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对金融学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所以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学生人数相对于其他财经类专业学生数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为了端正学生对毕业论文不正确的态度,切实扭转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态势,使他们能够及时适应社会的需要、真正认识到金融学本科专业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一、撰写毕业论文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集中训练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这个阶段,在金融学专业老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选题、填写开题报告、搜集资料、撰写论文,这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持学生对所研究金融问题的兴趣、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又要使专业指导教师利用自己渊博的专业学识和认识问题独特视角,对学生的研究给予正确的指导,使之在苦苦思索之后,有顿开茅塞之感。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二、撰写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金融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重要过程
因此,撰写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金融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实际金融问题,并初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三、撰写毕业论文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前一次非常重要的演练
摘要: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考查本科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其质量是高校办学水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育的新思考美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课程面临的现状问题分析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浅谈改革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实践――以生物技术专业为例生物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改革探索美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分析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问题分析及对策理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国贸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写作问题的剖析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潍坊医学院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策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现状分析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教育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分类指导探究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分析与对策理工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现状调查与分析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开放教育英语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措施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曹运长,文红波,乔新惠.提高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1):33-35.
[3]张巨峰,罗霞.对指导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一点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0):164.
【关键词】文献综述;批判性思维;毕业论文;英语专业本科生
0引言
1文献综述撰写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探究英语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文献综述部分存在问题的根源,大概有如下几个原因。
1.1不会搜集文献,不懂何为“综述”
不可否认的是,有些本科生不懂得何为文献综述,这也是我们看到很多本科生的论文中引言或介绍部分仅仅是作家、作品的介绍或某些理论的介绍。也有些学生根本不会搜集文献或由于资料搜集范围或方法不当,未能将有代表性的资料完全纳入研究的范围,或仅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断章取义。
1.2故意突出自己研究的重要性
因论文指导工作过程中已强调要避免选题重复,选好研究度,尽量做有意义的研究。很多本科生由于学术积累不够或思考不深入,便故意在综述中漏掉或弱化某些研究成果,或者放大已有研究的不足,以便突出自己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选题不当,重复研究。
1.3简单罗列,“综”而不“述”
1.4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
因为跨专业考研、实习机会、跨行就业等原因,不乏一部分学生对学位论文重视程度不够,此种原因在本文中不予探讨。
综上,除了“不懂”和“不愿”的原因,述评能力差是造成学生无法完成文献综述任务进而优化选题的主要原因,而前文提到,述评能力是批判性思维的一个反映,那么如何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呢?
2专业学习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养成
关于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缺席”还是“在场”,前人已有多篇论述。思辨能力作为一项核心竞争力,是优秀人才的重要素质。而大学作为优秀人才培养的摇篮,理应将思辨能力作为其最具价值的教育目标之一。1998年,由多国高等教育领导者组成的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组织将思辨能力视作决策者的重要能力,认为大学教授思辨能力等核心技能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将来成为更高效的职场人士和负责任的公民。我国的《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尽管并未使用“思辨能力”或“批判性思维”等语词,但都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文科专业学生,英语专业生除了语言技能外,应该拥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来实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1专业课程设置
通过在培养计划中强调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添加诸如辩证法、逻辑、辩论方法等方法课,演讲与辩论、思维与写作等实操课,语言学、文学、文化、哲学、社会学等拓展课,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方法,进行实际的操练,并能够展开比较,因为这一过程定会引发讨论和思考,提高逻辑、批判能力。
2.2考查方式的改革
实施动态的监控与考核,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改变一张考卷占据大比例的考核现状,这样学生才能更注重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并且也更能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3注意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现在学生的认知途径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各个学校也在积极参与并推动教学改革。在既有的课程设置中,教师可以尝试的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改变传统的输出和接受的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自主学习,强调启发和开放式结尾问题的设置,传统授课方式和seminar、workshop等方式的结合,课堂和在线学习的结合等,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和批判能力。
3结语
【参考文献】
[1]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01).
〔2〕李枭鹰.文献综述――学术创新的基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
[3]孟金兰,董艳芬,郑凌云,王建红,汪胜.本科生文献综述撰写能力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Vol.252007No.23.
