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4.08.03
小编注:感谢业内人士的建议,也希望通过本文大家能多讨论一下各种保险种利弊。
写在最前
好了。我们开始今天的正题。
目前上班族基本上有老下有小,单位方面交纳的可以分为五险一金、三险、什么都没有三种。待遇好的单位会有额外的补充医疗、企业年金。
基本的五险也就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三险也就是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什么都没有的就略显悲催了,自己自费个城镇居民医保或者新农合吧。
但是国家规定的三险或者五险真的是满足不了目前高额的医疗、养老压力,所以会有商业保险来进行补充。
商业保险(本文所有仅指人身保险且不包含团体保险,因为团险个人买不了)中又有寿险、意外险、健康险、养老险、医疗险、分红险、万能险,投资连结险等组成。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保险的?
其实如果你不打算在身故后给家人额外留下一笔钱的话,我觉得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商保医疗险+少量的死亡保险健康险应该是最经济的了。
好,这时你就可以为孩子的成长教育和自己年迈后的养老考虑了。
孩子的成长教育怎么通过保险实现呢?可以选择带免交功能的、特定时点领取教育金的保险了。好处一、在孩子上中学大学就业结婚等时点领取一笔钱。好处二、投保人身故后,免交后期保费合同继续有效,没有留下交费压力。
养老险其实是最好选择的一种,根据单位或个人交纳的社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单位补贴(后两种不一定所有人都有,可以忽略了)后,考虑到通胀情况及自己想要的生活品质来选择险种。如果你手头宽裕且不打算给子女日后造成经济压力且还打算贴给子女一部分,好,你有选择养老险的理由了,剩下的就是考验你经济能力的时候了。
普通的医疗险其实和医保农合没有本质的区别,医保报销的商保也报,医保不报的商保也是剔除的。当然,你还可以选择带日额的医疗险,就是在你住院期间每天固定报销多少钱*住院天数,现在医院的额外床位费、卫生费、空调费等等就靠这个了,吃的省点的话伙食费也有了。
健康险又细分为定额给付类和重大疾病类两种。定额给付类就是在你签订合同的时候和你约定,如果患某种疾病时赔付多少钱,上限为保额。重大疾病类根据各家公司的情况不同又分为10或20或30种等疾病的险种,只有在达到条款约定的大病时根据大病历来赔付,上限也为基本保额或风险保额。
意外险就很多了。坐飞机有航意险,坐大巴有旅意险,到游览区玩了有景区意外险,学生有学平险(这个界定比较模糊,同时包含了死亡、医疗、意外等几个功能),个人农村小额意外伤害保险等。好处就是保费低保额高,各公司情况不同,基本上就是一百保五万,一年期险种。但仅仅对意外造成的事故进行理赔。
死亡保险,顾名思义,什么时候死什么时候赔。其中又分两种,定期死亡保险和终身死亡保险。定期死亡保险一般以消费性为主导,保费较低,例如约定保险期限十年,年缴费N元,保额Y元,如果十年内身故,保险公司理赔Y元,如果继续存活,则合同期满后合同终止,保费不退还。终身死亡保险相比定期来说保费略高,合同生效后,被保人在责免期后无论何种原因、何时身故,均能理赔。
养老险,养老用,除每月能领取养老金外大部分在被保人身故后可以返还所交保费。少部分可以保证受益人在被保人身故后继续领取N年的固定养老金。
目前在售的人身保险基本情况就这些了。大家可以算有个大概的概念,保险到底有什么,能干什么(如果还不清楚,请自行百度)。
老A某天感觉不舒服,总是感觉胸闷气短心疼等等等,门口小诊所看了看说你上大医院吧,老A胆小啊,一听,好么,这输液都不管事了?那不行,上个三甲医院看看去吧。挂个号门诊大夫看了看,直接转住院部了,这里外里各种检查做了一遍,心电图心肌酶检查了一圈,心梗了,怎么办?冠脉造影放支架吧。俩星期后,老A可以办出院了。但这费用的咋办呢?老A是一个体户,平时什么保险都没有,得,自费吧,卡一刷票一开回家了。
隔壁老B也住院了。跟老A一样的病。但是老B有社保,出院收费处结账,三甲先扣900免赔额,扣除了丙类,一部分比例乙类,报销了全部的甲类。自费的着实也不少。
没两天,老C也住院了,烟吸多了,最近总咳嗽,各种检查做了一圈,最后活检出来了,肺癌。怎么办?老C的媳妇一跺脚,还能怎么办,手术吧,化疗放疗吧。折腾一圈一个多月进去了,老C的病情算是稳当住了,妥妥当当的办了出院手续,老C是一私企职工,单位交的三险,个人买的医疗险。总算是报销了不少,还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
老C刚出院,他那床位就让老D住上了。还是一样的病。老D是一国企职工,从医保到补充医疗到个人买的医疗险带日额,连健康险一样都不缺。个把月后老D出院了。有天无聊,自己把各种发票收据拿出来一算账,总花费-医保报销-医疗险报销-健康险理赔,竟然还有个几万能做后期治疗费用另够再买点补品。
老E是一社会闲散人员,自认够狠不怕事,连社保带商保一概不买。有天骑自行车出门买菜去,刚到路口,被一无牌渣土车给肇事逃逸了。这可算是飞来横祸啊,老E家里又是报警又是洒传单寻找目击证人,最后愣是没找到肇事车辆,虽说交通事故认定书上写的老E无责,但又能怎么样呢。家里掏了点丧葬费草草埋了了事,留下了六十多的爹娘和十多岁的孩子,担子落在了媳妇头上。
老F是一国企职工,有天骑车上班去,走到单位门口被一车撞了,拉到医院没抢救过来,对方车险赔了一部分外加单位给了些丧葬费和工伤理赔。后事料理完后,老F媳妇整理遗物,发现了一堆人身保险保单,经过办理,拿到了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小额意外保险的高额赔款,极大缓解了父母养老和孩子学费的问题。
如果你的职业风险较小或意外发生的概率较大,险种的选择又有不同。
考虑了经济和风险两方面的因素,加上我刚话唠半天,你各位心里有谱了么?
