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长相酷似香蕉,只要像吃香蕉一般剥开它的黄色果冻外皮,你就能品尝到里边的牛奶雪条。它是雀巢公司于今年2月份上市的冰淇淋产品——笨NANA。
这款有着可爱名字的冰淇淋产品,自上市第一天起就火了,当之无愧地成为冰淇淋行业2012年的明星产品。有网友称之为“史上第一款可以剥开吃的冰淇淋”,也有人戏称它为“雪糕中的战斗糕”、“吃香蕉不吐香蕉皮”。
“目前,笨NANA已经成为雀巢大中华区销售排名第一的单品,超过了已经推出七八年的八次方冰淇淋。”雀巢大中华区冰淇淋业务及品牌发展经理翟威尔表示。
事实上,与一般冰淇淋相比,雀巢笨NANA在口味上并无太大差异,关键的卖点在于它是“可以剥开吃”的。好玩、可爱的特点,让它从面世起就拥有了“先天”的优势,而雀巢公司在数字营销领域的周密布局也一步步推动了笨NANA的火热。
在翟威尔看来,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对笨NANA的热议是拉动其销售的直接原因。
“我们很多好玩的创新产品都诞生于泰国。”翟威尔说。笨NANA就诞生于泰国。最初开始将笨NANA从泰国推向其他国家时,雀巢是没有料到它的市场表现可以这么好的。
趣味活动黏合受众
前期的曝光量已经足够高,随着冰淇淋销售旺季的到来,雀巢把营销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创造持续的参与感上来。
通过线上多元化的“SNS互动+网络视频+话题炒作”最大化产品的差异化卖点,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大一二线城市采取线上虚拟互动与线下真实再现联动的方式,帮助品牌迅速打开大陆市场,有效地提升销量。这是雀巢确定的最新营销策略。
“在线下,我们也与腾讯合作开展了很多活动,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营销生态圈’。”翟威尔说。
“目前,笨NANA已经成为雀巢大中华区销售排名第一的单品,超过了已经推出七八年的八次方冰淇淋”,雀巢大中华区冰淇淋业务及品牌发展经理翟威尔(OliverJakubowicz)向《成功营销》记者介绍道。在他看来,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对笨NANA的热议是拉动其销售的直接原因,而“随着夏季冰淇淋销售旺季的到来,以及笨NANA在更多媒体平台上的更具规模的传播,笨NANA注定会成为雀巢冰淇淋中排名第一的单品”。
让消费者为产品“代言”
事实也证明,数字媒体特别是社会化媒体,在笨NANA初期的爆发中确实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前期的曝光量已经足够高,随着冰淇淋销售旺季的到来,雀巢需要把营销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创造持续的参与感上来。
近日,雀巢还通过在微博上征集网友关于下一年度笨NANA产品设计方案的活动,加强与他们的互动。如何加强用户黏性,更好地通过网络互动扩大笨NANA的影响力?这仍旧是雀巢下一步需要探索和努力的方向。翟威尔坦言,未来他们会通过持续性的营销投入把“吃笨NANA是一种时尚”的热度延续下去。
翟威尔雀巢大中华区冰淇淋业务及品牌发展经理
高磊深知这一点,这次展示,与其说是推广,不如说是验证用户认可度。
在收集人体数据、做交互功能上,高磊展示的手环确与Fitbit等健康手环类似,区别在于,游戏手环不再将人体数据、数字罗列到手机App上,而是为用户在游戏中设置相对应的动漫形象,并提供游戏界面的App与手环对接。
更特别之处在于,它会实时收集用户运动数据并通过蓝牙传送给手机,系统会据此分析用户目前的身体状态,并直接在屏幕上以动漫形象的“血槽量”展示—坐久了,血槽会下降,有效运动后血槽会补满。同时,用户可在App里的“社区功能”中随时查看好友健康状态,若发现对方状态欠佳,戳一下动画小人,对方的手环就会震动,起到互动的效果。
事实上,今年3月,包括IDG、红杉等VC、独立投资人为代表的天使创投慕名在深圳柴火空间找到高磊,其中一名日本创投团队人员在得知项目进展后直接开出价码。高磊给出的也是这个答案。
众所周知,对投资者说“不”的年轻创业者是少数派。不过,从前后矛盾的说法来看,高磊也不无犹豫。
轻医疗
这两个经历,促使高磊萌发出一个创业想法:做一个可量化人体数据的手环。从亲友那里募集可启动资金后,高磊进行了一个微型“消费者调查”。他曾佩戴Fitbit、Fuelbond手环,但两个月后就弃之不用了,他试着从用户角度分析其中原因。之后发现,这两款硬件之所以缺乏用户粘度,是因为没找到切实的需求。
移动医疗的市场确有空白点,令这位创业者高兴,但数据如何转化为人们所需,并依此制造出日常使用的设备?高磊并无解决方法。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在收拾屋子时,突然发现了多年前玩过的迷你电子宠物—灵感来了。
