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众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信息披露年报

重要提示: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描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一、公司简介

(一)法定名称

公司中文名称:合众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英文名称:UnionPropertyAndCasualtyInsuranceco.,Ltd.

(二)注册资本

10亿元人民币

(三)公司住所和营业场所

公司住所:北京市石景山区田村路555号

营业场所: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9号

二零一五年二月

(五)经营范围

经营范围:机动车保险,包括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机动车商业保险;企业/家庭财产保险及工程保险(特殊风险保险除外);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经营区域:北京、河北、广东

(六)法定代表人

陆峥嵘

4000195515

二、财务会计信息

(一)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

2021年12月31日

编制单位:合众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金额单位:人民币元

后附财务报表附注为本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

后附财务报表附注为本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

利润表

2021年度

现金流量表

股东权益变动表

2020年度

编制单位:合众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金额单位:人民币元

(二)财务报表附注

一、公司基本情况

合众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系于2015年1月30日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原中国保监会”)批准,由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众人寿)和中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发集团)发起设立,设立时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000万元,于2016年由合众人寿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20,000万元,于2021年6月由合众人寿、中发集团以及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增资60,000万元。公司现持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1101073303307901的营业执照,注册资本100,000万元。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一)编制基础

本公司财务报表以持续经营为编制基础。

(二)持续经营能力评价

本公司不存在导致对报告期末起12个月内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

三、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本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反映了本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

(二)会计期间

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三)营业周期

公司经营业务的营业周期较短,以12个月作为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划分标准。

(四)记账本位币

采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

列示于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是指库存现金以及可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六)金融工具

1.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

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下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在初始确认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下两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在初始确认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其他金融负债。

2.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依据、计量方法和终止确认条件

公司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但下列情况除外:(1)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2)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以及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按照成本计量。

公司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金融负债进行后续计量,但下列情况除外:(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不扣除将来结清金融负债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2)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负债,按照成本计量;(3)不属于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财务担保合同,或没有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并将以低于市场利率贷款的贷款承诺,在初始确认后按照下列两项金额之中的较高者进行后续计量:1)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确定的金额;2)初始确认金额扣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原则确定的累积摊销额后的余额。

当收取某项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已终止或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已转移时,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当金融负债的现时义务全部或部分解除时,相应终止确认该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

3.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确定方法

(1)第一层次输入值是在计量日能够取得的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报价;

4.金融资产的减值测试和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1)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计提减值准备。

(2)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先将单项金额重大的金融资产区分开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对单项金额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或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单独测试未发生减值的金融资产(包括单项金额重大和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再进行减值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根据其账面价值高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原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予以转出并计入减值损失。对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投资,在期后公允价值回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予以转回并计入当期损益。对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期后公允价值回升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以成本计量的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发生减值时,将该权益工具投资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类似金融资产当时市场收益率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确定的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发生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予转回。

(七)应收款项

对于单项金额重大且有客观证据表明发生了减值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坏账准备;对于单项金额非重大以及经单独测试后未减值的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根据相同账龄应收款项组合的实际损失率为基础,结合现时情况确定报告期各项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确定具体提取比例为:账龄0-2年以内(含,下同)的,按其余额的0.5%计提;账龄2-3年的,按其余额的20%计提;账龄3年以上的,按其余额的50%计提。对与合众人寿合并范围内子公司之间内部关联方余额,由于其可收回性与其他款项存在明显差异,报告期内对该等款项按0.5%计提坏账准备。

对有确凿证据表明可收回性存在明显差异的应收款项,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并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坏账准备。

对于其他应收款项(包括应收利息、应收保费等),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坏账准备。

(八)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及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1.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指按照返售协议约定先买入,再按固定价格返售的票据、证券、贷款等金融资产所融出的资金。买入返售的金融资产不在资产负债表内予以确认;买入该等资产所支付的成本(包括利息),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列示,并以摊余成本计价。买入价与返售价之间的差额在协议期内按实际利率法确认,计入利息收入。

2.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指按照回购协议先卖出再按固定价格买入的票据、证券、贷款等金融资产所融入的资金。根据协议承诺将于未来某确定日期回购的已售出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内不予终止确认;出售该等资产所收到的款项(包括利息),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列示,并以摊余成本计价。售价与回购价之间的差额在协议期内按实际利率法确认,计入利息支出。

(九)存出资本保证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九十七条“保险公司应当按照其注册资本总额的百分之二十提取保证金,存入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的银行,除公司清算时用于偿还债务外,不得动用”。本公司按照注册资本总额的20%提取保证金,并存入中国银保监会规定的银行,除本公司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外,不做其他用途。

(十)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在同时满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时予以确认。

2.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3.资产负债表日,有迹象表明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按照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十一)无形资产

1.无形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专利权及非专利技术等,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2.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在使用寿命内按照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系统合理地摊销,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采用直线法摊销。具体年限如下:

3.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有迹象表明发生减值的,按照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和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均进行减值测试。

(十二)长期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按实际发生额入账,在受益期或规定的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如果长期待摊的费用项目不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则将尚未摊销的该项目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十三)职工薪酬

