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猪群健康管理的原则:生物安全、净化、控制和监测
2、如何建立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解释定义、预警、监测和预测
3、母猪智能化管理的一些简单结论:群养、饲喂、
4、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关键原则:出生重、初情期和1胎产仔
5、繁殖管理:仔猪存活率和母猪高产的关系和高产管理策略
1、猪群健康管理的基本原则
猪群健康管理的5个基本概念,这些概念极大提高了我们对猪群健康管理的理解:
(1)实用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
高健康猪群创建和维持需要发展实用和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抗病育种研究、健康评估体系建设和生产模式创新;早期提前断奶、单向流动、多点式饲养、批次化生产、全基因组检测、血清驯化和评估、隔离驯化和疾病净化、分胎次饲养技术等。生物安全极端或者僵化,就会影响正常经营或者成本高,如果不重视生物安全,就会容易感染疾病。
(2)通过控制保育舍猪流动根除疾病
根除疾病,就需要避免断奶仔猪被感染。早期断奶隔离、批次化全进全出生产模式和多点式生产模式,有助于阻止和减少断奶后仔猪感染;断奶前仔猪利用母猪被动免疫获得保护,随着日龄增长,断奶猪暴露在病原环境容易感染,感染猪继续成为新的传染源。
(3)了解疾病形成的因素和防控措施
疾病发病是多因素造成,传染病和营养、管理、环境有关,突破感染的临界点才会爆发疾病。规模化养殖场面临更多健康影响因素,疾病爆发后对影响因素更为敏感。大量收集准确的生产数据、健康监测指标和环控因素,有利于理解不同因素变化和交叉关联。
(4)提高免疫力和减少风险控制流行病
控制疾病依赖于最大限度提高猪群的免疫力,最大程度降低病原体感染风险。仅依靠疫苗接种和保持良好卫生远远不够,还需要考虑全进全出管理、初乳摄入、饲料营养、饲养密度、通风质量、温湿度和病弱猪处理策略也有助于控制疾病。例如圆环可以通过免疫、全进全出、猪群合理流动和良好的环控控制;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猪痢疾难以通过疫苗控制,但随着全进全出和空气过滤系统应用,结合良好的基础管理,可以降低损失。
(5)通过数智化,生产数据、健康数据监控,监测健康波动
通过准确的生产数据、健康数据和环控数据进行健康分析,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有助于识别问题,然后用来决策治疗和保健计划。
猪群健康管理系统,需要准确获取足够多的数据,通过关联分析和优化,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食品安全、动物福利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做出科学的决策。
2、如何建立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
猪场的高效率生产,必须借助高效率的信息化系统,支持生产效率和质量标准,良好的系统包含4个级别:
1)预警。生产指标、KPI和预警超出预警,及时干预。例如非生产天数、死亡率、流产率、返情空怀等。
4)预测分析。当储备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数据,数据就可以通过交互和论证关联分析,建立决策树、决策模型(分类、聚类、预测和异常值)和算法。
5)规范性分析。打通制度设计和流程规范,管理制度、生产指标、财务数据、人事管理、安全监测评估和生产运营系统,形成工作协议,高效率智能决策。
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管理提高母猪繁殖力,更好的定义、解释和建立模型:
-高产母猪对营养需求,较低的采食量获得最佳的出生重量;
-母猪死亡率的影响因素和风险点;
-母猪跛行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断奶到发情间隔规律,对终身繁殖表现的影响;
-根据1胎预测母猪终生表现;
-母猪频射识别(RFID)技术可以记录母猪和种猪采食信息,根据特定计划设置饲喂曲线,监测饲喂曲线和阶段增重、背膘的关系,预警健康、返情或者流产等信息。
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大量数据统计和关联分析,不断优化和完善人工智能模型,获得系统预警和决策检疫+兽医分析+生产执行改善结合体,创造更高的价值。
