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年8月17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23-08-17宣传司
地点: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胡强强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嘉宾:齐贵新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一级巡视员
欧阳波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副司长
刘伯荣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甘肃省中医药局局长
温卫东甘肃省定西市市委副书记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从2018年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甘肃省政府已共同举办了三届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取得了丰硕成果,第四届博览会定于今年8月23日到26日在甘肃省定西市举办。今天的发布会将重点介绍博览会的有关情况,特别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的支持下,甘肃省通过博览会平台,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产业发展情况。
出席本次发布会的嘉宾有: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一级巡视员齐贵新先生;、
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副司长欧阳波女士;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甘肃省中医药局局长刘伯荣先生;
甘肃省定西市市委副书记温卫东先生。
请他们一起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进入现场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已经联合举办了三届药博会。请问,今年继续联合举办第四届药博会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一级巡视员齐贵新:
谢谢您的提问。大家知道,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医药服务供给持续优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显著加强,中医药科研创新快速推进,促进中药质量提升的支撑不断加强,中医药产业不断壮大,中医药文化弘扬提级提质,中医药对外交流不断深化,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已经联合举办了三届药博会。前三届成果丰硕、成效显著,各方面反响都非常好。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已经将药博会打造成为中医药领域政策解读、交流合作、成果展示、文化传承创新的平台,并逐渐成为了一个品牌,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促进全国中医药产业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甘肃省抢抓中医药发展机遇,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中医中药产业作为绿色发展崛起的十大支柱产业之一,推动全省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快速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力支持药博会的举办,支持甘肃省发展中医药产业,积极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我们也有信心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再次共同举办一届成果丰硕的中医药产业博览会。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请问,甘肃省如何借助药博会助推中医药旅游、康养等新业态朝阳产业的发展?谢谢。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甘肃省中医药局局长刘伯荣:
我们加快甘肃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建立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仓储、流通、加工、科创、使用全过程的产业链发展体系。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100万亩,带动标准化种植面积270万亩以上,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率达55%。建立陇药大品种大品牌培育机制,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中成药大品种达到21个,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中药工业企业达到20家。打造中药材仓储“智能云仓”,建成75个县级电商中心,服务点覆盖中药材产地70%的乡镇和50%的村。率先开展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食药物质生产经营、中药材GAP监督实施示范建设等试点示范项目,积累了先行先试经验,使产地道地化、种植生态化、生产标准化、发展集约化、产品品牌化的中医药产业链更加完备,提升甘肃中药材质量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在中医药旅游、康养等产业方面,发挥“医祖”岐伯、“针灸鼻祖”皇甫谧等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促进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康养旅游深度融合。通过建设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全省已打造集中医康复医疗、养生保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产业基地、产业园区31个。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请问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如何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特别是对中医药产业发展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和规划?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中医药事业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卫生健康委持续将中医药振兴融入到规划、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助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按照“中西医并重”的工作方针,落实《“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进一步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促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夯实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基础,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事业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做优做强中医药产业,拉动经济稳步发展。围绕中医药养生保健等新型健康产品,推动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产品进入临床试验,推进健康用品制造生产;鼓励围绕中医治未病等服务,增加商业健康保险供给;不断优化中医药产业发展环境,推动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指导部分脱贫县将中药材种植作为脱贫增收项目或主导产业,推动中医药产业成为巩固乡村振兴成果、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推动实施中医药现代化关键技术装备项目,提升中医药技术装备水平、产业创新能力及产业化水平,为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三是加大投资支持力度,加快建设中医药“高地”。“十四五”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190多亿元,支持包括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中医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让群众就近享受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中医药健康服务,切实增强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
谢谢。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医药服务也有了更高的期待。请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哪些举措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期盼,在支持甘肃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成效?谢谢。
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副司长欧阳波: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引领中医药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全局性变化。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期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快推动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在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中进一步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促进中医药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下沉和均衡布局,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医药的可及性极大提升。同时,充分发挥中医药人才在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去年还会同多部门出台了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等。
甘肃是西部中医药大省,为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支持甘肃中医药强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一是支持甘肃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工程。在甘肃布局建设了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医项目),1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1家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4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和1家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将中医医疗优质资源引进甘肃,助力增强甘肃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供给能力。
二是支持甘肃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支持甘肃34家县域中医医院建设“两专科一中心”,为1500余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医馆,基本实现中医馆全覆盖。
三是支持甘肃建设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省局共建甘肃中医药大学,全方位支持学校内涵建设,提升高素质中医药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甘肃中医药名家在全国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中新社记者:
请问,甘肃省在中医药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如何因地制宜来运用好这些优势,促进中医药产品的深加工、广出口,从而在推动地区中医药产业形成规模化、优质化、多样化的地方龙头产业?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甘肃是中药材大省,是全国重要的药源基地和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全省现有中药材资源是3626种,人工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有220余种,规模化种植(养殖)的达到110余种,道地药材30余种,全国363个重点品种中,甘肃拥有276种,“五朵金花”当归、黄芪、党参、大黄、甘草等中药材品质优良,在全国占有量名列前茅。2022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491万亩,标准化种植率55%,产量147万吨,中药材的静态仓储能力达到130万吨,中药材年交易量150多万吨,均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种植面积约500万亩左右,产量预计达到155万吨。
目前,中医药产业已发展为我省绿色生态产业,为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新的活力。我们将以医为“媒”、以药为“引”,紧紧围绕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目标,持续做优道地药材标准化种植,做强精深加工,壮大生产企业集群,提升中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加快推动我省中医药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转化,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甘肃省定西市市委副书记温卫东: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在定西举办,为定西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推动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生产加工能力提升、仓储能力扩容改造、中医康养、产业发展、特别是群众增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从2018年开始,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前三届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定西市共签约项目106个,签约金额143.9亿元,引进龙头医药企业11家,中医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8年的5.9%增长到2022年的8.1%,中医药加工企业产值由2018年的35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70亿元,2022年全市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达425亿元,实现增加值46.24亿元。
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的举办全面推动了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定西是中药材种植大市,陇西黄芪、岷县当归、渭源党参、通渭金银花都是大品种、大品牌,中药材种植面积由2018年的160万亩扩大到现在的200万亩,标准化种植率达到80%以上。特别是种子种苗保护和科学繁育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我们建成了西部最大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已保存中药材种子94种3243份,采集野生资源标本4000多份,建立种子繁育基地4.23万亩,种苗繁育基地15.33万亩。
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的举办有力促进了中医药精深加工。新引进了一批优质中医药加工生产项目,特别是通过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大平台引进的一方制药三期及配套、广药白云山中药科技产业园、琛蓝生物科技陇药国际化产业基地等10个项目建设投产,已累计完成投资23.3亿元,实现产值66.8亿元,税收5.6亿元,使全市中药材品质有了质的飞跃,中药材生产加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与2018年前相比较,定西市中医药规上企业由原来的33家增加到现在的59家,净增了26家,中药材产品由以前的原药材、切片、饮片丰富到中成药、提取物、配方颗粒和大健康产品,实现了多元化、系列化、高值化。
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的举办有效提升了中药材仓储能力。定西是千年药乡,也是天然药仓,借助定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仓储能力上扩容增量和现代化改造,引进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九州通集团等大企业,投资建设现代化仓储库,全市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由2018年的100万吨扩增到130万吨。由中国中药投资建设的甘肃中平仓储和交易中心,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1万吨,动态仓储能力为4万吨,趁鲜加工中药材能力2万吨以上。
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的举办增加了群众收入。定西作为曾经的深度贫困地区,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走进了乡村振兴的新阶段,但真正要实现苦瘠不再、甘味绵长,还是要在特色优势产业和增加群众收入上下很大功夫。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的举办,拉动了定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了康养产业发展,带动了中药材种植加工,特别是在增加群众收入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市50余万户农户中,有33万多户从事中药材种植,占到全市一半以上,每户平均种植6亩以上,产地加工企业累计带动了26个乡镇67个行政村的18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461户农户从事中药材初加工。在助推全市中医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近5万个就业岗位,平均工资达到4000—5000元,有效促进了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和有效增收。据统计,我市农民人均可从中药材种植加工中获得收入2140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5%。可以说,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谢谢!
