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蚂蚁金服宣布向保险行业开放首个“车险分”。“车险分”跳出传统保险的精算来看保险,真正把人、车、生活,车主的驾驶习惯、消费行为、社交等等,组成一个风险包进行估算。简单来说,就是让靠谱的人买车险更便宜,同时让保险公司有能力精准识别风险,丰富车险产品,并实现长期健康经营,营造多赢的局面。
但“车险分”真的能准确反映车主风险吗?能为更合理定价、更高效服务消费者提供准确依据吗?
大数据帮车险解决“识人”难题
“因为无法准确判断风险,更无法识别那些有良好驾驶习惯和技术的好车主,很多车险公司为扩大客户群只能大幅让利,结果是面临亏损。”一位业内人士说。
而另一方面,车主普遍反映车险品种单一,价格昂贵,保障水平低。
如何让靠谱的人买车险更便宜,同时让保险公司有能力精准识别风险,丰富车险产品,并实现长期健康经营?精准定价是其痛点所在。
“车险分”能准确反映车主风险吗
让客户交的保费跟其风险状况相匹配,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服务和价格,是所有保险公司的目标。“车险分”可以把不同消费者本身的风险刻画更加明晰、更加贴近消费者自身的客观情况。但“车险分”的数据真的能准确反映车主风险吗?能为更合理定价、更高效服务消费者提供准确依据吗?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尚需等待市场检验。“‘车险分’所依据的数据以消费数据为主,根据该数据生成的信用积分,是否足以支撑车险企业的打分核心标准?单纯的消费数据是否能够满足车险对用户财务状况等社交数据考核的需求?与合作企业之间能否实现数据的完全互通?‘车险分’只提供数据结果还是包含分析过程?险企是否能准确利用‘车险分’功能?这些问题都需进一步检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车险管理层人士说。而且对险企来说,方向盘是不是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也需要更加深入和理智的思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