游戏还是社交
作为深度游戏玩家的高磊看到电子宠物,萌发的第一灵感是做个游戏,把老爸老妈像“宠物”一样养起来,以便随时观察其身体状况。
这想法并非凭空得来。在日本念书时,高磊的导师奥出直人曾要求他在设计上通过自己的认知解决人们的切身问题。他们合作设计的课题MediaFurniture包含智能插座、地震预防地图等等。从中,高磊发现交互设备中拟人化的情感是增加用户乐趣及粘度的最好方式之一,“人的本能是第一生产力。”高磊说,“情感的寄托就是人的本能。”
高磊以自己多年的“宅男”经验判断,游戏化界面移植到手环上是不错的选择。为此,他找来香港大学的IOS开发者和电子工程师来杰共同创业,后者“觉得我们的项目好玩、靠谱。”
在来杰看来,由人—家庭—社区“社交平台”构成的界面独具吸引力。用户可以申请把亲友“加入”自己的账户界面中,通过能量槽了解对方的运动信息,同时,他们在硬件上为用户提供震动提醒、室外紫外线度测试,通过匹配个人信息直接提出解决方法。“比如今天紫外线太强烈,那就不适合皮肤相对敏感的人出行。”高磊说,“女孩都怕晒,这个功能她们会喜欢。”
高磊相信,直接告诉用户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容易增强用户对手环的粘度。由此,他打算将营销策略定位在社交游戏概念设备,而不是计步器装置。这一想法得到了深圳创客空间SeedStudio潘浩的认可,后者愿意利用自由渠道为高磊的游戏手环提供小批量的生产。
随着项目运作进入正轨,高磊的想法逐步明确—在游戏用户、社交媒体用户、健康管理用户之间搭建一个桥梁,为三者找到平衡点。
儿童市场的营销误区
中国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是对于儿童的极度重视,父母家人不惜投入大量的金钱与精力培养孩子或者满足孩子的欲望,甚至以牺牲自己的事业为代价;但另一方面,是对儿童的极端不尊重,只把孩子当成一个宠物或者玩具,把家长的意识强加于儿童之上。
由于儿童产品的特殊性在于使用者与购买者的相对分离,因此,针对儿童市场的成功营销,首先要研究并发现亲子双方的冲突或者差异,然后提供一个他们共同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把双方需求较好地结合并体现出来。比如孩子喜欢刺激性与参与性强的蹦极活动及儿童游戏,而父母希望孩子参加知识性强或者人文性强的知识性比赛和古文化参观。那么,他们双方的共同之处在哪里呢?在于游乐性和运动性。这种结合较为典型的是北京科技馆,在这里,孩子既可以学习到知识,又能体验并参与一些游戏,因此成功吸引了众多父母与孩子经常光顾。但在无法两全时,营销人员就要决策是以儿童为中心还是以家长为中心,"娃哈哈"、"乐百氏"等非健康饮料的成功证明,以儿童为中心是市场的真正赢家。
零点调查的数据显示,63%的北京家庭用于孩子的教育消费占家庭总支出10~20%;52%的北京儿童认为家长总是买一些自己不喜欢看的书或要求自己参加一些不喜欢的培训班;63.4%的家长已经意识到自己存在教育观念问题;76%的北京儿童希望参加一些以趣味活动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一系列数据显示,以儿童为主导的教育文化消费理念已经具备市场基础与市场需求,将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三点切入研究市场
第三,由于儿童自我独立性不足,对环境的依赖性更强,因此,对孩子的消费影响源头特别值得研究,并可以利用他们来影响孩子。除了最听妈妈(44.1%)、爸爸(34.3%)的话外,老师(12.6%)也有相当的发言权。很多图书及教育类甚至营养类产品都把目光投向老师和幼儿园、学校这一渠道。当孩子从幼儿园拿回"佳洁士"的儿童牙膏时,孩子对于老师的虔诚已经帮助"佳洁士"增加了未来消费选择的偏好。在中国这样一个年轻人忙于事业、老人忙于照顾孩子的独特抚养格局下,爷爷奶奶(5.4%)也是一个别致的信息影响源,要顾及他们的感受。年龄较大的孩子,受伙伴的影响也会变得明显。
亲子决策力量大比拼
针对儿童市场的营销,不仅要遵循以上三点市场规律,还要对不同类型的儿童产品有所差异化。下面集中讨论的是儿童消费比较集中的玩具、食品、文具、书籍、服装、娱乐等领域。
动态来看,如图2,在孩子消费的总体支出构成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玩具与食品的支出比例下降,而文具书籍的支出比例上升,服装、娱乐消费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这与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使命是一致的,低龄孩子以吃和玩为天职,大龄孩子则以学为主。但无论多大的孩子,娱乐都是永恒的主题,提示商家,大孩子也需要玩,他们仍然童心未泯,多给他们一些玩的机会,多提供他们一些可玩的产品。
