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5日,以“驭变”为主题的“第十五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五届中国保险康养产业创新论坛”在浙江省诸暨市隆重举行。上午的论坛上,进行了以“保险文化对行业的意义与价值”为主题的对话。
本次对话由保险康养产业联盟副会长朱光主持。中国保险学会原会长罗忠敏,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保险康养产业创新论坛主席孙兵,原江西保监局局长、史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张兴参与了对话。
以下是本次对话全文:
朱光:很荣幸受张迎宾董事长的邀请,成为这个板块的主持人。借这个机会,我向三位嘉宾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保险文化和保险行业文化有什么区别?保险行业文化和其他行业文化的文化相比,有何特殊性?第二,《保险文化》杂志20年对这个行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其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对《保险文化》杂志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建议和期许?
罗忠敏:文化是一种集体人格
2008年,我在中国保险学会担任领导职务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了张迎宾董事长。保险学会是一个以理论和政策研究为主的学术性团体,它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秉承保险文化的真谛,很好地研究、宣传和普及保险文化方方面面的知识。
我以前没做过学会工作,正需要寻找一个好的学习窗口,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张迎宾先生来了,向我介绍他们的任务和使命是什么。我非常感兴趣,感觉自己求之不得的东西,人家主动送上门了。
保险学会尽管是行业或者是跨行业的社会团体,但也有体制方面的局限性。像张迎宾先生他们这种从事民间活动的社会组织,他们的体制、机制下的工作方式、工作作风和服务精神,正好能解决当时我在体制下的很多工作中不好解决的问题。基于这一点,我非常愿意交这个朋友,在工作上与他们相互支持。用一句话说,都是为了正确地学习,秉承和宣扬保险文化。
这本杂志名叫《保险文化》,所以我就特别注意学习和研究有关“文化”方面的东西,尤其是保险业文化的东西。
我很赞成余秋雨对于“文化”的定义。他说,所谓文化,就是一种习惯了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构成的集体人格。对这个定义,我反复思考和理解,非常赞成。所谓习惯成为了精神价值,就是我们平时讲的价值观;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成为习惯,这就是文化。说到底,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集体人格。
那么,保险行业的集体人格是什么?抓住了这个东西,看清了这个东西,我们就有可能抓住保险文化的方方面面。
保险文化,说来说去,其精神价值无非是几个要点:就是世间存在着多种多样不可避免的风险,对这些风险一定要有所预测,有所防范。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要事先寻求一种可靠的保障。怎么来实现这个保障?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或者说“人人为大家,互济互助”。依靠大家的力量、社会的力量来救助那些有可能遇到风险的个人或者群体。于是,就产生了保险。互济互助,显然就是保险文化的要义。
按照这个文化,就要求行业一定要体现契约精神、诚信、规范、服务,等等。所以我们平时总讲“诚信为本”,要依法合规、精诚服务。现在的数字化、科技进步,都是为这些服务的。随着时代的演变和行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保险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就形成了保险行业的集体人格。
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探索、发现,也包括价值观方面的去伪存真,总结正确的东西并加以宣扬,加以表彰、完善和补充,这正好是《保险文化》杂志20来年一直在坚持做的工作。
《保险文化》杂志最可贵的是,它不是虚晃一枪,而是紧紧抓住文化的本质,抓住保险文化的真谛,20年如一日,不忘初心,坚持不懈地努力。
二十大报告中再一次提到,我们的工作方式或者工作要求上有四个字——“问题导向”。所谓“问题导向”,就是求真务实,不空谈。我衷心希望《保险文化》杂志除了始终高举文化旗帜、秉承保险文化的真谛之外,还要不断地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地发现问题,总结和宣扬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和方法,在坚持不懈地打造保险业的集体人格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和成就。
孙兵:《保险文化》杂志有独特的价值和成就
刚才罗会长说不忘初心,对保险行业来说确实是这样的。
我和张迎宾先生90年代初就认识,虽然我在公司不分管宣传工作,但《保险文化》杂志创刊十周年时,我有过比较深入的了解,也接触过杂志社的很多工作人员。
《保险文化》杂志创立到现在,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保险文化传媒集团,开始集团化经营了。能够发展到今天,能够在保险行业得到大家的认可,并有了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成就,与张迎宾董事长的独特文化理念是分不开的。
首先,他在保险文化传媒集团倡导的勇于奉献的拼搏精神,与保险行业所倡导的精神是共通的。第二,是他的使命感,以及执着的理想和信念。第三,是他出色的专业能力和执行能力。
对于保险行业来说,这样一种精神、理念、能力都是大家共同认可和追求的。《保险文化》杂志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所取得的成功和发展,与他坚持和保险行业共生的文化理念是分不开的。
尽管经历了保险行业的风风雨雨,尽管《保险文化》杂志一路坎坷发展,但他们不断地成长、发展并且壮大了。我认为,这对于我们保险从业人员也是一种启发,如果张迎宾董事长能够把他的这种精神继续坚持下去,并且总结、发扬光大,对保险行业和保险从业人员也是一种激励,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现在,《保险文化》杂志已经变成了一棵独苗,未来如果有机会,希望张迎宾董事长可以从各个方面去号召、鼓励保险企业和保险行业,拿出更多的资金,拿出更多的精神和物质的赞助,来辅助这本刊物的成长。
