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现场还齐聚了40家大鲸榜——智慧医疗最具成长力企业的企业代表,一同探讨智慧医疗的发展与未来,展望智慧医疗行业的新机会。
坐拥1.5亿C端流量,京东健康串联健康产业
第一,医疗行业发展的三个关键词是“实体线上融合”“多支付体系融合”与“数据贯通”,这三个关键词也是当下医疗行业的核心痛点。
第二,围绕电商、物流和C端用户三大核心资源,京东健康未来将发力建设区域互联网医疗平台,串联用户、企业、医院甚至政府端的医疗各方角色进行综合服务。如医师咨询、处方审核、医药零售、医疗护理等。
第三,以智慧健康城市为落点,实现健康管理服务生态的构建。通过平台的流量、技术等配套服务,与医疗各类创新企业共同建设健康管理服务生态,从防、治、管、养四大维度对用户进行综合健康管理。
一粒药的数字化,也蕴含着新商业机会
传统医药研发存在四大痛点问题:过程难以直观把控、合规性风险高、成本高、组织协同性差。医药企业从研发、注册申报、再进入到商业化生产、仓储物流,最终到消费者,整个过程中存在着大量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可能性,而明度智慧的解决方案就是横跨不同的业务流程,通过轻量化部署来加快药品研发上市。
另外,张宏伟先生尤其指出了明度智慧产品和市面上主流产品的差异化:具备中国特色。以往此类产品被跨国企业所垄断,其数字化系统很难以对国内的政策、法规、流程进行适配,需要企业花费大量成本进行定制化,明度智慧的系统则是完全依据中国的医药制度量身打造。未来明度智慧也会帮助更多中国制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实现药品研发和生产的全面加速和推进。
“急”急诊之所急,上了救护车就如同到了急诊室
主题演讲环节中,荣科科技研究院赵达院长谈到应急医疗系统的建设,他首先提到:“面对重大突发事故,救治病人的第一场景可以提前到救护车上,将急诊室救治能力向院前延申。”这涉及到各类数据的传输以及整个区域级应急救治系统的综合协调。
第三点,赵达院长指出产品构建要以“医生主导下的诊疗分析过程”为核心,让每一个功能都能对应临床医生的实际工作需求,这样才能切中医生刚需,被医院所采购。
创新技术难落地?缺少的是一个抓手
对于这些问题,朱秘书长也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
l一是建立专家委员会,通过有影响力的专家直接给出专业建议和背书
l二是课题,通过和专家、政府的横向、联合课题,发展企业科研实力
l三是建立行业标准和立项,利用头部企业、协会的影响力建立竞争壁垒
资本视角,团队是检验创业成败的第一指标
l对宏观趋势有深刻的见解和判断,能做到提前布局优势赛道
l对企业定位和战略发展有清醒认知,避免将团队精力分散消耗
l对每一阶段的企业主力产品有对应的规划,适用于初创企业的各个成长阶段
l能及时止损,调整资源分配应对重大失误或外来事件的影响,度过寒冬期
公立医院需要什么样的AI医疗?
涉及到医疗行业,医院一定是一个离不开的销售场景。而众所周知,院内市场是一个要求极为严苛的市场,对于AI技术下引领的AI医疗产品更是如此。那么临床体系对AI产品到底有什么要求呢?
