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保,大象难起舞

时值年中,正是各大金融机构召开半年工作会议的时候。中国人保7月24日召开了2024年半年工作会议,提出下半年要着力推进财险风险减量服务工程、寿险价值引领发展工程等,聚焦活力提升深化机制改革。着力优化选人用人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基层赋能机制。

方向都很正确,不过对于人保这家老国企而言,确实是知易行难,上半年保费数据显示,人保保费规模、增速都不及国寿、平安。

长期以来,人保在财险领域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自1996年老人保分家、现在的中国人保继承老人保品牌算起,对财险业务过度依赖、其他业务发展滞后于其他头部公司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观。其他头部保险集团在人身险、财险、银行等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人保却在财险之外进展有限。保费、营收、利润都低于国寿、平安,以至于在港股市场,人保分拆的财险业务上市公司中国财险市值要两倍于母公司中国人保的市值。

如今保险行业进入调整期,各家保险集团都在着力转型,财险业务中占大头的车险已经是存量市场,非车险虽然有增长,但数据与经验不丰富,人保等公司前几年就吃了信用保证保险的亏。

面对中国人保综合实力难回昔日荣光的局面,几任董事长都曾推动改革,如吴焰构建金融集团的尝试,缪建民的“3411工程”,罗熹的“三湾改编”与“湘江突围”,都还没能改变现实。特别是罗熹的改革带来的争议颇大,以至于在罗熹卸任董事长一年多以后的今年6月,人保弃用了罗熹任职期间采用的新LOGO,重启罗熹任职前品牌LOGO,加速“去罗熹化”。

在人保这样的员工超过17万的大国企改革,难度不小。大象想要转身跳舞,并不容易。

财险行业调整压力较大,不过人保地位稳固

人保长期以财险业务为主,财险业务表现不错,近十年里份额维持在32%左右,一直高于第二名平安财险份额12个点左右。虽然没能扩大份额,不过至少守住了份额,地位稳固。

财险业务其实跟银行信贷业务有些类似,最重要的是获客与风控。首先通过自营、代理、中介等渠道获取C端、B端、G端客户,获取保费并提供保障,这其中重要的是品牌、网点资源、外部渠道资源等;但也不是什么客户都要保,不同险种、不同行业带来的风险不同,保险公司要做好风控,做好对不同险种的发展策略,从而控制赔付率与费用,进而控制综合成本率。如果综合成本率超过100%,意味着险种将出现亏损,因此比较考验保司的战略能力、风险定价能力、精细化管理能力。

在财险领域,人保优势非常明显。

另外在渠道上,中国人保自营网点超过1.4万,超过平安财险与太保财险网点之和,深入到县乡级别,一方面便于直接获客,另一方面方便进行勘察、核保、理赔、救援等服务,这是人保产品的一大卖点,也间接方便获客。数据显示,2023年人保财险直接销售渠道贡献的保费金额达到29.6%,而平安财险直销渠道占比为16.8%,低于人保。

风险控制方面,人保表现也较好,是少数将风险减量服务(即通过事前干预降低风险事件发生从而降低赔付)纳入核心战略的公司,长期来看综合成本率较为稳定。

从近十年来综合成本率变化来看,2014-2019年平安略好于人保,不过差距并不大,2020年至今平安的成本率上升,主要是受信用保证保险影响,该保险为信贷客户提供保证保险,近年来中小企业还款压力大,增大了信用保证保险赔付量,2023年保证保险业务综合成本率达到131.1%。人保综合成本率则表现更好,相对稳健,成本率略有下降。这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人保作为保险央企,需要承担一定社会责任,承保一些暂时亏损或者利润率不高的险种,相比之下市场化程度高的保险公司会拒保一些亏钱的项目,如新能源车、大货车等。因此人保能有如此比较稳定的综合成本率,还是不错的。

在财险中,车险是基本盘,以往保费占到财险行业的七八成,现在有所下降,2023年占比达到55%。车险增速非常缓慢,财险公司的增长主要看非车险业务,2023年1.59万亿元的财险盘子中,除了8358亿元的车险外,比较大的险种包括意外健康险(2029亿元)、责任险(1222亿元)、农险(933亿元)、企业财产险(540亿元)、信用保证险(209亿元)。