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今年医师节的主题是“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在此祝全国的医务工作者节日快乐。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高层动向
国家卫健委:加大投资支持力度建设中医药“高地”
2023-08-18光明日报
在国家卫健委17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该委规划司一级巡视员齐贵新指出,“十四五”以来,国家卫健委积极协调国家发改委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190多亿元,加大投资支持力度,加快建设中医药“高地”,支持包括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中医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切实增强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
齐贵新表示,中医药事业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卫健委持续将中医药振兴融入规划、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助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加大投资支持力度的同时,一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按照“中西医并重”的工作方针,落实《“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进一步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促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夯实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基础,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二是做优做强中医药产业,拉动经济稳步发展。围绕中医药养生保健等新型健康产品,推动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产品进入临床试验,推进健康用品制造生产;鼓励围绕中医治未病等服务,增加商业健康保险供给;不断优化中医药产业发展环境,推动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指导部分脱贫县将中药材种植作为脱贫增收项目或主导产业,推动中医药产业成为巩固乡村振兴成果、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推动实施中医药现代化关键技术装备项目,提升中医药技术装备水平、产业创新能力及产业化水平,为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胡强强介绍,从2018年开始,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甘肃省政府已共同举办了三届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取得了丰硕成果,第四届博览会定于今年8月23日到26日在甘肃省定西市举办。
疾控动态
闻汛而动显担当扩大监测全覆盖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天津市卫生健康监督所
协同开展肠道门诊督导检查工作
2023-08-18天津市疾控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市疾控中心开展全国首个生态日宣传活动
2023-08-16深圳市疾控中心
2023年8月15日是全国首个生态日,市疾控中心开展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全国生态日宣传活动。活动当天,中心在线上及线下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
宣传活动包括:在中心大屏幕滚动播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的生态日活动宣传片;在人流密集的综合楼宣传栏、食堂宣传栏张贴了“全国首个生态日”宣传海报;同时,在“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博上发布了全国首个生态日科普宣传,引导市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
通过这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生态保护氛围,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科研动向
TCR-T细胞治疗公司停止临床试验,裁员60%,正在寻找替代方案
2023-08-17生物谷
近日,处于临床阶段的细胞治疗公司AlaunosTherapeutics(NASDAQ:TCRT)发布了第二季度的财务报表以及公司的业务更新。
根据第二季度财报业绩报告,截至2023年6月30日,该公司约有现金余额1830万美元。在实施上述战略优先方案之后,该公司预计将有足够的现金流能为2023年第四季度的运营提供资金,不过这笔钱可能也只够维持几个月运营。
现在,该公司的股票约为0.14美元/股,股价年内下降了近78%,总市值为3343.88万美元。
对此,AlaunosTherapeutics的首席执行官KevinS.BoyleSr.表示,“在过去两年中,我们利用靶向高频基因突变的创新型睡美人技术,深化了领域内对TCR-T细胞疗法的理解。我们仍然相信这种方法有潜力靶向癌症生长的核心。然而,在审查了我们的TCR-T1/2期临床试验的资金需求和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后,董事会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在探索所有战略选择后,我们决定限制部分临床试验下的药物开发,并将重点放在公司更有前景的hunTRTCR发现平台上。
AlaunosTherapeutics是一家细胞治疗上市公司,专注于从发现到临床转化“下一代”TCR-T细胞疗法。其临床TCR库包括靶向最常见的突变KRAS、TP53和EGFR,这些突变普遍存在于胃肠道(结肠、胆管、胰腺)、肺癌和妇科(卵巢和子宫内膜)癌症的多种不同HLA等位基因中。
根据官方的资料,hunTR(人类新抗原T细胞受体)技术平台利用公司独有的TCR发现过程和专有的高通量TCR功能验证,简化了现有的TCR-T细胞治疗中高质量TCR的添加。这一平台可以发现和识别多种针对肿瘤突变的专有TCR,快速检测T细胞反应,并有潜力扩展到多个靶点或癌症适应症。
AlaunosTherapeutics正在通过在TCR-T细胞表面共表达膜结合白介素-15(mbIL-15)增强TCR-T细胞的功能,并扩张到针对实体瘤热点突变的临床反应。对接受TCR-T细胞疗法临床试验患者的肿瘤进行免疫监测和深入的临床生物标志物分析,以为下一代治疗提供更多信息。官网中指出,mbIL-15TCR-T细胞具有治疗持久性,脱靶效应最低等特点。
睡美人转座酶/转座子系统平台是该公司的另一个技术平台,可用作人体细胞中的非病毒基因转移系统。睡美人转座酶短暂表达即可将转座子整合到基因组中,然后被降解并从T细胞中清除。睡美人转座子可以随机插入人类基因组内的二核苷酸(TA)重复序列中。将睡美人转座酶和转座子共同转移到T细胞中,会使引入的新抗原特异性TCR快速稳定表达。
这款TCR-T细胞治疗正处于1/2期临床试验,根据披露的1/2期试验的中期临床数据,迄今为止,已有8名患者在该公司的TCR-T1/2期临床试验中接受治疗,6名患者可以评估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可评估受试者总体上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在患有转移性难治性实体瘤的可评估患者中实现了83%的疾病控制率。
不过,根据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以及市场融资情况,该公司已经决定停止这款TCR-T细胞疗法的1/2期临床试验,优先考虑hunTR平台探索潜在的合作机会。】
与此同时,该公司也正在寻找战略替代方案,并聘请CantorFitzgerald&Co.担任该流程的战略顾问。战略选择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收购、合并、反向合并、资产出售、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融资或其他交易。在这一过程中,该公司将会裁员约60%,精简组织,保留hunTR平台的研发能力并协助战略替代方案审查过程。
恩美曲妥珠单抗组合疗法二线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III期研究达PFS主要终点
2023-08-17医药魔方
8月16日,Seagen宣布,TUKYSA(tucatinib,妥卡替尼)联合HER2ADC药物Kadcyla(恩美曲妥珠单抗)治疗既往接受过紫杉烷和曲妥珠单抗治疗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的III期HER2CLIMB-02临床试验达到了无进展生存(PFS)的主要终点。次要终点总体生存期(OS)数据尚未成熟。因不良事件而停药的情况在联合治疗组中更为常见,不过联合治疗组中没有出现新的安全信号。
