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肉疼”!给猫看病花了近2万元…不少人开始买宠物保险?也有人吐槽:就没报销成功过!险种医疗险保险公司

“身边越来越多的养宠人买了宠物保险,最近我也入‘坑’了。”陈小姐为她家的猫宝贝购买了一份基本医疗险,“门诊200元起赔,日常猫咪有个小病小痛,用它报销比较划算。”

宠物经济正带来持续的消费力,并催生出大量宠物保险的市场需求。市人大代表、德勤中国副首席执行官刘明华认为,目前我国的宠物保险尚处于初步阶段,对比瑞典等国家40%的宠物保险覆盖率,我国宠物保险覆盖率不到1%,发展前景广阔。

而与庞大的宠物规模相比,我们的宠物管治相对落后,宠物医疗纠纷、宠物伤人、宠物保险投诉等问题频现,“这都敦促我们进行宠物治理模式改革,完善现代宠物保险体系,为宠物保险行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他们为啥想买宠物保险

通过购买医疗险来降低宠物医疗费用的支出,正在成为养宠人的标配。

刘女士最近为家里的“银渐层”买了一份基础版的宠物医疗险,“一年保费169元,门诊单日200元起赔,手术0元起赔,保额5000元/年,等过了30天等待期,这份保险就生效了。”

让她作出决定的是给宠物看病的“肉疼”经历。“之前,猫咪得了‘尿闭’,住了三天院,一共花了2500元。”刘女士说,经过治疗,猫咪的血尿现象已经解决,可她担心它旧病复发。“每次生病都要花掉很大一笔钱,即便只是感冒、腹泻这种小病,也是不菲的开支。比如腹泻,医院一般都会要求采血化验,加上开药或打针,一次花几百很正常。”买了这份医保后,刘女士笃定起来,但也有些不安,“只是让我上传了一张宠物照片,就通过了审核,会不会发生赔保难?”

高先生家里养了一只3岁的德文,活泼可爱。2个月前,这只猫生了一场大病“肠套叠”,光手术就花了7000多元,加上血液检测、药品、住院等各种费用,加起来近2万元。德文大病初愈后,高先生决定为它投一份大病医疗保险,“我仔细读了条款,发现里面有一条免责条款,如果一年内患有该病则无法赔付,而我家猫之前患的‘肠套叠’就在其列。”是等一年后再为宠物上保险,还是先投保其他险种,高先生咨询了定点宠物医院,可医生也说不清楚,“你还是自己决定吧,我们只负责看病。”

苏先生考虑为爱犬买一份宠物责任险,“每天都要出门遛狗,虽然都牵着绳,但万一咬了人,会很麻烦。”苏先生觉得,宠物的意外行为不是小概率事件,一旦咬伤别人,宠物主人要承担包括精神损失、误工费、物品损坏等医疗花费,“我查了一下,主人要赔偿、补偿的金额并非小数。”对比了三家保险公司的险种,苏先生最后选了一种。

“宠物保险,不仅可以缓解宠物就医给消费者带来的经济压力,规避医疗风险,帮助解决宠物伤人等纠纷,也是推动保险行业在新兴领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因。”刘明华说。

莘城中央公园,闵行举办首次“宠物医疗专家义诊”公益活动。

理赔遇到哪些“坑”

有意愿买宠物险的人越来越多,但他们非常担心险里有“坑”。

记者采访发现,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围绕宠物保险的投诉众多,投诉内容集中在宠物保险赔偿难度大、理赔周期长、赔付金额与宣传不符等。

程序员大安说,他家狗子经常看皮肤病,宠物医院开的是自家配的药膏或者把药零拆着卖,不到单次200元的免赔额,“自从买了宠物医保后,就没报销成功过,要求补的资料太多,准备明年换另一款保险了。”

林先生觉得买了宠物保险后,狗狗看病可以省钱,结果发现实用性并不强,“为狗看病总共花了2000多元,但我购买的宠物险被保险公司要求分开提,即宠物治疗几天就得报案几次,且每天有200元的免赔额度,最后只获得几十元赔偿,与宣传语中写的大相径庭。”

哪些病种、什么情况不在理赔范围,这是消费者和保险公司争议最多的内容之一。记者发现,目前只有众安少数几家保险公司给出明确的不理赔疾病种类,大多数保险公司在“免赔疾病”上,都没有明确条例说明。这就可能会发生“扯皮”。林女士就遭遇了此类情况,“我家猫猫上周做了‘脓胸’手术,提交9000多元的手术费用,保险理赔人员却说这个病不在理赔范围之内。”

这些案例都影响了潜在的投保人,很多人为宠物下单时犹豫不定,“为了买这款保险,我专门跑去宠物医院咨询,医生也支支吾吾,我们只负责看病,这是你和保险公司的约定。”

为何出现赔付难

“宠物保险需求旺盛,但潜在问题也很多。”在刘明华看来,宠物保险出现赔付难的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宠物医疗行业标准不一,赔付金额难以达成共识。刘明华调研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行业标准不一致,导致服务与品质存在差异,同时医疗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也缺乏监管,加上各宠物机构提供不同治疗方案,所以保险公司理赔团队难以对具体的治疗费用和赔偿金额有准确的判断。