1.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2.短期薪酬的会计处理方法

3.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方法

离职后福利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

(2)对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通常包括下列步骤:

2)设定受益计划存在资产的,将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减去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所形成的赤字或盈余确认为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设定受益计划存在盈余的,以设定受益计划的盈余和资产上限两项的孰低者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

4.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方法

5.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会计处理方法

(十四)保险保障基金

保险保障基金按当年保费收入(不含保户储金折合的保费收入)的0.8%提取,当保险保障基金余额达到公司总资产的6%时,不再提取保险保障基金。

(十五)保险合同

本公司的保险合同包括原保险合同和再保险合同。本公司与投保人签订的合同,如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可能导致本公司承担赔付保险金责任的,则本公司承担了保险风险;本公司与其他保险人签订的合同,如转移了重大保险风险,则属于再保险合同。

1.保险混合合同

本公司与投保人签订的合同,使本公司既承担保险风险又承担其他风险的,分别下列情况进行处理:1)保险风险部分和其他风险部分能够区分,并且能够单独计量的,将保险风险部分和其他风险部分进行分拆。保险风险部分确定为保险合同;其他风险部分不确定为保险合同。2)保险风险部分和其他风险部分不能够区分,或者虽能够区分但不能够单独计量的,如果保险风险重大,将整个合同确定为保险合同;如果保险风险不重大,整个合同不确定为保险合同。

确定为保险合同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进行处理;不确定为保险合同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等进行处理。

2.重大保险风险测试

本公司在合同初始确认日对与投保人签定的合同及与再保险人签订的再保险合同进行重大保险风险测试。

本公司以单项合同为基础进行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如果不同合同的保险风险同质的,本公司按合同组合为基础进行重大保险风险测试。

本公司将风险同质的保单归为一组。本公司每个产品下的保单均为风险同质保单,故本公司将每个产品下的保单归为一组。

在进行重大保险风险测试时,本公司依次按照如下的顺序判断保险合同是否转移了重大保险风险:

第一步:判断所签发的合同是否转移了保险风险

对原保险合同而言,保险风险的判断标准包括:该合同下的现金流是否取决于未来的不确定事项;保单持有人是否受到该不确定事项的不利影响;该不确定事项是否先于合同存在,即该事项并非因合同产生。

第二步:判断所签发的合同中保险风险转移是否具有商业实质

对原保险合同而言,如果保险事故发生可能导致本公司承担赔付保险金责任,则原保险保单具有商业实质。

对再保险合同而言,如果再保险交易对本公司没有产生可辨认的经济影响,则该再保险合同不具有商业实质。

第三步:判断所签发的合同中保险风险转移是否重大

对原保险合同中的非年金保单而言,本公司以原保险保单保险风险比例衡量保险风险转移的程度,如果原保险保单保险风险比例在保单存续期内的一个或多个时点大于等于5%,则确认为保险合同;对于非年金保单中的非寿险保单,因其通常显性满足转移重大保险风险的条件,本公司不计算原保险保单保险风险比例,直接将原保险保单确认为保险合同。

原保险保单风险比例=(保险事故发生情景下保险公司支付的金额/保险事故不发生情景下保险公司支付的金额-1)×100%。

本公司以再保险保单的保险风险比例衡量保险风险转移的显著程度,如果风险比例大于1%,确认为再保险合同。再保险保单保险风险比例={(∑再保险分入人发生净损失情形下损失金额的现值×发生概率)÷再保险分入人预期保费收入现值}×100%。

对于明显满足重大保险风险转移条件的再保险合同,本公司不计算保险风险比例,直接将其确认为再保险合同。

本公司在进行重大保险风险测试时,首先将同质保险合同归为一组,然后从合同组合中选取足够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合同样本进行测试。如果所选取样本中大多数合同都转移了重大保险风险,则将该组合中所有合同均确定为保险合同。在选取合同样本的过程中,本公司会考虑合同的分布状况和风险特征,如投保年龄、性别、缴费方式和缴费期限等。

在确定保险合同组合时,对于非寿险合同,本公司以具有同质风险的险种分组。在采用组合测试的时候,本公司选取的合同样本的保单件数占总体保单件数的比例至少应达到的50%。

本公司在进行重大保险风险测试时使用的假设主要包括赔付率、死亡率及疾病发生率等。本公司根据实际经验和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确定合理的估计值,以反映本公司产品的特征以及实际的赔付情况等。

3.保险合同收入和成本

保险合同提前解除的,本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计算确定应退还投保人的金额作为退保费,计入当期损益。

保险合同成本指保险合同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且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保险合同成本主要包括已经发生的手续费和佣金支出、赔付成本以及提取的各项保险合同准备金。

本公司将再保险合同形成的资产与有关原保险合同形成的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分别列示,不相互抵消;将再保险合同形成的收入或费用与有关原保险合同形成的费用或收入在利润表中也分别列示,不相互抵消。

(十六)保险合同准备金

1.本公司保险合同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指本公司在准备金评估日为尚未终止的保险责任而提取的准备金,包括未赚保费准备金及保费不足准备金。

