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七年级上册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战国时期铁农具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归纳整理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的情况,了解生产力的发展。
2.运用理论解释现象: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之所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是因为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引起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变法,从而进一步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商鞅变法,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时展的需要。适应时代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得到后世的尊敬。
2.应该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铁农具的广泛使用。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二)教学难点
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方法
讲述法、问题讨论法。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挂图。
(二)素材准备
图片,地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复习导入
(板书)第9课大变革的时代
(讲授新课)
春秋中期,我国出现了铁制农具,战国时期,我国的铁制农具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我国进入了铁器时代。
(板书)一、铁农具和牛耕
阅读课本46页第一部分内容,了解战国时期铁矿山的分布,和战国时期冶铁中心。
展示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图片,和战国时期铁农具分布图,指出铁农具的出现是我生产工具的重大的变革.
生产工具优点缺点石器时代取材容易成型困难,不坚固青铜器时代青铜生产工具很少见,锋利,硬度大自然界蕴藏量少铁器时代自然界蕴藏量大,开采方便,质地坚硬易氧化生锈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和推广,新兴的地主阶级变法运动,如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等。
(板书)二、改革的潮流
(板书)1.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
过渡:在各国的变法中,尤以秦国商鞅的变法最为显著。
(板书)三、商鞅变法
教师介绍商鞅生平,讲述“立木为信”的故事.
总结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1.承认土地私有。
2.奖励耕战。
3.建立县制。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一项改革的历史作用,学生讨论回答课本49页“说一说”。
(板书)
商鞅变法,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组织学生讨论回答课后练习“问题探究”:吴起、商鞅通过变法使国家变得富强起来,但他们都为变法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那么,他们的变法是不是值得呢为什么与同学交流一下彼此的看法。
(课堂总结)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和吴起虽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提高,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从此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
板书设计
第9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
二、改革的潮流
1.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
三、商鞅变法
看了七年级上册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的人还看:
1.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大变革的时代》试题及答案
2.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3.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最新版
4.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下载
【科学并不神秘答案】
1、B2、A3、C
4、C5、A
6、原因规律
7、乒乓球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气压变大,推动凹陷部分向外运动而恢复原形
