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涉嫌违规,信美人寿不能以“相互保互助计划”的名义继续销售相互保团体重症疾病保险。
相互保的官方申明
而是升级成“相互宝”。注意:变了一个字,从“保”变成了“宝”,一字之差。
并定位为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
从10月16日推出到如今,短短一个半月就有超过2000万人加入的相互保,即便坐拥如此庞大的用户规模,也难逃“扑街”的尴尬处境。
从相互保改成相互宝,
从团体重症疾病保险变为互助计划,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改变?
已经加入的朋友,又有啥影响?
今天阿宝叔给大家好好捋捋。
01新相互宝有哪些变化?
做了张新“相互宝”和旧版“相互保”的保障详情对比图,如下:
新相互宝和旧相互保
新相互宝升级内容有3点:
分摊费用从原来的无上限,到2019年全年总分摊额规定为不超过188元,如果有多出部分,全部由蚂蚁金服承担。
管理费将从原来的10%下降到8%,信美人寿也会退出新相互宝的运行。
如果未来相互宝的参与人数低于330万,也不会立刻解散,而是会继续为用户提供一年期的大病保险。
而且,升级后原“相互保”用户无需重新计算等待期;暂不升级的,仍然按照原合同条款获得保障,这点大家可以放心。
相比老版相互保的无上限分摊费用,新相互宝规定2019年总分摊额不超过188元,让人更踏实,消除了对可能出现的“无限上涨”的分摊费用的恐惧。
02从重疾险变为互助计划?
还有个很大改变是:新相互宝在申明中,特意强调自己是“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
老版相互保,合同明确写明自己是“相互保团体重症疾病保险”。
一个是重疾险、一个是互助计划,这两者有啥区别呢?
从重疾险变成互助计划,就是告诉大家一个事实:相互宝不是保险。
传统意义上的保险,我们要向保险公司支付保费,保险公司对合同约定的事故承担赔偿责任,实质是我们将风险转移给了保险公司。
而互助计划:极低的价格,甚至免费就能加入成为会员,如果发生理赔,则由加入的会员分摊理赔款,实质是我们将风险转移给了其它会员。
所以,互助计划不是保险,这正是相互宝想跟大家强调的一点。
两者的核心区别是:
传统的保险,保险公司要遵循“偿付能力”约束。
之前给大家讲过:偿付能力是衡量保险公司运行状况的指标,但更通俗来说,偿付能力的高低意味着保险公司能否肯定给大家赔到钱。
而互助计划的赔款来自会员的分摊费用,若是理赔款太多,分摊费不够,大家很可能就赔不到钱了。
所以银保监会早就对互助计划作出了风险提示:
银保监会对互助计划作监管提示
而且,从团体重疾险升级成互助计划,对大家是很不利的。
看似明年分摊费用为188元,管理费也从10%降到了8%,这只是无关紧要的小问题。
大问题在于:从能保证赔付的保险变成不能保证赔付的互助计划,其实不是升级,而是“降级”。
03相互保为何会“扑街”?
早在半个月前,我就隐约嗅到了一丝端倪。
但京东这款产品上线仅1天便遭下架。
京东官方给出的解释是:
将对京东互保进行用户体验升级后再择期推出。
很明显,这个说辞非常没有说服力,业内的传闻多为:“京东互保”触犯了传统保险公司的利益。
我看到这个消息后,立马想到了相互保。
京东互保下架了,相互保还会远吗?
果然,相互保今天发布了申明。
真如传闻所言:京东互保、相互保触犯了传统保险公司的利益,才下架的?
阿宝叔我分析,更深层次原因可能是以下3点:
运行的不可持续
我上面提到:
保险公司为了能保证赔付,必须要严格遵循“偿付能力”的约束。
相互保要想持续运行且保证赔付,取决于“会员能否持续接受分摊成本”。
假设今年分摊200元,明年这个数字变成了400、500元?我相信很多人就会很不乐意了。
所以,这种分摊成本的巨大不确定性,导致相互保的可持续性很不靠谱。
而传统的保险,因为有保险公司这个承保人兜底,其运行是很稳定、可靠的。
赔付的不确定性
目前,大家对相互保的一个预期就是“刚性兑付”。
啥意思?也就是说,大家加入了相互保,出险且符合理赔定义的话,即便分摊费不足理赔成本,也会有相互保的承保公司蚂蚁金服和信美相互兜底。
但事实呢?
由于老版相互保只收取10%的管理费用,这个钱是不足以承诺刚性兑付的,即不能保证一定能理赔到保险金。
这其中会有巨大的金融风险,从银保监会监管层面来看,非常危险。
所以,新相互宝才会刻意强调自己是互助计划,不是保险。
虽然申明了2019年总分摊额不超过188元,如果有多出部分,全部由蚂蚁金服承担,但明年、后年未来呢,蚂蚁金服并没有作出说明。
触犯了传统保险公司的利益
相互保从出世至今,我在朋友圈看到不少保险代理人对其的诋毁和苛责言论。
为啥?
因为保险公司花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开拓市场,支付高额的佣金给营销人员。
而现在相互保以极低的价格就能让人拥有一份保险。
让保险代理人怎么办?
保险公司又怎么办?
断人财路的事都不是小事。
所以,相互保命运必定会遭坎坷。
04为什么相互保“深得民心”?
大家想想:以重疾险为例,大家每年要缴几千上万的保费,但并不能保证自己一定就能理赔到钱。
所以,对大多人来说:保险并不是如线下代理人所说的是一种储蓄保值产品,而是一种损失,保费越高,损失越大。
而相互保?
直接就是0保费加入,有理赔大家一起分摊费用。
这种先加入再交钱的模式,完美符合了国人对保险的美好期望,而且产品性价比也高,所以一经推出即受到热烈追捧。
对于传统的保险,运行不透明,我们不清楚自己缴的保费花哪了,也不清楚保险公司将我们的钱收上去后到底干嘛用了,更不清楚出险时能否得到理赔?
相互保的管理费很透明,只收取10%管理费,无论这10%是高是低,对于我们来说,至少是透明的,就算是多收,咱们也算是被坑的明明白白。
所以,这也正是相互保能狂澜2000万+用户的原因所在。
05相互保解决不了保障
据我估计,相互宝暂时变为“互助计划”,只是一个临时举措。
因为互助计划目前并不合规,它是游离在现有的监管法律之外的。
更何况现在一些互助平台,也是打着互助的名义,向大家销售传统意义上的保险产品。
相互保也是在销售自己平台的好医保
那么,相互宝的最终命运到底如何?
我猜测很可能会运营明年1年,然后在监管下逐渐销声匿迹。
所以,要想拥有保障,其实还是要看传统的保险。
以相互宝这类的互助计划,只能算是一种补充,要真正想在风险面前砥砺前行,为自己和家人带来希望和可能,大家还是去自己买好保险产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