本公司在评估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时综合考虑未来预期赔付成本、风险边际、贴现等因素的影响,本公司参照行业指导比例确定风险边际。

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本公司为已发生尚未结案的赔案提取的准备金,包括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和理赔费用准备金。本公司在非寿险保险事故发生的当期,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并确认未决赔款准备金负债。

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本公司为已发生并已向本公司提出索赔、尚未结案的赔案提取的准备金。本公司按最高不超过该保单对该保险事故所承诺的保险金额,采用逐案估计法、案均赔款法等合理的方法谨慎提取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

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本公司为(1)保险事故已经发生但尚未向本公司提出索赔的赔案;(2)已经提出索赔但本公司尚未立案的赔案;(3)本公司已立案但对事故损失估计不足,预计最终赔付将超过原估损值的赔案;(4)保险事故已经赔付但有可能再次提出索赔的赔案四种情况提取的准备金。本公司采用已决/已发生损失进展法、已决/已发生B-F法,预期赔付率法等多种传统的评估方法进行计提。

理赔费用准备金是指本公司为非寿险保险事故尚未完全结案的赔案未来可能发生的理赔费用提取的准备金。包含直接理赔费用准备金和间接理赔费用准备金,其中:为直接发生于具体赔案的专家费、律师费、损失检验费等而提取的为直接理赔费用准备金;为非直接发生于具体赔案的费用而提取的为间接理赔费用准备金。

直接理赔费用与赔款一起评估、一起确认,即将已付理赔费用支出计入已决赔款中,对

应于已报案未支付的理赔费用计入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

在评估间接理赔费用准备金时,首先参照行业经验数据合理估计理赔费用支出与赔款支出的比例关系,并根据该比例按照“立案时发生50%、结案发生50%”的假设计提间接理赔费用准备金。

本公司在评估未决赔款准备金时综合考虑风险边际、贴现等因素影响。2.保险合同准备金的计量方法、计量单元及其确定方法

1)计量方法

保险合同准备金以保险合同产生的未来预期净现金流出为基础计量,预期未来净现金流

数据不充分,参考行业经验。确定保险合同准备金时适当考虑边际因素,合同生效日不确认

首日利得,确认首日损失。

2)计量单元及确定方法

具有同质风险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的保险合同作为一个保险合同组,确定保险

合同组时考虑了以下因素:产品业务线、产品特征、保单的风险特征、保单生效年度。

本公司非寿险合同为机动车辆保险、家庭财产险、企业财产险、航空延误险、酒店取消险、机票取消险等,其中机动车辆保险包括交强险、商业车险。

3.预期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金额的组成内容和计量方法

1)组成内容

赔款及退保、理赔费用、保单维持费用等。未来现金流入主要指未来的保费收入,未来的追

偿款收入及损余物资作为赔付的减项进行考虑。

2)计量方法

计算确定预期未来净现金流出的合理估计金额。本公司在确定保险合同准备金时考虑边际因

素并单独计量,在保险期间内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将边际计入当期损益。本公司在保险

合同初始确认日不确认首日利得,如有首日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1)风险边际和剩余边际

2)获取费用

本公司在评估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时考虑保单获取费用的影响。获取费用为签发保险合同

3)折现率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750个工作日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移动平均为基础确定。

(十七)预计负债

1.因对外提供担保、诉讼事项、产品质量保证、亏损合同等或有事项形成的义务成为本公司承担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本公司,且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时,本公司将该项义务确认为预计负债。

(十八)收入

1.保险业务收入

对于财产险、航空延误保险和家庭财产保险等原保险合同,根据原保险合同约定的保费总额确认保费收入。

2.其他收入

3.投资收益

4.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交易性金融负债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十九)政府补助

1.政府补助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予以确认:(1)公司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的条件;(2)公司能够收到政府补助。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计量。

(二十)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1.根据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数之间的差额),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算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2.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认以前会计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3.资产负债表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则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转回减记的金额。

4.公司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作为所得税费用或收益计入当期损益,但不包括下列情况产生的所得税:(1)企业合并;(2)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

(二十一)租赁

公司作为承租人

在租赁期开始日,公司将租赁期不超过12个月,且不包含购买选择权的租赁认定为短期租赁;将单项租赁资产为全新资产时价值较低的租赁认定为低价值资产租赁。公司转租或预期转租租赁资产的,原租赁不认定为低价值资产租赁。

除上述采用简化处理的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外,在租赁期开始日,公司对租赁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

(1)使用权资产

公司按照直线法对使用权资产计提折旧。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公司在租赁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公司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剩余使用寿命两者孰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资产负债表日,有迹象表明使用权资产发生减值的,按照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2)租赁负债

在租赁开始日,公司将尚未支付的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确认为租赁负债。计算租赁付款额现值时采用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无法确定租赁内含利率的,采用公司增量借款利率作为折现率。租赁付款额与其现值之间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在租赁期各个期间内按照确认租赁付款额现值的折现率确认利息费用,并计入当期损益。未纳入租赁负债计量的可变租赁付款额于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租赁期开始日后,当实质固定付款额发生变动、担保余值预计的应付金额发生变化、用于确定租赁付款额的指数或比率发生变动、购买选择权、续租选择权或终止选择权的评估结果或实际行权情况发生变化时,公司按照变动后的租赁付款额的现值重新计量租赁负债,并相应调整使用权资产的账面价值,如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已调减至零,但租赁负债仍需进一步调减的,将剩余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二十二)重要会计政策变更说明

