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变革前夜:日本寿险业研究及我国寿险业发展前瞻思考 信息量很大的一遍文章,转发至此供喜欢投资寿险公司的朋友参考。不盲目悲观,但更不能盲目乐观,有些大V连利率下降都能解读成利... 

目前我国寿险公司利润主要来自利差;从当前的业务结构、险种结构、渠道结构,并结合当前我国居民对理财的需求大于保障需求的消费习惯看,我国寿险公司利润主要来自利差益的盈利模式短期内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他山之石,也许可以攻玉。日本寿险业迄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历经时代变迁,经历了快速发展期也历经了各种困难期,随着社会历史、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变迁而不断发展,目前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本文展示了日本寿险业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发展的全貌、深入分析了净利润的变化和基于基础利润的三差结构、产品体系及变化、近年来投资资产配置结构和投资收益率情况等,并在研究日本寿险业的基础上,对我国寿险行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前瞻性的思考。

1.日本寿险行业的现状和历史变迁

1.1.日本寿险行业现状:世界第二大,发展成熟

日本寿险行业始于1881年第一家寿险公司——明治生命保险公司成立,迄今为止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历经时代变迁,目前发展已经非常成熟。2014年日本寿险行业保费收入3715.88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二,全球市场份额14%;寿险保险深度为2,926美元,寿险保险密度为8.4%,世界领先。(注:日本的统计口径为财年口径,为当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截至2014年,日本共有42家寿险公司,其中,股份制有37家,相互制有5家;日本本土寿险公司有21家,外资寿险公司有17家,非寿险公司的寿险子公司4家。前五大寿险公司分别为邮政保险(JapanPost)、日本生命保险(Nippon)、第一生命保险(Dai-ichi)、明治安田生命保险(MeijiYasuda)、住友生命保险(Sumitomo),前五家寿险公司保费市场份额合计为60.2%(2013年)。

1.2.日本寿险行业历史变迁:在时代的打磨下逐渐成熟

日本寿险行业始于1881年明治生命保险公司成立,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阶段,通过不断创新主动顺应时代变化,虽也经历过危机和困难,但历久弥坚,目前行业的监管体系、公司的经营管理、产品体系在时代变迁的打磨下已经演进的非常成熟。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日本寿险公司的数量也经历了较大幅度的变化,1971-1995年日本寿险公司数量稳步增长;1996年《保险业法》大修订,允许产险公司和寿险公司以子公司的形式交互发展业务,因此1996年新增11家非寿险公司的寿险子公司;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1997-2001年有7家寿险公司破产,2000-2005年出现大规模并购重组,导致这一时期日本寿险公司数量下降明显;此后数量逐渐增加,至2015年共有41家。

2.日本寿险公司利润及利源分析

2.1.总体情况:净利润和净利润率分别于1990年和1974年达到峰值

日本寿险行业的净利润从1949年的7亿日元稳步增长,至1990年达到峰值3.56万亿日元,随后开始减小,且出现较大波动,2012年为1.13万亿日元,较1990年下降幅度超过2/3。

从净利润增速来看,净利润增速下降快于保费增速,其中20世纪50-60年代净利润增速为20-80%,1970-1990年为5-20%,1990年以后波动幅度加剧,总体增速很低甚至为负。

从净利润率来看,1950-1956年在5-10%;1957-1986年在10%-15%,其中,1974年达到峰值15.2%;1987年以来低于10%,其中1992年以来低于4%。

日本寿险行业历经130余年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各种危机的考验,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虽然日本寿险行业终结了过去的高速增长,但是危机过后存活的寿险公司一直通过开发新产品、细分国内市场、向海外市场扩张等保持正的净利润,只有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负数。

2.2.利源分析:死差为主,利差自上世纪90年代后曾一度为负

日本寿险行业利润分析体系由三块构成,分别为:基础利润(Fundamentalprofit)、经常利润(Ordinaryprofit)和净利润(Netincome),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1)基础利润=利差+死差+费差(Fundamentalprofit=Negative/Positivepread+Mortalityandmorbiditygains+Expensemargins);

2)经常利润=基础利润+净资本收益/损失+其他一次性收益/损失(Ordinaryprofit=Fundamentalprofit+Netcapitalgains/losses+Otherone-timegains/losses);

3)净利润=经常利润+非经常收益/损失-保单红利支出-所得税(Netincome=Ordinaryprofit+Netextraordinarygains/losses-Provisionforreserveforpolicyholderdividends-Corporateincometaxes)。