[4]任文.再论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缺席”还是“在场”?兼论将思辨能力培养纳入外语专业教育过程――以英语演讲课为例[J].中国外语,2013(01).
[5]时俊卿.撰写文献综述应注意的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04,7.
[6]王琪.撰写文献综述的意义、步骤与常见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
【关键词】土木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现状
【基金项目】大连理工大学2016教学改革基金项目(YB2016036)。
一、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的最后的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更是一次贴切实际工作的大操练。
“大连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亦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一次较为系统的综合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系统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调查研究、查阅、获取、分析、综合文献资料的能力。
(2)方案论证、分析比较的能力。
(3)设计、计算、绘图与标准规范的正确选择的能力。
(5)外文阅读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
(6)撰写设计说明书或论文报告的能力。
(7)语言表达、思辩能力,阐述观点准确、清楚回答问题的能力。
二、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特点和难点
土木专业的教学具有理论综合性、实践性并重的特点,合格的毕业生不仅要具备坚实完备的理论基础,还要有相当的实践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对土木专业人才的需求。毕业论文环节一般安排在大四的第二学期,因此不同于之前的每一个学期,这个阶段具有如下特点:
(3)参与主体的特点。首先,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参与主体――大学准毕业生们,经过大学本科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基本具备了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必要的实践技能,能够在科学的殿堂里登堂入室了。其次,同学们聪明、热情、好奇、精力旺盛、富于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作为科研队伍的新分子,他们思维敏捷、不受惯性思维的禁锢,出其不意的思想火花甚至会给指导老师以有价值的启发,从而促进课题的进展和深化。
三、我国教学及改革研究现状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教学资源紧张,专业课程的学时相对缩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深度,加上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加大,学生在毕业设计上的精力投入不够,致使毕业设计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各高校的教育者分别从宏观管理和微观操作,对本校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不断的进行创新完善的探索。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育部),教高厅[2004]14号,2004.4
[2]大连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2016年)
关键词^程分析土木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Thispaperadoptstheadvancedprocessof"Engineering"analysismethod,"stagnation"analysisofthewholeprocessofthegraduationthesis,andexplorethe"stagnation"Association;andthenproposedbasedontheprocessof"training"ofcivilengineeringundergraduatethesisguidancemode.Itisprovedbypracticethatthemethodiseffectiveinimprovingthescientificresearchqualityandinnovativeabilityofundergraduatestudents,anditisfullofinnovativevalueandsignificance.
Keywordsprocessanalysis;civilengineeringspecialty;graduationthesis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①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本文作者从事土木专业教学、研究生和本科生学位论文指导多年,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方法和经验。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大连理工大学提出的“精英教育”目标,贯彻“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方法”,提出了基于“过程培养”的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具有较好的实践效果和创新意义。
1“过程培养”模式的特色
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终极目的是培育创造型新人才。为此,结合当前的教育背景和形式,改革传统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和手段势在必行。
本教学模式的特色即在于把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重点放在“过程培养”上,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结合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特点,以最有效的方法,完成本科生由理论知识型行向实践能力型人才的转化,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首先,只有在正确的方法论的指导下,才能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进而才可能产生可靠的实施成果。本文采用先进的“过程工程学”分析方法,⑤⑥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全过程进行“驻点”分析,并探索各“驻点”的关联性。
其次,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质就是“教”与“学”有机结合为一体,这一点,在毕业论文环节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充分引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调动其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课题中。以教师的诱导、启发为方向,最终达到对人才培养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根本目标。
2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全过程驻点分析
针对在毕业论文环节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问题,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阶段的特点,采用先进的“过程工程学”分析方法,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全过程进行“驻点”分析(如图1所示),将本科生毕业论文全过程确定为五个驻点,即选题与查阅文献、研究方案制定与实施、试验数据采集及分析、论文撰写及成果深化、答辩。
