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学的角度讲,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体现了民事法律关系中法律主体间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从经济学角度讲,保险是一种集合大量同质风险单位以分摊损失的一种经
济制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正是对这种经济互助关系的阐述。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讲,保险是一种风险转移机制。从这个角度讲,保险对整个社会起着“稳定器”的作用。
答案:A
解析: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保险是一种集合大量同质风险单位以分摊损失的一种经济制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正是对这种经济互助关系的阐述。
而从法学讲是一种合同行为,是保险人同意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赔偿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的发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险体现了民事法律关系中法律主体间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广义的保险包括:社会保险、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
狭义的保险只包括商业保险。
我国的《保险法》对商业保险做了如下界定:“本法所称的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例题:
我国《保险法》所规范的是()。(2005年)
A.社会保险B.商业保险
C.政策性保险D.劳动保险
答案:B
二、保险的基本要素:
保险的基本要素是指确立保险关系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1.可保风险的存在;
可保风险的条件:风险是纯粹的;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风险有导致重大损失的可能;
大量风险标的均有遭受风险损失的可能,但大多数的保
险对象不可能同时遭受损失;
风险具有现实的可测性。
2.众多独立的同质风险的集合与分散;
3.公平合理的保险费率;
4.保险基金的建立;
5.保险合同的订立;
下列风险可称为可保风险的是()。
A.货物被海盗劫掠B.机器的磨损
C.货物固有的瑕疵D.一个未带降落伞从万米高空跳下的人
解析:理想的可保风险必须具备五个条件:风险是纯粹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风险有导致重大损失的可能;大量风险标的均有遭受风险损失的可能,但大多数的保险对象不可能同时遭受损失;风险具有现实的可测性。
使用第二个条件“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来进行判断,可以发现题目中只有选项A符合条件,其他三项全都是确定性事件。
三、保险的基本特征
1.保险的经济性
2.保险的互助性
3.商业保险的契约性
4.保险的科学性
第三节保险的分类
一、保险分类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1.保险分类的意义
2.保险分类的基本方法
由于对保险分类的角度和标准不同,保险的分类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保险的理论分类、保险的实用分类和保险的法律分类。
二、保险的基本类别:
1.按保险标的或保险对象划分: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1)财产保险,是以物质财产及其有关利益、责任和信用为保险标的的一
种保险。
(2)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并以其生存、年老、伤
残、疾病、死亡等人身风险为保险事故的保险。
2.按承保的风险划分:单一风险保险和综合风险保险。
3.按承保的方式划分:原保险,再保险,重复保险,共同保险。
(1)原保险
(2)再保险:投保人为保险公司。
(3)重复保险:保险金额总和>保险价值。
(4)共同保险:保险金额总和≤保险价值。
4.按保险的实施划分: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
5.按保险标的的数量划分:个人保险、团体保险。
王某购买了一辆价值50万元的汽车,与甲乙两保险公司签订了一份保险合同,分别投保了20万元和30万元车身险附加第三者责任险,从承保方式看,这种保险属于()。
A.原保险B.再保险
C.重复保险D.共同保险
答案:D
解析:按承保方式,保险可以分为四种:原保险,再保险,重复保险,共同保险。
首先,原保险的保险人是单一的,题目中王某与甲乙两个保险人签订保险合同,因此该保险并非原保险,排除A;其次,再保险的投保人是保险公司,题目中保险人为王某,排除B;再者,重复保险要求,保险金额总和>保险价值,而王某购买的保险,其保险金额总和为30+20=50万元,与该车的保险价值(购买价)50万元相等,排除C;可以判定王某购买的是共同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