Tucatinib是一种口服小分子HER2激酶抑制剂,可抑制HER2及HER3磷酸化,进而抑制下游MAPK和AKT信号通路和细胞生长(增殖),并在表达HER2的肿瘤细胞中显示出抗肿瘤活性。Tucatinib已在40多个国家获得批准,默沙东拥有该产品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以外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利。
Seagen研发总裁兼首席医疗官RogerDansey说:“TUKYSA联合Kadcyla治疗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包括脑转移患者的研究结果令我们鼓舞。我们计划在即将召开的医学会议上提交HER2CLIMB-02的数据,并与FDA讨论结果。”
RNAi疗法,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细分赛道或治疗领域的发展热潮离不开制药巨头的鼎力推动。默沙东与BMS的PD-1之争成就肿瘤免疫治疗新时代,辉瑞一笔43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点燃ADC赛道的燎原之势,诺和诺德与礼来在GLP-1赛道的强强对话撬动千亿美元级别的减肥市场……
制药巨头站在金字塔顶端,眼界开阔,洞见深远,市场敏锐度也非一般玩家所能企及。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们密集做出的前瞻性布局动作,或许也是前沿领域风口显现的信号之一。
近期,RNAi疗法渐有起风之势,这一赛道在短短一周内收获了多个巨头的青睐。7月17日,诺华以10亿美元的总额收购siRNA疗法公司DTxPharma。同日,诺和诺德向布局AI+RNAi疗法的ElevenTherapeutics递出合作的橄榄枝。7月24日,罗氏28亿美元出手拿下Alnylam的高血压RNAi治疗药物zilebesiran。
不止海外巨头,恒瑞医药、君实生物、齐鲁制药和正大天晴等国内头部药企也摆好竞跑姿势跃跃欲试,旗下siRNA新药正在等待临床考验。
以上种种显示出越来越多药企对长效与强效兼具的RNAi疗法的前景予以高度认可,由此而争相布局不甘落后。
随着更多的药企下场,RNAi疗法的开发和应用日益深入,其用武之地正在从治疗范围较狭窄的罕见病向更广阔的心血管、慢性乙肝、肿瘤和阿尔兹海默症等领域延伸,展露出颠覆过往疾病治疗范式的潜力,市场想象空间大开。可以说,RNAi赛道正处于爆发前的蓄力阶段。
诺华:inclisiran渗透心血管疾病市场
在各大MNC中,诺华作为RNAi赛道的先行者已步入商业化进程。靶向PCSK9的siRNA药物inclisiran在2023H1实现1.42亿美元销售收入,增幅高达294%。2023年7月,inclisiran迎来适应症扩展,覆盖人群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和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扩大至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这意味着inclisiran获准进入疾病前的一级预防领域。
同时,新适应症标签中减少了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限制性用语,患者无需等待到最大耐受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就可以开始使用inclisiran。不断扩大的适用范围充分释放了inclisiran的治疗潜力,也使RNAi疗法在慢病领域的发展道路上更进一步。
不单单致力于挖掘inclisiran的临床价值,诺华在这款重磅药物的商业化上同样做到全力以赴,包括加速推进患者入院、解决就医障碍和加强医学教育方面。在美国市场,inclisiran的定价为每年6500美元,与传统心血管药物的成本相比处于劣势,再加上该药物需由医护人员进行注射,为了铺平inclisiran的商业化道路以及提高治疗可及性,诺华在支付端做了大胆的尝试——开启心血管领域应用“BuyandBill”模式的先河。
在“BuyandBill”模式下,医生负责购买和管理inclisiran,患者接受治疗后即通过保险直接进行支付,而他汀类药物或其他PCSK9单抗等降脂药需由医生开具处方,患者在药房配药。结果证明,此种创新的支付方式极大地拉动了inclisiran的需求增长,目前54%的需求都由该模式转化而来。
仅凭一款药物的押注或许还不足以完全说明诺华对RNAi赛道的重视程度。事实上,诺华已经把以siRNA为代表的xRNA平台建设拔高到战略层面,并视其为公司的下一代3大技术平台之一。顶层战略指引诺华持续加码RNAi赛道,不仅促使技术平台越来越完善,管线布局也绽放出多元风采。
最近收购DTxPharma囊获的FALCON平台旨在递送siRNA到中枢神经系统,其独特之处在于可以将siRNA与天然的脂肪酸偶联,通过脂肪酸受体介导的摄取来实现siRNA到广泛肝外细胞的递送与利用。DTxPharma的首发管线DTx-1252是一款PMP22靶向的潜在FIC疗法,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腓骨肌萎缩症1A型。
2022年6月,诺华还与Alnylam达成为期3年的独家合作,前者提供确定的靶标,后者给予技术支持,携手开发一种旨在恢复终末期肝病患者功能性肝细胞再生的创新疗法,为肝衰竭患者提供肝脏移植的替代方法。
诺和诺德:每年推进3个RNAi新药进入临床
立足于百年底蕴,糖尿病领域的霸主诺和诺德已在蛋白质与多肽领域夯实深厚的根基,不过它并没有耽于现状。在继续深耕蛋白质与多肽领域之余,诺和诺德仍积极寻找业务变量,潜能十足的RNAi疗法成为其开拓新局的关键抓手。
RNAi技术的迷人之处在于,它为开发者提供了一种特异性沉默致病靶基因表达的通用方法。理论上来说,RNAi仅通过一串正确的碱基序列就能实现对任何基因的强力且持久抑制,有潜力逾越“不可成药”靶点的沟壑,攻克小分子或抗体药物无法解决的治疗难题。
借助RNAi技术,解锁更多的药物靶点,提高生产力是诺和诺德高筑糖尿病和肥胖等慢性代谢性疾病以及罕见病领域竞争壁垒的重要策略。新靶点和新技术的双重创新也是破解药物研发同质化内卷的一种高阶玩法。
诺和诺德已将上述策略逐步拆解到具体的动作中,它先在2021年高效地收购了DicernaPharmaceuticals,获得了先进的肝脏靶向GalXC和肝外靶向GalXC-Plus技术,其在研管线因此增添了许多潜在首创RNAi新药。比如,进展最快的nedosiran处于申报上市阶段,这是一款靶向LDHA的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H)新药。与已上市的1型PH疗法lumasiran相比,nedosiran的潜在治疗范围更大,它特异性抑制肝脏产生过量草酸的最后一步,而草酸过度生成正是3种PH细分亚型的共同表征。
诺和诺德还在探索RNAi疗法穿越NASH研发黑洞的可能性。2022年11月,两款治疗NASH的RNAi疗法NN6581和NN6582已一并迈入I期临床阶段,分别针对MARC1和LXR-α这两个未成药靶点。
与初创公司ElevenTherapeutics的合作则是运用AI为引擎,高通量筛选出能够精准递送核酸的潜在偶联物,补强诺和诺德在心脏代谢疾病领域的RNAi技术底座。
罗氏:颠覆高血压治疗范式的野心
一笔总价值28亿美元的引进交易,一个“颠覆全球高血压治疗范式”的宏愿,高调宣告罗氏角逐RNAi赛道的雄心壮志。被罗氏相中的幸运儿zilebesiran是一款由Alnylam开发、靶向肝脏表达血管紧张素原(AGT)的RNAi疗法,目前处于II期开发阶段。
对于孜孜追求创新的罗氏来说,具备FIC潜质的zilebesiran无疑是一个理想的标的。首先,zilebesiran所聚焦的高血压领域存在大量未尽之需。全球约有12亿高血压患者,且80%的患者无法有效控制血压,最终控制不佳的高血压可能进展为中风和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其次,罗氏认为“zilebesiran有望成为治疗高血压的最佳方法,尤其是给心血管风险较高的高血压患者提供变革性的获益”。I期数据显示,与安慰剂相比,zilebesiran剂量依赖性降低血清AGT,单剂≥200mg给药实现了24小时内持续持久的血压降低,降压效果长达6个月。此外,相较于需每日服用的常规降压药,zilebesiran一年两次的皮下给药模式可能改善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
最后,高血压适应症或许只是zilebesiran的一个起点,罗氏表示未来可能还会主导其他心血管适应症的开发。
值得一提的是,罗氏此前还与Dicerna达成了一项共同开发和商业化xalnesiran的全球合作,旨在打造出一款治愈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佳疗法。从中也不难看出,罗氏在RNAi赛道上的落子在精而不在多,两款药物都是朝着常见慢病领域的best-in-class目标发起进攻。
当然,涉猎RNAi赛道的MNC并非只有3家MNC,礼来、赛诺菲、武田和GSK等均进行了差异化的布局。分别来看,礼来的RNAi候选药物重点覆盖心脏代谢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疼痛领域,进展最快的LY3819469和solbinsiran已进入II期临床。赛诺菲引进了Alnylam的通用型血友病疗法fitusiran,巩固其在罕见血液病领域的优势地位。武田与GSK则先后与Arrowhead结盟,前者抢占潜在first-in-class罕见肝病疗法fazirsiran,后者争夺NASH新药GSK4532990。
迈向海阔天空
虽然RNAi赛道已经吸引了一众阵容豪华的MNC下场,但是他们在该赛道的根基还扎得不深,普遍是采取收购或引进的策略加速切入,其管线布局也只是整个赛道图景的冰山一角,聚焦的疾病领域多以罕见病和心血管适应症为主。事实上,RNAi赛道的突破不止于此,以Alnylam和Arrowhead为代表的biotech龙头还在开辟更大的天地。
