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到517了,就是‘我要硒’,是全民科学补硒日。”网络直播间里,主播一边展示商品,一边拿起手机,屏幕上赫然显示“抗癌之王”的字样。
今年4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在直播营销中,平台、直播间和主播“人人有责”。主播不能张口就来,然而,在短视频平台上,大量主播带货时利用老年患者急切治病的心理,鼓吹食品能“包治百病”,收割老年人。
乱吹:不得劲就能吃的神药是糖果
“马上就到517了,就是‘我要硒’,是全民科学补硒日。这不是我说的,大家在网上都能查到。硒是什么之王?哥哥姐姐们看这里。”在某直播间里,主播拿起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是一张网页截图,写着“生命的火种”“长寿元素”“抗癌之王”等。
在主播口中,这一枚枚绿色的硒片简直“包治百病”。“平时这儿高那儿高的,感觉浑身都不得劲,都是因为硒元素在流失。”“20、30、40、50、60都可以吃,老人小孩都可以吃。”“感觉身体明显走下坡路了,小心脏老是突突的,要赶紧补硒了。”
然而,记者在外包装上看到,该硒片并非药品,而是“压片糖果”,配料表中排在首位的是山梨糖醇,一种不挥发多元糖醇,常被用于食品中作为甜味剂、保湿剂等。
“在全国多数地方,人们可以从常规食物中获得足够的量,缺硒并没有成为公共健康问题。”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专家云无心通过个人微博公开表示,“补硒抗癌”没有充足的科学依据,“富硒食物抗癌”更只是一个营销概念。
将普通食品吹出功能疗效的营销在直播间里屡见不鲜。“今天还在吃饭,明天人没了,身边的这种事还少吗?经常看白大褂的,大家不要有侥幸心理,尽快吃上。具体能解决哪些问题,小助理给大家打在了公屏上。”一家推销“纳豆激酶”的直播间里,主播话音刚落,公屏上便显示了一系列疾病名称及疗效,包括降血脂、血压、血管堵塞、血糖高、尿酸数值不正常、失眠多梦等。这款产品同样属于压片糖果。
事实上,纳豆的所谓长寿功效早已被学界祛魅。“纳豆本质上就是一种发酵豆制品,纳豆激酶是纳豆提取物的主要功效成分,它可以分解蛋白纤维,产生一定的抗血栓作用,但是想达到类似药物的效果并不现实,无需神化纳豆提取物的功效。”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注册营养师顾中一表示。
伪装:躲避禁用规定疾病都有小名
直播间里的主播们是如何绕开监管的呢?近期,网友“翻滚吧花花”发布的一则视频,揭开了秘密的一角。
“咱们这个膏方是草本萃取,没有某添某加,小甲、小肺、乳宝宝都可以用。”在某直播间里,主播手拿一个小罐子,正在热情地推销。这种怪异的表达方式让很多初进直播间的网友摸不着头脑,但稍加思考就会恍然大悟:“没有某添某加”指代的是无添加,“小甲、小肺、乳宝宝”指代的是甲状腺结节、肺结节和乳腺结节的患者。
糖尿病患者叫“小糖人”,看病叫“看白大褂”,老中医叫“老中中”……直播间里不仅是“黑话”盛行,甚至,主播还会刻意使用错别字。以该款膏方为例,直播页面中显示“有结?进!把结疏一疏”等字眼,但仔细一看,所有的“结”字都少写了一笔,要么少一横,要么少一提。还有一些商品直播页面将“血压高”写成“皿鸭高”,“心梗”写成“心耿”,令人啼笑皆非。
话术:有保险能退货质量信得过
用“黑话”成功躲避监管后,为了让老人相信小小药片能有大大疗效,主播们还准备了另一层话术——不满意有保险。市民李女士一家就对此苦不堪言。
“这些保健品真是防不胜防!”李女士原先和父母一起住在市中心,小区周围的超市、菜市场门口经常有人推销,老人上了不少当。为了减少家庭矛盾,李女士将家搬到了郊区。可是,没消停两年,老人又迷上了在直播间里购物,一看就是两三个小时,“足不出户”就买回一大堆高价的保养品。
李女士回忆,去年父母买过一种饼干,一包70多块钱,“具体多少克不记得了,反正挺小的,就比一包奥利奥长一点”。主播说能治胃病,但其实就是普通饼干,这样的事频频发生,为此两代人吵了不少架。李女士曾偷偷看老人手机里的浏览记录,发现直播间里的主播有不少惯用话术,正切中老年人的心态。
“先跟你说有运费险,七天无理由退货,让你先买6瓶、8瓶的,打开一瓶吃了不合适,能免费退。但一买回来,老人也不退,跟我说至少要吃一个周期才能看到效果。”令李女士深感无奈的是,每一次她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老人油盐不进,对自称“老师”的主播们深信不疑。“老人还反复跟我说,人家有保险公司的认证,质量肯定好。”
保险背书可信吗?记者浏览直播间看到,大量保健食品的外包装上都印有“PICC中国人民保险”“本产品由中国人民保险承保”等字样。一位主播在介绍时更明确说:“我们的产品是人保认证的,交了几十万的保证金,你的产品质量要是不过关,是不会给你认证的。”
为此,记者通过网络渠道与此类保险代理商取得了联系,对方表示,只要提供营业执照和产品名称,花费三千元到四千元不等,就能拿到人保或太平洋保险的认证,“慢的话三到五个工作日也能办下来”。该代理表示,还可以为公司办理“一带一路”国宾伴手礼的认证,“这个显得更高档,之前是一万五一年,现在名额比较紧张。”
声音:万物皆可播时平台应加强监管
“网络直播平台对规范主播行为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通过实时监控等数据手段对内容进行审核和管理,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信息的真实性。”陈音江谈到,如今“万物皆可直播”,面对海量主体,事前监管压力不小,但从消费者角度,缺少了事前监管的守门把关,加上大量主播和经营主体的素质参差不齐,遭受各种虚假夸大宣传欺骗或误导的可能性就会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