非车险业务是双刃剑,一方面相比于车险而言增长更快,另一方面因为数据与经验相对不足、所承保行业风险增大等因素,容易带来赔付率增加。多个非车险种的行业赔付率高于100%,处于亏损状态。人保对于非车险业务进行了相对积极的投入,2023年非车险保费增长7.4%,快于公司整体增速。人保在农险与意健险上形成了较大规模,且综合成本率控制较好,实现盈利。责任险与企财险则还在承保亏损中。相对来说平安在非车险业务上较为保守,更集中在车险业务上,反映到非车险业务市占率,人保份额为32.5%,与在整体财险中的份额相似。而平安份额为13%,低于在整体财险中的份额。

不足之处在于,作为国企,人效不及民企。人保庞大的网点布局背后是庞大的人力,按照“13个精算师”测算,2022年人保财险人均产能317.3万元,居行业23位,远低于平安产险的850.8万元人均产能。

另外在非车险业务上人保也是在探索中,并未建立起稳定的盈利能力。与平安在信用保证保险上吃到亏一样,人保也曾有规模巨大的信用保证保险,带来较多亏损,不得不持续压缩规模。数据显示,人保信用保证保险2019年规模227.67亿元,2020年亏损51亿元,此后快速压降,2021年下降至28.4亿元。2022年有所增长,2023年未在年报中列支。到目前为止,责任险、企财险这些偏市场化的业务依然处在承保亏损阶段,农险这样的政府类项目盈利较好,凸显了当前人保在生命周期尚短的非车险上还处在积累阶段,受到了数据资源不足、所承保行业认知与经验不足的制约,盈利能力还不稳定。

在基本盘车险业务上,包括人保在内的公司也都面临挑战,新兴的新能源车主机厂越来越多地获取牌照直接给客户提供保险,将保险纳入到客户综合服务当中,虽然目前只是刚刚开始,占比还很小,但长期来看,主机厂有直接的场景,有更丰富的数据,在获客、产品设计与定价上的优势不可小觑。未来包括人保在内的保险厂商都会面临市场分流的风险。

其他业务一般,总保费居行业季军

虽然在财险保持领先,但综合实力上,近年来人保在头部公司中不算占优。

首先,总保费长期在平安、国寿集团之后。

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上市公司中国人寿保费4896亿元,同比增长4.1%,居上市保险公司第一位。再加上未纳入上市公司的国寿财险,居保险公司首位。中国平安上半年保费合计4812.68亿元,增速4.7%,名列行业第二位。中国人保旗下人保财险、寿险、健康险保费合计4272.83亿元,增速3.3%。在前三大保险集团中,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速,都处于三大集团中最弱的地位。

这跟中国人保保险业“共和国长子”的身份有点不相称。在保险行业,除了创立于1929年并在2001年全面复业的太平保险,资历最老的莫过于中国人保。成立于1949年10月20日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与共和国同龄。80年代复业,集寿险、财险、再保险于一身,作为国家队规模要远高于八九十年代成立的平安和太保。在当年行业高管大多出自人保,保监会成立时也有多人来自人保。

1996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按照分业经营原则分成了三家公司,并在1998年分别更名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分别经营财险、寿险、再保险业务。也就是中国人保继承了原来老人保的牌子,中国人寿从老人保分离出去。

从那时到现在,人保一直是国内财险龙头,国寿是寿险龙头。人保和国寿又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别成立了人保寿险和国寿财险,实现了寿险、财险全业务发展。近年来人保寿险和国寿财险在国内寿险、财险中分别居于第七、第四名位置。

虽然继承了老人保的名号,但长期以来,中国人保保费规模不及国寿集团。如在二者都集齐财寿险业务后的2008年,中国人保保费1443亿元,国寿集团保费3218亿元。2010年,人保集团保费收入2464亿元,国寿集团为3510亿元。另外中国平安也在2014年左右总保费超越了中国人保,并一直保持至今。

从近6年半保费收入看,中国人保在国寿集团与平安集团之后,总保费居保险行业第3位。这与1996年人保分家前的遥遥领先相比,确实风光程度大不如昔。

其次,除了保费,人保营收与净利润也与国寿、平安差距较大,甚至利润略差于第四大保险集团中国太保,凸显盈利能力的不足。

人效也不及平安、国寿。

从龙头到屈居第三,首先是财险业的特色决定的。老人保分家后,中国人保主要做财险,直到如今也是以财险为主。而财险的市场容量一直是小于人身险的。以2004年为例,财险保费1090亿元,人身险3228亿元,比例1:3。2011年时车辆普及率提升较多,财险4617.9亿元,人身险保费9699.8亿,比例1:2.1。2023年财险1.36万亿,人身险3.76万亿,比例1:2.76。

