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间,京东健康先是通过“专家在线”、“秒问京医”、“夜间急诊”等业务为在线问诊服务升级,再是发布企业健康战略、上线药学门诊,将业务品类扩大到宠物健康。就在中报发布不久前,京东健康又首次展示了助推医疗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数智医疗”解决方案,并发布了面向医院不同应用场景的综合解决方案。
△京东健康CEO金恩林
“断舍离”是他的关键词之一。大健康生态的业务想象力极广,究竟什么是这一阶段京东健康想要的,什么是不需要的?在医保付费预期尚远,商保产品不成熟、用户付费能力待提升的“买单方”缺失的困境下,线上医疗服务如何与线下医院找到更多结合点?作为国内互联网医疗版块市值最高的企业,京东健康如何去掉“医药电商”的标签,夯实医疗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收入?
8月的一天,八点健闻与金恩林聊了聊,这也是他出任京东健康CEO近一年后,首次接受独家专访。
再难,也要啃下医疗服务这块硬骨头
金恩林觉得,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背景下,更需注重业务基本盘的稳定增长,以及创新业务锚定目标后的扎实前进。
尽管在线医疗服务业务的收入增长相对缓慢,但京东健康“以供应链为核心、以医疗服务为抓手”的“双轮驱动”战略始终坚定。
金恩林认为,目前京东健康的营收,主要来自于以线上零售为主的供应链业务,即“左轮驱动”,但正在、并且一定要逐步转向以在线医疗服务为主的服务业务,即“右轮驱动”。
近半年来,京东健康日均在线问诊量迅速增长到25万,并在诊后随访、真实世界研究、医保在线支付等多个维度探索赋能医院与医生的模式与路径。
八点健闻:你觉得商品收入和服务收入的合理比重应该是多少?
金恩林:我始终认为,在医疗领域,医疗服务的专业能力是最核心的。所以我们希望由实物驱动转为服务驱动。目前,包括零售在内的供应链“左轮”确实贡献了主要的收入,但我们肯定要逐步转为以服务为主的“右轮”驱动收入的增长。
八点健闻:怎么才能实现“右轮驱动”?
八点健闻::在开拓医疗服务业务上,京东健康前期是通过专科中心来破局,未来会不会持续增加?
八点健闻:目前京东健康的线上问诊量如何?
金恩林:日均已经增长到25万了。我们内部对线上问诊订单的考核标准非常严格,每一个订单,都得是用户和患者本着看病来线上咨询发起的,而不是为了买药走一个过场来开处方的。一个真实完整的咨询服务,才算一个订单。
八点健闻:你们现在主要跟医疗机构连接,还是跟医生连接?
金恩林:两个都有。我们分别有团队跟医生和医院开展合作。医生这边主要是帮他们做诊后管理、病患随访,提供RWD(真实世界数据)平台来做RWS(真实世界研究),也帮助医生在我们的平台上更高效地与用户互动、服务患者。另外一方面是帮医院做信息化、建设互联网医院,也包括后勤供应链、随访系统等各种智慧医疗的产品。
以RWS为例,这是我们跟医生和医院合作的一个抓手。我们和主流医疗服务体系的合作要提供增量价值,RWS就是这种有增量价值、医院和医生都真正需要的业务。我们可以给医生和医院提供系统工具,也可以和他们一起开展项目。
八点健闻:过去的半年,你觉得京东健康做的最具亮点的事是什么?
金恩林:上半年的亮点产品是5月上线的几个在线医疗服务的新产品,比如“秒问京医”、“专家在线”、“夜间急诊”等。以“秒问京医”为例,我们通过制定线上诊疗服务路径和规范,以及全职和合作医生的培训,为用户提供标准化的线上诊疗服务,无论是医生响应的速度还是服务的态度,都很好。另外像“专家在线”,过去一些专家可能得半天才有空上线回复,你问一句又要等半天,但我们这个服务产品里的专家是在线值班的,用户可以连续与专家保持对话。
八点健闻:是专家本人?还是他的助理或学生一直在线?
金恩林:就是他本人。
八点健闻:点健闻:是视频问诊吗?
八点健闻:如何收费?
八点健闻:所以,医疗服务这块硬骨头你觉得能啃下来吗?
金恩林:医疗服务这个命题能不能彻底解决,现在很难说,但是从企业战略的角度看,需要去探索、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八点健闻:京东健康3到5年能达到什么目标?
业务“断舍离”:去粗取精,打掉泡沫
京东健康的战略保持稳定,并不意味着CEO的管理风格也一成不变。
八点健闻:接手京东健康一年了,你觉得自己的风格是怎样的?
金恩林:我强调有序地发展,有序地创新。在业务和团队前进之前,我希望前进的方向是看准的,投入是集中的,在结构和控制上面达成一致。这点就像行军打仗,要有计划、集中力量去做有价值的事情,去粗取精,打掉泡沫,所以我在策略上面很少做不太确定的加法。
在创新方面,也希望大家能够用最有效的办法直面最根本的难题。现在这个行业,难题很多,机会也很多。即便我们再增加一万人两万人,肯定也会有事情干,但不一定会有结果。
这个行业不缺少失败的先例。医疗行业的一大特点是转换周期很长,因为传统的体系稳定、模式成熟,支付方少,它的创新进程相对就会比较慢。在这种背景下,仅靠模式创新是无法在短期内解决难题的。明确这一点后,就没必要同时开展那么大范围的尝试。
八点健闻:哪些业务是在你明确方向之后做了减法的?
金恩林:比如说从线下到线上的“医带患”模式。一般来说,企业会通过高补贴来“拉新”,随后即发现这种方式获得的用户留存率很低,他们也很少能在线上产生医疗服务的需求。正如前面讲的,我们的思路是通过为医生提供数智化工具,来帮助医生管理患者和进行科学研究。另外还有之前的“私人医生”服务包。我们一开始尝试这款产品,是给用户提供私人医生服务,让我们的合作医生,跟患者有个类似“专属会员”的关系,让用户可以随时向医生问诊,有比较定制化的服务。但效果并不理想,在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产品缺少服务标准,不能很好地管理合作医生的服务质量,很快我们便调整了产品方向。对于在底层或核心逻辑上存在问题的产品,我就会果断停掉。
八点健闻:这些是减法。加法呢?
金恩林:我鼓励“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式的创新。我们内部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来支持团队或员工提出的一些创新产品或业务模式的快速发展。
八点健闻:目前成果怎么样?
金恩林:目前业务模式相对成型的有两个团队,一个是中医院,一个是宠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