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网智天元金融声誉研究中心付明慧
近日,第25届亚洲宠物展上,众安保险与蚂蚁保共同发布的《2023宠物数字化保险发展趋势洞察白皮书》(下称“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2021年及2022年,我国宠物保险保单数量在蚂蚁保平台上增速连续两年维持在80%以上,其中“90后”是投保的主力军。不过,相比于全球近千亿元的市场规模,我国宠物险市场整体仍处在发展初期,渗透率尚不及1%,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一、宠物险基本情况
据媒体统计,关于保障范围,目前大部分宠物保险,都理赔除了“先天性疾病、先天性畸形、遗传性疾病”外的常见及重大疾病。但是在具体疾病和理赔项目上,关于上述提到的不理赔的三大类疾病,目前只有众安给出了明确的不理赔疾病种类。关于“牙科疾病”,洁牙基本不被包含;而口炎若涉及拔牙,多以“理赔人员审核”为准,无法明确。关于保费,大多产品年保费金额集中在1000元以内。年保额方面,大多规定了年保额的上限,以及单次事故最高赔付额,部分还额外规定了单病种累计赔付限额。关于投保年龄,投保限制普遍是3个月至10岁,不分猫狗。3月龄以下和10周岁以上的宠物都将被拒之门外,即“太老的不保,太小的也不保”。关于医院标准,宠物医疗险的规定是非定点医院的赔付比例略低于定点医院,幅度在20%-40%。但是也有部分产品直接规定,非定点医院的赔付比例是0。
二、宠物险发展面临挑战
众安保险与蚂蚁保发布的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宠物险发展还面临三大挑战:首先,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中国的宠物保险认知度和接受度较低。其次,竞争格局稀缺造成宠物险同质化严重,主要集中在医疗保险、第三方责任险及其他场景服务险。但一级类目产品同质化严重,鲜少有公司针对特定品种、病种、年龄段进行差异化保障。再次,宠物品种多,风险管理和定价系统复杂,宠物医疗险的出险率、赔付率在一众财产险种中格外显眼,根据多家平台及保司提供的数据参考,宠物险整体赔付率较高,部分渠道甚至已经突破100%。
除上述问题外,我国宠物保险在发展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宠物医疗保险现无法满足宠物主需求
(二)市场渗透性不强三四线城市下沉不足
宠物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通常限制在经济较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如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导致市场覆盖范围有限。一些宠物医疗保险产品规定了只能在指定的定点医院就诊才能获得赔付,或者部分宠物医疗险产品在非定点医院的赔付比例较低,这对宠物主的选择产生限制,特别是生活在非定点医院附近的宠物主。此外,宠物医疗保险市场在三四线城市的普及度较低,宠物主的选择有限,由于缺乏定点医院覆盖,宠物主可能需要前往其他城市或地区的定点医院就诊,增加了使用保险的不便。目前,三四线城市宠物市场逐渐兴起,但由于保险公司的市场覆盖不足,宠物医疗保险的推广在这些地区面临挑战。
(三)宠物保险投保随意、退保困难、自动扣费不透明等加剧了宠物险市场乱象
(四)国内宠物医疗险在宠物识别、赔付流程、服务等方面和海外存在差距
国内宠物医疗险与海外在宠物识别、赔付流程和服务方面存在差距。一些宠物博主指出,海外保险公司通常通过芯片等迅速确认宠物身份,简化理赔流程,避免繁琐的材料提交。这种直接与宠物医院和保险公司对接的方式,为宠物主提供了更便捷的理赔体验。然而,国内宠物保险在这方面存在改进的空间。另一方面,虽然国内宠物医疗险费用相对较低,但其保障范围相对不完善。
(五)宠物保险产品介绍较复杂,消费者选择不够明晰
三、宠物险发展建议
(一)重视kol流量价值,精准定位并制作内容营销
(二)创造及改善宠物险舆论环境,打破公众认知障碍
(三)优化风险评估与定价机制,实现可持续赔付
白皮书显示,宠物保险市场面临的复杂风险源于宠物的多样性和疾病复杂性,这在一众财产险种中表现得尤为显著,部分渠道甚至赔付率已超过100%。因此,保险机构需要建立更加精细化的方法,来评估这些风险,并为不同的宠物种类、不同疾病情况和不同年龄段等因素进行准确定价。一是可以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仔细分析以往的赔付数据和宠物的医疗信息,从而识别和量化各种宠物品种潜在的风险。二是建立风险模型,结合宠物的年龄、健康状况、生活环境等因素,更精确地预测宠物可能患病的概率,以及治疗所需的费用。基于精确的风险评估,可以推出一种个性化的定价方案。也就是说,可根据每只宠物的实际风险情况,调整保费的收费标准。对于风险较高的品种或者容易患某些特定疾病的宠物,可适度提高保费,以确保保险费用与风险之间能够更加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