财险长期以车险为主,需求量不及人身险,价格上经过多次改革,价格逐渐下滑,人保、平安的车均保费均维持在2500元左右,与寿险、长期健康险等动辄数千元、上万元的年保费相比要少,相比于人身险,价格也更加透明。且财险都是一年期的,人身险则有很多期缴产品,除了当年新收保费还有旧保单的续期保费,因此从国内外来看财险的盘子都不及人身险。

其次,人保虽然在财险领域依然是龙头,不过与当年一家独大的状况已经大不相同。在2000年左右人保在车险市场份额达到82%,随着入世后竞争加剧,2011年份额降到36%。2023年份额为32%。就整个财险来说,近十年里中国人保的份额一直在31%-33%之间。

另外人保寿险表现一般。虽然在2005年就重启人身险业务设立了人保寿险,此后又设立人保健康,人保健康也多年位于行业前十,不过始终没能更进一步,因此人身险贡献的保费也相对有限。

2007年从国寿调任人保董事长的吴焰曾经为人保寿险定下过2015年时保费规模突破3000亿、资产规模达到1万亿的雄伟目标,从国寿带来了李良温、兰亚东、刘虹等高管来发展人身险业务,此外多次注资,并将多地的人保省级分公司注入人保寿险,帮助其完成全国布局。

不过人保寿险始终还是在七名左右徘徊,在头部人身险公司中竞争力不足,渠道上,人保以财险见长,财险销售团队一般实行员工制,与寿险主流的代理人制有很大区别,财险团队交叉销售人身险产品终究产能有限,人保寿险还是要有自己强有力的渠道财险。人保寿险长期是银保渠道主导,价值更高的个险渠道相比于头部寿险公司发展较为滞后,虽然银保占比呈现下降趋势,但到2023年占比仍达到48.8%,高于个险渠道的47.7%。而国寿平安等头部公司,个险渠道占比都在8成以上。

具体到代理人数量上,虽然代理人数量也曾达到10万以上,近年来也随着大势而下滑,截至去年底代理人为8.8万,相比于国寿的63万、平安的34万,差距甚大。

此外为追求快速扩大规模,人保寿险历史上长期以趸交为主,与寿险龙头们普遍以期缴为主的模式相比,可持续性差,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保寿险的成长。虽然一直在调整保费结构,不过期缴比例增长较慢。2009趸交比例95%,2015年为84%,到2023年,降到了23%,不过仍然低于国寿的15%。

这样,人身险没能有所作为,影响了人保的综合实力。

金控之路不顺,战略能力相对较弱

多年以来人保依然是靠财险业务,主要的保费、营收、利润来自于人保财险,其他业务没能形成足够强的竞争力并形成第二增长曲线。以2023年为例,人保财险保费占比达到78.12%,保险服务收入4572.03亿元,在集团营收中占比82.66%,净利润252.29亿元,占比110.78%,相比之下作为第二大业务线的人保寿险,保险服务收入182.04亿元,在营收中占比3.29%,净利润只有0.03亿元,占比可以忽略不计。

以至于在港股市场,中国人保市值长期远低于财险业务上市子公司中国财险。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中国人保市值1141亿港元,而中国财险市值2229亿港元。总公司市值只有财险子公司市值的一半。

从2005年设立人保寿险开始,中国人保致力于打造金控集团,不过与其他头部保险集团形成较丰富的业务线相比,人保的金控之路走得不顺。

其他保险集团中,国寿集团寿险居榜首,财险也进入了行业前四,且控股了广发银行,此外还有公募基金等牌照;平安更是集全了人身险、财险、银行、证券、公募基金、信托等关键的金融牌照,且各项业务线发展较为均衡。