8、自然界各种事物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答案不)空气污染加
剧(答案不)
9、D10、B
11、你可以亲手做一下实验。在做实验前,先猜想放手后明信片将会怎样运动,很多同学可能认为明信片并不是沿竖直平面下落,而是一边下落,一边绕水平对称轴翻转。它的运动是由于重力作用和空气阻力的影响造成的。(如果将明信片的短对称轴水平放置,且沿竖直平面放手,明信片的运动就会是另一种现象。如果将明信片水平放置,再放手,它的运动又会不同。如果以不同的方式把明信片抛出去,也会看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现象。)
12、阴暗潮湿(提示:从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干燥又光照良好的水泥路面上没有潮虫;而干草地中仅有2只潮虫,说明干燥不适合潮虫生活。而水槽边的石头下和种花的湿花盆下共同点是既阴暗又潮湿,且两处的潮虫都非常多。因此可推测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
13、搅拌升高温度
14、(1)触角
(2)没有剪掉触角的蚂蚁
(3)蚂蚁有没有听觉?蚂蚁之间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蚂蚁能否扛起比它体重重几倍的食物?等等(答案不)
15、(1)增大
(2)指甲会不会横向生长?指甲生长状况与身体健康有关吗?(答案不)
(4)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等均可)
(5)BC
【走进科学实验室答案】
1、实验实验实验
2、温度湿度用途危险性
3、③⑥⑩⑦⑧⑤②
4、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6、外焰内焰焰心
7、C8、C9、B
10、A
11、无论杯子是否倾斜,水面始终是水平的
12、袋内变蓝,袋外不变蓝碘能透过该膜,淀粉不能透过该膜袋内不变蓝,袋外变蓝碘不能透过该膜,淀粉能透过该膜袋内外均变蓝碘与淀粉均能透过该膜
13、B
14、C
15、(1)减小
(2)控制点光源的高度和短木条的长度不变(答出“控制点光源的高度不变”即可),改变短木条的位置,测出多组L和S(答出“改变短木条的位置”即可)
【1.3科学观察答案】
1、观察
2、电子显微镜天文望远镜频闪照相机
3、不圆圆感觉仪器和工具
4、CA
5、水
6、B7、C8、D
9、D10、C
11、(1)烧杯
(2)加入了较多的食盐
(3)玻璃棒不要碰到烧杯底和杯壁
(4)先加食盐搅拌后放入鸡蛋
(5)蔗糖、明矾、面碱等均可
12、高的先灭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受热上升,自上而下积累,所以高的先灭(低的先灭二氧化碳重,会先沉下去,低的没氧了就熄了)
13、(1)扇叶宽度、扇叶倾角扇叶长度在扇叶宽度、扇叶倾角等条件相同时,扇叶越长,空气流动强度越大宽度填3,倾斜角度填30°,长度填1~7中除4与7均可,其中“1”为答案
(2)利用同一个扇时,让几次转动的速度不同,观察纸片被吹起的角度是否相同。
【1.4科学测量(1)答案】
1、米m
2、10100100010000001000000000
3、刻度尺量程最小刻度
4、(1)分米
(2)厘米
(3)毫米
(4)米
5、略
6、D7、B8、C9、B
10、C11、A12、B13、A
14、将纸条紧包在圆柱体的侧面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小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得到圆柱体截面周长c。再利用两直角三角板和刻度尺采用配合法测出圆柱体直径d。如图所示。则π=c/d
15、(1)化曲为直360
(2)累积L/n
(3)用滚轮法或测步法
16、1.85(1.86)
17、B
【1.4科学测量(2)答案】
1、测量范围最小刻度放在水平桌面上凹液面中央最低处
2、立方米或米3m3
3、111000
4、(1)刻度尺
(2)量筒或量杯毫升
(3)排水法
5、3010
6、C7、D8、A9、C10、C
11、D12、A、C5
13、D
14、小烧杯盛满水,放*烧杯中,把鸡蛋放入盛满水的小烧杯,完全浸没,把排出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得排出水的体积即为鸡蛋的体积。
15、B
16、毫升2毫升偏大
17、偏大3
【1.5科学探究答案】
1、B2、D
3、C4、A
(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作标志,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6、(1)相同条件下,管子直径越大,越难产生气泡
(2)泡泡的产生可能与液体的浓度、液体的种类、用力的大小、液体的温度、蘸液体的多少有关(答案不,任答一个合理的猜想均可)
7、B
8、(1)鱼失踪的原因是什么
(2)②鱼自己跳出脸盆
③鱼被狗吃了,鱼被猫吃了
(3)②小明查看脸盆周围的地面,也没发现鱼跳出来痕迹
③发现狗被锁着,脸盆周围的桌面上有猫爪印,并且在不远的邻居家的墙脚下找到了被吃剩的鱼尾巴
(4)鱼被猫吃了
9、(1)废电池对生物有影响吗
(2)短
(3)金鱼的数量太少,实验会有偶然性和片面性
(4)收集好废电池,正确做好回收(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10、(1)1、2、5射出仰角θ速度v
【第一章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答案】
1、自然现象原因规律理解解释预测
2、疑问观察问题
3、鼓起来(复原)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将瘪进去的部分复原
4、(1)种子还在西瓜内的时候为什么不会发芽?