我们这里的利源分析围绕第一个公式展开,即以基础利润为研究对象,将其拆分为利差、死差、费差。

日本寿险行业2000-2014年基础利润增速尚可,从2000年的2.24万亿日元增长到2014年的3.31万亿日元,平均增速为4.1%,但是波动较大。

从构成基础利润的三差情况来看:

1)根据《日本寿险业研究》的结论,日本寿险公司一直保持死差益。在1999-2002年由于利差损严重,死差占比高达110%以上。从几家主要的寿险公司来看,日本第一生命保险公司2006-2011年死差在基础利润中的占比分别为85.0%/85.1%/105.9%/113.3%/126.1%/127.7%,日本明治安田生命保险公司2012-2015年死差在基础利润中的占比分别为81.8%/75.6%/62.4%/57.8%。

2)在利差上,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利差损,日本寿险行业1999-2002年利差占比为负的60-77%。前四家寿险公司(指日本生命、第一生命、明治安田生命和住友生命)2000年的利差损为9523亿日元,至2013年才首次实现利差益,为2463亿日元。第一生命、日本生命、明治安田生命分别是在2013年、2011年、2012年消除利差损。

3)在费差上,大公司存在费差益,小公司存在费差损。在1999-2002年,费差占比高达33-50%。日本第一生命保险公司2006-2011年费差在基础利润中的占比分别为23.6%/14.6%/12.0%/11.8%/6.6%/2.5%,日本明治安田生命保险公司2012-2015年费差在基础利润中的占比分别为13.0%/13.6%/11.6%/8.8%。

2.3.利差损应对经验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为刺激经济发展,日本央行在1991年7月至1995年9月期间9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并在1999年4月启动“零利率政策”。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从1990年9月28日的峰值8.105%一路下行,2000年后降至2%以下,后继续下行。在这一背景下,日本寿险公司出现利差损。

日本寿险公司从三个方面入手缓解利差损的负面影响:

1)自1990年4月起7次下调预定利率,从1985-1990年预定利率最高时期的5.5-6.25%下调至2013年以来的1%。但由于每次下调幅度不够大,效果体现的较慢。以日本第一生命保险为例,2006-2014年存量保单的平均预定利率从3.18%下降至2.48%,而2006-2014年的年均投资收益率为2.68%,第一生命保险公司从2013年才实现利差益。

2)加强死差益的获取。日本寿险业死差益在基础利润中的占比高,一方面跟其产品结构有关(保障型的产品占比较高),另一方面也在于日本人寿保险公司经过百年的发展,风险选择机制比较完善,保险业死亡率一直低于人口的粗死亡率且差距扩大。日本每五年发布一次“完全生命表”,每年发布一次“简易生命表”,这也为日本寿险业不断完善生命表打下了良好基础。

3)加强费用管控,扩大费差益。1991年以来日本寿险公司营业费用占保险业务收入的比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3.日本寿险公司产品体系分析

3.1.按保障范围分类:顺应历史变迁,主力产品由早期以两全保险为主发展为当前以健康险为主

至2014年,按新保保单数量统计的分险种占比情况为:医疗保险占比33.6%,终身保险占比24.5%,定期保险占比13.8%,年金保险占比9.4%,两全保险占比8.4%,其他险种占比10.2%。

3.2.按设计类型分类:以分红险为主

日本寿险行业的保险产品主要以分红险为主,且分红险的发展历史悠久,1898年日本生命保险即首次实施保单持有人分红。1972年保险审议会的“关于保险险种和人身保险资产运用的意见”和“关于国际化等带来的法制上的诸问题”等意见,为无红利保险经营开辟了道路,1973年外资寿险公司开始经营无红利的定期保险,带动了日本市场无红利保单的发展,但至今日本大部分险种仍有分红。

日本投连险引入较晚,1986年在外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压力下,才首次推出投连险。最初三年极具人气,但随后由于出现投资损失、销售误导等,投连险成为问题并出现危机。1999年后顺应大众新的保险需求,有22家公司开发销售变额年金保险,投连险的销售才恢复和发展,但是占比较小,截至2007年投连险新单占比不足1%。

由于投连险曾经的失误,日本寿险公司在销售投资型寿险产品时比较谨慎,对引进万能险并不积极,没有真正的万能寿险产品。

4.日本寿险公司投资资产配置和投资收益率分析

关于保险资金运用,日本《保险业法》及其实施规则也曾一度设定了投资资产占比上限,3-3-2规则即国内股票占比不超过30%,外汇资产占比不超过30%,不动产占比不超过20%,但该限制在2012年4月以后取消。目前主要通过偿付能力等对保险资金运用进行监管。