相比之下,中国人保的金控体系搭建得不够完善。在保险外,没有形成比较齐全的业务线来形成多种产品的交叉销售。银行业务上,人保分别于2012年和2016年分别入股了兴业银行和华夏银行,成为二股东,不过占比都不高。截至去年底直接间接合计持股兴业银行12.9%,持股华夏银行16.11%,远不到控股地位,因此很难纳入到集团成员当中,形成合力。在对银行的投资上,相比于中国平安控股平安银行、国寿控股广发银行,人保没有找准对象,兴业与华夏银行都有稳定且不愿放弃控股权的大股东,而财务投资对于中国人保搭建金控体系来说价值又不大。

其他牌照上,人保曾在2008年以8.62亿元出资获得华闻控股55%股权,后者有多家期货、信托公司股权,不过华闻控股长期陷于债务纠纷中,业务实力也并不强,多家子公司处于连环诉讼纠纷中,人保曾对其输血,但终究是烫手山芋,人保不得不在2012年出售了华闻控股股权。

信托方面,人保在2009年成为中诚信托大股东,不过中诚信托在行业中处于中游位置,2023年管理信托资产规模居行业15位。且信托牌照的价值在资管新规落地后大打折扣,对于中国人保的价值并不大。

人保资管旗下有公募基金牌照,不过公募管理规模也是较小,去年底刚过百亿,在公募行业排名处于135位,与人保集团的地位极不相称,也远低于国寿安保、平安基金、泰康基金、国联安基金等保险系公募的规模。

这样,其他保险集团都已经多条腿走路,人保依然在吃老本,除了财险,缺少有竞争力的业务,综合实力受限,也降低了交叉销售的机会。

与其他头部公司相比,人保落后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战略能力相对不足。国寿、平安、人保三家最大的保险集团相比较起来,市场化程度高的平安无疑是战略能力最强的,综合金融、代理人改革、科技布局等战略都领先同业;国寿在历史上更多是追随战略,代理人渠道建设、医疗康养布局等等,都不是最先发力,但国寿可以凭借国企品牌与资源,迅速积累起势能。而人保集团优势更多体现在,庞大的组织尤其是分支机构中,有较多的精通业务能够一肩挑的中层,正如分子实验室创始人刘扬所言,平安靠“脑”,人保靠“腰”。但人保多年来在集团大的战略上有所欠缺,从上述金融集团打造中遇到的问题,到寿险业务在期缴与趸交、银保与个险、规模与价值上,都显得摇摆不定,错失了市场发展机遇。

改革未能取得理想效果

面对人保的局面,几任人保董事长都做了相应变革。

此后总裁缪建民升任人保董事长,在人保、太平、国寿有多年任职的他提出了“3411工程”:

核心是转型,优化财险业务结构,向非车险转型,寿险方面聚焦高价值业务,向个险为主和期缴为主转型。方向无疑是不错的,不过缪建民任董事长不到3年,就在2020年调到招商局集团担任董事长。

此后曾在华润集团和中国太平担任高管的罗熹调任人保董事长,开启了毁誉参半的改革。面对人保的局面,罗熹立志于改革,他在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直言不讳地表示,“人保由原来的老大变成现在的老三,谁能服气?”“3411工程”不再被提及,在他看来,人保目前的困局,有能力、体制、技术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观念。

为此他提出了重回C位的目标,在“卓越保险战略”大的战略框架下,既有业务层面的改革,也有企业文化、人力方面的改革。企业文化与人力方面,人保主要子公司包括财险、寿险、健康、金科等高管均大换血,更加年轻化、市场化,如引进了平安的高管任人保寿险副总裁;业务层面,重点是针对财险的“三湾改编”,和针对寿险业务的“湘江突围”,“湘江突围”主要是针对人保寿险的渠道、产品结构顽疾,改为注重价值,建立“三高”模式,包括高端人才、高端产品、高端客户。“三湾改编”则内容更丰富。

无论事实到底如何,一场改革已成为过去时,但人保依然要面临行业和公司的问题。人保这艘巨轮,需要增强各条业务线的竞争力,才能保证在保险业竞争中不会掉队。人保的现状需要改革,但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组织里改革,又极其困难,需要有强大的改革决心,同时又要有足够的智慧来处理各样的组织惯性与阻力。这都决定了,人保这样的大象想要起舞,并非易事。

