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4月21日电(王军)手部麻木、胸闷、心悸、恶心……看到这些身体反应,大多数人会认为是患上了冠心病,其实可能是你的颈椎出了问题!日前,67岁的成都市民丁阿姨以为自己的冠心病严重了便来到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该院心内科与骨科会诊后,通过核磁共振诊断出患者是患有混合型颈椎疾病。
吃了8年降压药治了4年“冠心病”原来是颈椎出了问题
“刚进医院时,我都是被两人个扶着来的,脚底下像踩着棉花一样站不稳,根本不能走路。”脖子上还戴着颈托的丁阿姨,一边甩着胳膊摆出齐步走的姿势,一边说:“你看我现在可以稳稳当当地走路了,不用人扶着,头也不晕了,胸也不闷了。”
丁阿姨有30年糖尿病史,吃了8年降压药,治了4年“冠心病”。在进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前十天,患者突然觉得胸闷、头昏、脚不能走路,以为是冠心病变严重了,来到医院检查后排除患有冠心病的可能。经过心内科与骨科联合会诊,确诊为混合型颈椎疾病。医院为患者进行了“颈椎管减压术”,现在患者恢复状况较好。
“其实年轻的时候颈椎就会时不时疼痛,胳膊抬不高,一直没注意。”丁阿姨告诉记者,随着年纪越来也大,就以为是高血压、冠心病,现在才找出了真正的原因。
“颈椎病”也会引起高血压和心脏疾病
“我们每年的颈椎手术有200台左右,其中有5名患者是因为颈椎病引起的心脏疾病。这个概率在2.5%左右。”曾勇介绍说,“也是因为这些手术,我们发现颈椎病会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胸前区疼痛、心悸等症状。”
曾勇说,这些问题都是因为颈椎上面交感神经的一个部位发出的汁会支配到心脏上,而心脏上面有一根血管,这个血管则就是由神经支配,如果在兴奋、紧张的时候,血管就会收缩,从而供应到心脏的血液就少了,就会出现“缺血性心脏病”,从而造成“颈类冠心病”。
“很多基层医院都很难认识到颈椎病会引起心脏疾病,就高血压而医高血压,就冠心病而医冠心病,只能达到治标不治本的效果。”曾勇表示,吃了12年降高血压药物的恶性高血压患者,在做了“颈椎管减压术”之后,高血压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出现心悸、呼吸困难、胸前区疼痛症状的病人,原来是因为椎间盘压迫脊髓导致了这些病症......其实,很多高血压、心脏疾病等问题都可能是颈椎病导致。
“这类手术的危险系数非常小,一般情况1个小时可以完成,出血量10ml,安全系数达到99%。”曾勇说。
颈椎病治疗三大误区正确锻炼颈部肌肉是关键
人们应该如何判断颈椎是否健康?曾勇说,患有颈椎病会出现手部麻木、疼痛,颈部疼痛不适,肩胛骨疼痛,甚至还有走不稳路、大小便障碍等症状。而出现这类症状的病人如果同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建议先到骨科进行检查。
生活中对颈椎治疗有哪些误区?曾勇表示,牵引是一大误区,人们可以做理疗和按摩,但是做牵引要谨慎,做牵引前需要到医院做颈椎核磁共振,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定,如果不适于做牵引,则很有可能导致死亡。
通过快速甩头缓解颈部不适是一大误区。颈椎是不能甩的,因为骨头上有一层骨膜,如果患有颈椎病的病人猛然一甩头,就可能导致肌肉的韧带撞上骨膜,就会出血,出血以后及会导致骨质增生。如果没有患颈椎病,长期猛然甩头也有可能导致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可以吃药治疗是一大误区。骨质增生是一种自然退变的正常过程,没有压迫到血管和神经的骨质增生是不需要任何治疗的。只有压迫到血管和神经的骨质增生才是病,才需要治疗。并且可以通过手术、按摩等方式进行治疗,绝大部分的骨质增生是不需要药物治疗。
应该如何保护颈椎?曾勇建议,颈椎健康应该从年轻的时候重视起来,每天做一些颈部肌肉锻炼。比如:双手交叉放置后脑勺位置,头部和手部同时用力相顶,坚持10秒后重复锻炼,每天做50到100次,有助于增强颈部肌肉功能,从而保护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