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什么情况下健康码变红色?怎么管理?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正在实施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包括密接、入境人员、来自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其他须纳入红码管理的人员会被赋予红码。红码人员按类别确定隔离管理或定点医疗机构治疗。对其出行,应“点对点”运送,并全程严格封闭管理。红码人员按规定结束隔离医学观察后,其“健康码”转为黄码或绿码。
问题2:什么情况下健康码变黄色?怎么管理?
自述有发热、气促、呼吸道症状的人员,正在实施居家健康观察的人员,其他须纳入黄码管理的人员会被赋予黄码。黄码人员须单人单间居住,使用独立卫生间,非就医等必要情况不离家外出。确需离家外出的,须经所在村(社区)或单位批准,在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点对点”前往,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问题3:我的健康码变色了,怎么办?
导致健康码变色的原因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曾与新冠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包括密接、次密接、时空伴随者;第二类是曾到访过新冠疫情中高风险区域(包括本人名下的手机信号);第三类是申报健康码时所填报的信息不准确;第四类为其他已纳入新冠疫情防控平台待排查核实的人员。
发现健康码异常,请不要惊慌。请耐心等待当地防疫工作人员联系,并配合做好风险排除,待您的风险排除后,健康码色会恢复正常。其他特殊情况您也可主动联系所在村(社区)防疫工作人员,对于不清楚管理地区的或其他更多健康码问题的市民,可咨询属地12345。
问题4:我没有去过中高风险地区,但是健康码变色了,如何申诉?
您可打开支付宝健康码,点击下方“网络申诉”功能进行申诉或者拨打0571-88808880(支付宝健康码后台服务部门)进行申诉改码。
问题5:健康码变色如何才能转回绿码?
问题6: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健康码应该如何查验?
问题7:现在有的地方要扫场所码,但扫出来以后还是健康码?到底要扫码还是亮码?
健康码的核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主动亮码,您打开支付宝以后,亮码通行。还有一个就是扫场所码,之后再跳转到健康码。既然最终还是跳转到健康码,为什么还要扫场所码呢?实际上,场所码是为重点场所赋予的一个专用二维码,标识了该场所位置、场所名称等信息。主要是方便场所管理者对出入场所人员进行登记,核验掌握出入该场所人员健康信息,方便场所管理。比如您坐公交要扫描场所码,假如这辆车出现了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就可以依据场所码记录的信息,迅速联系到乘坐过这辆公交车的乘客,开展精准追溯排查,落实隔离等防控措施。所以遇到需要扫描场所码的场所,请大家积极配合。
问题8:我刚才申请健康码时信息填写错误了,我能重新填写么
问题9:我在外地,但健康码管理地区在我市“三区”范围内,导致健康码变色,如何转码?
若您在外省市,健康码因涉疫原因变色,建议您联系涉疫数据驻留地镇(街道)防疫部门,或等待涉疫数据驻留地镇(街道)防疫部门联系您核实情况。若确实在省外,则可转码。
问题10:原使用的手机号码现在非本人使用,因现使用人在我市“三区”范围内导致健康码变色,怎么办?
此类现象为下发涉疫数据人机不符问题,建议您联系涉疫数据驻留地镇(街道)防疫部门,核实修改人员身份证号码。
二行程卡
问题11:行程卡带“*”号是什么意思?
城市名称标有“*”号,表示您在过去14天访问过的城市中目前存在中等或高风险区域,但这并不意味着您实际访问过这些区域。行程卡将不再以红色标记包含中等和高风险区域的城市名称,而是改为在城市名称后的括号中包含中等和高风险区域。这些备注仅用作旅行提示,与健康状况无关。具体管控政策请遵循目的地疫情防控办。
问题12:行程卡带“*”号可以出行吗?会被隔离吗?
行程卡带“*”号不一定会被隔离,要看具体情况。如果该用户去过中高风险地区,就会被隔离;如果该用户没有去过中高风险地区,就不用隔离。
问题13:行程卡带“*”号多久会消失?
三核酸检测
问题14:我需要去做核酸吗?哪里可以做?
问题15:什么是“应检尽检、愿检尽检”?
问题16:做核酸检测要注意什么?
