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上海街头的一只宠物狗。上海市民曹先生供图
多地出台养犬规定限定品种、一户一犬等
为了规范养犬人的行为,除济南之外,北京、西安、哈尔滨、兰州等地此前也都出台了养犬规定,对于养犬证、犬只品种都列出具体要求,同时还对养犬人的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
其中,许多城市明确要求“一户一犬”。诸如,在西安,于2012年2月1日正式实行的新版《西安市限制养犬条例》规定,重点限养区内每户限养一只,一般限养区内每户养犬不得超过两只;哈尔滨则规定,凡符合条件的、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有固定居住场所的,每户限养一只准养犬。
资料图:2017年1月1日,昆明举办宠物运动会,“汪星人”萌态百出。中新社记者刘冉阳摄
收费过高?养犬管理费用存争议
对于各地出台的养犬规定,市民态度不一。许多人持肯定意见,认为“管狗先管人,养犬先养德”,养犬规定的出台有利于规范养犬行为,同时,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诸如被狗咬。
不过,养犬规定也存争议点,譬如,一些养犬人认为养犬管理费用过高,让他们深感为难。
按照2003年起施行的《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市民养犬应当缴纳管理服务费,重点管理区内每只犬第一年为1000元,以后每年度为500元。
王力表示,“其实,自己也可以交管理费的,但前提是,我们要看到相应的服务,诸如在小区里帮养犬人处理狗屎等。”
对此,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顾骏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分析,很多市民之所以对交养犬管理费有意见,原因在于并未见到相应的服务,“管理费用越少,民众对规定可能越支持。”
资料图:郑州一家民间流浪犬爱心救助基地周小云摄
多地养犬规定被质疑为空文专家析因
以南昌为例,在当地,治理“狗患”,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为规范养犬行为,早在2005年,南昌市就出台了《南昌市养犬管理办法》。2010年8月1日,南昌市启动养犬登记办证管理工作。
中新网记者注意到,在质疑声中,近些年,南昌的“管狗”力度也在加强。在去年6月,南昌发布了《南昌市养犬管理条例》,这也意味着南昌首次将养犬管理纳入法规范畴。
但对于南昌再次推出新规,有专家指出,从其他城市养犬登记上牌及后期续牌的难度来看,如果依靠养犬人的交费来支持养犬管理工作,是存在较大困难的,结果导致养犬工作没有真正有效开展好。
顾骏指出,“养犬成患”是个老大难问题,也是个世界性的问题,虽然当前中国各地相继出台养犬规定,但这些规定很难落实,主要在于“民不举、官不究”,遵守规定的民众不多,而且规定操作难度大,也让政府的管理成本增高。
资料图:一名领养流浪狗的爱心人士给狗狗喂食周小云摄
管狗先管人:如何“管人”才科学?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政府在“管人”方面应该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此前,济南推出的“养犬积分制”便被视为城市治理的一种新手段。
对此,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济南市公安局推出的“养犬积分制”,目前来看,既可以照顾到城市居民养犬的权利,也能通过对“扰民”等行为的举报,对养狗人进行义务上的约束,“可以促进犬只与犬主、犬只与社区居民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