在RNAi赛道崛起的故事里,Alnylam堪称开山鼻祖般的存在,从上文各大MNC与它的频繁合作也足见其重要性。一方面,Alnylam一手引领了卡脖子的递送系统迭代,从脂质纳米颗粒(LNP)平台到N-乙酰半乳糖胺(GalNAc)共轭偶联,主要解决肝脏靶向递送问题,再到下一代的C16偶联技术,利用细胞膜的亲脂性优化中枢神经系统(CNS)、眼部和肺部等多个器官组织递送。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持续升级,Alnylam开始缔造RNAi疗法在重大疾病领域的临床价值,比如深陷治疗困境的阿尔兹海默病。ALN-APP诞生于C16技术平台,是全球首个在人脑内实现基因沉默的RNAi疗法。该药物由Alnylam与再生元合作开发,他们为ALN-APP规划了两个治疗方向,阿尔茨海默病和脑淀粉样血管病变。
成立于1989年的Arrowhead经过三十多年耕耘,搭建了多元化的RNAi产品管线,布局触角从肝脏延展至肺、神经和肌肉等治疗领域,尤其是在肺部系统靶向递送方面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
ARO-ENAC2在第一代ARO-ENaC的基础上进行升级,靶向上皮钠通道α亚基(ENaCα),治疗囊性纤维化。ARO-MUC5AC和ARO-RAGE分别靶向粘蛋白5AC(Muc5AC)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治疗黏液阻塞性和炎症性肺病。ARO-MMP7靶向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
ARO-RAGE已读出I/II期研究的中期数据,初步验证了Arrowhead开发策略的可行性。单次吸入给药一个月后,健康受试者的血清中可溶性RAGE(sRAGE)含量平均减少76%;两次给药后的血清sRAGE含量平均最大降幅为80%。44mg剂量两次给药后,哮喘患者的血清sRAGE含量也显示减少。
RNAi疗法的竞技场甚至已经扩大到肿瘤领域,圣诺医药是投身该细分赛道的先驱者。立足于专有的多肽纳米粒子(PNP)递送平台,核心候选药物STP705应运而生,可对TGF-1和COX-2靶点进行双重抑制。目前,圣诺医药正在重点推进STP705用于鳞状细胞原位癌和基底细胞癌的临床试验。
STP705在IIb期研究中初露锋芒。具体结果显示,接受STP705局部给药后,78%的鳞状细胞原位癌患者实现了肿瘤细胞完全组织学清除,达到了主要终点。30μg/ml、60μg/ml和90μg/ml三个剂量组肿瘤细胞完全组织学清除率分别为89%、75%和73%,而安慰剂组仅为58%。
结语
得益于多方的筹谋与布局,RNAi技术已在不同的疾病领域闪现曙光,这对填补罕见病的治疗空白和革新常见病的治疗模式都别具意义。相信在巨大的临床价值驱动下,RNAi赛道将创造属于它的时代风口,为布局者赢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BMJ子刊:多做这种运动,或可降低9种癌症风险,高达42%
2023-08-17医诺维
瑞典哥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BMJ子刊《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ssociationsbetweencardiorespiratoryfitnessinyouthandtheincidenceofsite-specificcancerinmen:acohortstudywithregisterlinkage"的研究论文。
心肺健康,通常指的是一个人进行有氧运动的能力,更具体点说,是进行有氧运动时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能力。有氧运动包括快走、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通过有氧运动,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来供应肌肉,心血管系统需要更多的血液来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呼吸系统需要更多的氧气来供给身体和排出二氧化碳。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瑞典服兵役男性的数据库,共纳入超过100万男性,入伍时年龄在16-25岁之间,通过最大有氧工作量循环测试了参与者入伍时的心肺功能,心肺健康水平分为3组:低、中、高。分析了入伍时心肺健康水平与以后患18种特定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讲,在所有参与者中,365874名参与者的心肺健康水平较低,519652名参与者的心肺健康水平适中,340952人的心肺健康水平较高。
在平均33年的随访期间,84117名参与者至少在一个部位患上癌症。
对此,研究人员认为,心肺功能健康水平较高增加皮肤癌风险,可能是因为暴露于较高的紫外线所致,而增加前列腺癌风险可能归因于筛查的增加。
尽管如此,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因此无法得出因果关系。
舆情信息
擦除细胞记忆可更好重编程干细胞
2023-08-18科技日报
在16日发表于《自然》杂志的一项开创性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多家机构的联合团队解决了再生医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难题。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重新编程人类细胞以更好模仿胚胎干细胞的新方法,或对生物医学和疾病治疗产生重大影响。
在2000年代中期的一项革命性进展中,人们发现身体的非生殖性成体细胞(称为体细胞)可人工重新编程为类似于胚胎干细胞(ES)的状态,这些细胞之后有能力生成身体的任何细胞。
将人类体细胞(例如皮肤细胞)人工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的能力,提供了一种无限量供应ES细胞的方法,在疾病建模、药物筛选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但传统重编程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是,iPS细胞会保留其原始体细胞状态的表观遗传记忆,以及其他表观遗传异常。这可能会在iPS细胞和它们应该模仿的ES细胞以及随后衍生的特化细胞之间产生功能差异,从而限制了使用。
莫纳什生物医学发现研究所团队开发了一种称为瞬时幼稚治疗(TNT)重编程的新方法,它模仿了在非常早期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的细胞表观基因组的重置。
通过研究体细胞表观基因组在整个重编程过程中如何变化,他们查明了表观遗传畸变何时出现,并引入了一个新的表观基因组重置步骤来避免它们并擦除记忆。与使用传统重编程产生的细胞相比,新的人类TNT-iPS细胞在分子和功能上都更类似于人类ES细胞。
研究人员预测,TNT重编程将为细胞疗法和生物医学研究建立新的基准,并大幅推进其进展。
百年来医学领域的里程碑
五款药物改善人类生活
现代医学的核心是化学家研制出来的各种救命药。8月11日,美国化学会期刊《化学与工程新闻》在纪念学会成立100周年的特辑中,列出了过去百年间出现的5款里程碑式的药物,这些药物改变了医学实践、药物发现科学和社会面貌。
青霉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青霉素是最早的抗生素之一,自其面世以来,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生物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在发霉的培养皿中发现了这种药物。11年后,牛津大学的霍华德·沃尔特·弗洛里和恩斯特·钱恩在小鼠身上证实了青霉素的杀菌特性,并在人体上开展试验。1941年,英国牛津市的一名警察成为第一个接受青霉素治疗的人,不过他最终死于抗生素供应不足。
1945年,弗莱明、钱恩、弗洛里3人因青霉素的发现、研究与改进并成功用于医治病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时至今日,尽管科学家已开发出许多其他抗生素,但青霉素仍然是世界上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
氯丙嗪:直接治疗精神疾病
氯丙嗪是首批直接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之一。1950年12月,法国罗纳·普朗克化工集团的化学家首次合成出氯丙嗪。那时针对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的治疗不仅无效,而且往往伴随着风险。
但氯丙嗪的研制初衷并非是为了治疗精神疾病。1952年1月,法国医生亨利·拉博里说服同事给一名24岁的精神病患者服用氯丙嗪和其他几种药物。经过3周治疗,该患者成功恢复到可以出院的程度。
此后,世界各地很多精神病患者开始使用氯丙嗪进行治疗。史密斯·克莱恩和法兰苏公司(葛兰素史克公司前身)购买了在北美销售这种药物的权利。氯丙嗪于1954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成为最成功的新药之一,在一年内为该公司赚得1000万美元。
尽管后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抗精神病药物,但氯丙嗪至今仍在使用。它的成功证明了精神病可以用化学方法治疗,开创了精神药理学的新时代,并永远改变了精神病学的实践。
口服避孕药:赋予妇女计划生育的权力
口服避孕药被誉为影响人类进程的重要发现。
在上世纪20年代,科学家就已经知道给动物注射黄体酮等生殖激素可以防止其怀孕,但直接使用黄体酮作为药物却面临多重挑战,因为黄体酮必须大量注射或口服才能在人体内产生效果。