THE END
1.研报事件:中国人保发布2024三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695.8亿元,同比+12.2%;实现归母净利润363.3亿元,同比+77.2%。财险COR为98.2%,寿险NBV可比口径下同比+113.9%。 财险保费稳健增长,COR边际抬升。报告期内,人保财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283.3亿元,同比+4.6%,增速较年中+0.9pct;其中车险、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http://news.10jqka.com.cn/field/sr/20241111/49849913.shtml
2.人保财险非车险培训ppt课件.pptx人保财险非车险培训;目 录;非车险业务概述;;;市场现状;非车险产品种类与特点;;为被保险人的生命和身体健康提供保障,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等。;;;非车险业务运营与管理;;;非车险业务营销策略与技巧;;;线上渠道;非车险业务案例分析;;;非车险业务未来展望与挑战;科技创新推动;;;感谢观看 下载文档 收藏 分享 赏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420/8073113073006060.shtm
3.人保非车险销售好做吗2020年第一季度,阳光保险的保费规模为90亿,相比同期有所下降,位于财险行业第7位。但阳光保险在车险业务方面,也有缺点:它仅在少数城市设有线下理赔网点,只有在山东、浙江、河南、河北、江苏、青海、云南、广西这几个省份发展的较为迅速。大地保险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总部设在上海。可以说是发展...https://m.275.com/question/dbe9a168d503b052.html
4.湖南人保财险人脉圈怎么样发现27+脉友个人简介:保险业法务/合规/风控,任职湖南人保财险非车险理赔职位,常驻湖南;近期有28位访问者,在脉脉形成影响力60;在2021-12至今,任湖南人保财险公司非车险理赔职位。 个人简介 保险业法务/合规/风控,任职湖南人保财险非车险理赔职位,常驻湖南;近期有28位访问者,在脉脉形成影响力60;在2021-12至今,任湖南人保财险公...https://m.maimai.cn/mai/kyCGKUJMrY64QDPRX992FdT93p3hAL2djHx0r7qqUIw
1.新闻速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科学擘画与战略部署,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作为国有骨干保险企业,人保财险坚持站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严格落实集团党委部署要求,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https://property.picc.com/cx_gywm/zxzx/xwsd/202411/t20241114_87121.html
2.人保财险Z公司非车险业务发展策略研究再次,分析人保财险Z公司非车险业务保险发展现状,归纳人保财险Z公司非车险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PEST分析和SWOT分析,分别说明Z公司非车险保险市场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然后是人保财险Z公司非车险业务发展策略设计和实施,包括策略目标与定位、策略设计和策略实施三部分。最后,提出人保财险Z公司非车险业务发展策略实施的...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21006389.nh.html
3.中国人保车险拖累保费增长,非车险业务承保利润几近全线亏损...2022年4月21日,中国人保A股报收4.43元,年内跌幅5.74%。 结构调整下 保费承保利润背道而驰? 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1年年报披露落下帷幕,不少券商观点和业内人士表示,财险行业结构优化明显,非车险业务贡献保费增长。 具有代表性的财险老三家在经营方面均实现了净利正增长。2021年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财险分别实现净利...https://insurance.hexun.com/2022-04-21/205777322.html
4.中国人保财险发布2021年中期业绩上半年,中国人保财险实现总保费收入2,526.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市场份额保持行业第一。其中,机动车辆险实现总保费收入1,207.55亿元人民币,家用车承保数量占比80.6%,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机动车辆险业务结构和质量持续改善;非车险业务实现总保费收入1,318.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4%。 http://m.bozhou.cn/jingji/p/252463.html
5.文字实录[中国人保财险泉州市分公司非车险部经理 庄夏坤答]:您好。关于群众比较关注的三农保险服务方面,泉州公司从2012年开始启动推行全市农网建设,在全市主要乡镇均设立了“三农保险服务站”,服务站覆盖全市50%的乡镇,老百姓可以在家门口享受承保、理赔等服务,有力兑现“人民保险为人民”的服务承诺。 https://www.quanzhou.gov.cn/zfb/hdjl/zxft/fthf/20130606/wzsl/
6.中国人保财险95518新员工培训教材(5月15日修改)二、非车险 1、财产保险 (1)企业财产保险企业财产保险适用于各类团体、机关和各事业单位,主要承保财产因火灾或其他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 造成的损失。 a、企业财产保险基本险的保险责任采取列明风险方式确定,包括:火灾。爆炸。雷击。飞行物体及其他空中运行物体坠落。灾害及意外事故引起的停电、停水、停气的损失。施救、...https://doc.mbalib.com/view/932072f8d8ad544a9e002751ee5899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