(2)什么条件下雨后才会出现彩虹?(答案合理即可)
6、大气污染滥用科技发明
7、酱油味精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妻符合食品安全的法规(答案合理即可)
8、塑料瓶变瘪了瓶内气体冷缩后,气压变小,大气压将瓶压瘪了
【第一章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答案】
1、实验温度湿度光线通风
2、天平电流表电压表显微镜酒精灯烧杯
3、有毒易燃易爆有腐蚀性
4、上下伸入冲洗
5、用大量冷水冲洗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6、①加热时直接用手拿住试管
②直接对着鼻子闻气味
③滴管伸入试管内
④吹灭酒精灯
7、外焰内焰焰心外焰外焰
8、远离
9、B
【第一章第三节科学观察答案】
1、仪器工具内容和范围
2、精密计划研究数学计算
3、观测仪器天文望远镜显微镜频闪照相机观察能力
4、现象与数据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文字描述表格记录
5、鼻子耳朵手指颜色状态气泡
6、(1)塑料丝会飘动
(2)2或32一样略
(3)与地面垂直的明信片下落得更快(或慢)实际情况会因放置的不同(宽垂直和长垂直)而出现下落快慢不同明信片的下落快慢可能与明信片的面积大小、放置角度、下落高度、硬度、实验所处环境等因素有关
7、D
8、B
9、(1)白色固体、气味不浓、较硬
(2)部分蜡烛固体熔化,烛焰红色、温度较高、有一定的气味
(3)灯芯上方看到了白烟,闻到了浓烈的气味
(4)蜡烛燃烧生成了别的物质
10、(1)盖上纱布
(2)盖上纱布的碗敞口的碗
(3)蛆是由蝇产生的
【第一章第四节科学测量(一)答案】
1、定量待测的量公认的标准
2、米m千米km厘米毫米cmmm微米纳米μmnm
3、量程最小刻度一端贴近垂直单位
4、声呐电磁波反射激光测距
5、厘米米厘米分米
6、2.57000.0210.035800000001500
7、甲刻度尺的刻度没有贴近被测物;被测物一端没对准0刻度线
10、C
11、C
12、B
13、刻度尺一样长单凭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
14、1.3小大
15、A
【第一章第四节科学测量(二)答案】
1、空间立方米m31000(或103)
2、升毫升100010001
3、刻度尺量筒量杯
4、0-100mL2mL永平桌面上凹形液面中央的最低处相平4010水过多或过少会导致无法读数或读数错误,在一定范围内水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5、升毫升毫升立方米
6、A
7、排水V2-V1
9、D
11、倒入量筒将灯泡浸入装满水的烧杯中,测出溢出的水的体积
12、(1)甲
(2)乙
13、nS1324平方厘米
【第一章第四节科学测量(三)答案】
1、不可靠温度计
2、热胀冷缩摄氏度℃0℃100℃37℃
3、冷热程度29.O℃二十九摄氏度-3.0℃零下3摄氏度32℃
4、
温度计测量范围最小刻度(℃)
温度(℃)最低温度(℃)
实验室用温度计110-201
体温计42350.1
家庭气温计50-301
是根据实际测量需要来设计的
5、最小刻度充分接触取出相平
6-11DCCCBB
12、(1)玻璃泡没有与身体充分接触
(2)所测温度超过了体温计的量程
(3)使用前没有将水银柱甩回玻璃泡
13、(1)3012
(2)水温与室温温差越小,水温下降得越慢。
【第一章第五节科学探究答案】
1、C
2、B
3、②③
4、A
5、(1)车胎为什么瘪了?
(2)也许是车胎破了,也许是气嘴的螺丝松了,或者是气嘴的小橡皮管坏了
(3)车的内胎破了
五、解答题(5分)19、已知5+的小数部分为a,5-的小数部分为b,求(a+b)2012的值。六、证明题(共32分)20、(6分)已知:如图AE=AC,AD=AB,∠EAC=∠DAB.求证:EAD≌CAB.21、(7分)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o,AC的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E,交BC于点F。求证:BF=2CF。22、(8分)已知: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A,EDOB,垂足分别为C、D.求证:(1)∠ECD=∠EDC;(2)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
23、(10分)(1)如图(1)点P是等腰三角形ABC底边BC上的一动点,过点P作BC的垂线,交AB于点Q,交CA的延长线于点R。请观察AR与AQ,它们相等吗?并证明你的猜想。(2)如图(2)如果点P沿着底边BC所在的直线,按由C向B的方向运动到CB的延长线上时,(1)中所得的结论还成立吗?请你在图(2)中完成图形,并给予证明。
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CCDDBABCBC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1、1或312、±0.713、214、4cm15、45°三、作图题(共6分)16、(1)如图点P即为满足要求的点…………………3分(2)如图点Q即为满足要求的点…………………3分四、求下列x的值(8分)17、解:x3=………………………………2分x=…………………………………2分18、解:3x-1=±3…………………………………2分①3x-1=3x=……………………………………1分②3x-1=-2x=……………………………………1分五、解答题(7分)19、依题意,得,a=5+-8=-3……………2分b=5--1=4-……………2分a+b=-3+4-=1…………2分==1…………………1分六、证明题(共34分)20、(6分)证明:∠EAC=∠DAB∠EAC+∠DAC=∠DAB+∠DAC即∠EAD=∠BAC………………2分在EAD和CAB中,……………3分EAD=CAB(SAS)…………1分
1.“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人
2.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