1951年,化学家卡尔·杰拉西、路易斯·米拉蒙特斯和乔治·罗森克兰兹合成出首个黄体酮类似物炔诺酮,它在低剂量下口服也有效,为开发口服避孕药打开了大门。一年后,化学家弗朗克·科尔顿合成出了一种类似的化合物异炔诺酮。
1957年,美国FDA批准了首款由炔诺酮和美雌醇组合而成的Enovid治疗月经失常,并于1960年首次批准它成为口服避孕药,它赋予了妇女计划生育的权力。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将致命疾病变为可控慢性病
替诺福韦阿拉芬酰胺、恩曲替滨和多卢替格拉韦是30多种治疗艾滋病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药物中的3种。ART已将艾滋病从可怕的致命疾病变成了可控的慢性病。
ART的成功要归功于学术界、政府和工业界无数研究人员的努力。上世纪80年代,艾滋病被发现,让人“闻之色变”。1987年,美国FDA批准了首款抗病毒药物齐多夫定,为人类抗击艾滋病病毒提供了第一个武器。它通过抑制病毒的逆转录酶来阻止病毒复制。
科学家意识到,为控制艾滋病病毒,需要靶向病毒复制周期的多个阶段。1995年,FDA批准了第一种治疗艾滋病病毒的蛋白酶抑制剂沙奎那韦。第二年,医生报告称,接受鸡尾酒疗法的患者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水平迅速降低到无法检测到的水平。1996—1999年间,美国和欧洲的艾滋病死亡率下降了50%以上。
自那以后,更多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接踵而至,且副作用越来越小。现在,医生在确诊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立即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可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感染风险高的人也可以服用这些药物作为预防。
伊马替尼:打开癌症精准治疗的大门
癌症的特征是一组异常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和扩散。靶向疗法彻底改变了癌症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伊马替尼(格列卫)就是这样一种疗法。它是首批设计用于靶向导致癌症的特定基因突变的精准疗法之一,通过选择性地瞄准参与癌细胞生长的特定分子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2001年,FDA首次批准伊马替尼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结果表明,这一药物展现出奇迹般的疗效,将CML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30%提高到约90%,成功开启了癌症精准治疗的新时代。
猪肾在人体内正常工作超一个月
该手术于今年7月14日进行,是该团队开展的第5次异种移植手术,目前仍在观察,并将持续到9月中旬。新研究表明,猪肾只需进行一次基因改造,无需实验性药物或设备,即可替代人肾功能至少32天而不被排斥。
异种移植要克服的第一个障碍是防止超急性排斥反应,这种排斥反应通常在动物器官与人体循环系统连接后几分钟内发生。通过“敲除”编码α-gal生物分子的基因(该基因已被确定为人类抗体介导的猪器官快速排斥反应的原因),所有5次异种移植都避免了立即排斥反应。此外,猪的胸腺负责培养免疫系统,它被嵌入肾脏外层下方,以避免延迟的免疫反应。这种基因修饰组合已被证明可防止器官排斥,同时保留肾功能。
为确保人体的肾功能完全由猪肾维持,移植受者的两个原生肾脏都被手术切除。移植的一只猪肾立即开始产生尿液,没有任何超急性排斥反应的迹象。在观察阶段,临床工作人员对该男子进行重症监护支持,同时监测猪肾的性能,他们发现肌酐(肾功能的指标)水平处于最佳范围,活检证据也没有发现排斥反应。
团队也使用了标准移植免疫抑制药物,并加强对供体猪的猪巨细胞病毒(pCMV)筛查,以防止pCMV影响器官功能并引发器官衰竭,目前尚未检测到pCMV。
患者是医生最好的老师
2023-08-18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没想到,一周后这位患者出现在我的诊桌前——她偶然从一位病友那里打听到我们使用中医方法可以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后,几乎是日夜兼程赶到了北京。当时我运用中医方案治愈了一些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使她们免遭手术之苦、成功保住乳腺外形,在业内和患者中积累了一定的口碑。但是,我此前治疗的患者中并没有李女士这么严重的情况。当她展露自己的病灶,从医多年自觉已经处变不惊的我依然受到了不小的震撼——不仅肿物比一周前图片中的更大,患者的乳腺皮肤也已完全脱落,用来覆盖病灶的厚厚棉垫已经被渗出液完全湿透。情况如此严峻,能否帮她保全乳房,我也没有把握。
令我感动的是,李女士充分信任我,她对我说:“张主任,我已经求诊了多位医师,他们都建议我尽早切除乳房,我到您这里是想试最后一把,如果还是保不住,您再帮我切除,我也没什么遗憾了。”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近些年慕名而来的患者越发增多,经常有患者不远千里从全国各地到我们医院乳腺科就诊。有时查房时,患者会突然握住我的手表示感谢;有时治愈后,患者还会给我送来锦旗表达心意。由于接诊患者众多,我已经记不住许多患者的名字,但我们为她们做的每一次治疗、每一个手术,甚至每一句叮嘱,都被她们深深铭记。我从心底里感谢这些可爱的患者,她们是我们的老师。没有她们,就没有我们对疾病认识水平的提升,患者的信赖和支持就像一束束光,照亮了医生前行的路。
国家卫健委:“十四五”以来落实投资190多亿元支持中医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
2023-08-17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8月17日电(记者乔业琼)今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一级巡视员齐贵新表示,中医药事业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卫生健康委持续将中医药振兴融入到规划、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助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点亮“生命的火种”
2021年8月31日,阮祥燕抱着中国第一例“冻存婴儿”。
2021年8月31日14时46分,北京妇产医院。一个婴儿的初啼,让整个十二楼的人振奋不已。那一刻,我百感交集、泪流满面——
她是悠悠(化名),中国首例“冻存婴儿”。她的降生,标志着卵巢组织冻存与移植技术已经成熟,意味着我们终于有办法挽救那些因病导致卵巢功能早衰的患者了。为了这一天,我们持续奋斗了10多年。
我是一名妇科内分泌专家,致力于卵巢功能失调或衰退所致疾病的诊治,有一种病叫卵巢功能早衰,是一种比癌症还难治的疾病。正常女性一般在49—50岁左右绝经,进入更年期,但如果在40岁之前绝经叫做卵巢功能早衰。过早绝经,会让女性丧失生育力,提早发生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认知障碍等风险,导致预期寿命明显缩短。我曾接诊过一位年仅2岁就卵巢功能早衰的小女孩——因噬血细胞综合征进行骨髓移植,骨髓移植前的大剂量清髓化疗预处理杀灭了她的卵母细胞,导致她的卵巢功能早衰,预计她长大后不能自然来月经,也没有生育能力,令人痛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癌症机构2021年发布的数据,中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超过450万,估计中国每年因癌症需要放化疗的女童和育龄女性至少有100万。癌症放化疗在治病的同时也破坏了她们的卵巢功能,导致卵巢早衰,可能丧失做妈妈的机会。
面对患者渴求而无解的疾病,我曾彻夜难眠,暗自神伤。如何能让这些需要放化疗的女童与年轻女性既不耽误疾病治疗,也能避免她们的卵巢遭受伤害?如果能在这些患者放化疗之前取出部分卵巢保护起来,待放化疗结束再将冻存的卵巢组织移回自体,既可以恢复患者的卵巢功能,也可以恢复生育能力。为此,我带领团队进行了10多年的探索与努力。多少个加班加点的夜晚,经历过无数的困难与挫折,也曾想过停下来,但每当面对千里迢迢来求治患者的信任、渴求与无助时,我的心又一次次被触动,就继续带领团队砥砺前行。
经过不懈努力,2012年,我们在北京妇产医院创建了中国首个卵巢组织冻存库。2016年,我们团队进行了中国首例冻存卵巢组织移植手术。
一周后,她顺利进行了骨髓移植。同预测的一样,她体内卵巢中的卵母细胞被彻底破坏了,因此她骨髓移植后再也没有来过月经,人也变得憔悴、烦躁易怒,不到30岁的她,面部出现了严重的老年斑。
2018年9月,我们将李晶冻存的部分卵巢组织移回体内,3个月后,她恢复了月经,盗汗、失眠、易怒等更年期症状慢慢消失,脸上的老年斑也很快褪去,面色变得白里透红,整个人都年轻了许多,她拉着我的手开心地说:“卵巢还是原装的好!我觉得移回来的不仅是卵巢,更是一个小太阳,放射着希望之光。”
2020年12月,李晶自然怀孕。2021年8月,她生下了中国冻存卵巢组织移植后首例健康婴儿。悠悠的平安降生,证明了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在中国真正生根、开花、结果,填补了中国生殖医学史上此项技术的空白,我也因此多了一个称呼“冻存婴儿之母”。
“我没想到自己还能有孩子,感觉像做梦似的,特别感谢阮祥燕教授团队让我重获新生!”李晶说。孩子出生42天后,她来医院做新生儿健康查体,特别给我带来了一个奖杯,只见奖杯上面镌刻着悠悠出生时我抱着她的一张照片,照片下面刻着“患者心目中创造中国历史的最美医生——阮祥燕”。看到这个精心准备的奖杯,我热泪盈眶,为患者多少年的付出与努力都值得!