具体到食品消费领域,0~6岁的孩子中,80%是家长决定孩子的零食消费。而6~14岁的孩子中,70%是孩子自主决定零食的消费。以6岁为分水岭,孩子与家长的地位截然相反。如图4所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食品消费曲线与家长影响指数曲线成反向变动关系,6岁左右的儿童,家长对儿童的影响力以及儿童对食品的消费额实现经济均衡。
以教育消费为例,2~4岁孩子基本没有决策权,入门教育完全受家长的影响。但5~7岁的孩子则在一些儿童漫画、儿童游戏等教育文化产品上有了初步决策权。到了8~12岁,在儿童漫画、儿童游戏等教育文化产品上孩子有了较大决策权,在业余培训上有了一定建议权。如图5所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教育消费曲线与家长影响指数曲线成正向变动关系,6岁左右的儿童,家长对儿童的影响力以及儿童对教育的消费额实现经济均衡。
基于亲子互动研究的商业策略
通过对中国儿童消费中的亲子关系研究,有以下三点营销策略可供商家参考:
第一,发展"妇女/儿童"用品的复合型商业业态。
在美国,"妇女/儿童"、"食品/药品"等复合型商业业态正在对百货公司、超级市场、购物中心等传统商业产生冲击。中国的商业发展多年来一直缘系欧美模式,可以预见,这种既符合时代趋势,又便利互动群体集中购买的妇女、儿童复合型商业业态即将在中国强劲登陆。
妇女儿童用品超市应该走专业化道路。除妇女儿童用品外,这种复合型商业超市不应有任何其他商品;妇女儿童购物中心应有别于百货公司的产品定位,百货公司以穿戴类商品经营为主,而妇女儿童购物中心则应以食品、日用品、儿童玩具、文具经营为主。
第二,着力塑造娱乐性妇婴产品连锁机构的现场购物环境。
儿童消费的非理性给妇婴产品连锁机构提供了新的商业机会,例如娱乐设施的建设与收费。
第三,针对儿童的消费决策能力建立产品的陈列格局。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传导机制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由于我国入世后已经成为一个高开放度的经济体,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是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而美国则是我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导致财富缩水,居民消费减少,企业投资下降,这必然导致进口减少,必然对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出口产生重大影响,而出口增速下降或减少,则又必然导致整个制造业生产的萎缩或增幅减缓。在我国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地区,特别是广东和浙江等地,由于外需的萎缩,很多企业的经营已十分困难,不少企业已经倒闭或面临倒闭。我国的外贸总额在2008年的增速随着外部需求大幅度放缓而显著下滑。我国税收收入增长也呈现明显的“前高后低”的走势。而2009年1月份的财政收入下降比率,创下了2004年以来我国财政收人单月同比最大的跌幅。作为制造业大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不仅是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劳动岗位大幅度减少,失业率上升,就业困难。
2、由于美元贬值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使得我国的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内缺乏价格上的竞争优势,这种价格效应必然会给我国出口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面对金融危机,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美元不断走软,对人民币汇率已经产生了影响。美联储的降息政策导致人民币和美元利率出现倒挂,使得人民币和美元息差进一步拉大,美国的刺激经济政策会导致美元更加泛滥,利率更加宽松,从而导致美元资本持续流入我国市场,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加快升值。由于人民币升值,我国企业出口的商品按美元结算的价格就会上升,这样便削弱了我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从而导致我国出口的下降。
