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有个在线的雪球访谈,关于中国平安。作为一个非中国平安投资者,我赶紧恶补了一下中国平安的年报。因为中国平安太庞大、业务模块太多,很多我也不懂,我只能从保险行业的角度、从中国平安的保险业务和互联网业务板块的角度,来读读2016年年报。
【平安寿险】
平安寿险的业务结构是非常好的。公司通过代理人渠道获取的期缴保费占比很高,1217亿新业务保费中,代理人渠道占了1016亿,其中期缴保费高达942.8亿。而银保渠道规模保费只有113亿,占比约9.3%。比较一下就知道这个数字的优秀了——根据人保集团2016年半年报,人保寿险通过银保渠道获取的规模保费大概占了规模保费的61.3%。
现在保监会对各家保险公司的监管要求,就是严格控制银保渠道中短存续期产品的比例。而平安寿险毫无压力,今年1、2月份中国平安的寿险保费继续高增长,而资产驱动负债的险企就惨了,比如某些比较激进的在二级市场翻云覆雨的保险公司,为了符合保监会的要求,就必须要转型了。
平安人寿的业务趋向于产值比较高的分红型长期寿险,并且以此为主险,再附加重疾、意外、医疗险等附件险种。这种险种缴费期限比较长,单个投保人的年缴费就会比较高,投保人一旦投保,稳定性会很好,这也是为什么公司的服务人群聚焦在中产及以上人群。公司的业务发展倾向,也使得平安的代理人产能和保险继续率都比较高。(其实对于我这样投保人来说,根本不需要平安给我分红、养老,我只需要投保重疾、意外为主险的险种,或者投保定期寿险,可惜这个内含价值太低,平安估计不会给我投保)
健康险、养老险是目前各家保险公司争夺的市场,从长远看是个潜在的亮点,但目前这块业绩贡献占比还比较小,有的中小保险公司健康险业务都在亏钱。
【产险业务】
相比于寿险市场增速,产险市场目前已经进入了平稳增长阶段。2016年,平安产险实现原保费收入1779.08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车险保费收入1485亿元,同比增长13.4%。虽然市场占有率微降了0.2%,但不用担心,1、2月份平安产险的原保费同比上涨21%,市场占有率涨到了21.6%。
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平安把原来放在普惠的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纳入了产险业务核算。同时,由于2016年5月1日实施营改增后,由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不再计入保费收入,所以如果剔除这部分影响,平安产险的实际增长要更高。
在产险行业,能达到承保利润就不错了,太保是刚过盈亏平衡。而平安产险的成本率控制在95.9%,在行业已经非常优秀了。不过,它还不是最好的,人保财险的成本控制率只有95%,这也使得人保财险的承保利润更高。在一个低利率时代,承保利润是王道。
中国没有巴菲特,这里也不是美国。关于产险业务的投资回报,由于监管层的强力监管,各家上市保险公司的总投资收益率大差不差,4%~6%。牛市的时候也不会好到哪去,7%~9%。原来行业里有个说法,就是泰康保险做投资做的不错,但它也没上市,所以不得而知。
权益类投资方面,15年上半年大牛市,各家保险公司总投资收益都不错,到了16年上半年,股市大跌,投资收益率下滑很厉害。不过这个问题由于近一年蓝筹股的上涨及股市的平稳得到改善。债券类投资方面,过去几年,利率一直在低位,保险公司的投资面临资产荒的局面,很难有好的回报,激进的保险公司炒作二级市场股票,但这一方式现在也无以持续了。如果未来无风险利率上涨,保险公司的债券类投资的投资收益率将有望上涨。
【内含价值】
内含价值是个充满假设、估计的东西,所以只能把它作为一个参考标准。巴菲特喜欢投资财险,而不是寿险,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产险相对简单,而寿险业务充满了假设。今年的假设对于投资回报和税项进行了调整。16年底的每股内含价值是34.88元,大概同比增长15.6%。
【互联网金融】
中国平安有保险行业竞争对手都羡慕的互联网金融布局,这块没办法,陆金所已经是独角兽了,别人再进来也迟了。16年陆金所的用户人数、投资人数、交易资产规模都是暴涨,我自己也是16年开始成为了陆金所用户,不炒股的钱就放到陆金所理财,打理闲钱。
而且这块业务跟平安本身保险业务也是联动的,比如普惠这块信用保险计入了产险保费收入,很多网贷产品也由平安旗下保险公司来承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