A.北京人B.半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
A.黄帝B.尧C.舜D.禹
4.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B.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
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两部分部落联盟发展而来
D.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5.下列文学作品以“武王伐纣”为历史背景的是
A.《三国演义》B.《封神演义》C.《隋唐演义》D.《西游记》
6.“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说明这句话正确的历史事件是
A.国人*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实行分封制D.盘庚迁都
7.采用“尊王攘夷”策略,成为春秋霸主的是
A.晋文公B.齐桓公C.楚庄王D.秦穆公
8.下列事件,成为我国春秋时期农业发展一次革命性标志的是
A.用磨制的石镰收割庄稼B.带木柄的耒耜在农业上的使用
C.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D.铁制农具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9.下列古钱币中属于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是
10.秦末农民战争中,对*秦朝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城濮之战D.马陵之战
11.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
A.重视人才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设立太学D.削弱封国势力
12.卫青、霍去病沉重打击匈奴的地点是
A.漠北地区B.蒙古草原C.河西走廊D.河套地区
1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
A.商鞅变法的精神和原则B.商鞅变法的具体办法
C.商鞅向奴隶主贵族发出的挑战D.商鞅向秦国国君立下的保证
14.如果让你扮演华佗,你应该具有的医学特长是
①针灸②外科手术③创制“麻沸散”④创制“五禽戏”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5.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品是
A.马王堆汉墓帛画B.秦始皇陵兵马俑
C.长信宫灯D.四羊方尊
1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①南方的工具比北方先进②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③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①官渡之战②巨鹿之战③淝水之战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①④③D.③①②④
18.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A.长安B.洛阳C.开封D.邺城
19.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张仲景——《伤寒杂病论》B.郦道元——《水经注》
C.贾思勰——《齐民要术》D.祖冲之——造纸术
20.“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后人对哪位书法家作品的称赞
A.王羲之B.顾恺之C.张择端D.赵孟頫
二、识图题(8分)
阅读“丝绸之路”图:
请回答:
(1)请你根据地图说出其主要路线。(4分)
(2)对开通这条路线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谁?(2分)
(3)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意义?(2分)
三、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5分)
⑴秦朝是我国历第一个国家()
⑵秦朝在地方上建立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分封制。()
⑶秦始皇规定以大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
⑷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治,促进文化的发展。()
⑸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南海。()
四、连线题(8分)
秦末农民战争期间产生了许多成语故事,请你将下面的人物或事件用线段相连。
成语故事人物或事件
A.指鹿为马①陈胜.吴广
B.揭竿而起②赵高
C.约法三章③刘邦
D.项庄舞剑,意在沛公④项羽
E.四面楚歌⑤鸿门宴
F.破釜沉舟⑥巨鹿之战
G.楚河汉界⑦楚汉之争
H.霸王别姬
五、材料分析题(39分)
1.阅读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2分)
(2)这一作品是谁创作的?他生活在什么时期?(4分)
(3)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什么情怀?(2分)
(4)我国哪个传统节日和这位诗人有关?这位诗人得到了世界怎样的认可和评价?(4分)
2.读右图,回答问题。
(1)右图青铜器的名称和制造朝代各是什么?(4分)
(2)它在青铜铸造有什么地位?(2分)
(3)请你想一想,它是用来做什么用的?(2分)
3.秦汉时期,匈奴族一直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1)秦朝时,哪一项重大建筑工程与匈奴有关?修建的目的是什么?
