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双11,商家称“累并快乐着”
历时一个月,多个平台期间推出了三波大促,史上最长双11终于落下帷幕。
战绩涨了,声量低了
史上最长双11收官,多家平台发布了双11成绩单。
天猫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24点,双11期间平台成交总额强劲增长,购买用户规模创新高。其中589个品牌成交额破亿,同比去年增长46.5%,刷新历史纪录。此外,88VIP会员下单人数同比去年同期增长超50%,88VIP会员保持双位数增长。
京东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23:59,2024年京东双11购物用户数同比增长超20%,京东采销直播订单量同比增长3.8倍。超17000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倍,超30000个中小商家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倍。
此外,国货品牌双11中依旧备受消费者欢迎,唯品会销量前十的品牌中,有7个国货品牌。李佳琦直播间参与品牌近1700家,品牌数同比增加近两成,产品链接数共计超4000个,国货产品链接占比超六成。
直播机构也给出了成绩单。遥望科技数据显示,今年双11超150个直播IP总计完成直播1512场,累计时长超10000小时。双11期间遥望科技借助“内容带动销量”为直播间带来总订单量超1177万单。此外,短剧、综艺等多元化内容与直播相互融合补充,拉动销量。以黄宥明与韩束合作定制短剧《一束月光照蔷薇》为例,半月拉动A3人群增长223万,为直播定制礼盒单品带来超5125万元GMV。
双11节味变淡
往年的双11晚会是大促中很大的看点,如今晚会概念在淡化。
今年双11期间,仅有两个平台举办了晚会。11月10日,天猫与湖南卫视合作举办了《天猫双11疯狂好六夜》。天猫发布的双11疯狂好六夜战报显示,晚会期间三大官方直播间GMV超4500万。
抖音则在10月13日、10月31日、11月2日,举办了《熠熠生辉闪耀之夜》《熠熠生辉星火之夜》《熠熠生辉灯火之夜》三场晚会。
回顾历史,双11晚会始于2015年,在2020年达到巅峰,随后数量与热度下滑,在2022年消失,2023年低调重启。
2021年11月10日,“真唱”“双11狂欢夜”“双11”等词语轮番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双11晚会是当天最大的焦点。而此前,双11晚会节目亮点、邀请嘉宾、彩排等话题也会在11月10日的白天登上热搜。现在的双11晚会不再在热搜霸榜。
对于晚会的淡化,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对第一财经表示,从效益看不举办晚会意味着平台希望省钱,省下的钱补贴给平台的带货方例如带货达人。从实际效果看,历年双11晚会的排场过大,起不到促销的效果。消费者需要的是实在的优惠,没有消费者会为了晚会购物,大家是为了优惠在双11购物。
除了平台在宣传端的淡化,商家也认为双11的概念在弱化。玩具商家陈林(化名)对第一财经表示,他感受到大促的节味在淡化,作为商家他的参与热情也在降低。
有商家对第一财经表示,在他看来,双11更像是将日常两个月的销量在一个月内达成的节日。商家在此期间不需要做更多额外的动作,大促可以用于服务商家的新品计划和产品迭代计划。
最长大促仍是卖货好时机
虽然大众对于双11已经失去了新鲜感,但对于不少商家而言,仍然是推动销量的好时机。
内衣品牌幸棉联合创始人徐丽对第一财经表示,今年双11,品牌在抖音和天猫渠道的销量同比去年有数倍的增长。相较于女装,内衣更偏向于标品,经典款可以持续热销,在流量获取上女装需要推新后获取新的流量。
从变化看,今年双11,平台们不再将“低价”挂在嘴边,商家也反馈在低价上减少了内耗。服饰品牌卖家张晨(化名)对第一财经表示,“双11大促在价格需要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会与日常相比有很大的悬殊,会有一点价差。因为成熟的品牌会有比较完善的控价系统,来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从销售看,张晨认为追求品质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我们的客单价属于中高端,在所属类目里面我们发现中高端定位的品牌销售额都在增长,并没有出现大家追求低价所以中高客单跑不动的情况。价格之外,还有一部分消费者更追求质量,并不是一味地唯低价论。”
对于今年双11大促出现的变化,张晨表示今年冬天来得更晚,去年同期所有的保暖系列产品包括厚的家居服已经开始大量销售,今年双11则感觉还没有来到保暖产品与厚家居服的旺季,这与天气有关。
也有商家认为双11没有变化。陈林表示,今年双11和去年差不多,虽然平台提及低价的频次不高,但是商家依然能嗅到火药味,“今年平台预售时会自动跟价,只要其他平台出现价格更低的同款,平台会自动降低价格。”在双11的销售目标上,陈林表示考虑到消费动力,此前计划今年销量不低于去年就算完成了目标,从结果看今年双11销量与去年持平。不过,他表示今年的退货率有提升到25%。
消费者还买吗?
虽然节味在淡化,但经历了多个双11后消费者也形成了固定的消费模式,热衷于囤货的消费者依然选择在双11下单。
杭州的消费者王茜(化名)对第一财经表示,今年双11她花费超过2万元。她认为大促的延长带动了她的消费,“三波大促我每一波都参与了。第一波大促买了护肤品、日用消耗品、狗粮、狗零食。第二波大促因为有国补,我去京东买了个电脑。第三波大促用了淘宝88vip券,帮朋友下单了护肤品。”
在消费者看来,低价仍然是大促的关键。“即使平台今年没强调低价,也在处处说低价,不便宜谁买?我已经把双11当作是每年购物的固定环节,双11的低价心智比较成熟,再怎么样也会比平时买便宜。至于同一个产品,今年有没有比去年便宜,因为规格成分都在变,没必要计较。”
对重度参与双11的消费者而言,大促周期的延长改善了体验。“今年双11变长后,我没有那种很紧张的感觉。早几年只有一波预售,我就感觉这一波不买就亏了。周期变长,活动安排更加合理,不会有焦虑的感觉。”不仅是自己消费增加,王茜表示周围朋友在今年大促购买的东西也在增加,“周期这么长,很难不买点什么。”
根据星图数据监测显示,各平台大促起始日期至11月11日23:59,综合电商平台、直播电商平台累计销售额为14418亿元,同比增长26.6%。
对于今年双11的变化,盘和林认为从流量为王到品质优先,很多电商平台已经开始尝试。中国消费者其实已经对未来电商发展方向作出了选择。电商平台只要跟上中国消费者的脚步,坚持长期主义,电商的品质时代必然会取代流量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