(2)采样时:①始终保持安全距离,在医务人员完成前一名受检者采样并双手消毒拿出新棉签后,再迅速上前脱下口罩张嘴采样,采样后立即戴好口罩;②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操作台上的物品,不要把钥匙、手机、身份证等私人物品放在台面上;③在采样时,应头后仰,尽量放松,轻张口、不喊叫、不做深呼吸。如因不适想要咳嗽或者呕吐时,应用纸巾或手肘遮挡。
(3)采样后:①戴好口罩,立即离开采集点,最好能随身带着免洗消毒液或免洗酒精,注意手部卫生,必要时可用其擦拭双手;②检测结果通常在24小时内可查询。如未能查询到检测结果,请耐心等待。
问题17:核酸检测一般什么时候出结果?哪里可以查询结果?
问题18:嘉兴是否有免费的对外核酸检测点?哪些情况下可以做免费核酸检测?
问题19:儿童如何查询核酸检测结果?
问题20:临时检测点上的报告怎么查询?
目前省内所有医疗机构的核酸检测报告均上传到省大数据中心统一发布,“浙里办”APP和支付宝均能查询。支付宝支持查最近一次核酸报告,“浙里办”APP中“核酸报告查询”功能可以查询6个月内所有核酸报告。
问题21:无智能手机的老人、小孩,中国港澳台地区、外籍人员如何查询核酸检测结果?
(1)对于16周岁以下儿童,“浙里办”APP有儿童代查功能。
(3)港澳台、外籍人员也可以注册“浙里办”APP,只要注册信息和核酸检测时提供的证件信息一致,也可以查询核酸报告。
问题22:上门核酸检测是鼻拭子还是咽拭子?
上门核酸检测的都是重点人群和封控区人群,根据省核酸筛查工作指引要求,重点人群和封控区人群按照1:1单样检测要求采集鼻咽拭子。
问题23: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适宜人群有哪些?如果阴性,能否替代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抗原检测适用人群包括: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伴有呼吸道、发热等症状且出现症状5天以内的人员;隔离观察人员,包括居家隔离观察、密接和次密接、入境隔离观察、封控区和管控区内的人员;有抗原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目前,抗原检测是作为新冠肺炎检测的补充手段,核酸检测仍然是新冠肺炎感染的确诊依据,抗原检测阴性不可替代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问题24:如何界定48小时有效核酸证明?
问题25:行程卡带“*”号可以就医吗?
根据省疫情防控办规定,就诊人员如“健康码”为绿码但行程卡带“*”号,由医疗机构专人陪同并及时开展流行病学史问询。就诊人员如“健康码”为红码、黄码等异常码,或“健康码”为绿码但行程卡带“*”号且其自主申报去过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或我省参照中高风险地区管理地区)的,由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联系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有关社区对其实施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非就诊人员(包括就诊人员的亲属、朋友,住院病患的陪护人员等)需“健康码”为绿码且行程卡无“*”号方可进入医疗机构。“健康码”为红码、黄码等异常码或“健康码”为绿码但行程卡带“*”号的非就诊人员,原则上不得进入医疗机构。请遵守配合。
问题26:行程卡带“*”号的孕产妇如何到市妇保院产检、待产?
(1)如行程卡带“*”号,但不是“14+7”“3+11”或“2+14”等管理人员,且无新冠十大症状,同时健康码为绿码,签署流行病学史承诺书后原则上可在门诊就诊。
问题27:小孩、孕产妇等就医时,陪客的行程卡带“*”号怎么办?
对于小孩、部分孕产妇及不能自行就诊的老年人,如陪客行程卡带“*”号,但非“14+7”“3+11”或“2+14”管理人员,也没有新冠十大症状,健康码为绿码,签署流行病学史承诺书后可进入门诊陪同就诊。
问题28:集中隔离观察人员如何就医?
问题29:疫情期间“三区”管控人员如何就医?
封控区、管控区人员外出就诊需镇(街道)疫情防控办同意,安排专门车辆“点对点”转运。诊疗结束后,协调专门转运车接回落实,实行闭环管理。
防范区人员做好个人防护,自行前往防范区内正常开诊医疗机构就诊,也可通过提供网上诊疗平台的医院获得线上医疗服务。经评估确需到防范区以外就医的,经县(市、区)级疫情防控办同意后,安排专门车辆“点对点”转运。诊疗结束后,由专用车辆送回,实行闭环管理。
问题30:封控期间,用药、就医如何保障?
五“三区”管控
问题31:什么是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
原则上将病例发病前或无症状感染者首次阳性标本采样前5天内居住点(以小区或自然村为单位)、工作点划为封控区;将该封控区所在社区(行政村)的其他区域,划分为管控区;区县内封控区、管控区以外的区域划分为防范区(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核心防范区)。在疫情发生初期,可能会扩大管控区范围。经1-2轮全员核酸筛查无阳性感染者后,可根据专家组研判缩小管控区范围至适当区域。
问题32: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对应的健康管理措施是什么?