(4分)
(2)匈奴的首领称为什么?(1分)
说出你所知道的两位匈奴
首领的名字。(4分)
(3)汉武帝时,派两位大将出击匈奴,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抗衡。你能说出这两位英雄的名字吗?(4分)
(4)右图描述的故事家喻户晓,你能为图画命个名吗?(2分)
图中描述的事件发生在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2分)
图中的主人公的历史贡献是什么?(2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2345678910
BDDCBABCDB
11121314151617181920
BAADBCCBDA
三、判断题
⑴×⑵×⑶×⑷√⑸√
四、连线题
A②B①C③D⑤E④F⑥G⑦H④
五、材料分析题
1.⑴屈原。《离骚》
⑵战国末期楚国人。“楚辞”
了解如何策划校园活动。
了解怎样结合校园活动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活动所涉及的部门与学科。
跨学科全面的思考与设计创作出好的策划
重点如何应用美术的形式把校园生活中设计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难点找准美术表现形式与活动策划的结合点培养综合解决问题和整体艺术策划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绳子、水彩、水粉颜色、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一年,我们学校都会组织很多活动,如艺术节、绘画展、科技周等等。它们是一次欢乐的盛会,展示自己的舞台。如果让我们班来策划一次活动,我们有这个信心和能力吗?板书课题:策划一次校园活动。
二、新授
在课前我们已经以艺术节为例,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艺术节的策划知识,你是通过哪种途径了解的?生答:专业书、网上的信息、报纸、杂志、访谈。现在我们以组为单位共同献计献策,以出示题板的方式回答问题,比比谁的方案最优秀:
(一)艺术节策划方案将涉及哪些的环节?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题板,看哪一组同学想
(二)艺术节的内容有哪些?开幕式、集体表演、歌舞晚会、朗诵会、猜谜大赛、绘画比赛、演讲天地、游戏比赛、图书大餐、颁奖晚会……
(三)这么多的活动,应该有哪方面的准备?同学们出示:场地的租用、人员的安排、
舞台的设计、服装、道具、器材、宣传品、美术材料、奖品等等。
(四)要与哪些部门进行沟通?学校后勤部、器材室、团委、歌舞团、演出公司、美术公司、赞助单位等。策划活动的确是一个即复杂又综合的过程。
(六)以上我们把校园活动涉及的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研究,我们如何用美术的形式表达策划的内容?
用大屏幕显示策划图的绘制方法、流程图、路线图、鸟瞰图、卡通图、图表加说明的几种方法,并加以解释说明各自的特点。
如流程图主要显示机构设置或表达活动流程;路线图主要显示各地点的顺序;鸟瞰图是俯视的直观效果;图表加说明更使策划图文并茂,清楚明了。
值得注意的如何使各图统一和谐:可利用几个明度相近的色块作背景或用线条、文字或图标分割或组织成组。做到有主有次,多而不乱。
三、作业
以组为单位,用所学的美术知识为学校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可用手绘或电脑等方法。评选标准:紧扣主题;设计整体、新颖、多样;色彩和谐;图文并茂。
四、总结
28.(本小题12分)如图,抛物线经过直线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A、B,此抛物线与轴的另一个交点为C,抛物线顶点为D.(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已知点P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若:5:4,求出点P的坐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读甲、乙、丙、丁四省轮廓图,完成1-2题。
1.四省和其简称、行政中心对应正确的是
A.甲—甘—银川B.乙—黑—吉林C.丙—晋—太原D.丁—秦—郑州
2.四省中山脉为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是
A.甲B.乙C.丙D.丁
读图2“我国人口分布界线图”,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线的地理意义是此线把我国人口分布按稠密和稀疏特点分成两种地区
B.①是黑龙江省的黑河市,②是云南省的腾冲
C.A线以西人口稀疏,只占全国总人口的40%左右
D.A线以西人口稀疏,以东人口稠密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最准确的说法是
A.农业区人口密度大B.降水量大的地区人口密度大
C.自然条件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大D.铁路和公路沿线人口密度大图3为某年立冬日我国大陆部分地区季节状况图,读图完成5-6题。
5.形成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同一天出现有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差异
B.经度差异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地形地貌差异
6.位于几乎同纬度的甲乙两地出现两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A.经度差异
B.距海远近差异
D.地形地势差异
读图4完成7-9题。
7.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属于同一地形区,即黄土高原
B.①山脉大致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C.②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
D.黄河中的泥沙主要来自于乙地区,所以下游形成了“地上河”
8.在甲地常常能听到高亢、豪放、激越的秦腔,但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可能是因为这里
A.冰川广布,雪峰连绵B.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C.支离破碎,沟壑纵横D.山岭众多,山高谷深
9.制约乙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多高原山地B.能源不足C.劳动力资源不足D.水资源紧张
图5为长江和黄河流量示意图,结合图完成10-11题。
10.从图中可以直接得出
A.两条河流都为外流河B.长江的径流量比黄河大的多
C.两条河流都有结冰期D.黄河含沙量比长江大
11.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注入东海
B.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我国二大河
C.长江和黄河下游都位于东部平原区
D.水能资源丰富是长江、黄河中下游的共同特征
电视纪录片《第三极》首次聚焦青藏高原,与南北两极比,它是有人类生存活动的“极地”地带。读图回答12﹣14题。
12.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原因是
A.干旱B.湿热C.高寒D.炎热
13.相比于高原上的其他地区,藏南谷地成为农田、城市最集中的区域,其的优势是
A.纬度较低,交通很便利B.地势较低,水热较充足
C.地形平坦,交通较便利D.距海较近,水热较充足
14.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以下关于三江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被誉为“中华水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长江、黄河、珠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③雪山、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④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