1.本公司自2021年1月1日(以下称首次执行日)起执行经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以下简称新租赁准则)。

对于首次执行日前的经营租赁,公司在首次执行日根据剩余租赁付款额按首次执行日公司增量借款利率折现的现值计量租赁负债,按照与租赁负债相等的金额,并根据预付租金进行必要调整计量使用权资产。

在首次执行日,公司按照本财务报表附注三(二十一)的规定,对使用权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进行相应会计处理。

(1)执行新租赁准则对公司2021年1月1日财务报表的主要影响如下:

(2)对公司作为出租人的租赁合同,自首次执行日起按照新租赁准则进行会计处理。

2.公司自2021年1月26日起执行财政部于2021年度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4号》,该项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财务报表无影响。

四、运用会计政策过程中所作的重要判断和会计估计所采用的关键假设和不确定因素

本公司对前述判断、估计和假设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进行定期复核,会计估计的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的,其影响数在变更当期予以确认;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的,其影响数在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予以确认。

本公司在运用会计政策过程中做出了以下重要判断,并对财务报表中确认的金额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金融资产的分类

本公司将金融资产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

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金融资产分类需要管理层作出判断。

进行判断时,本公司考虑持有金融资产的目的、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以及其对财务报表列报的影响。

(二)混合合同的分拆和分类

本公司需要就签发的保单是否既承担保险风险又承担其他风险、保险风险部分和其他风

险部分是否能够区分且是否能够单独计量作出判断,判断结果会影响合同的分拆。

同时,本公司需要就签发的保单是否转移保险风险、保险风险的转移是否具有商业实质、

转移的保险风险是否重大作出判断,判断结果会影响合同的分类。合同的分拆和分类将影响会计核算方法及本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保险合同准备金的计量单元

在保险合同准备金的计量过程中,本公司需要就作为一个计量单元的保险合同组是否具有同质的保险风险做出判断,判断结果会影响合同准备金的计量结果。

(四)保险合同准备金的计量

1.重大精算假设

资产负债表日,本公司还须对计量保险责任准备金所需要的假设作出估计。这些计量假

设需以资产负债表日可获取的当前信息为基础确定。在确定这些假设时,本公司同时根据预

期未来现金流出的不确定性和影响程度选择适当的风险边际。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计量使用的主要假设包括赔付率、费用假设、折现率等。

(1)赔付率

本公司根据选取的预定赔付率和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确定合理估计值。

(2)费用假设

费用假设是基于本公司费用分析结果及对未来的预期,并参考行业经验确定,可分为获

取费用、理赔费用和维持费用。费用假设受未来通货膨胀、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存在不确

定性。本公司以资产负债表日可获取的当前信息为基础确定费用假设。

(3)折现率

折现率假设受未来宏观经济、资本市场、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投资策略等因素影响,存

在不确定性。本公司以资产负债表日可获取的当前信息为基础确定折现率假设。

(4)未决赔款准备金

计量未决赔款准备金所需要的主要假设为预期赔付率水平,该假设用于预测未来赔款发展,从而得出最终赔付成本。各计量单元的预期赔付率参考同业公司以及同地域的赔付水平并结合本公司对未来业务发展规划为基础,并考虑核保政策、费率水平、理赔管理等公司政策的调整及宏观经济、监管、司法等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

本公司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已报告的赔案预期最终成本及于资产负债表日已发生但尚未报告的赔案最终成本作出估计。未决赔款的最终成本通过精算方法进行评估。本公司采用已决/已发生损失进展法、已决/已发生B-F法,预期赔付率法等多种传统的评估方法进行计提。

(五)所得税

(六)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

本公司定期评估和测试估值方法的有效性,并在必要时更新估值方法,以使其反映资产负债表日的市场情况。

五、税(费)项

六、其他重要事项

(一)或有事项

鉴于保险及金融服务的业务性质,本公司在开展正常业务时,会涉及各种估计、或有事项及法律诉讼,包括在诉讼中作为原告与被告及在仲裁中作为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上述纠纷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保单及其他的索赔。本公司已对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准备,包括当管理层参考律师意见并能对上述诉讼结果做出合理估计后,对保单等索赔计提的准备。

(二)承诺事项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本公司不存在需要披露的重大承诺事项。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非调整事项

截至2022年4月11日,本公司不存在需要披露的重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非调整事项。

(三)审计报告主要审计意见

天健审〔2022〕1315号

我们认为,后附的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公允反映了合众财险公司2021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21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三、保险责任准备金信息

(一)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评估方法及假设

合众财险2021年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包括未赚保费准备金及保费不足准备金,其中未赚保费准备金采用三百六十五分之一法及风险分布法进行评估。

