代武士铠甲的头盔。一般这种头盔都会有大得夸张的角,而独角仙脑袋上的大角看起来就像戴了个头盔。英语中双叉犀金龟被称为“Japaneserhinocerosbeetle”,意为“犀牛甲虫”,也是很形象的比喻。
双叉犀金龟属于大型甲虫(鞘翅目昆虫),成虫有一层坚硬的呈红褐色至黑色的甲壳,大型的雄性个体能长到80mm,角的长度接近身体的1/2,而且在胸部背板上也长有一只小角。这个角从胸部伸出,向头部延伸并向下弯曲,末端有个丫型叉。
双叉犀金龟的角不同个体形状也不同。有的雄性的角伟岸异常,但有的就萎缩短小。双叉犀金龟具有性二型特征,只有雄性有角,而雌性则没有,看起来就像普通的大个儿金龟子,没有雄性那么威武霸气。
双叉犀金龟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部分地区都可以见到,国外则见于日本、朝鲜半岛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主要栖息在低海拔山地天然阔叶林中。它们是夜行侠,黄昏和黎明是活动高峰期,白天会钻入树林地面的泥土中或落叶堆,有时也会到树木根部的缝隙中隐藏自己身形。
成虫以树皮伤口处渗出的树汁为食,喜食山皂荚、丁香、柳树和梣树等树木的树汁,桃子、西瓜等含糖量比较高的水果也是其喜欢的食物。
在树林里,一些树在外皮受伤后会渗出汁液;而在一些动物眼里,营养丰富的树汁无疑是一桌盛宴。双叉犀金龟的触角是它的“鼻子”,触角可以嗅到树汁发酵的味道,追寻着这气味就能找到可口的食物。
双叉犀金龟发现树汁以后,会用像梳子一样的多毛的口器舔舐树汁。一同前来赴宴的还有自带老虎钳的锹甲和圆咕隆咚的花金龟,有时还会有身穿彩衣的蝴蝶来凑热闹。
在人工饲养时,人们会为这些甲虫准备“果冻”作为食物,这种果冻里面含有大量糖分。图片:二猪
双叉犀金龟喜欢“吃独食”,其他昆虫大多不是它的对手。但一些大型的锹甲,敢于向它发起挑战,用自己的老虎钳迎战双叉犀金龟的大犄角,可惜大多情况下也不是双叉犀金龟这个摔跤冠军的对手。
锹甲的打架方式是用老虎钳夹住对方,然后往一侧掰;而双叉犀金龟的打架方式则是用角把对方掀翻。图为欧洲深山锹指名亚种(Lucanuscervuscervus)图片:Bugman95/wikimedia
即便是遇到同类,也不能随随便便就入席,先来的雄性会将食物霸占,如果有其他雄性到来,就必须较量一下才能决定谁能独占筵席:双方先是互相“打量”对方,评估一下对方的实力,比较一下谁的角更大更粗壮有力。
如果实力相差过多,一般就会有一方主动退出;如果实力相差不多,双方就开始战斗了。它们会用自己的六条腿抓紧树皮,想尽办法将自己的大角插到对方的身体和树皮之间的空隙里。一旦成功就用力地一抬头,这样对方就会被过肩摔给扔出去,失败的一方会逃之夭夭。
如果雌性到来,一般雄性不会阻止其摄食,还会想方设法在对方进食的时候与其交配。
双叉犀金龟成虫的寿命一般不超过3个月,雌性在交配之后,会寻找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将卵产在土里。卵孵化后幼虫会以土壤内的腐殖质为食,每天都在吃土,然后再拉土。
双叉犀金龟的幼虫为蛴螬型,是个肉嘟嘟的白胖子,身体两侧的小点点是呼吸用的气孔,体表还有很多感知用的刚毛。它的六条小短腿几乎不能在地面上爬行,只能在土里钻来钻去。幼虫吃几个月的土,经过2次蜕皮,就变成了一个体长接近10厘米的大胖子。
双叉犀金龟属于少数适合作为宠物的虫子。首先其个儿大,适合把玩互动;其次它身体坚硬,不像有些孱弱的小虫子手一捏就非死即伤了;再有,它行动比较缓慢,这样的虫子即便从手里跑了也便于再捉回来,不像虎甲、蚰蜒这样的跑步健将,一转眼而就没了。
双叉犀金龟的成虫寿命不长,但是皮实、好看、个儿大等优点让它们成为了受欢迎的宠物昆虫。成虫死后还可以被做成标本。图片:二猪
另外双叉犀金龟除了脚尖端的小勾子有时候会扎手,几乎不能伤害到人;还有它生命力顽强,饲养比较容易;最后,双叉犀金龟容易获得,繁殖力又强,这样的家伙价格不会太贵。所以在很多地方,双叉犀金龟都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虫子。
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利用双叉犀金龟好斗的习性,将自己养的拿出来比试,看谁的最厉害。不仅孩子喜欢斗虫,有些地区人们也将斗虫作为博彩项目赌博。
外形拉风的长戟犀金龟,种名hercules来自希腊神话中的半神英雄赫拉克勒斯。图片:Anaxibia/wikimedia
除了双叉犀金龟,我国还有长得和它比较像的戴叉犀金龟Trypoxylusdavidis,戴叉的角只有一个叉,而且在角的中部左右各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刺。戴叉犀金龟在我国仅分布于湖南、湖北及福建比较狭小的区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随意捕捉会触犯法律。另外,在南方还有一种被称为“姬兜”的橡胶木犀金龟Xylotrupesgideon,因角比较小故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