4、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高位震荡,企业经营风险增加。随着世界经济走向复苏,2010年全球资源和能源需求将有所回升,在超低利率水平和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投机炒作和美元汇率走低等因素可能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高中国企业的进口和出口成本。一旦世界经济复苏遇到挫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高位剧烈波动,加大中国企业进出口的经营风险。此外,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出口产品将面临更大的降价压力,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削弱中国企业发展后劲。
5、现有的订单货款拖欠,外贸企业出口坏账增力口。由于美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中损失巨大,收缩了贷款规模导致其国内外企业流动性资金减少,现金链断裂,从而影响投资和支付。由此,我国出口企业已出现订单货款难以收回,资金流动不足,难以支撑下去的情况,而这种现象正在增加。6、融资困难,资金链紧张。大部分出口企业属于中小企业,他们的资金链非常紧张,既难以向银行贷款融资,还要缴纳台账保证金,而本来预收货款的融资也未能获得周转。一旦客户延长付款或者弃单,这些企业往往就有倒闭的危险。
三、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1.政府层面
(1)拉动内需。从目前来看,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的衰退已成定局,依赖国外经济的出口和投资则会出现滑落,那么扩大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选。首先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网络,让城乡居民拥有同等的养老保障,这样可以将城乡居民的储蓄转化为消费;其次,开拓农村市场,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当然这是一个长期收效的过程;最后,加大农村、城镇、小城市等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开发西部的力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平衡中国地域的经济发展。(2)提供政府信用担保,协助出口企业融资。商务部联手外汇管理局,正在酝酿放松企业预收货款融资。这次调整,将有望取消10万美元以下每单的预收货款管制,届时,企业将可以对预收货款采用即时结汇,以增加企业资金流动性。
3.有效化解贸易摩擦次贷危机恶化成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壁垒会增多,贸易保护措施会更加频繁地使用,我国的外贸摩擦也会进一步增加。为此,我们应该及时做好应对措施,加大对外经贸的交涉力度,有效化解中外可能出现的贸易纠纷。大力推进出口多元化战略,在继续巩固和深化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贸合作。此外,为了抵御发达国家通过贸易转嫁危机的做法,我们还要积极联合周边国家,建立统一的多边反应机制,健全进口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针对反倾销的保障措施。大胆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到海外进行投资。
4.适度降低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近年来,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在逐年上升,2008年,我国的贸易依存度高达70%,远远高于美国的22%和日本的27.7%。过高的贸易依存度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风险很大,一旦国际市场环境恶化,本国经济将会受到剧烈冲击。韩国的外贸依存度略高于我国,次贷危机发生后,韩国的进出口下降幅度已经达到惊人的两位数。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在目前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陷人衰退的环境下。为了减少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们需要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部需求的过度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