驻点1:选题与查阅文献。
该驻点是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环节,“过程训练”的开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模式”所强调的全过程的学生参与,首先就是选题需要学生的参与,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指导教师由于还有较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不能全程地陪同学生的实验研究,学生应是实验工作的主体,教师仅起辅助的导向作用。学生对所做课题感兴趣,他们通常能做到积极地去查文献、用心地去设计实验方案、认真地去做实验,实验出现问题,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去加以解决,这样学生往往能高质量地完成研究工作。反之,学生在心理上就有抵触情绪、在工作态度处于消极状态,被动完成任务,论文水平尚得不到保证,谈何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本课题实施中,指导教师应提供多个题目,采取自愿选题的原则,尽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指导教师与学生充分沟通,亦可对课题的工作方向做适当的修正,共同确定任务书的内容,使论文质量能在现有条件下达到较高的水准。
驻点2:研究方案制定与实施。
学会运用文献制定研究方案和进度计划,是科研能力的重要方面,是独立从事科研活动的基本素质之一。
驻点3:试验数据采集及分析。
本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训练规范、缜密的思维习惯;学会尊重客观规律,戒除急于求成和主观臆断的大忌。熟悉专业常规操作、培养实验技能,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这个环节中,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更应在一定的高度上,采用适当的形式(如组会讨论),启发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系统的讨论和思考,不断提升他们凝练科学问题、进行对比分析、举一反三的科研能力。
驻点4:论文撰写及成果深化。
相对于前三个阶段,本阶段重在对研究成果的深化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的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试验现象,提升论文工作的理论水平,避免“实验报告”式毕业论文的出现。
指导教师应鼓励、启发学生做更多、更深入的理论分析,而不是图省事地取而代之,沦为“重使用轻培养”、“重结果轻过程”的反面典型。
驻点5:答辩。
3实施效果
实践表明,该方法对于全面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因此,作者认为,应继续深入探索研究、并在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基于“过程培养”的创新型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
4结语
注释
①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育部).教高厅[2004]14号,2004.4.
②罗怡,李春天,许惠斌.材料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2):219-220,228.
③同济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若干规定(同教[2012]28号).
④大连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2016年).
1、普考专升本和普通高考,最终取得的学位证书是完全相同的。
2、读专升本的学生,在修完学校规定的学分之后,并且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符合学校规定的学位授予条件,就可以取得学士学位证书。因为每个学校的要求不同,专业要求也不同,所以具体条件不一而论。
3、专升本学生和普通本科生,之间几乎没有差别。毕业证上会有差别,专升本毕业证上写的是:专科起点两年制本科。
4、在就业的时候,就是本科学历,学士学位。除非用人单位明确学历要求限制专升本。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培育,专升本,图书馆
专升本后高校图书馆功能的外延与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的教育模式由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开始以教学为主向教学与科研并重方向发展。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为适用升本后学校的发展方向,应做出相应的变化与调整,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图书馆应为发挥其自身的教育职能,在培育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1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专升本院校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21世纪是信息网络和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随着大量多媒体的引入,光盘出版物的发行和Internet的完善与延伸,大容量移动存储设备的普及,信息浩如烟海,传递速度越来越快,人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从社会对高校的期望看,高等学校应该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新知识和新生产力的发源地、先进文化撞击与传播的基地。为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加快,各高等院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也不再局限于教会用户如何利用图书馆,而要拓展到对信息的获取、传递、分析与利用上,从浩瀚信息海洋中鉴别出对自己真正有效的信息,并加以整理,使之有序化、系统化的综合过程。因此,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技能以及所需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当代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专升本院校由于底子薄,信息素养教育起步慢,就更应该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加强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育。
1.2专升本院校图书馆为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专升本院校图书馆是加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在升本过程中对图书馆大量投入和建设,优化组合资源,图书馆在信息设备和技术等方面占有优势,在硬件方面的建设为传统图书馆功能向现代图书馆功能的提升提供了物质基础,借助于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实行超文本的链接,开展远距离检索等条件已经具备,同时,图书馆将自己的电子馆藏与校园网对接,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访问学校图书馆,学习知识,浏览信息,使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具有了主动、灵活、多样及可选择等特征,更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1.3培养创新型大学生的需要