(2)管控区:实行“只进不出、人不出区、严禁聚集”的管控措施。仅开放生活保障场所,严禁人员聚集,原则上居家每户2-3天可安排1人,在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到社区指定地点购买或领取生活物资;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由镇(街道)疫情防控办出具证明并做好审核登记;居家隔离应符合条件,要佩戴口罩,避免家庭成员之间的接触,落实环境消毒、居室通风等措施。
问题33:“三区”内居民是否可以出行?
按照相应管控措施,封控区足不出户,管控区人不出区,防范区有序出行。非特殊需要,未经防控部门批准不得离开所在县(市、区)。
问题34:“三区”内居民生活必需品如何保障?
各县(市、区)疫情防控办物资保障组实施生活必需品保供,如有需要,再向市疫情防控办提出支援请求,开展全市范围内生活必需品调拨。对封控区,调配力量,明确专人负责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对管控区,设置便民服务点,通过预约、错峰等方式引导居民有序采购生活物资,避免人群聚集。对防范区,严格规范市场经营管理,切实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畅通。
问题35:“三区”解封需要什么条件?
区域内所有密接和高风险人群均得到有效管控:最后一名密接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且核酸检测为阴性;所有人员解封前连续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封控区:14天内(自最后1例感染者隔离管控日期起计算)无新增感染者,则解除封控;
管控区:14天内(自最后1例感染者管控日期起计算)无新增感染者,则解除管控;
防范区:当封控区、管控区全部解封解控后,防范区一并解除。
六健康管理
问题36:密接、次密接、一般接触者、时空伴随者如何判定?
(1)密接:如果您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5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5天开始曾有过近距离接触且无有效防护措施,比如共同生活、同乘汽车、飞机、高铁、轮船等交通工具,或在办公室、车间、教室、食堂、电梯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或在密闭环境下共餐、娱乐等情况,可能会被判定为密接。
(3)一般接触者:一般接触者是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在乘坐飞机、火车和轮船等同一交通工具、共同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诊疗过程中有过接触,以及共同暴露于商场、农贸(集贸)市场、公交车站、地铁内等公共场所的人员,但不符合密接判定原则的人员。
当您被判定为以上人员,特别是密接和次密接,别慌张,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感染新冠病毒。
问题37:接到通知自己变为密接或和阳性感染者有轨迹重叠怎么办?
如果接到变成密接的通知,请重视,但不要慌张,注意做好以下几步:
(3)规范转运:转运过程中要持续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隔离就座,规范佩戴口罩,减少相互交流;
(4)集中隔离:目前对密接采取14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解除隔离后开展7天居家健康观察。次密接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限根据密接的核酸检测结果确定。
问题39:集中隔离、居家健康观察、日常健康监测指的是啥?
(1)集中隔离: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接及其密接的密接;入境人员;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其他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应隔尽隔”人员需要被集中隔离。一般是在指定场所(如隔离酒店)接受集中隔离管理;所有观察对象在观察期间不允许与其他观察对象接触,原则上不允许离开隔离房间;按照防疫要求每日早、晚进行体温和健康状况监测,定期采集核酸,并做好房间的日常消毒。
(2)居家健康观察:居家健康观察又称居家隔离,主要针对密接和密接的密接中特殊人群、实施“14+7”的入境人员、出院后的患者和解除隔离后的无症状感染者,以及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无法进行集中医学观察的人员。居家健康观察期间赋黄码;非必要不外出,如因特殊情况需外出的,要提前向所在村(社区)报告,获经批准同意后方可外出。外出时需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参加会议、会展、旅游、聚餐等聚集性活动,不得进入学校、养老院、福利院等特定机构,不得进入影剧院、歌舞厅、浴室、网吧等室内密闭公共场所,不得开展线下教学、培训等活动;须配合做好核酸采样和健康监测;居家健康观察期间应单独一室居住,居室要通风良好并具备单独卫生间;观察对象和家人均须规范佩戴口罩,避免近距离接触,并做好居室通风和日常消毒工作;一旦出现发热(体温≥37.3℃)、干咳、乏力、嗅觉和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向社区报告。
问题40:集中隔离人员如何管控?