日本寿险行业经过130多年的发展,历经时代变迁,经历过各种危机和困难时期,时至今日,日本寿险公司经营非常稳健,体现在资产配置上,80%以上的资产配置在固定收益类资产上,且国债占比超过40%,股票占比只有6-8%。

日本寿险行业近年来投资收益率较低,2009-2014年普通账户投资收益率为1.8-2.6%。从不同类别的投资资产收益率来看,国内股票的投资收益率个别年份较高,但是稳定性较差,为0.6-5.3%,日本寿险业国内股票的占比不高,平均只有5-6%;海外证券的投资收益率较高,日本的海外证券主要配置在海外债券上,2014年占比达到18.3%,海外股票只有1.5%左右;债券、贷款、不动产的投资收益率都不高。

5.我国寿险公司未来发展前瞻思考

我们曾在《盈利模式暂难变,行业格局正分化——从盈利模式剖析到CRIA模型构建和详解》报告中指出:1)目前我国寿险公司利润主要来自利差;2)从当前的业务结构、险种结构、渠道结构,并结合当前我国居民对理财的需求大于保障需求的消费习惯看,我国寿险公司利润主要来自利差益的盈利模式短期内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那么,我国寿险业的发展前景是不是已经进入了死胡同?

从利差角度来看,市场普遍预期利差收窄是长期趋势,一是承保端的负债成本易上难下,二是在经济增速和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风险可控的高收益资产难寻,日本的经验也表明,在经济不景气、持续低利率的环境下,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不会有好的表现,日本寿险公司普通账户2009-2014年投资收益率为1.8-2.6%。从这个角度看,单一依靠利差的寿险公司的盈利模式也许正在走向死胡同。

但是我国的寿险业的前景仍然巨大,我们从三个角度分析:

1)寿险公司的利润应该来自三差,既然利差前景悲观,未来寿险公司必然会转向提高死差和费差占比的盈利模式。先知先觉的寿险公司已经在未雨绸缪,率先在产品创新、产品结构调整、渠道结构优化、费用管控等方面做出规划和布局,为未来获取更多的死差益和费差益做准备;后知后觉的寿险公司在未来利差收窄至不能承受之际也会被倒逼转型。这也是我们提出的转型的两种路径:先知先觉的主动转型和后知后觉的倒逼转型。

2)我国寿险业的发展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寿命延长、癌症等疾病高发但控制和治愈率越来越高,人们保障意识正在觉醒,未来低保费高保额的产品的需求会加大,这也是日本寿险业曾经经历过的。也许我们正处在大变革的前夜,健康险、定期保险等保障型险种“横行”的年代也许就要到来。