其次,宠物保险对承保对象的限制多,保障范围小。在购买保险的过程中,保险公司会对宠物的年龄、品种、健康程度做出一定限制。而很多投保人没有仔细阅读条款,对免赔额、单次最高赔付、累计赔付和覆盖疾病范围都没有做过研究。而很多公司的投保环节比较随意,很多只需上传一张照片就“秒”通过了审核,甚至没有上传宠物信息也能投保成功。

一位保险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很多宠物的长相、毛色很相似,凭肉眼难以判断就诊宠物是否为投保的宠物,有人会利用这一漏洞骗保。曾经就发生过这样的案例,有人养了多只同品种的猫,却只买了一份保险,几只宠物看病时轮流使用。

目前,大部分公司开始使用鼻纹等生物识别技术对宠物进行身份识别,但是依然会出现身份识别难度,部分养宠人或者医疗机构欺诈风险仍较高,导致保险公司的理赔程序较复杂,认证严格。

另外,目前,宠物保险保障范围内的定点医疗机构少,赔付条件严格且覆盖面少,也导致赔付困难。

“第三方责任险只能在保险范围内提供保障,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或保险责任年限不能覆盖对方的损失,所以保险不能解决问题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仍需要通过法律途径予以解决。”刘明华说。

立法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即使赔付环节繁杂复杂,依然阻挡不住宠物保险行业的发展势头。据宠物保险市场研究报告,2020年中国宠物保险市场价值约33亿元,2021年到2027年预测期内将以38.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而我们在宠物保险的覆盖率、品种多样性、保障体系方面与国际还有很大的差距。”刘明华说。

目前,国际上许多城市,特别是欧洲和北美,宠物保险的普及率远高于上海,品种也更丰富。比如国际上一些宠物保险公司将宠物保险产品分为不同等级的保单,“青铜保单”只保障宠物医疗费用保险和第三者责任险,“白银保单”除了青铜保单的保障范围外,还包含宠物死亡保险,“黄金保单”除了白银保单的保障范围外,还包括更广泛的第三者财产损失责任保险,“白金保单”则要提供比黄金保单更宽的保障范围,比如减肥食品费用保障等。另外,国外宠物保险体系更加成熟和完善,宠物保险公司与医院、诊所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一套高效的服务网络。

差距意味着机遇。刘明华认为,上海作为宠物友好型城市,宠物经济规模走在全国前列,宠物主人的消费能力和意愿较强,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宠物保险。

据悉,上海于2019年开始创新试点宠物险。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众安保险、大地财险等保险公司开展的宠物险覆盖动物数量约154万只,保险金额约500亿元,赔付支出约2亿元。其中,2023年新增用户数为160万,同比上升近55%。在医疗合作方面,以众安保险和大地财险为例,两家公司2023年末在上海地区合作的宠物医疗机构已有600余家,覆盖率接近九成。

她还建议,整合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宠物保险公司等资源,打造综合性宠物管理平台,这样既能提高政府针对宠物医疗保险和管理的工作效率,也有助于提升行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未来,中国的宠物经济将会持续蓬勃发展,我们应该抓住发展机遇,共同创造‘宠物友好’的城市环境。”