目前,全球开展卵巢组织冻存与移植技术的成熟中心仅有20余家,我们北京妇产医院卵巢组织冻存库是中国首个也是唯一的临床卵巢组织冻存库,目前已冻存卵巢组织500多例,团队单中心的年冻存量,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团队现已移植卵巢组织19例,全部移植成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显微镜下,复苏后的冻存卵巢组织中,一个个亮点散发着光晕,每一个光点都是一个“生命的火种”,期待卵巢组织冻存与移植技术造福更多患者,我愿为更多希望当母亲的癌症患者点亮“生命的火种”。
蜂蜜、大蒜能治疗幽门螺杆菌?
2023-08-17中国新闻网
长期熬夜真或会"变傻"警惕健康被偷走
2023-08-16科普中国
年龄越小睡眠需求越多,多数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睡眠7~8小时。
良好的睡眠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健康标准之一,对人体有着重要作用。健康的睡眠可以解除一天的工作和学习积累的疲劳,恢复体力和能量;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可以巩固日常的学习记忆能力。另外,白天清醒状态下大脑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积累的代谢产物,也是在睡眠过程中得以高效清除的。
熬夜偷走了健康睡眠
但是,当健康睡眠被偷走,不良后果便接踵而来。其中对于记忆力等认知功能的损害便是其重要影响之一。
长期熬夜真的会“变傻”
1.熬夜会影响记忆的巩固
近年来,利用电生理和脑功能成像等技术研究睡眠与记忆巩固过程的结果显示,睡眠期海马神经元可再现觉醒期海马活动,即在睡眠期脑活动将觉醒期新获得和编码的信息从不稳定记忆的痕迹转变为更稳定的记忆模式。这种记忆巩固实质是在编码它的神经回路中重启对新信息的处理过程,称为重激活(reactivation)或重演(replay)。如果加强重激活过程,记忆提高的效果更显著。相反,阻断睡眠期海马神经元重激活过程,记忆会受到损害。
神经活动重激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我们来看看。
(1)主要发生在慢波睡眠期。
(2)在学习后最初的几个小时易发生。
(3)在记录的神经元中仅有少数神经元发生。
(4)重激活顺序与觉醒期一致。
(5)与编码期不同,重激活期伴有噪声、信息处理不精确和速度更快。
熬夜让人们的慢波睡眠和REM睡眠都有损失,因此,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巩固均有很大的影响。
2.长期熬夜会增加罹患痴呆的风险
睡眠时大脑可高效清除白天不断积聚的代谢产物,从而恢复脑活力。白天觉醒期间,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积聚在细胞间液,睡眠时,脑脊液沿着动脉周隙流入脑内组织,与脑内组织间液不停交换,并将细胞间液体的代谢废物带至静脉周隙,随即排出大脑。
这种菌夏季检出率超高海鲜需谨慎生吃
2023-08-16新京报
随意生吃野外水产品,除容易感染细菌外,还会存在寄生虫等问题。
俗话说夏天和海鲜更配,但也有一种说法,副溶血弧菌和海鲜可能更“登对”。据了解,副溶血弧菌主要污染的食品是海产品,包括多种海洋鱼类、虾、蟹、贝类等。
“副溶血弧菌是弧菌科弧菌属,为革兰染色阴性,兼性厌氧菌,为多形态杆菌或稍弯曲弧菌。”北京世纪坛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苑晓冬介绍,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较强。有嗜盐、耐碱、畏酸、怕热的特点,而海鲜一般都是咸的,因此,副溶血弧菌在海鲜中的检出率非常高,一般可达57.4%-66.7%之间。有研究称,夏季天气较热,细菌繁殖率高,副溶血弧菌在海产品中的检出率可达90%以上。因此,不少人食用海鲜后因感染副溶血弧菌而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感染副溶血弧菌后,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烧等症状,腹部阵发性绞痛为重要表现,尤其是中上腹部的疼痛,严重者会出现脱水。”苑晓冬表示,由于感染后的症状没有明显特异性,因此医生通常通过询问患者的饮食状况、症状表现来综合推断感染可能最大的病原菌。
感染出现不适后,苑晓冬建议人们科学地对自己的病情进行评估,腹痛不剧烈,腹泻不频繁,不发烧,进食不呕吐,没有出现晕、脱水、中毒症状的情况下,可以口服对症的药物并注意补充水和电解质,密切观察身体状态。当出现不适加重,尤其发觉自己出现嘴干、口渴、尿少、精神状态特别差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尽量不要生吃海鲜,不要吃‘过嫩’的海鲜,加热海鲜时建议煮沸1分钟以上。如果非要吃生的,可将海鲜腌制到盐度饱和的状态后再吃,也可将海鲜在食醋中放置3-5分钟后食用。”苑晓冬提醒,不要随意生吃野外水产品,除细菌感染外,野生水产品还存在寄生虫的问题。
一运动血压就高或预示未来疾病的发生
运动性高血压是近年提出来的概念,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国际共识。
汪芳表示,运动性高血压是最近几年才提出来的概念,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国际共识。一般来说,运动时血压过高(即男性收缩压≥210mmHg、女性收缩压≥190mmHg;男性/女性舒张压≥110mmHg),就可以看作运动性高血压。
据不完全统计,即便健康人群或血压正常的人群,依然有18.1%-35.1%的运动性高血压发生率。也就是说,无论静息血压水平是否在非高血压范围内(<140/90mmHg)或是否正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都可能发生运动性高血压。而男性血压正常高值、男性1级高血压、中年人群、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患者等人群,运动性高血压的发生率更高。
“运动性高血压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过度亢进、动脉结构和功能异常、代谢异常、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汪芳建议从多个层面进行预防:积极改善生活方式,饮食上坚持低盐、低脂、低糖,多吃瓜果蔬菜,戒烟少酒,保持良好的睡眠;适当参加有氧运动,强度不要太高,循序渐进;重体力劳动者、经常参加高强度运动的人,可以前往医院进行运动负荷试验,以此评估是否可能会有运动性高血压。
“一旦确诊运动性高血压,人们应积极配合治疗,必要时应服用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等)。”汪芳表示,确诊运动性高血压不意味着从此与运动无缘,但是要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运动处方”来锻炼。
国家卫健委:切实增强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
2023-08-18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一级巡视员齐贵新介绍,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按照“中西医并重”的工作方针,落实《“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进一步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做优做强中医药产业,拉动经济稳步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一级巡视员齐贵新:“十四五”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190多亿元,支持包括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中医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让群众就近享受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中医药健康服务,切实增强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
2023-08-18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8月17日电(邵萌)新冠疫情似乎已离我们远去,但病毒从未消失。近日,“新冠三阳的人开始陆续出现”登上热搜。同时,新冠病毒变异株EG.5感染病例在全球多地呈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WHO)上周将其列为“需要留意的变异株”。
距离“二阳”小高峰过去不到3个月,“三阳”真的来了吗?重复感染是否会对身体造成更大伤害?新毒株的出现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疑问1:“三阳”已来袭?