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让《保险文化》杂志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快!同时,也让我们能够和《保险文化》杂志共同享受保险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张兴:《保险文化》对行业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保险文化》自诞生以来的20年间,对促进保险业发展、弘扬保险文化、引领前瞻性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
我认识和接触《保险文化》杂志和张迎宾先生,是我2003年从中国保监会调回上海保监局工作之后。当时的保险监管者,不仅肩负着规范行业发展的职责,更承担着促进行业发展的使命,而加强保险行业文化建设无疑是我们历史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我听到有这么一份杂志时,一是感觉欣喜;二是心存疑虑。因为文化相对来说是个软性的产品,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是否真有人会出钱、出力从事保险文化的探索和研究,令人难以置信。
经过这么多年的接触,我深刻感觉《保险文化》杂志是一份真正从事保险管理和营销实战的保险专业杂志。张迎宾社长及《保险文化》杂志在过去20年,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深化保险行业文化建设,20年如一日,锲而不舍,非常不易、令人敬佩!
我认为保险文化是保险业长期发展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和行业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保险业行业规范、行业道德、行业标准。张迎宾社长对《保险文化》杂志有个基础定位,就是成为保险文化的观察者、思考者和传播者。《保险文化》20年实践,紧紧地围绕这个目标,敏锐地观察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探讨和交流,对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理论先行的作用,得到全行业的认可和赞赏。
如主持人介绍,根据组织安排,2011年我从江西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调任上海市政府控股的原大众保险公司担任董事长、党委书记。去年,在即将退休之前,因缘际会,我应邀加入了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我从保险的监管者到保险的从业者,到现在成为保险的服务者,都是紧紧围绕保险行业的发展,也因此对保险行业的发展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对《保险文化》杂志的未来发展,也有一些更进一步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如果说保险大公司在行业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广大中小公司则在完善市场体系、拾遗补缺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保险市场不断完善和丰富的积极参与者、贡献者。加入大众保险公司后,特别是根据市政府深化金融国资国企改革的战略部署和统一领导,我亲自组织完成了把一家国有控股的车险公司转制为一家外资控股的非车险公司~~史带产险公司,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也亲历了中小保险公司转型发展的酸甜苦辣。改革有难度,不改革就是死路。
中国保险业经历了改革开放后4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的保险大国,有产寿险公司各80多家,可以说有喜有忧、喜忧参半。如果说10多年前我们诟病最多的是车险的高度同质化问题,但寿险产品同质化已成为今天制约寿险业未来发展的瓶颈难题。
本次论坛有个非常好的主题“驭变”。保险业如何在新形势下,不断深化改革,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既是保险高管,也是《保险文化》值得深思和研究的课题。保险业不仅要“驭变”,更要研究如何扬长避短,探索差异化、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其次,新冠疫情对全社会和保险行业都带来严峻挑战,不仅财险业日子难过,特别是随着疫情的影响,寿险个险营销队伍大量流失,个险业务占比大幅度下滑,给寿险业发展带来重大压力。辩证地看,新冠疫情既给保险业发展造成重大危机,也让社会大众更进一步增强了保险意识,深刻认识到保险的重要性,为保险业未来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
疫情终将过去,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的防疫新政,将会使我们的日常生活早日回归自然。疫情过后,保险业,包括寿险业,如何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窗口期,加速转型发展,转变经营模式和营销模式,开发市场需要的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是我们每个保险人需要考虑的当务之急,对《保险文化》也是一个新的命题。
第三,保险业的科学发展刻不容缓。互联网、云计算已经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曾经营造了保险业一片蓝海。大数据、人工智能如何为保险业未来发展作出贡献,营造新的蓝海,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在疫情期间进行积极探索和尝试。
本月初,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应邀访华期间,亲自参加和见证了“中巴金融科技合作签约仪式”,我所在的亲和智能科技公司作为巴基斯坦背景的亿势倍科技公司在中国的唯一合作伙伴,分别与太保产险和阳光产险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不需要客户额外投资的基础上,明显提升客户电销业务的产值,就是这种有益探索之一。目前,在加强与保险业电销部门合作的同时,我们还积极与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主要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移动等三大电讯运营商尝试、探索合作。
据悉,《保险文化》杂志就如何促进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也在进行规划和安排。(保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