我司在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评估过程中进行保费充足性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提取保费不足准备金,作为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一部分。充足性测试过程是在未来预期赔付的基础上,考虑预期理赔费用和保单维持费用后的未来现金净流出,与提取的未赚保费准备金比较,如果未赚保费准备金小于未来现金净流出,则将差额部分作为保费不足准备金,反之无需提取保费不足准备金。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评估中涉及的假设主要有:计量单元、预期赔付率、保单间接理赔费用率、保单维持费用率、首日费用率、风险边际率、久期及贴现率、未来预期现金流量等。具体如下:

1.计量单元:以险种为计量单元。

2.预期赔付率:参照公司保单年已报告经验赔付率,并适当参考行业经验值。

3.保单间接理赔费用率:参考行业经验值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做调整。

4.保单维持费用率:参考行业经验值并结合公司实际。

5.首日费用率:严格按照保监会《关于保险业做好<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实施工作的通知》(保监发〔2010〕6号)文件有关规定,考虑内外部销售费用、税金及附加、监管费用及绩效工资等。

6.风险边际率:根据保监会《关于保险业做好<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实施工作的通知》(保监发〔2010〕6号)文件要求,采用行业平均值,车险未到期风险边际率为3%,非车险未到期风险边际率为6%。

7.久期及贴现率:参照行业经验,财产险业务久期通常小于1,出于谨慎考虑,未来现金流暂不考虑贴现。

8.未来预期现金流量:未来预期现金流量包括预期赔付支出、预期理赔费用及维持费用等。其中,预期赔付支出=未到期保单未赚保费*预期赔付率。

(二)未决赔款准备金评估方法及假设

未决赔款准备金由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和理赔费用准备金构成。评估方法如下:

1.对于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在最高不超过保单对该保险事故所承诺的保险金额的约束下,车险业务采取报案自动赋值后人工逐案估损法,非车险业务采取逐案估计法谨慎评估。

2.对于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车险采用链梯法、B-F法、预期赔付率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谨慎评估,非车险采用预期赔付率法进行谨慎评估,并结合回溯分析等方法对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充分性进行检验。

3.理赔费用准备金中直接理赔费用准备金与已发生未决赔款合并评估,间接理赔费用准备金根据间接理赔费用与赔款的比例,按照“立案时发生一定比例,剩余在结案时发生”的方法评估。

未决赔款准备金评估中涉及的假设主要有:计量单元、预期赔付率、间接理赔费用率、风险边际率等。具体如下:

2.预期赔付率:参照公司已报告经验赔付率数据,并适当参考行业经验值。

3.间接理赔费用率:参考行业经验值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做调整。

4.风险边际率:根据保监会《关于保险业做好<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实施工作的通知》(保监发〔2010〕6号)文件要求,采用行业平均值,车险未决风险边际率为2.5%,非车险未决风险边际率为5.5%。

(三)2021年末准备金评估值如下表:

单位:人民币元

(四)准备金评估结果及分析

再保后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与未决赔款准备金2021年末评估值与2020年末评估值对比如下:

受2021年业务规模、业务结构变化以及车险综合改革后赔付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出于谨慎性原则,对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计提了相对充足的金额,从而再保后准备金整体规模较2020年有所上升。

四、风险管理状况信息

2021年,公司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执行银保监会偿二代及全面风险管理监管制度规定。在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的领导下,积极开展防风险、治乱象工作,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提升制度执行力。定期监测、评估、报告风险管理情况,及时制定应对措施,提高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公司持续稳健经营。

(一)风险评估

1.保险风险

保险风险是指由于赔付率、退保率、费用率等假设的实际经验与预期发生不利偏离而造成损失的风险。公司保险风险敞口主要涉及保险合同负债。

每季度对保险风险关键指标进行监测,并向公司风险管理执行委员会报告;每半年度向高管层报告一次保险风险状况及管理情况。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权益价格、房地产价格、汇率等不利变动导致保险公司遭受非预期损失的风险。目前,市场风险敞口主要涉及投资的股票、债券以及权益类基金。

公司明确了市场风险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制定了利率风险、权益价格风险管理制度,推动市场风险限额管理、市场风险计量监测报告、各子类市场风险管理等工作有序开展。

每季度对市场风险关键指标进行监测,并向公司风险管理执行委员会报告;每季度监测市场风险限额管理情况,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及资金面、监管政策等方面分析市场环境,通过VaR、压力测试、集中度分析、资产久期分析、投资资产剩余期限等方法计量、监测市场风险,向高管层报告一次市场风险状况及管理情况。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手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时履行其合同义务,或者交易对手信用状况的不利变动,导致保险公司遭受非预期损失的风险。公司信用风险敞口主要涉及保险业务的应收保费与预付赔款,再保险业务的应收分保账款与应收分保准备金,投资的企业债券以及银行存款。

每季度对信用风险关键指标进行监测,并向公司风险管理执行委员会报告;每半年度向高管层报告一次信用风险状况及管理情况。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的内部操作流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公司明确了操作风险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公司现行有效内控制度涵盖销售、承保、理赔、再保险、资金运用、财务管理、人员管理等各业务条线的内部操作流程,在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对公司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实施重点控制。公司销售、承保、理赔、再保险、资金运用、财务、人员管理等各业务条线严格依据制度规定的流程开展业务活动,对公司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实施重点控制,基本满足监管要求和公司工作实际需要。