对于这一问题,来自中山大学医疗健康大数据国家研究院、触幻科技、医准智能、泰康健投的专家和领军者们给出了我们想要的答案:
中山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副院长谢志教授认为:基于AI技术开发的医疗产品面临两个挑战,一是AI模型的泛化性,泛化性好的模型需要多中心、高质量标识、大样本数据的训练,这样的数据很难获取;二是AI产品和现有医疗业务流程的整合,如何让医务工作者改变现有工作方式,适应新的结合AI的流程也是一个挑战。另外基于AI技术可以开发辅助诊断产品和诊断产品,诊断产品有很大的挑战,因为很多临床诊断没有一个清晰的边界,很难用工程的思维解决。所以AI医疗产品目前还是以辅助医生诊断为主。
触幻科技CEO禹浪认为:推广AI医疗产品的关键就是要找准他的市场,以医疗影像为例,以往主要用于诊断,而触幻科技发现对于外科来说,医生也有治疗的需求,通过VR影像产品,可以模拟手术的真实场景,帮助医生更好的进行手术,以此来突破以往影像产品的局限性。
医准智能副总裁曹颖认为:下一阶段的AI医疗产品将是以器官、部位、学科为单位的,全栈式提升医、教、研、防、管的产品。我们紧扣AI医疗发展路径,基于实际临床痛点,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以乳腺为例,我们基于乳腺癌筛查流程与痛点,提供五大智慧化解决方案,全面推动乳腺扫描、诊断、治疗、管理、教学等全流程数字医疗智慧化进程。
泰康健投科技中心助力总经理杨晓宇认为:目前AI医疗产品的推广,主要需要克服两大障碍,一是医疗机构的意愿,只有明确引入AI后医疗质量能够大幅提升,机构才会考虑。二是技术的出现可能会让医生对技术产生依赖性,不利于医生个人水平的提升。
学术话语权是抢占医疗市场的杀手锏吗?
塑造一个好的产品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在于让医院能拿出真金白银来进行采购。对于医疗企业来说,想要做到这一点,占领学术话语权至关重要。
来自吴祖泽科技发展基金会、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景三医疗、哈特瑞姆、北大医疗脑健康共6位专家、企业家针对学术话语权一起展开了讨论,来看看他们的见解:
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员肖革新认为:企业往往存在诸如科研人才短缺、资金补足、创新力差的问题,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产品进入医院,因为医院往往不止考虑产品的好坏,对于企业的背景实力也有很深的考量,而与专家进行学术上的联合课题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个问题。
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健康管理科副主任陈东也对肖革新的观点进行了补充,他认为:学术课题不仅帮企业完善了科研实力的背景,更重要的是串联了从国家、省、市各个层面的医疗需求,让企业参与到这样的合作中能够尽快建立企业在医疗体系的影响力,也更利于后续的资源交换。
而对于企业方,作为学术的先行者和受益方,他们更是对学术话语权非常认可。
景三医疗创始人沈逸凌认为:学术话语权是一个对企业底层能力的建设,比如景三的首席科学家滕教授往往能在面对大客户时从学术的层面提出一些创新的结合点,这是临床医生往往想不到的,同时在制定战略规划时,能通过技术的发展预判未来三到五年的临床需求,进而制定出产品规划,让企业的每一步都踩在关键的节点上。
哈特瑞姆创始人施海峰提到:想要拥有学术话语权,先需要找到一群愿意探索、尝试的一线大夫。像哈特瑞姆的医疗团队,就是以中青年业务骨干为主。那有了创新的第一步具体实践和成绩,才会有之后的下一步。同时,通过多样化的媒体手段进行宣传推广也非常重要。
北大医疗脑健康总经理王磊认为:医疗是一个慢行业,资本和市场往往难以驱动医院产品的迭代,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学术话语权,而且想要抓住这一点,并非是简单的认识专家就可以,因为大专家接到的学术合作需求往往非常多,兴趣很容易分散,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主导和专家合作的每一个细节,才能有所成果。
破局互联网医疗增长的关键点是什么?
Healoonow的三个关键词是出海、下沉市场、新中医。创始人高源详细描述了她是如何切入这个市场的:海外华人对于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需求其实非常大,超过4000万华人集中在美国、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五个国家。而以美国为例,真正具备辩证开中药的中医师(针灸师)不超过1000人,而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模式,可以很好地匹配海外华人和中医。
康付互联网医院的三个关键词是创新支付、商保、药康复,院长杨跃俊表示:康付互联网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构建创新支付支付模式,打通了平台的患者需求、药品福利、购药需求、保险需求以及医疗服务全链路,同时在海南乐城开设了自己的互联网医院,通过这个链路可以联动多方药企和保险公司,进而为患者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