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中国保险报》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网民眼中的保险◆
作为一种以互联网技术发展为基础的新型商业模式,互联网保险彻底改变了传统保险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方式,为保险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中国保险行业的现实需求为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借助互联网,一场保险业销售渠道和商业模式革命正悄然来临。
近几年,互联网保险急速发展。统计显示,2011年-2012年互联网保险规模保费从31.99亿元增长到106.24亿元,增幅为2.3倍;2012年-2013年互联网保险规模保费从106.24亿元增长到291.15亿元,增幅为1.74倍。整体年均增长率达到201.68%(见图一)。
互联网保险在过去近20年里经历了兴起、发展以及不断成熟的过程。我们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个时期,分别包括长达10年之久的萌芽期、突飞猛进的探索期、正在经历的全面发展期和即将到来的爆发期。
一、萌芽期(1997年-2007年)
1997年底,中国第一个面向保险市场和保险公司内部信息化管理需求的专业中文网站——互联网保险公司信息网诞生。2000年8月,太保和平安几乎同时开通了自己的全国性网站。2000年9月,泰康人寿在北京宣布了“泰康在线”的开通,实现了服务的全程网络化。与此同时,各保险信息网站也不断涌现。
然而,鉴于当时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整体市场环境尚不成熟,加之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影响,受众和市场主体对互联网保险的认识不足,这一阶段互联网保险市场未能实现大规模发展,仅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起到企业门户的资讯作用。随着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颁布,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探索期(2008年-2011年)
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为中国互联网市场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热潮。伴随着新的市场发展趋势,互联网保险开始出现市场细分。一批以保险中介和保险信息服务为定位的保险网站纷纷涌现。有些网站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由于互联网保险公司电子商务保费规模相对较小,电子商务渠道的战略价值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因此在渠道资源配置方面处于被忽视的边缘地带。保险电子商务仍然未能得到各公司决策者的充分重视,缺少切实有力的政策扶持。
三、全面发展期(2012年-2013年)
在这一时期,各保险企业信托官方网站、保险超市、门户网站、离线商务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多种方式,开展互联网业务,逐步探索互联网业务管理模式。其中,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保险行业也在这一年取得跨越式发展,以万能险为代表的理财型保险引爆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市场。
四、爆发期(未来)
除搜索引擎之外,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也能突显出互联网保险的巨大潜力。中国电子商务历经17年的发展,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电子商务数量有了几何级增长。2013年的双11,天猫以350亿元的交易额成功收官,使这一年的光棍节非比寻常。而互联网上销售的保险产品更是从双11理财产品中脱颖而出,单品创下8小时销售1亿的惊人业绩。理财保险已然是一片白热的阵地,除了国华人寿之外,华夏人寿、珠江人寿、阳光人寿、东吴人寿、生命人寿等都加入了这场“狂热的游戏”。
据媒体报道,保险理财类产品成为双11淘宝理财平台的最大亮点,根据淘宝理财官方微博数据显示,保险单天成交超1.5亿笔,从总体成交保费来看,万能险总体成交近7亿元。其中国华人寿官方旗舰店为5.31亿元,生命人寿官方旗舰店为1.01亿元,两家保险公司销售量就占淘宝理财的2/3。
中国IT研究中心于2013年10月发布了最新的网购品牌影响力报告。报告显示,前十大网购品牌的影响力平均分值为51.57。淘宝以94.36分的高分位居首位。京东商城(88.87分)、天猫(72.45分)、亚马逊(55.61分)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当当网、苏宁易购、唯品会、1号店、凡客、易迅则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之下(见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