3、母猪智能化管理的一些简单结论、现象
泌乳母猪采食模式:夜间采食量高于白天,夜间饲喂量和单次供料量有助于调整饲喂时段提高采食量,也需要考虑水压、仔猪压死比例的关联;
卵泡越多和越大,对应的母猪产仔性能越好。
精准饲喂:精准饲喂可以检测饲料效率,促进肉质安全和高性能动物筛选,降低成本和环境影响。对饲料和动物进行实时农场外监测和智能管理,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减少劳动力需求并及早识别动物环境和健康压力源,从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4、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关键原则和精准饲喂
母猪终身生产力的关键驱动因素是良好的后备猪管理和更新。
(1)后备猪初情期诱导非常关键(下文专门陈述影响因素)
根据品种品系性成熟和参配标准确定诱情日龄段,一般150-170日龄高性欲公猪诱情刺激,按HNS计划进行管理,配种前完成驯化和完全的自由采食非常关键。
(2)不同品种品系(PIC、topig、Gens和NSR等)后备参配猪标准:
g.建立HNS计划的饲喂管理策略:母猪在低2情期前最大化提高采食量(自由采食),可提高第2或3次排卵质量,提高潜在的产仔数。;参配前至少2周适应栏位和避免免疫应激,避免影响卵泡和卵母细胞的质量。
做好以上关键工作后,0胎母猪分娩后的总仔数越高,后续利用率和总仔也会更高。也就是所谓的1胎好的母猪,终身繁殖指标都最佳。
通过智能化养殖设备监测采食量和增重,更精细化的数据分析,有助于我们选育高性能后备猪,提高优质后备猪利用效率。
5、繁殖管理:仔猪存活率和母猪高产的关系和高产策略
育种解决了背膘厚度、乳房数、瘦肉率沉积、饲料转化效率和提高总仔数。总仔数提高增加PSY0.3头以上,但是产程延长,所需能量更高,断奶前死亡率也升高。因此增加产仔数,对母猪的代谢、生殖健康、仔猪成活率和健康都有一定影响。
5.1、影响仔猪存活率的因素
(1)产仔增加的风险:窝产仔猪数增加,产程延长、仔猪弱仔增加、产后炎症和仔猪免疫水平都需要做出平衡。初乳摄入量和产奶量的减少,增加产后疾病和仔猪死淘风险。
(2)产程对健康的影响:随着产程延长,最后20-30%分娩的仔猪无法获得足够的初乳,固定乳头数后哺乳机会下降,竞争加剧,如果出生重量偏低,在保育育肥阶段容易出现免疫力快速下降和发病。
(4)出生重对死亡率的影响:出生重偏低饥饿和体温过低死亡高;出生重偏高会导致难产比例升高,不及时识别和助产,整窝出现白死胎;产仔均匀度也是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均匀度差导致母猪出入量减少,仔猪摄入初乳量差异大,断奶均匀度差。
5.2、提高仔猪存活率的饲养策略
(1)优化妊娠阶段饲喂曲线和体况管理:加强后备阶段体况管理;根据品系差异,统计背膘和饲喂量的关系,结合产仔数和均匀度,整窝产仔规律进行关联分析验证,建立合理的饲喂模型;获得均匀度良好,且活仔数最佳的目标。
(2)高纤维日粮和合理的体况,可以缩短产程和提高初乳产量;
(4)协助仔猪摄入更多初乳和保温:分批次哺乳、辅助固定奶头、灌服初乳、及时干燥和保温。
(5)缩短产程:妊娠阶段合理体况管理;产床母猪适当时段合理使用氯前和缩宫素,及时识别难产和助产,协助仔猪吃初乳(按摩刺激乳房),可以缩短产程。
5.3、泌乳期母猪管理要点和一些研究结论
(1)泌乳期体况损失的影响:分娩猪接产到位,带仔数和乳头数匹配,结合体况和胎次饲喂,避免泌乳期体况损失偏高(品种品系差异)。背膘是快速衡量这种变化的指标,带仔数量偏高和采食量不佳,会增加体况变差风险;带仔数少采食量高,面临偏肥。都不利于高断配率、排卵率和胚胎存活率,尤其是采食量偏低的母猪发情表现不明显,排卵数量和质量差,受孕率偏低。
(2)卵泡发育对后续繁殖性能的影响:卵泡的直径和数量决定了胚胎发育和最终出生后特征。配前优饲(提高采食量或者能量水平),就是基于提高排卵质量(数量和大小)。
(4)管理对后续繁殖的影响:断奶后5天的优饲无法恢复体况,支撑体况偏瘦的母猪获得最佳排卵数量和高质量的卵母细胞,因此需要重视泌乳期的体况(带仔数、采食量、饮水量、体况和胎次综合管理);体况偏差的母猪,可以跳过一次情期配种,发情率、受孕率和产仔性能更佳;断奶-配种期间,添加葡萄糖饮水是最高效且低成本提高能量水平的方式,少喂多餐粥料能提高采食量,标准的公猪诱情刺激有助于刺激排卵。阶段性提高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待配猪排卵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