15.作为我国的首都,北京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下列对北京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全国的城市和商业中心
B.是一个重要的国际交往城市
C.中关村是的商业区
D.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16.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有关台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
B.多火山、地震,玉山是我国东部峰
C.森林树种丰富,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D.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
图6是某年我国局部区域的春运规模图(数字代表由广州乘火车的春节回流总人数)。读图完成17-18题。
17.依图可推测,该区域春运期间压力的铁路干线应是
A.京广线B.焦柳线C.浙赣线D.陇海线
18.春节期间,一批鲜花由海南省运往陕西省,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水路运输D.航空运输
19.据新浪财经报道,预计到2017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使用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关于工业机器人增多给我国带来的影响,说法不准确的是
A.将提高工业创造水平
B.将提高劳动生产率
C.将促进高新技术的应用
D.将缓解劳动力过剩的现象
20.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A.连云港的沿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
B.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利用夏季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
C.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地种植香蕉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30分)
21.读图7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2)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①石油②水资源③土地资源
④太阳能⑤天然气⑥小麦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④⑤⑥
(3)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①~④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最适合发展畜牧业的是,②类型所在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4)从干湿地区来看,②类型区主要分布在。
(5)①与②类型之间大体以一线为界,也是我国一月℃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22.读图8和图9,完成下列问题。(7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
BD。
(2)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山脉名称:
①是②是。
(3)③地区大部分属于图9中气候类型(填序号)。
(4)A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由东到西的景观变化依次是。
23.图10为“西气东输”主干线路走向示意图,结合图完成以下各小题。(7分)
(1)“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位于(填地形区名称),这里分布有我国的内流河(填河流名称);终点是(填城市)。
(2)“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不穿过的是()
A.河西走廊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3)“西气东输”主干线走向设计所考虑的最主要的人文因素是______(填字母)
A.地形类型B.城市分布
C.农业发展水平D.交通便利程度
(4)“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意义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条2分)
24.读图11,完成下列问题。(8分)
(1)A是__________(邻国);C是___________海。
(2)阴影区B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该区域农作物的熟制是____________。
(3)这里纬度较_______(填高或低),大部分地区冬季_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__。
(4)每年的春秋季节,该区域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
(5)该区域内有以重工业为主的____________工业基地。
参考答案
CACCADCCDBCCBDBDADDA
21.(8分)
(1)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B
(3)④小麦林地
(4)半湿润地区
(5)秦岭—淮河0
22.(7分)
(1)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2)昆仑山脉秦岭
(3)丙
(4)干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3.(7分)
(1)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上海市
(2)C
(3)B
(4)①东部地区的环境得到了改善②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③能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④可以缓解我国南北方的交通运输(任意两条得2分)
24.(8分)
(1)朝鲜渤海
(2)一年一熟
(3)高漫长严寒短促温暖
1、把口诀补充完整。
三七()五()四十()十六
七()五十六一六()()二十四
2、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读作:
()乘()等于(),口诀()。
3、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一块黑板大约长4()。小丽的身高约112()。
4、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
二、填空题13.解析:设,.14.70°解析:∠BDC=20°,∠A=20°.AC为直径,∠ABC=90°,∠ACB=70°.15.16.①③解析:因为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所以,①正确:由图象可知开口向下,对称轴在轴右侧,且与轴的交点在轴上方,所以,所以,②不正确;由图象的对称轴为,所以,即,故,③正确;由于当时,对应的值大于0,即,所以④不正确.所以正确的有①③.17.解析:如图,过点O作OFAD,已知∠B=∠C=90°,∠AOD=90°,所以.又,所以.在ABO和OCD中,所以≌.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得.因为A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即圆心O到弦AD的距离是.18.cm或6cm解析:分两种情况:(1)假设∠BAC是锐角,则ABC是锐角三角形,如图(1).AB=AC,点A是优弧BC的中点.ODBC且,根据垂径定理推论可知,DO的延长线点A,连接BO,,.在RtADB中,,(cm);(2)若∠BAC是钝角,则ABC是钝角三角形,如图(2),添加辅助线及求出.在RtADB中,,cm.综上所述,cm或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