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黑产乱象频发。近期,全国各地监管通报多起挂单骗佣退保黑产案件,有些涉案金额甚至高达数千万元。
挂单骗佣,是指不法分子非法获取投保人信息,诱骗客户重新购买保单后,勾结保险公司内部人员,将保单挂在新业务员名下,然后再骗取保险公司新业务员补贴。
以新人身份骗佣
“不用正式入职,每天玩手机、睡觉,半个月就能获得2000元工资。”2021年8月,黄林(化名)注意到一家险企工作人员在朋友圈发布的招聘兼职信息。
黄林随即应聘兼职。“招我进去的上司要求我提供一张银行卡。银行卡扣留半年至一年,便于上级用作收取佣金。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保险挂职。”黄林告诉记者,对方给黄林开设工号,并以黄林的新人身份签单。
业内人士分析,保险公司每增一员,这名上级就可以拿到一笔增员费。如果用新员工的工号开单,上级还能再获取一笔佣金。
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顾准向记者表示,长期以来,保险公司考核机制要求员工不断开发新保单。薪酬体系也更重视新签约保单,保单越新,报酬越高。部分从业人员为获得更高收益,选择铤而走险。
监管升级
针对这些乱象,监管早有行动。此前4月15日,银保监会下发《人身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多项条款有望弥补“挂单骗佣”现象背后的机制漏洞。该办法明确,任何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得主动向保险消费者邀约开展人身保险退保业务咨询、代办等经营活动和服务。
在更早之前的2020年4月,银保监会就已发布《关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警示广大消费者要警惕“代理退保”的风险隐患。2021年7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保险机构将“误导或怂恿保险客户非正常退保”等纳入打击范围。
(夏子轩)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212021003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