8月15日,北京的赵女士醒来后感到浑身疼痛、咳嗽、嗓子痛。测了抗原后,她明白自己又“阳了”。这是她继去年12月和今年5月后,第三次感染新冠病毒。“症状比第一次轻,和第二次差不多,体温没有超过38℃。”赵女士说。
她的经历并非个例。北京市卫健委最新发布的2023年第32周疫情周报显示,北京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较上周有所上升,新冠病毒感染居报告病例数首位。社交媒体上,有关“三阳”的话题也引发广泛讨论。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介绍,8月该院门诊普通发热病人每日确诊新冠的在5人左右,较之前无明显增加趋势,且以“二阳”为主,目前深圳“三阳”病例偏少,与“二阳”患者群体在年龄等方面差别不显著。
此外,住院的新冠病人每天2人左右,主要是合并高龄、糖尿病、肾功不全、肿瘤等基础疾病,少数人没有接种疫苗,且目前新冠死亡病例极少。
疑问2:间隔没多久又“阳”了?
有网友认为“三阳”与“二阳”的间隔在变短,甚至“二阳”后不到一个月就“三阳”了,这是否有可能?
香港大学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对中新网表示,短期内重复感染的几率很小,即使再感染,在较多情况下,症状都是更轻而非更重。
在他看来,是否真的是“二阳”“三阳”较难界定。目前大多数地方不再测核酸,抗原检测可能会有干扰项。加上社交距离措施取消,大部分人摘下了口罩,如果感染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感、普通感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在症状上与新冠病毒感染很难区分。
“‘二阳’后不到一个月发现新冠病毒核酸阴了又阳了,这种情况一般是上一次的残余病毒,而不是重复感染。”卢洪洲说。
疑问3:反复感染会影响免疫系统吗?
对于“反复感染是否会破坏免疫系统,症状会不会更重”的问题,卢洪洲称,新冠传染性极强,得过后抗体自然衰减且没有绝对的保护性新冠疫苗,基本上多数人每年会感染1到3次。但对于免疫正常人群,新冠病毒感染造成严重肺炎或器官损害的风险非常低,不用担心“二阳”“三阳”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金冬雁也认为,免疫功能正常的普通人过于担忧“几阳”是完全没必要的。
他表示,一般情况下,免疫系统正常的人群,绝大多数人“三阳”症状只会更轻。现在距离首次疫情“海啸”还不到一年,此前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仍存在,经过自然感染所提供的免疫力,对防感染、防重症、防死亡效果很好。如果又接种了疫苗,保护力会更好。
“拿流感来比较,人一生中会得很多次流感,第一次得可能是最重的,以后会轻一些,甚至感觉不到了,隔了很久再感染可能又会重一些,是这样的规律。”金冬雁说。
他也指出,如果患者本身免疫力低下,也可能会造成持续感染,这种情况非常少见,需要使用多种抗病毒药物等医治措施来帮助他们完全康复。
疑问4:是否需警惕新冠变异株EG.5?
16日,广东佛山疾控通报,EG.5变异株在佛山流行毒株中逐渐占据优势。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病毒变异株EG.5列为“需要留意的变异株”。
金冬雁表示,目前并未看到感染EG.5导致重症死亡及入院人数增加。它仍是奥密克戎的亚变体,与XBB和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等情况类似,即使曾成为优势毒株,也没有在全球引起更多人感染,特别是没有引起更多重症和死亡。新冠病毒一直在变,有时传染性或致病性会强一点,但目前这些变化只是在一个范围里浮动,不用太过紧张。
卢洪洲称,尽管新冠抗体的产生不管是自然免疫还是疫苗的被动免疫都会自然衰减,但只要新冠病毒变异没有完全脱离奥密克戎的分支,人体都会有交叉免疫记忆。身体遇到EG.5新冠病毒会更快地反应,产生抗体。
他建议,高龄、糖尿病、肿瘤基础病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每年定期接种新冠疫苗。接种疫苗的策略包括鼻喷疫苗和皮下注射疫苗联合免疫、多价新冠组合疫苗(比如综合原始株、阿尔法、德尔塔、奥密克戎毒株)。
金冬雁也表示,再次感染多数情况是发生在6个月后,即使是免疫力较差的老人,也主要发生在3个月后,建议老年人可以在康复后3个月再接种新冠疫苗。健康的非重点人群不需频繁接种,自然感染加上接种过疫苗会有很强的免疫屏障。
疑问5:11月将出现新一波流行高峰?
卢洪洲表示,新冠的传染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5到6个月会有一个小高峰,但总体来说高峰的波峰会越来越小,对于国家的整体疫情防控没有影响。
“新冠病毒一直都有传染,并没有完全消失。从香港来看,发生疫情‘大海啸’比内地早1年左右,之后也经历了几个‘峰’,但是这个‘峰’非常小。奥密克戎不管怎么变,都不会再发生像‘首阳’那样的高峰,除非出现一个新的病毒。”金冬雁说。
“需要警惕的是出现免疫逃逸强致病力又强的新冠新型毒株,要做好新冠病毒变异跟踪,保持高度警惕。”卢洪洲也强调,个人要保持健康的心态和生活方式,充分提高个人基础免疫的同时控制好基础病。注意个人卫生,人员较多的公共场所保持一定社交距离。
NASA的数据显示,2023年7月全球气温比该机构记录的其他7月平均温度高0.24℃,比1951—1980年的7月平均温度高1.18℃。南美洲、北非、北美洲和南极半岛的部分地区尤其炎热,气温比平均水平高出约4℃。
海面的升温促成了今年7月创纪录的高温。NASA的分析显示,今年热带太平洋东部的海洋特别温暖,这是2023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现象的证据。NASA预计,厄尔尼诺的最大影响将出现在2024年2月、3月或4月。
NASA首席科学家兼高级气候顾问凯瑟琳·卡尔文表示,气候变化正在影响世界各地的人类和生态系统,其中许多影响将随着持续变暖而升级。
对恒河猴开展的临床前研究表明——
单次注射基因疗法能清除艾滋病病毒
研究团队此次在恒河猴中测试了EBT-001,这是一种SIV特异性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靶向SIV前病毒DNA。研究表明,EBT-001有效地从宿主DNA中去除了潜伏于病毒储存库的SIV,并且在动物中未出现脱靶效应。
后续的分析表明,EBT-001分布广泛,可到达全身组织,所有重要病毒库中都有SIV前病毒DNA基因编辑的证据。此外,接受注射的动物在EBT-001所有剂量水平下耐受性良好,在动物临床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查中没有毒性证据。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成果为正在进行的EBT-101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这不仅是艾滋病病毒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还推动了针对单纯疱疹病毒和乙型肝炎等其他传染病的多重基因编辑疗法的开发。
用科学理念呵护头皮健康,远离头油、头痒、脱发
2023-08-18新华健康
新华网北京8月18日电(王坤朔肖寒)头屑、头痒、头油、脱发……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加之不良生活方式,头皮健康问题给人们带来很多困扰。值此818全国护发日之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魏爱华教授做客新华网,谈如何通过科学、权威的健康知识传播,助力大众呵护毛发和头皮健康。
头皮是头发健康的基础
为什么头皮容易出现多油、头屑和瘙痒这些症状,从而导致脱发加重呢?魏爱华说,头皮正常会分泌皮脂,适当的皮脂起到滋养作用。但如果皮脂分泌过于旺盛,头皮上以油脂为食物的马拉色菌就会增多,导致出现皮疹、瘙痒、头屑增多,甚至还会有渗出异味,出现脂溢性皮炎。
那么脂溢性皮炎该如何治疗呢?魏爱华介绍,根据脂溢性皮炎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有所不同。首先,要到专业的皮肤科就诊,明确诊断,因为很多皮肤病与脂溢性皮炎相似。如果确诊为脂溢性皮炎,轻症选择外用药,加上注意日常洗护即可。比如头屑增多,瘙痒和丘疹不严重,可以使用酮康唑洗剂,控制皮炎。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可以选用含激素的复方酮康唑洗剂。如果病情更为严重,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药物治疗。