公司根据信息披露监管规则及公司偿付能力信息公开披露制度的要求,开展偿付能力信息披露工作,符合偿二代监管规定。

公司建立了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库,要求各部门发现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后及时开展上报、分析、评估、整改工作,并以风险的成因、业务条线、损失形态、后果严重程度等维度对操作风险及操作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制定、实施整改方案。

公司建立了“关键风险指标库”,每季度识别、分析操作风险指标,对超限指标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向公司风险管理执行委员会报告;每半年度向高管层报告一次操作风险状况及管理情况。

5.战略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由于战略制定和实施的流程无效或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导致战略与市场环境和公司能力不匹配的风险。

公司建立了由董事会负责的发展规划工作机制,完善组织架构,明确工作职责。2021年上半年,公司基于增资进展及公司未来战略发展方向,滚动修订了三年发展规划,形成《合众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三年发展规划(2021-2023年)》,在2021年4月分别经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和表决通过后,报送至中国银保监会与北京银保监局。

目前,公司结合增资完成情况,启动了五年发展规划(2022-2026年)的制定。经过内部多轮探讨,未来战略目标与战略路径已基本清晰。包括公司战略目标、业务发展、机构发展、偿付能力管理、资本管理、风险管理、基础管理、保障措施等规划要素,具体报告正处于内部审批中。

公司制定了年度计划任务的分解及落实措施,形成总裁工作报告和业务发展策略,一并提交董事会和经理层审批;每半年向董事会提交总裁工作报告,对战略及经营情况进行评估,对可能影响发展规划的事项作出说明,报告KPI考核结果;建立了月度报告制度,每月形成董事及监事报告,提交董事及监事;每月形成了经营管理会议,向董事长和经营层现场汇报经营情况。

每季度对战略风险关键指标进行监测,并向风险管理执行委员会报告;每半年度向高管层报告一次战略风险状况及管理情况。

6.声誉风险

公司明确了声誉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声誉风险防范、声誉事件处置等事项;公司制定了突发事件新闻应急预案、财险新闻管理等制度,明确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应急行动流程等事项,防范声誉风险,维护公司公众形象及社会声誉;制定了客户投诉管理、重大及群体性客户投诉应急处置、投诉考核及责任追究管理等制度,及时处理客户咨询,并将客户投诉处理与声誉风险联动管理,防止投诉处理不当引发声誉风险。

总公司各部门、分支机构对于本业务领域可能产生的声誉风险于每季度结束后汇总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风险对公司声誉的潜在影响,提炼可能影响声誉风险的因素,定期排查声誉风险事件,上报至公司声誉风险管理牵头部门;声誉风险管理牵头部门安排专人通过网络关键词搜索,每天对公司舆情进行监测,文字记录各类媒体发布或者转发的涉及公司的报道,并对监测到的信息进行分类评估。

每季度对声誉风险关键指标进行监测,并向风险管理执行委员会报告;每半年度向高管层报告一次声誉风险状况及管理情况。

7.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保险公司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及时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以支付到期债务或履行其他支付义务的风险。

公司明确了流动性管理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管理策略、管理模式、报告路线;制定了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管理、资金运用流动性风险管理、正回购融资管理等制度,完善了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

公司实时监控现金头寸,分析资产与负债的配置情况,掌握非流动资产比例,对流动性风险限额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对流动性覆盖率、综合流动比率进行测算,掌握流动性风险情况。

2021年8月,开展了2021年流动性风险应急演练,并形成了流动性紧急事件应急演练总结报告,总结了事件成因及控制办法。每季度对流动性风险关键指标进行监测,并向风险管理执行委员会报告;每半年度向高管层报告一次流动性风险状况及管理情况。

(二)风险控制

1.总体策略及其执行情况

风险综合评级方面,公司向银保监会如期报送了2021年第1至4季度风险综合评级数据。受实际资本下降的影响,2021年第1至3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均为B类。2季度完成增资扩股后,实际资本已得到提升,4季度的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A类。

2.组织架构

公司建立了三道防线的偿付能力风险管理组织框架:

第一道防线由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组成,在业务前端负责日常识别、评估、应对、监控与报告风险;

第二道防线:由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高级管理层组成的风险管理执行委员会、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七大类风险牵头管理部门组成,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各大类风险牵头管理部门制定各类风险管理制度、标准和风险偏好体系,并统筹监控公司的偿付能力风险状况;

第三道防线由审计委员会和公司内部审计职能部门组成,针对公司已经建立的偿付能力风险管理流程和各项风险的控制程序和活动的有效性进行监督。

3.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1)基础与环境方面

公司建立良好的偿付能力风险管理基础和环境,包括偿付能力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考核机制等。