方案二、社保医保+卡折意外险+医疗险带日额。受众对象为经济拮据人群,同样以小博大,大病时多年积蓄正好能填平报销外的自费部分,一病回到解放前。
方案三、社保医保+卡折意外险+医疗险带日额+健康险。受众人群为正常经济状况者,大病后可以放心治疗。
方案四、社保医保+卡折意外险+医疗险带日额+死亡保险。受众人群同方案三,缺点是如果没有存款可能要先借钱看病了。
方案五、社保医保+卡折意外险+医疗险带日额+健康险+死亡保险。受众人群为经济较宽松者,对自身和家庭都较为负责。
方案六、社保医保+健康险。只要你健康险买的够多,医疗费其实也不算个事。
方案七、社保医保+死亡保险。缺点同方案四。
所以,我的建议是在解决个人和家庭成员医疗、身故等问题的保险需求后,养老险少儿险等才是后期应该考虑的。具体先买意外还是先买重疾还是先买死亡类的保险,完全是看各家情况而定了,真的不好说。
为什么现在公众对保险业,保险从业人员的认知普遍停留在“骗”这一概念上。个人觉得,究其原因还是在违规销售人员和客户自身,公司真的是合规经营啊。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承认目前部分保险销售人员的素质不高,因为个人既得利益而去误导消费者投保,使得投保人没有得到自己期望的保险利益,后期出现纠纷。但是各位,在作为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你买保险的时候难道不看看保险单保险条款么?举个例子,你去超市买瓶酱油,一卖洁厕灵的促销员吹得天花乱坠的说这洁厕灵就是酱油,难道你都不拿着看看标签就付款了?
可能有的人会说我这例子举得不恰当,但是各位想想,你身边说保险是骗人的亲戚朋友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1.存款变保单。2.投保时业务员承诺每年高额分红,实际分红过低。3.中途退保损失大。4.理赔纠纷。等等...
其实这几个问题还是在销售和客户两方面。投保时,投被保人需要在投保单上亲笔签字,你签的时候都不看么?公司新单回访的时候问您是否清楚保险条款、是否亲笔签字等问题时您回答“否”了么?你过于相信业务员的这种自信是从何而来的?活了几十年了,天上掉过馅饼么?上市公司每年年报都对分红有说明的。投保单和存款单长的真不一样啊。这么说不是淡化业务员违规的责任,他们会受到相应的处罚。但各位,劳烦走点心。
为何会产生理赔纠纷呢?主要是死亡类对事故结果认定的纠纷、重疾类对疾病能否达到条款约定的纠纷、责任免除的纠纷、理赔申请资料的纠纷等。
有些人说保单上会用小字隐藏一些对客户不利的隐藏条款,我建议还是在投保单签字时、拿到保险单时好好看看吧,明文规定的险企要在条款显著位置加黑加大显示责任免除事项的,更要求业务员在销售的时候逐条询问投被保人,回访时也会再次确认的,所以,险企真的是合规经营的,只有少数业务员的违规和客户的粗心。
关于交费方式,个人的建议是除了短期意外险一年期外,健康险、死亡保险均把年限拉的越长越好,我会告诉你我有三十年交费期的重疾+死亡组合型险种么。分红险、养老险完全看个人经济实力了,在这不好评价。
入职这么多年,每当结识新面孔,对方总会问:“找你买保险能便宜不?”国内险企基本上都分为发展、业务、客服、后援、内控等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即便我个人想买也是要找营销员出单的......所以以后不要逮着个保险从业者就跟人说买保险能不能便宜这事了。买火车票还要到售票大厅呢,也没见谁到铁路系统逮着个人就跟人要打折车票的吧。
个人建议,正确的保险购买流程应该是:
1认真分析个人及家庭情况,从风险、收入、健康程度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得出购买时机、险种的优先级。
2通过险企官网、柜面宣传页了解各公司主销的险种情况,并选择几种意向险种作为备选。
4综合对比业务员给出的方案和前期自己的备选后选择最合适的一种,切勿贪小便宜。
5认真阅读投保单、个人条款、利益条款事项,尤其注意交费期、保险责任、责任免除条款,并如实告知公司所需告知的事项,并投被保人亲笔签字确认(未成年人由监护人代为签字)。
6交费、正常承保(如遇体检、生调等人工核保动作,请淡定并积极配合)。
8按时交费,如遇条款约定的变动事项,请及时致电公司客服或到公司柜面进行变更。
完。
最后,我又忍不住吐槽了。发展条线以规模、创费为己任无可厚非,但业务条线才是靠专业性吃饭的。虽然我不高尚,但至少对得起工资,虽说少的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