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是指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护老中心和老年医院相结合,将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既包括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
“医养结合”就是把专业的医疗技术检查和先进设备与康复训练、日常学习、日常饮食、生活养老等专业相融合。以医疗为保障,以康复为支撑,边医边养、综合治疗。
医养结合是人类医疗改革创新中的重点康复工程,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医疗改革新模式。
医养结合包括医疗机构、社区以及居家等多种形式,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疾病治疗、康复、预防保健等。在医养结合中,医护人员和养老服务人员需要相互配合和协作,共同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医养结合有助于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同时也对推进医疗改革和加强老龄事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技术上尽可能的实现疾病转归,病人的各项功能得到保持或恢复,其中,“医”主要就是重大疾病早期识别、必要的检查、治疗、康复训练,包括有关疾病转归、评估观察、有关检查、功能康复、诊疗护理、重大疾病早期干预以及临终关怀等医疗技术上的服务。
“养”包括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护理、用药和安全、日常饮食照护、功能训练、日常学习、日常活动、危重生命体征、身体状况分析、体重营养定期监测等服务。
利用“医养学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就是把大病早期识别干预、大病早期康复训练、日常生活、养护疗养、日常学习、护理等综为一科。
近日,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启动实施河南省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建设,在全省遴选打造一批综合能力强、社会效益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医养结合机构。7月7日,经机构自愿申报、县级审查和市级初评推荐,省级组织专家评审、现场答辩、实地核查等程序,确定了首批示范项目建设单位25个,省财政将给予奖补资金1.3亿元。
经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启动实施我省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建设,将为老年人提供具有较高水平医养结合服务的健康养老床位2.84万张,将直接满足不少于2万名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刚性需求。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提升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能力为出发点,着力培育一批不同层级和类别的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更好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切实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省卫健委负责人说。
医养结合培训的意见,包括医养结合的目的和意义养结合的情况。
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深化医疗和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和环境,进一步促进医养结合发展,现就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通知如下:
一、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政策宣讲及指导工作
二、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
养老机构申请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的,根据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38号)要求,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申办人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
养老机构申请举办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不含急救中心、急救站、临床检验中心、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港澳台独资医疗机构),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医疗机构、医师审批工作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19号)规定,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不再核发《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在受理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申请后,经公示、审核合格后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三、支持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
各级民政部门不再实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的,不需另行设立新的法人,不需另行法人登记。
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的,应当依法向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备案,应当依法向其登记的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办理章程核准、修改业务范围,并根据修改后的章程在登记证书的业务范围内增加“养老服务”等职能表述。
社会力量举办的营利性医疗机构申请内部设置养老机构的,应当依法向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备案,应当依法向其登记的县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申请变更登记,在经营范围内增加“养老服务”等表述。
公立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的,应当依法向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备案,应当依法向各级编办提出主要职责调整和变更登记申请,在事业单位主要职责及法人证书“宗旨和业务范围”中增加“养老服务、培训”等职能。
四、支持新建医养结合机构
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各级卫生健康、民政和市场监管部门要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卫生健康、民政部门要分别负责对医养结合机构中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取消及内设医疗机构实行备案制后,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医养结合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医政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指导、监管和考核,民政部门要创新养老机构管理方式,建立养老机构综合监管制度,共同推动提升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合作外,何小鹏指出,将畅通医保支付,加大保障力度。比如,针对居家老年人,将符合规定的家庭病床、医疗巡诊等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等。
根据《实施意见》,江苏将加大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对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支持力度。
医养结合,一是“医”,医疗;
二是“养”,养老。医养结合是新时代下的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方式,两者结合在一起,同进一家门、共住一间房,给予失能、高龄、慢性病老人需要医生上门服务提升医养结合能力,让医疗与养老结合得更加平滑、顺畅,使得独居老人能得到更好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