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客户米小姐几年前在平安保险公司为女儿购买了两份重疾险,以防女儿将来生病了备不时之需。今年因为投资失败,短期资金紧张,想退掉这两份保险,在了解退保金比实际所交保费少后,便在某社交平台上发文抱怨。没过两天,便有一个陌生人联系上米小姐,自称是“代理退保”中介的工作人员,可以帮助全额退保,但是要预收20%的“手续费”。米小姐大喜,便将保险单、身份证、银行卡等资料提供给对方,并且预付了“手续费”。没想到,随后该中介工作人员历时半个月与平安保险公司仍协商未果,这时米小姐表示放弃委托,向其提出退还“手续费”,随后,该工作人员便失去了联系,导致米小姐损失了近万元的“手续费”。
事实上,根据保险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只有取得金融监管部门颁发的经营业务许可证的机构,才能经营保险业务。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或办理保险业务时,应选择正规持牌保险公司、正规销售渠道和正规从业人员。市场上一些机构虽然冠有“XX保险经纪”“XX保险代理”等名号,但实际并未取得金融监管部门颁发的经营业务许可证,不具备合法的保险中介资格。消费者应警惕此类机构,并可通过中国保险协会官网“在线服务”栏目查询确认保险机构资质。
(本内容转载于网络,文中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不作选择参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