THE END
1.没有牵绳狗打架受伤的人可以报宠物保险理赔吗?保险的理赔一般是从接受出险通知开始,经过查勘、检验或委托检验、核实案情、理算赔偿金额和支付赔偿六个...https://www.findlaw.cn/wenda/q_39047553.html
2.合法宠物狗饲养有保障持证养狗可获责任保险严女士饲养了一条宠物狗,取名嘟嘟,在2008年初犬类集中登记时,她缴纳了1000元的‘户口费’(若为上海内环线以内户口则每年2000元),给了爱犬嘟嘟一个合法户口。不久前,严女士收到了上海犬类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寄来的《都市与犬》手册,其中,“2008年度本市宠物(犬类)饲养责任保险介绍”引起了她的关注。“原来每年...http://www.chongwutt.com/onews.asp?id=1166
3.宠物保险有必要买吗随着人们对宠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宠物保险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兴的保险形式。那么,宠物保险有必要买吗? 首先,宠物保险可以为宠物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障。宠物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或疾病,而这些医疗费用往往不菲。如果购买了宠物保险,就可以在宠物生病或受伤时享受保险公司提供的医疗费用报销服务,减轻了宠物主人的经济...https://www.xyz.cn/toptag/chongwubaoxianyoubiyao-578483.html
4.华安犬类宠物饲养人责任保险华安保险财产责任您好,非常感谢您对慧择网的选择和支持,满足客户的所有需求是我们不断前进的目标,以后有任何需要请随时联系4006-366-366,我们将竭尽所能地为您服务!祝您生活愉快! lin*** 2015-05-20 上周六邻居家的宠物狗把小区孩子给咬了,好像赔了不少。想想我们家的大白熊犬,每天下班都要带它出去溜一圈,还是买份保险安...https://www.huize.com/product/detail-678.html
5.什么样的狗适合购买宠物保险?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对于冲动型养狗的主人来说,缺乏一定的科学饲养管理常识,喂养不当就有可能导致狗狗生病甚至死亡! 来宠宠物保障适合什么样的狗狗? 宠物种类宠物犬、猫 宠物年龄6个月以上,10年以下 保险金额年累计赔付限额8000元,每次事故赔偿限额800元 赔付比例40% 等待期30天 ...https://www.jianshu.com/p/2552ffe1c45a
1.宠物医疗保险该如何选?权益“有起赔额”还是“0免赔” 所谓宠物保险,是为宠物(目前主要指猫、狗)及其主人提供保障的一种商业保险,一般在宠物生病、发生意外事故(含受伤、死亡、丢失、被盗等)或对第三方造成责任时,补偿养宠人需要对外支付的费用,性质上则属于家庭财产保险或责任险。其中,宠物医疗险功能上类似人类的医疗保险,其保障范围为生病...https://www.workercn.cn/c/2024-03-06/8174467.shtml
2.车有保险把人撞伤需要垫付吗车与宠物狗相撞按交通事故要怎样处理交管部门接到车狗相撞交通事故报警后应当受理,并作必要的现场记录,核实事故损失,判定当事双方责任。认定此类交通事故责任应把负有管理责任的宠物狗主人作为一方当事人,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作用及过错程度,确定当事人责任。 【法律依据】 ...https://m.pcauto.com.cn/baike/223908/
3.宠物保险有必要买吗,宠物保险需要买吗中国保险网上个月,一位老人被狗绳绊倒致死,虽然最后家属没有追责,但如果真追究起来,恐怕狗主人要赔不少钱。 其实,宠物伤人最为常见的还是猫抓狗咬,一针狂犬疫苗也要好几百。 为了解决以上两类风险,目前市面上都有专门的宠物保险: 宠物医疗险:能报销宠物看病花费。 http://www.china-insurance.com/hyzx/20220709/64839.html
4.宠物狗吃玉米棒子的问题(如何避免宠物狗吃玉米棒子的危害)随着人们对宠物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宠物。养宠物是一种快乐和责任,但同时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宠物狗的饮食问题。近来,有很多狗主人反映说他们的狗吃了玉米棒子,引起了一些不良反应。我们该如何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呢? 什么是玉米棒子 ...https://www.pettb.cn/article-26596-1.html
5.可以给狗买什么保险总的来说,为狗购买保险可以为你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帮助你应对因宠物的医疗问题、意外事故或其他问题而...https://m.shenlanbao.com/wenda/1-434454
6.重庆商报家住长春的林坤是一位00后小伙,家里养了一只哈士奇狗,因为老是生病,且每次都花销不菲,在外地上学的林坤很担心它,就在支付宝上给他家“毛孩子”买了一款某保险公司的“宠物医疗险”。 该款宠物医疗险按月扣费,每月保费66.58元,一年总保费799元,总保额为3万元,每次事故赔偿限额为2500元。799元的保费就可以撬动...https://e.chinacqsb.com/m/html/202304/07/content_409756.html
7.友安宠物官网—宠物保险,选友安为您的猫狗上保险,宠物医保还在为宠物看病贵发愁吗?友安宠物致力于降低养宠门槛,减轻养宠负担,为宠物主提供管家式服务,让每一位宠物主都可以轻轻松松养宠物。https://www.uuuan.com/
8.宠物保险能为您做什么?答案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爱宠网一些宠物保险提供商还承担处方食品的费用。如果您的宠物需要与该保单承保的疾病相关的特殊饮食,您的宠物保险可能会生效。这可以派上用场,因为处方食品的成本可能比普通食品高得多。 它可能涵盖遗传、遗传和慢性病 虽然宠物保险公司通常不承保原有疾病,但您也许可以获得遗传、遗传和慢性疾病的承保。例如,如果您的狗的品种...https://www.lovepet.cn/a/gougouzixun/217025.html
9.开车撞了狗保险可以赔不导读:在此事件中,车辆撞伤宠物狗,保险公司需赔偿。依据《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条例》,保险公司须按合同对意外导致的财产损失赔偿。因此,车主可向保险公司索赔因车辆与宠物狗碰撞造成的损失。 开车撞了狗保险可以赔不 一、开车撞了狗保险可以赔不 《保险法》第三十九条:“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承担保险责任。”...https://www.64365.com/zs/3074465.aspx
10.养猫养狗也能买保险了!险企构建宠物“保险+医疗”生态无独有偶,腾讯旗下互联网保险平台微保近日也推出宠物大病医疗险,保障范围覆盖了除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之外的所有犬猫病种以及高空坠落、吞噬异物等意外风险,门诊、住院均可报销。微保相关负责人表示,宠物保险在国内发展已久,但至今仍处市场培育的阶段,不少保险产品未能精准翻译用户需求,被吐槽是“大病不够用,小病用不到...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3/23/c4988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