在当今信息发达的社会,信息素养不仅是大学生生存的基础,更是将来适应信息社会和在高新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业发展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学校的培养目标也在由培养单纯知识型人才转变为培养善于发现、捕捉信息、适应性强并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现代知识型人才。大学生要由“会学”变成“学会”,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作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和促进因素,它是所有学科学习都需要的,拥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不仅能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拓展研究范围,而且还能使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也就是终身学习所强调的自我导向学习。因此,大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获取信息、创造知识的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获取与创造知识的能力,为走上社会、实现人生最大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从专升本院校图书馆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现状分析其紧迫性
2.1信息素养课程体系没有合理设置
以往的专科学校很少开或不开文献检索课,即使开也是流于形式,一方面教学内容陈旧,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中文工具书、科技文献检索及计算机基础等单一课程,教学内容就是兼职老师自编的讲义,谈不上有正规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且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网络信息检索技术、多媒体信息检索、光盘数据库检索等新知识还没有及时进入教材或讲义[3],另一方面教学中存在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互分离的现象,针对转变学生观念、培养信息意识的课程少[4]
2.2信息意识淡薄
2.3信息能力较差
原专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部分来自农村的新生,平时接触电脑较少,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无从下手。部分院校大二、大三学生还不了解图书馆馆藏结构和信息检索方法,不会利用网络信息检索和光盘检索工具获取信息,不了解本专业学科的信息源,不能适时有效地利用信息源,分析、鉴别信息的能力差,面对良莠不齐“海量”的网络信息常常是束手无策,更不用说对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并吸收有用的信息融合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2.4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尚需培养
学生缺乏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抵制不良信息的思想意识。有的学生设置障碍,擅自改变计算机设置,自设密码,甚至删除软件,将别人的程序、资料弄得面目全非,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和实验工作。有的学生不清楚或不遵守信息行业的网络社交安全规则,以致网络欺诈、网络成瘾以及进入网恋误区等网络社交不安全的情况时有发生。
3专升本院校图书馆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
3.1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分阶段有目标进行
3.2加快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3.3开展课题实训,帮助学生培养信息操作技能。
[1][2]陆宝益.中外在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6):71-74.
[3]从敬军,扬威.从文献检索课教学到信息素质教育[J].情报资料工作,2003,(2):73-75.
关键词:应用型财务管理专升本专业建设
一、引言
二、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培养目标由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内涵所组成。培养目标应符合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要求。专升本本科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具有文献检索科研能力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本专学生主要学习财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财务、金融管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实践与创新能力脱节动手能力在专科教育的基础上加以深化,比如课程设置、实验资料、实验过程等论述。创新能力应该立足于大学本科教学的开放性、前瞻性。通过方法论、哲学、逻辑学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来实现。实践教学是本科教育的难点,现实情况是企
四、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的建设策略
(一)无缝衔接、学分互认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实现专科与本科无缝衔接,通过灵活选课,实现学分互认等方式,将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的知识结构有效结合,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实现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制订要体现适应多样性、层次性、结构性、发展性的要求,教学计划的安排即课程设置要符合能力与知识结构的培养需要;教学内容整合不仅仅是内容的增减、更重要的是新知识、新观点的充实与传授;授课手段与方法的改进主要在于深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声、光、电、语言、图形、甚至于模拟场景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的多样性,主要是体现课程的特征与知识传授和掌握的相适应,可以采用笔试、答辩、实际操作、课程论文、报告等形式完成考核;实践与创新教育主要通过具有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讲座、比赛、调研、科研训练、社会调查等形式完成,上述计划的落实都将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与巩固。
(四)地方特色、凸现能力上海是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区域发展的龙头,具有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基于这种人才需求的状况,我校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院校,确定培养目标是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及时修订培养目标,制定正确教学计划,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凸显实践能力培养,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财务信息处理能力是当今财务人员能力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目标体系中的一个部分。财政部2006年《企业财务通则》首次引入信息管理概念。指出企业可以结合经营特点,优化业务流程,建立财务和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处理系统,逐步实现财务、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