(2)目标与工具方面

公司建立偿付能力风险偏好体系,明确公司在实现其战略目标过程中愿意并能够承担的风险水平,确定风险管理目标,运用全面预算、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各类有效风险管理工具,将风险管理要求嵌入公司经营管理流程中。

(3)风险评估方面

(4)风险控制方面

对超限额风险,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各大类风险牵头管理部门及时向风险管理执行委员会汇报,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选择风险规避、降低、转移或者自留等风险应对策略,根据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职责分工,认真制定、组织实施解决方案,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5)风险监督与改进方面

通过SARMRA自评估工作,对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制度健全性和遵循有效性进行检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改进。各大类风险牵头管理部门至少每半年一次向公司高级管理层报告各大类风险评估和管理情况。根据《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保监发〔2007〕23号)和偿二代风险管理的要求,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每年一次向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交风险评估报告。

公司稽核监察部对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重点检查了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体系的制度建设、制度执行和信息披露报送等情况。

五、保险产品经营信息

公司2021年保费收入前五位的商业保险包括机动车辆保险、其他险、普通家财险、企财险和工程保险,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万元

六、偿付能力信息

偿付能力状况表

编制单位:合众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金额单位:人民币万元

(一)公司偿付能力变化及原因:

七、关联交易信息

公司年度内发生重大关联交易以外的关联交易合计金额3479.16万元,涉及关联交易类型为:保险业务类、服务类,均已按照监管要求及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规定履行内部审批、报告并按季度合并披露;年度内发生两笔重大关联交易、两笔统一交易协议,公司均按照重大关联交易审议程序,经过董事会审议或股东大会批准后,及时报送了关联交易逐笔报告并履行披露义务。

八、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重大信息

合众财险深入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纳入公司文化和战略发展规划。

公司在总括性制度《合众财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管理办法》中明确了组织健全、结构完整、职责明确的消保组织管理架构,规范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消保职能部门、分支机构等在消保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建立层次清晰、相互协调、有效配合的运行机制,共同为消保工作的切实落地提供组织保障,形成了“总部统筹、机构落实、跨部门协同”的消费者保护工作管理体系。

2021年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纳入内部考核体系,并对在售产品开展了消费者保护产品和服务审查,全面开展消费者保护信息披露工作,积极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

(二)年度投诉数量、投诉业务类别、投诉地区分布等情况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2021年一、二、三、四季度涉及公司的投诉数量共计27件,其中重复投诉5件;从投诉业务类别看,涉及销售纠纷占比9.10%,涉及理赔纠纷占比90.09%;从投诉地区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地区。2021年本公司无群访群诉,无社会影响较大的投诉案件或投诉升级情况。

2021年合众财险自收投诉从投诉业务类别看,涉及保单发票类占比11.14%,涉及理赔类投诉占比82.31%,涉及销售类投诉占比2.62%,其它投诉占比3.93%。

九、大股东情况

公司大股东所持股份的质押和解质押信息如下:

十、公司治理信息

十一、重大事项信息

(一)2021年3月26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批准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将持有的公司1.33亿股股份转让给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批复文号:京银保监复〔2021〕249号。

(二)2021年6月17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批准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金6亿元人民币。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从4亿元人民币变更为10亿元人民币。