(1)接到隔离通知后:整理好个人生活物品及药品,听从防控人员安排,乘坐专车前往隔离点。转运期间尽量与同车其他人员间隔就坐,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期间避免互相交流。
(2)抵达隔离酒店后:①佩戴口罩,按顺序依次下车,人数较多时,要听从安排,分批下车;②将个人行李物品放置在指定消毒区域,配合隔离点工作人员做好行李表面消毒、安检和体温监测等;③进入前台,请按顺序等候办理入住登记,排队时注意保持1米以上间距,如实填写个人信息、领取房卡、住宿须知、用餐须知等;④配合防疫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如实报告活动轨迹,了解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目的,熟悉集中隔离要求和注意事项;⑤需要搭乘电梯时,请一人一梯依次乘坐,在电梯内保持沉默,请勿摘下口罩。
(5)隔离结束后:结束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符合条件可以解除集中隔离的人员,需遵循工作人员的指引离开集中隔离点,并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后续的居家隔离观察、日常健康监测等。
问题41:什么是“14+7”“2+14”“3+11”健康管理措施?
“14+7”健康管理措施:即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观察。“2+14”健康管理措施:即核验2天(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14天日常健康监测。“3+11”健康管理措施:即3天居家健康观察+11天日常健康监测。
密接人员隔离满14天,且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可解除隔离。次密接人员隔离满7天,且与其关联的密接隔离期间内核酸结果均为阴性,可解除隔离。(混合转运的次密接参照密接管理)。
特别提醒,您在解除集中隔离之后,还要按规定完成居家健康观察和日常健康检测,自觉控制活动范围。
问题43:为什么近期无症状感染者较多?我们该怎么防护?
无症状感染者,顾名思义就是没有症状、又感染的。在医学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但又没有咽痛、发烧、乏力、干咳、嗅觉减退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同时CT等也没有看到新冠肺炎表现,这些人员称之为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的判断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的。
当下,无症状感染者增多的原因有三:一是病毒株变异。从全球整体趋势来看,新冠病毒不断变异,病毒自身特性发生变化,传播性较强,但致病力下降,使得轻症、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越来越多。二是大规模人群的免疫接种。疫苗接种为保护广大易感人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接种疫苗后,人体免疫力增强,即便感染,相对来讲可能有些症状表现不出来,使得轻症或者无症状比例提高。三是早期发现和管控。疾控队伍是和病毒赛跑的团队,快速筛查、快速发现这些措施的早期落实,使得一些早期感染者没来得及出现症状就很快被发现、被检测到。流调工作越细致、早期“拦截”感染者的概率越高,疾病传播控制也更及时,无症状感染者正是在疾病最早期被“拦截”下来的人群。
但是无症状感染者也同样具有传染性!无症状感染者增多,对整个社会面防控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无症状感染者容易被忽视,病毒的传播也会更隐匿,难以发现。对于公众来说,天气逐渐转热,戴口罩不太舒适,但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上,请一定要记得规范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另外,有重点地区旅居史或行程卡上出现“*”号,请及时向村(社区)或单位报备,主动做一次核酸检测,配合开展健康管理措施。少出门、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勤开窗、常通风、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等。
七疫苗接种
问题44:父母退休在家,平时接触的人很少,有必要打疫苗吗?
有必要。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要远高于年轻人。即便老年人不常出门,家中的其他人员也可能将新冠病毒感染风险带回家,导致家中的老年人感染和发病。经对之前国内散发疫情分析发现:老年人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后出现重症的风险明显低于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出现重症的感染者90%以上是没有接种疫苗的。
问题45:“序贯接种”是什么?打了第3针还要打吗?
序贯接种是指间隔接种(交替接种)不同技术路线的同种疫苗。是否符合序贯免疫接种需要同时满足四个条件:一是序贯免疫接种对象是18岁以上的人群;二是要完成2剂次的灭活疫苗接种,且这2剂次接种的是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北京科兴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三是全程接种满6个月;四是没有进行过加强免疫,也就是第3针没有打。所以打了第3针的人群目前无需采用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八其他
问题47:目前外地来嘉返嘉的政策是怎样的?
问题48:疫情防控车辆专用通行证如何申请?
疫情防控车辆专用通行证核发由各县(市、区)疫情防控办在嘉兴市内划定疫情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期间核发,并负责各地通行证的审核、发放和回收。通行证发放范围为疫情防控所需的标本送检、医疗急救、防疫人员及物资运输、指挥调度等车辆,以及运输涉及国计民生物资的车辆。一般社会车辆不予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