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01年进入平安的,到现在也都20年了。”回顾在车险行业的20年,吴涛感叹,从一两家财产险企业到上百家,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从保险意识不强到买车必保的社会共识,车险行业由小到大的变化十分显著。
的确如此,不论是保费规模的扩大,还是保单件数、客群、公司主体、作业人员的增多,无一不体现着车险行业的发展。以银保监会公布的保费收入数据为例,2001年我国财产险保费收入不足686亿,而2021年第一个月的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便已达到1579亿,其中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为741亿。
对于这飞速发展的20年,吴涛将它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10年是野蛮生长的10年;第二个10年,车险行业的整体经营更加规范化。同时他强调,“现在我们到了一个转折点,第三个10年,这是我们现在整体经济都面临的,也是每个行业都面临的——如何从大变强。未来的5至10年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
这一判断背后的逻辑来自吴涛对消费者的深刻洞察和思考。长久以来,人们对传统保险消费的基本印象就是一张印着黑字的合同,只有在出险后,消费者才感受到有形的服务。但是这些产品是否真正满足客户需求?产品所提供的服务是否能够给予客户极致的服务体验?吴涛至今仍对此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不同于很多人站在行业角度进行观察,吴涛回归到一切商业逻辑的起点——客户,从消费者角度总结道,“只有基于客户的深层问题得到解决,才意味着车险行业真正实现由大向强的迈进。”
2020年9月,酝酿已久的《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落地。此次车险综改将盗抢险、自燃险、涉水险等直接纳入车损险范围内、大幅提高交强险赔偿限额、下调附加费用率。
随着保险责任拓宽,赔付率将上升,并给车险行业带来各方面的挑战。在今年4月召开的“中国银保监会2021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财政部主任李有祥谈到,综合改革有效促进了财险业的转型升级,消费者获得感增强:“截至3月底,消费者车均缴纳保费较改革前降低689元,降幅达到20%。”换言之,车险市场竞争将更加市场化,这要求各个主体既要以消费者为中心,提供更多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同时也倒逼险企提升风险筛选能力、降低成本运营能力,实现更加精细化经营。
突出重围:做有温度的服务
“平安能够获得现在的成绩,至少产业的每一个大的转折点都是把握住的。”吴涛强调,对于行业正经历的这一关键期,平安作为行业的领先者不能停留在舒适区。
具体看到的做法是,平安产险提出“五心车险“价值体系,即基于服务社会的初心,提供让客户安心的产品、省心的车服务、暖心的理赔举措,同时进行爱心公益,为客户打造有温度的服务。
在平安产险“五心车险”的价值理念中,车主具备多重社会角色,他/她是驾驶员,同时也可能是家人、伙伴、宠物的主人……围绕车主的不同角色,平安产险坚持保险初心,在产品设计、销售、理赔、增值服务等方面,不断打磨完善各项服务,为车主各类场景提供全方位、有温度的服务。
创新钻研打造安心产品。“安心产品”不局限于车主作为驾驶员的身份,而是涵盖家庭、生活的各场景。例如守护父母的“孝心宝”、守护子女的“育儿宝”、守护宠物的“爱宠医保”……平安产险推出的一系列产品,均是围绕“车主”生态提供全面风险保障。
想方设法提供省心服务。省心的服务则是依托“平安好车主”APP,为车主搭建了一个涵盖车保险、车服务、车生活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供车主选择年检代办、预约修车、停车缴费等服务,而车主在体验后也可以对商家进行评价。“我们打造的就是爱车管家,你的车上需要什么服务,都可以咨询。”吴涛介绍到,“有点像汽车版的服务点评软件。”
在理赔升级同时,平安产险延展服务边界,提供节假日关怀、大灾应对、停车关爱、先赔后治、对老人全程陪护等服务。
持之以恒践行爱心公益。希望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爱心”公益,比如车主公益方面,积极倡导安全驾驶行为,并搭建线上公益平台;扶贫助农方面,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政策号召,围绕消费助农开展云农场等系列线上活动;儿童公益方面,深耕支教和儿童心理健康“寸草安心”项目,与客户一同不断付出和传递爱心。
拥抱变化:实现数据化转型
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表示,正是因为发展之中的每一步都坚持党的领导、响应党的号召,永葆艰苦奋斗的拼搏作风,保持“永远在创业”的危机意识,平安方能创新不止、生生不息,并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命运、民族复兴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数据化也是精准化服务的助力,数据化转型将有利于对客户需求的挖掘。
不仅如此,AI的进入也将为车主带来专属的生态体验。“生态在于以什么为中心,围绕车可以有一个生态,围绕车主也可以有一个生态”,吴涛表示,“‘科技+生态’作为平安的一个战略,正是基于此提出的。”
根据平安官方数据显示,“平安好车主”APP拥有超1.3亿的注册用户,可以为用户提供80余种车主服务。为了提供多场景、全方位服务,平安产险与全国总计20万个网点深度连接,建立起了一个车服务生态圈。
根据中国平安2020年年报数据显示,其当年科技业务收入为903.75亿元,同比增长10.1%。由此可见,平安的数据化布局已经初见成效。平安产险也先后夺得“年度亚洲最佳财险公司”“年度亚洲卓越财险公司”、《WorldFinance》全球“最佳产险公司”和《InsuranceAsiaNews》“年度卓越数字保险公司”、深圳市长质量奖等奖项,获得了国内外业界、政府的肯定。
在平安产险的官网上,“将持续深化‘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加大科技投入”等字样列于题头。
“未来整个平安产险,甚至整个保险业都会向数据化发展,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会产生更大的改革奇迹。”吴涛展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