THE END
1.保险分类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保险知识保险频道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在损失通知、索赔调查、核定损失金额以及最后结案的整套程序中都基本相同,人寿保险不适用损失补偿原则和代全求偿原则。 (四)防灾防损 在人身保险中,保险人进行防灾防损体现在:研究对付逆选择的措施,以有向社会宣传健康保护方案、捐赠医疗设备等行动上。在财产保险中则体现在保险人积极参与社会防灾防损工...https://www.pingan.com/pacms/baoxian/zhishi/97963.jsp
2.国考2025金融监管局笔试财经岗知识点:保险分类国考2025金融监管局笔试财经岗知识点:保险分类 一、根据保险标的的不同,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一)人身保险 (二)财产保险 二、根据风险转移层次分类,分为原保险、共同保险、重复保险和复合保险https://m.nx.huatu.com/2024/1115/1729544.html
3.财产保险合同如何分类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财产损失保险合同是以赔偿财产损失为目的的保险合同。其标的物为除农作物和牲畜以外的所有动产和不动产。房屋、船舶、车辆、货物等财产损失保险合同,根据保险标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企业财产保险合同,即以国家所有或者经营的财产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合同,以企事业单位为保险对象。(二)家庭财产保险合同,是指以家...https://wap.lawpa.cn/changshi/1019198.html
4.财产保险法规之财产保险合同财产保险合同是投保人和保险人以财产或利益为保险标的,投保人向保险人交纳保险费,在保险事故发生造成所保财产或利益损失时,保险人在保险责任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或在约定期限届满时,由保险人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的协议。 财产保险法规之财产保险合同分类 https://m.huize.com/study/detail-162175.html
5.下列关于保险合同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有()。答案解析:保险合同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如下类别:①按照保险标的分类,保险合同可分为财产保险合同与人身保险合同;②按照保险价值在订立合同时是否确定,保险合同可以分为定值保险合同与不定值保险合同;③按照承担风险责任的方式分类,保险合同可以分为单一风险合同、综合风险合同与一切险合同;④按照合同的性质分类,...https://m.ppkao.com/wangke/daan/63de805fa784468ab83ef2572210d137
1.保险知识普及—保险的概念及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二条规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https://www.yaic.com.cn/news/show?cid=110&id=8090
2.财产保险合同的种类可分为哪些虽然说我们现在大多数人家已经比以前更加富裕,但是大家更在乎自己的财产,也愿意为了自己的财产安全去做一些保险的业务,那么我们的财产保险合同你又了解吗?今天,华律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财产保险合同的种类可分为哪些 (一)财产保险合同 在这里,财产保险是狭义的,这里所讲的财产保险...https://m.66law.cn/laws/222960.aspx
3.财产保险保险百科以非物质形态的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作为保险标的的,通常是指各种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例如,公众责任、产品责任、雇主责任、职业责任、出口信用保险、投资风险保险等。但是,并非所有的财产及其相关利益都可以作为财产保险的保险标的。只有根据法律规定,符合财产保险合同要求的财产及其相关利益,才能成为财产保险的保险标的。https://m.dby.cn/detail-102836.html
4.财产保险合同是什么合同2.订立合同的日期。此外,在合同的基本条款之外,当事人可以另外约定具有某些特定内容的条款,以使基本条款中具有伸缩性的条款所涉及到的权利与义务更为明确。 保险 保险知识 1159 2022-02-16 18:30:29 财产保险合同的基本分类是什么? 财产保险合同的基本分类具体包括:1、企业财产保险合同:以企业单位所拥有和经营...https://m.shenlanbao.com/wenda/topics/364713
5.2021年4月自考保险法00258真题与答案自考A.保险合同效力中止适用于财产保险合同 B.投保人采用一次性清偿而非分期交付方式履行交付保险费义务 C.投保人自保险人催告之日起超过30天未交付当期保险费 D.投保人超过约定交付期限30天未履行交付保险费义务 12.王某以其汽车向保险公司投保车险,后该车在王某正常驾驶途中被李某驾驶的汽车撞毁。对此处理正确的是 ...https://www.educity.cn/zikao/250226.html
6.工伤保险的基本原则12篇(全文)二、对我国保险合同法基本原则的认识 (一) 最大诚信原则 从法律理论和保险法的规定上来说, 最大诚信原则要求保险合同的各方当事人最大限度地恪守诚实信用, 即该原则对保险人和投保人均有约束力。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阶段, 信用体系建设的各种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加上中国保险行业起步晚, 尤其是十...https://www.99xueshu.com/w/ikeyrx5jgkbg.html
7.华东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示范性课程网(11) 保险的基本职能中,分散风险是前提条件,补偿损失是分散风险的目的。( ) 2、分析保险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第三章 保险合同 1、不定项选择题 (1) 保险合同具有以下哪几种特征( )。 A、双务性 B、受益性 C、附和性 D、射幸性 E、个人性 (2) 在财产保险中,保险合同所保障的对象是(...https://jxjy.ecust.edu.cn/jpkc/bxx/Exercise.html
8.保险是什么本文详细介绍了保险的基本概念,包括保险标的、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定义,以及保险金请求权、保险费、保险费率等关键术语。同时,文章阐述了保险的分类,如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以及各类保险的特点。此外,还讨论了保险理赔流程、退保和减保的概念。内容涵盖了保险的多个重要方面。 https://blog.csdn.net/inxunxun/article/details/129140457
9.计算机填空基础题(精选6篇)5、保险合同的基本内容是由双方当事人依法约定的,该内容是指(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6、不足额保险中的比例赔偿方式的“比例”是指(保险金额与实际保险价值的比例)。 7、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保险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被称为(投保人)。 8、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或事件发生后,保险人所应承担的保险赔...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91pdpe2.html
10.一般情况下保险合同分类有哪些什么是财产保险合同5、按合同承担风险责任的方式分类:单一风险合同、综合风险合同、一切险合同。 6、按保险人的承保方式分类: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 7、根据保险标的的不同情况:个别保险合同、集合保险合同。 8、足额保险合同和非足额保险合同。 财产保险 财产保险合同,由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https://www.fljg.com/news/691876.html
11.商业保险险种分类有哪些?商业险包括哪些类型?→MAIGOO知识按保险责任分类 (1)意外伤害保险:当被保者的身体由于保险合同保障的意外事故遭受伤害导致损失时,保险公司会依据保险合同的约定赔付意外保险金。 (2)寿险:寿险还能细分为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年金保险,当被保者生存到约定的时间或在约定的时间内身故的,保险公司会给付一笔钱给保险受益人。 https://www.maigoo.com/goomai/194604.html
12.罗甸县人民政府(四)已同在职职工全部签订劳动合同,按企业办法参加社会保险。 (五)转制文化企业引入非公有资本和境外资本的,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变更资本结构依法应经批准的,需经行业主管部门和国有文化资产监管部门批准。 本公告适用于所有转制文化单位。中央所属转制文化企业的认定,由中央宣传部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确定并...https://www.gzluodian.gov.cn/syqt/sy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