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保险”,是人们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做提前防范的理性行为,把发生理赔的费用算作保险公司的成本,尚未理赔的保费视为收益,保险业务在小概率风险之中盈利模型可以跑通。
本质上,商业保险是纳保人群体与经营者之间建立的风险共担机制,打上了鲜明“社会契约”烙印。一个被印证了的事实是:越是富裕的家庭所投的保险品种越多。2016年底我国保费总收入超3万亿,居世界第二位,但在GDP中占比依然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加上全民消费升级的风口,保险行业依然大有作为。
互联网与保险的相遇像“瞌睡遇到枕头”,互联网巨头把保险视为吃穿住用行学娱医之外又一高净值、大规模的消费场景,而保险公司则把跨区域、数据化的互联网工具作为化解行业痛点,打破既定市场格局的寄托所在。
一、众安保险高市值的逻辑,多元化保险业务试图摆脱对股东依赖
10月19日,众安在线股价为81港元(上市招股价为59.7港元),最新市值高达1190.55亿;竟与同为港股的传统保险巨头中国人民保险集团1603.63亿市值相差无几。
据众安“上市招股书(草拟本)”中披露信息,众安保险分别有“生活消费”、“消费金融”、“健康”、“车险”、“航旅”等5大生态系统,其中寄生在淘宝体系内生活消费保险从2014年92.2%降低至2016年的47.6%;与携程等合作的“航旅”从2014年5.6%上升为2016年的31.7%。而这些并非是众安自营业务,在众安保险App首推健康业务在2016年仅占比6.9,车险业务占比仅0.1%。
二、车险成为互联网保险争夺主场,轻运营模式与重服务模式的较量
我国约有2.5亿辆机动车,按全国4亿家庭算,未来中国汽车增量市场及作为刚需的车险依然处在黄金发展期,2016年国内车险总保费收入为6830亿元,占据整个财产保险市场的77%,甚至车险有望成为高净值中产家庭用户购买其他保险的“入口”。
传统车险业务主要以代理商销售为主、经纪人销售为辅,保险公司需给渠道高额返佣费用,车险诈骗和骗保事件频发,超75%的保险公司车险处于亏损状态,每年有超过500亿车险赔付渗漏。
互联网保险与传统保险公司的优势在于无须在全国设立分支机构,总部可在线处理所有业务流程,客户购买一张保单能无地域差别享受理赔服务,既降低人力成本,也提升了业务效率。
与众安保险依托股东业务做生态的“轻运营模式”不同,另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安心保险”以车险自营业务为切入口,走“重服务”模式。除港澳台之外,安心在全国35省市设立线下服务中心,以无缝接驳线上客户的理赔需求。据悉,在2016年11月至2017年9月,安心车险签单保费高达1.48亿元,月均签单保费高达1350万,复合增长率达73%。
据互联网保险公司2017年车险保费收入统计,安心保险占81%,众安保险占10%,泰康在线占9%。实际上,安心的互联网保险模式是“得服务者得天下”的O2O落地模式。
车险的保费收入并不足以体现一个保险公司的业务实力,客户真正需要的是售后端的理赔效率,笔者曾把保险获客比作“入口”,而理赔比作“出口”,只有叩其两端才能形成业务循环。而在车险市场如何做好理赔“出口端”售后成为互联网保险平台的“试金石”。
与传统保险公司“宽进严出”即广泛获客甚至一些基层经纪人捆绑销售,在理赔端体验诸多不顺的现状不同,安心保险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严进宽出”即在获客端严格审查客户资质,在理赔端坚持“好人理念”,不用繁琐的流程为难客户,对传统车险理赔复杂的流程进行了大量的简化,客户在公众号中可自主理赔,合作伙伴也可在线协助理赔,从而改善用户体验。
三、保险科技创新提升服务体验,但互联网保险或面临AT挑战
安心保险总裁钟诚认为互联网保险发展的三阶段分别是,视互联网作为消费渠道是互联网保险1.0,把互联网嵌入到保险业务环节之中是2.0时代,利用车联网、物联网、区块链技术服务于保险是为3.0阶段。而当前正处于2.0阶段向3.0阶段过渡,其主要表现为:
2、保费差异化。保监会174号关于整治机动车辆保险市场乱象的通知对车险采取一刀切做法,实际上目前司机不论驾驶经验所缴纳保费一样并不合理,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在车辆中加入车载诊断系统(OBD),能基于驾驶行为而定保费的保险(UBI),能够让利于民。
车险并非是互联网保险*优势业务,无论是众安保险试图把各个保险业务打通形成生态,还是安心保险以车险为切入,并逐渐延伸至健康险、家财险、意外险,都是为了形成增强用户粘性,形成家庭高频消费保险的业务“场景”,而车险的高毛利、强粘性及市场规模,使得车险市场份额之争还将愈演愈烈。
①互联网保险公司在用户需求的洞察依然有优势,能够快速设计创新的保险产品投放市场。
②保险说到底是服务业,BAT在获客上优势但不一定会对繁琐的理赔感兴趣,因而售后端的互联网化和人性化将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