“有些朋友一听激素就‘色变’。其实不用担心,激素虽然是一把双刃剑,但在专业医生或者专业药师的指导下规范用药,会把激素的正作用发挥到最大,副作用降至最低。”魏爱华表示,复方酮康唑洗剂含有的激素量非常低,短期外用非常安全。
养护头发头皮,需注意全方位健康
当我们的头皮或者头发出现健康问题时,魏爱华建议,首先,要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最好是到有“脱发专诊”的皮肤科,找有脱发疾病诊疗专长的医生,以明确诊断,得到规范的诊疗和长期的管理。
魏爱华强调,所有疾病都是三分靠治、七分靠养,“医生不可能天天给你调整治疗方案,也不可能去管理你的日常生活,所以我们自己要学会自我管理。”魏爱华说,养护头皮头发要注意方方面面的健康,包括饮食健康、作息规律、保持心情舒畅,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头皮头发健康。
在洗护方面,要注意先洗再护,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洗发用品。洗头的频率也要根据个人的皮肤性质以及工作生活的环境、季节而定,比如,冬天比较干燥,如果是干性发质,一周可以洗三到四次;夏天多汗,就可以增加洗头频率。
头皮多油的患者,建议一天洗一次,但不可过度,如果过度去油脂,头皮反过来会刺激分泌更多油脂。魏爱华提到,选洗发水,要学会看成分,不能只看名称,只听宣传。如果有酮康唑成分的,都能起到去屑作用。
“一定要学习头皮毛发的健康知识。比如这本毛发专家在2021年出版的《从‘头’开始,‘发’现健康》权威专家解码毛发与头皮问题的科普书,内容权威系统,语言通俗易懂,几乎所有头皮和毛发的问题都能从中找到答案。科普,是科学的普及,一定要看专业医生写的专业科普。”魏爱华建议。
《从‘头’开始,‘发’现健康》权威专家解码毛发与头皮问题科普书
多方合力促进健康科普传播,用科学理念护发
“告知广大民众,如果有头皮或者毛发疾病要及时诊治,没病要科学养护,要防未病。这样的科普形式能让大家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去伪存真,选择正确的、科学的理念养护毛发和头皮。”魏爱华说。
“耳水不平衡”是什么病?
近日,某知名歌手在演唱会上意外摔倒,引发了众多网友的担忧和热议。演唱会后其解释称,自小患有“耳水不平衡”,几乎每年都会发一次,此次演出前半小时开始头晕,随后出现了跌倒的情况。那么,“耳水不平衡”到底是什么问题?又是怎么让人跌倒的呢?
其实,“耳水不平衡”是一种通俗说法,在医学上称为梅尼埃病(MeniereDisease,MD),而上述该歌手出现的症状很可能是梅尼埃病的一种特殊发作形式——“耳石危象”。梅尼埃病也称梅尼埃综合征或美尼尔氏综合征,是一种以特发性膜迷路积水为病理特征的内耳疾病,同时是引起眩晕的常见原因之一。其潜在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公认内淋巴积水是该病的标志性特征。通常认为其诱因包括劳累、精神紧张及情绪波动、睡眠障碍、不良生活事件、天气或季节变化等。典型表现是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及耳鸣、耳闷胀感。随着病程发展,听力损失逐渐加重,耳鸣及闷胀感持续存在,逐步进展为前庭功能障碍,同时影响平衡功能,增加跌倒风险。
临床治疗梅尼埃病的目标主要在于减少或控制眩晕发作,保存听力,减轻耳鸣及耳闷胀感。在急性发作期,主要控制眩晕、缓解痛苦,在发作间歇期实施个体化治疗。梅尼埃病初期患者首先调整生活方式,注意低盐饮食,规律生活。药物保守治疗包括各种脱水剂和激素的使用,药物无法控制眩晕时或出现频繁跌倒发作时,可采用鼓室注射激素治疗。同时,眩晕发作剧烈、频繁的患者,药物或鼓室注药治疗效果不佳者,手术治疗就成为其不可或缺的治疗选择,包括内淋巴囊减压、半规管填塞、迷路切除、前庭神经切断手术等治疗技术。手术治疗方式根据眩晕严重程度、听力水平、年龄、疾病类型、患者要求以及医生经验决定。
家庭过期药丢弃前先拆包装
记者咨询了京东大药房、海王星辰、111医药馆等6家本市的连锁药店,药店均表示不回收过期药品。海淀区、西城区等少数社区曾开展过“废旧药品回收”专项活动,放置药品回收箱。“家里的过期药,我也不清楚怎样分类,都是直接扔到垃圾桶里。”朝阳居民张先生说,自己也考虑过将过期药送到正规的回收点,进行统一处理,但社区附近也没有专门回收过期药的地方。
“清理过期药品时,可以先拆掉包装再丢弃。”唐崑说,清理口服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滴丸,可以先将包装盒撕毁,再将药品从内包装里抠出、捣碎;眼药水、口服液等液体药物要倒出溶液后再丢弃;软膏剂、乳膏剂等半固体外用制剂先挤出内部药膏再丢弃。
唐崑提醒,家庭小药箱不必囤积药品,一般治疗感冒等常见病的药品准备两至三个疗程用量即可;高血压等应急药品可以预备一个月的用量。
末伏前后西北游谨防别样“秋老虎”
新华社兰州8月16日电(记者王紫轩、王朋)记者从甘肃省气象局了解到,8月以来,甘肃河西、陇东南等地持续“高烧”,同时伴有大风、沙尘、雷雨、短时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专家提示,西北“秋老虎”势头猛、“变脸快”,游客应做足准备,科学出游。
立秋以来,甘肃酒泉、武威、陇南、白银等地接连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摄氏度以上,敦煌市部分地区一度突破40摄氏度。同时,白银、陇南、张掖、金昌等地接连发布不同级别暴雨预警,部分地区最大小时雨强达50毫米以上。
近两日,河西地区遭遇大风沙尘天气,西北风5到7级不等,部分地区最大风力突破10级,武威中北部出现今年8月最强沙尘暴,凉州区最小能见度跌破400米,一些游客自驾途经河西地区时发布视频,画面显示车外流沙涌动、黄沙漫天,行进风险较大。
气象部门指出,甘肃河西、陇东南地区景点分布较密集,是人们来甘旅行的首选地。今年以来,莫高窟、嘉峪关等著名“打卡地”更是游客爆满,一票难求。但这些地区气候干燥,往往是高温的多发地带,同时昼夜温差较大,尤其是河西的沙漠、戈壁地带,植被相对偏少,缺乏遮蔽物,不科学的出游方式容易影响旅游体验。
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2023年“最美医生”先进事迹
2023-08-18新华社
据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崇高职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中国医疗队精神,在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和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3年“最美医生”先进事迹。
青年医务工作者表示,要以这些前辈为榜样,不断修医德、行仁术,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在健康中国建设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不懈奋斗。
据悉,2023年“最美医生”发布仪式专题节目将于近期播出。
河南拨3.57亿元支持建设养老服务设施
2023-08-18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李季近日从河南省财政厅获悉,为加快完善该省城乡养老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河南省财政下拨资金3.57亿元,推进养老服务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据了解,其中的3.04亿元将用于支持156个城镇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能力提升、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医养结合建设、智慧养老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养老机构安全能力提升等,着力补齐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短板;0.53亿元按照户均3300元的标准支持1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按照每个50万元的标准支持40个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不断改善老年人居家养老环境,加快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