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讲期权基础知识时,会比喻买期权就像买保险,卖期权就像卖保险,我偶尔也会这样举例,但随着这概念的普及,我发现有些投资者可能有误解,毕竟当保险公司稳赚,谁不想做稳赚的生意,但期权卖方每个月都会有人爆仓,而保险公司破产就比较少见。
以下就来比较个人投资者做期权卖方和保险公司的差异,让大家正确理解期权卖方,不用神话或妖魔化,毕竟它也是个搬砖活,赚辛苦钱。
1.资金效率
我们买保险,是会固定付给保险公司一笔钱,然后在合同规定下,如果发生某些意外,会获得赔偿,而如果什么事都没发生,保险公司就稳稳赚走保费,所以只要保险公司的精算师团队厉害,卖出的保险有事先评估好,期望值是正的,也就是可能每收100亿元,未来5年大概率只赔出60亿元,那就净赚了40亿。
但赚钱故事还没完,保险公司这个100亿元是预收,也就是他们提前获得无成本的资金可以用,我是不清楚保险行业资金储备要求,如果限制不严的话,那这100亿大部分去买安全的长期国债,每年还能获得3~5%的收益,买到的国债还能质押换钱,持续空手套白狼。
2.风控自由度
不论你是开保险公司、开赌场、卖期权,面对这种长期胜率高、单笔盈亏比小的生意,风险控制尤其重要,往往一个黑天鹅暴击,可能就godie了,全球最大保险公司AIG,在08年金融海啸差点就结束生命。
风险控制,也就是风控,又分事前风控、事中风控,事后风控,一般保险公司比较多的是事前风控,提前做好各种盈亏分析、风险评估,压力测试等,但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比较难有策略可以应对,当然也是可以再保险,只是处理流程比较复杂和麻烦,也不一定有对手方愿意接。
而做期权卖方在风险控制的手段上就较多,尤其是个人投资者,灵活度很高,事前风控肯定还是要,可以是仓位控制、止损设定,也可以是价差策略布局,但真正优势是遇到行情不利时,能做仓位调整和对冲,不论你是移动行权价,或者滚动换月,或者买期货做对冲,都是有避免一把阵亡的方法,甚至能反败为胜,但保险公司就没有,看到房子着火,就只能祈祷它自动灭火,不要扩散太大。
所以如果你是习惯卖期权后就不管他,那就完全浪费了这工具,这么喜欢卖期权死扛,倒不如去买券商的雪球产品,因为你买了后,只能等敲入或敲出,中间也没有任何调整和止损方法可用。
3.产品成本和定价效率
期权买卖方针对某个合约达成交易,保险公司与客户签订保险合同,看似都是互为对手方交易,但两者的交易成本差很多。
如果市场波动加大,期权卖方为了弥补可能的损失,会把权利金提高,让买方彩票成本加大,而且由于是公开竞争市场,权利金会时刻变化,在一些多空矛盾、情绪敏感时期,权利金可能会突然升高或突然暴跌,这样对卖方是机会也是风险。
保险合同就没这么灵活了,价格也被动,主要受制于保险公司的定价,一般人没有信息可以判断这个保险是贵还是便宜,没有像隐含波动率这种数据去比较,只能简单比较各家保险公司的方案,看哪个对自己比较好一点。
期权卖方如何赚钱?
也可能是这样,甚至方向贡献为0都有可能,也就是行情完全不动也能赚钱。
一般人可能贪心说,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是全都要,这三个方面的钱都想赚,那这样就容易走火入魔,顾此失彼,因为不管你想怎么样,你一开始收的权利金是固定,把它拆分成三维度,其实是在对你的交易做深刻思考,进一步想到这笔交易什么时候出场?如何止损止盈?
当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就容易陷入迷失,如果你是在区间做卖方的短线策略,当方向做对时,例如从区间底部反弹到区间顶部时,有些小获利,那就应该出场,面对赚钱,我相信一般人也容易判断,但如果亏损了,就比较纠结,例如一样是区间做卖方的短线策略,你先卖认沽期权,而行情的确上涨,做对了,但隐含波却上升,结果权利金不跌反涨,此时你浮亏了,怎么办?你可能很容易决定继续扛,等波动率回落,结果过几天,行情反向大跌,波动率也没回落,权利金暴涨,你浮亏加大…
进场前就得想好此次交易获利的核心是什么?如果跟想象不一样,如何处理比较好,不然遇到各种意外,不是手忙脚乱止损,就是吓傻呆住等奇迹。
最后提一点,期权卖方要长期生存且赚钱,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我们在各种培训、直播里一再强调,宁可杞人忧天,也不能盲目乐观,想要拼高收益,别用卖方拼,你可以用买方拼,卖方追求的是稳健,需要耐心,靠长期高胜率来弥补短期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