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年保费数据尚未发布,但从银保监会发布的最新数据已可管窥全年概貌。数据显示,2022年前10个月,财险公司取得保费收入12532亿元,同比增长9.94%(可比口径)。整体看,车险综合改革对财险业保费增速的影响逐渐减弱。同时受疫情影响,车辆出行减少,进而减少保险赔付。
谈及2023年财险公司的业务策略,陈东辉进一步表示,预计将分成三个档次:一是顺势而为,加大力度布局服务型家财、电动车、清洁能源等领域,形成新的发展动力;二是跟着财政投入获得业务增长;三是走老路,提高销售费用的投入,在相对较快的市场增长中抢夺份额,获得发展。
人身险业机遇与风险并存
2022年前10个月,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同比仅增长3%(可比口径)。险企新单业务普遍承压,同时受投资收益不佳的拖累,人身险公司净利润普遍同比下降。2022年前三季度,74家人身险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1213亿元,同比下降27%。
谈及2023年人身险业发展,业内专家认为,人身险公司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但险企能否抓住机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从实际效果来看,2023年的经营情况不会出现重大转折。人身险公司还需要继续趟过深水区。
陈东辉认为,人身险业当前正站在重要机遇的节点上。部分居民财富从银行存款“搬家”后,将逐渐稳定、定型。在此背景下,真正长久期、低波动、稳定回报的人身险、养老产品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如果险企以专业水平认真去做,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年轻一代的长期健康险、长期医疗险产品,通过长期储蓄解决未来的医疗成本问题,仍是有待开拓的蓝海市场。
“但从险企的准备来看,显然还不足,今年是关键之年,要看行业是否坚定地实质性回归长久期业务,体现人身险穿越周期的强制储蓄和保值功能。把握得好,将走向成功,反之则可能错过做强的窗口期。”陈东辉表示。
陈辉表示,人身险业的健康发展应深度融合到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之中。在投资方面,要深度融合到国家战略中,凸显保险资金的长期配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