THE END
1.寿险业转型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研究我国保险业发展正处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本文通过归纳整理发达国家保险市场发展特点,深入理解分析我国保险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尝试为我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探寻合适路径,进而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为寿险行业转型路径提供一些理论的支持,深入思考并大胆预测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方向及前景。 http://qdbxxh.com/discuss/2022/0705/13908.html
2.我国寿险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以z寿险公司为例我国寿险业发展现状13 3.1 近代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13 3.2 我国寿险业的发展现状13 3.3 我国寿险业的发展机遇18 4 我国寿险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4 4.1 我国寿险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4 4.1.1 营销经营方式落后24 4.1.2 经营管理水平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26 4.1.3 产品品种不够丰富,缺乏吸引力27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807/5204110133001304.shtm
3.国外保险业发展现状国外保险业发展现状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风险保障的需求增加,保险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在许多国家,保险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国外保险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们对风险保障的需求增加,保险公司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许多国家的保险市场已经形成了竞争激烈...https://www.xyz.cn/toptag/guowaibaoxianyefazhanxianzhuang-52954.html
4.2023导读: 博思数据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寿险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趋势前景分析报告》介绍了寿险行业相关概述、中国寿险产业运行环境、分析了中国寿险行业的现状、中国寿险行业竞争格局、对中国寿险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及中国寿险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寿险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寿险行业,本...https://www.bosidata.com/report/Q87504NRQF.html
1.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中国保险业正进入上升周期中国是全球最具可持续增长潜力的保险市场2005年中国保险密度为47美元,保险深度为2.7%,其中寿险深度仍仅有2.03%,密度只有35美元\/人,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2006-2015年“人口红利”孕育寿险业发展黄金期2006-2015年是我国人口负担系数不断创新低和中青年劳动... ...https://hr.gan-ren.com/hc/mhetxxfnfrsncechrm.htm
2.中国寿险业发展前景(精选6篇)中国寿险业发展前景(精选6篇) 篇1:中国寿险业发展前景 中国寿险公司发展规律 合众人寿 王晴 2012年10月 中国寿险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2011年底总资产已达5万亿,当年保费规模已达1.1万亿。寿险公司超过60家,其中总资产超过1000亿的前7大公司的保费占到全行业保费的84%。前7大寿险公司中有5家已经上市,人保寿险今...https://www.360wenmi.com/f/filec0ye1ekz.html
3.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摘要:中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的现代保险业不过30余年的发展,保险市场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中国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产寿险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转向寿险为主的格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财产保险的市场潜力挖掘不够,寿险公司的利差损较严重。因此,正确...https://www.unjs.com/lunwen/f/20170716000008_1395285.html
4.“十二五”期间中国保险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六、2010年法国保险业发展分析 七、英国保险业的风险监管分析 八、日本财险业将迎三足鼎立新格局 第二章 中国保险业分析 第一节 中国保险业发展综述 一、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回顾 二、中国保险业的对外开放与发展 三、中国国保险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四、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 ...https://www.bjzjqx.com/IndustryInner/410901.html
5.保险分析报告(6篇)(一)寿险业系统风险分析 我国寿险业的基本特点有三:一是寿险自身特点决定了产品大多为一年期以上的中长期产品;二是以个人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三是在前些年高速发展时期,为追求规模扩张,推销了大量趸缴的投资型产品。20xx年,投资连结产品和分红产品的市场占比达到58%,传统寿险产品比重只有30%。这三个基本特点使得寿...https://www.ruiwen.com/gongwen/baogao/921596.html
6.保险的调研报告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发展呈现多次起落,保险人才断层,目前我国保险从业人员大多数人是从其他行业转来的,没受过专门保险教育。而农业保险经营的复杂性、艰苦性,更是导致人才奇缺。因此,从业人员现状是经验型多,知识型少;保守型多,开拓型少;单一型多,复合型少;粗放型多,效益型少。数据表明,...https://www.yjbys.com/diaoyanbaogao/3541499.html
7.降保险市场保险百科在保险业发展水平很高的西方发达国家里,保险经纪人制度十分完善、有效,已经成为健康保险、其他人身险和财产险的主要营销中介。但在我国健康保险市场乃至整个寿险市场上,经纪人几乎被忽略,只是在部分财产险的销售中起到一些作用。相信随着健康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经纪人会越来越受到重视。https://m.dby.cn/detail-102461.html
8.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1998年,为加强保险监管,落实银行、保险、证券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方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是我国保险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此,中国保险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一、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但产寿险增长不同 (1)保费...https://m.360docs.net/doc/3d15d125f7ec4afe05a1df3e.html
9.政策性巨灾保险11篇(全文)事实上, 中国的再保险业根据监管政策的规定, 其偿付能力并不低, 对外开放力度也相对比较宽松, 只是我国再保险业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较弱和中国保险市场对再保险市场的需求较低是制约再保险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 再保险市场要做到与保险市场相匹配的程度, 这样能够促进巨灾风险在大范围内的有效转移, 使得中国的巨灾再...https://www.99xueshu.com/w/ikeykjhaw0j3.html
10.保险公司国内上市有关问题研究(三)寿险公司的利差损问题 利差损风险是当前我国寿险业面临的突出风险。虽然,短期来看,利差损对国内保险公司生存不会构成威胁;但长远看,风险极大,会严重制约保险公司的发展,[5]具体表现如下:(1)利差损绝对数的逐年增长,可能带来偿付能力危机,甚至造成所有者权益为负的局面。由于目前造成利差损的高预定利率保单均为储蓄...https://www.finlaw.pku.edu.cn/jrfy/gk/2003_jrfy/2003nzd56j/240348.htm
11.保险行业的发展现状#19531515435#: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毅儿鹏:中国保险业在规模、保险深度和密度、民众对保险的认知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保险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保险深度和密度低,民众保险观念较差。三、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保险业将向市场体系化、业务专业化、市场竞争有序化、产品品格化、制度创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行...http://tt.ye-su.cn/yy/andt2tatsn9dysdst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