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罕见病保障机制:现状挑战与建议

中国罕见病保障机制:现状、挑战与建议

01我国罕见病保障机制的现状

1.1罕见病医疗服务保障

(1)地方率先探索。地方层面主要在罕见病社团组织建设、罕见病目录和诊疗服务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国家层面出台罕见病诊疗政策奠定了基础。山东等地于2010年起陆续建立罕见病学(协)会等社团组织,开展罕见病学术研究、调查、培训、教育和科普工作,提升临床医生的诊疗能力。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有13个省级层面的罕见病学(协)会。2016年,《上海市主要罕见病名录(2016年版)》率先出台,包括56种罕见病。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积极开展罕见病研究,于2018年发布了《中国罕见病研究报告(2018)目录,提升了社会各界对罕见病的认识。

(2)中央及时发力。在地方试点的基础上,中央层面及时出台罕见病诊疗服务政策和规范,提升罕见病诊疗服务的可及性。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15年组建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国卫医发〔2018〕10号),包括121种罕见病;2023年发布“

第二批罕见病目录”(国卫医政发〔2023〕26号),新增86种罕见病进入目录。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157号),确定324家医院为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医院。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根据“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牵头制定了《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2019年、2023年,先后成立中国罕见病联盟和中华医学会罕见病分会,罕见病领域有了全国性的交流平台。2020年,科技部依托北京协和医院建设“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致力于提升罕见病诊疗服务能力,推动难诊难治罕见病向可诊可治罕见病转变,推动罕见病的交叉学科研究和政策转变。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相继开展了“罕见病临床队列研究”、“中国人群重要罕见病的精准诊疗技术与临床规范研究”等科研项目,随后开启了首次全国性罕见病注册登记研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罕见病的基础研究和政策转化。2021年,财政部通过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全国罕见病诊疗水平和实施能力提升项目,在医疗机构开展疑难罕见病多学科诊疗、罕见病遗传检测和医生罕见病诊疗能力提升培训。

1.2罕见病药品供应保障

2015年以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疗保障局、财政部和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对罕见病药品审批、价格与准入、税收优惠和保障短缺药供给等方面给予了积极支持,罕见病药品供应保障取得积极进展。

(2)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保障罕见病药品供应。2019年,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药监局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罕见病药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24号),明确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销售和批发、零售罕见病药品,可选择按照简易办法依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进口罕见病药品,减按3%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截至2022年底,已发布三批适用增值税政策的罕见病药品清单,包括54个制剂和5个原料药。

(3)探索罕见病药品供应保障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20〕5号),明确要求“探索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医保准入方面,国家医疗保障局通过专家遴选的方式将部分罕见病用药纳入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对部分价格比较昂贵的罕见病用药,通过国家谈判的方式进行筛选纳入。截至2023年10月31日,对“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的121种罕见病,我国已上市了90种药品,其中53种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对“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中的罕见病,我国已上市了19种药品,其中10种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

针对罕见病药品短缺问题,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也在积极应对,鼓励生产企业研发和引进罕见病药品,鼓励国内企业提升罕见病仿制药品的生产能力。

为缩小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用药方面的差距,国务院于2013年批准设立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允许区内特定医疗机构因临床急需而进口在海外已批准上市但尚未在我国获批且无法替代的药品,更好地满足我国罕见病患者的需求。

1.3罕见病费用保障

费用保障是罕见病保障机制的核心内容,也是地方探索最多的领域。国内最早在罕见病费用保障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的地区是山东省青岛市,随后上海市、浙江省、山西省、江苏省、广东省佛山市也积极探索,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保障模式(见表1,略)。

部分城市在推进惠民保过程中,将罕见病纳入保障范围,典型代表是佛山市的“平安佛”保险计划(见表1,略),无锡、杭州、温州、南通、深圳、惠州等地的惠民保也对罕见病设立了专项保障(见表2,略)。除此之外,部分城市的惠民保设立了罕见病特定药品保障,以及为罕见病患者医保目录外的费用提供保障。

2021年,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关于建立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的意见》(医保发〔2021〕5号),除了江苏省因为有地方立法的保障未受待遇清单影响外,其余在基本医保制度中探索罕见病保障机制的地方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部分地区通过加快推进惠民保,将原有待遇保障与惠民保待遇保障进行衔接,防止罕见病患者的政策保障出现空窗。

从地方探索的罕见病费用保障机制看,各有特点,也各有利弊。总体上看,大部分地区在探索罕见病保障机制时做了增量改革,注重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的作用,罕见病的多层次保障机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医保、财政、民政、商保、社会力量均不同程度地发挥了作用。罕见病保障的重点正在从目录内药品转向目录外药品,费用保障的重点从封顶线以下转到封顶线以上。

02我国罕见病保障机制建设面临的挑战

2.1系统性思维欠缺

2.2罕见病诊疗服务能力不强

2.3罕见病药品供应保障能力不足

罕见病的治疗方案极度缺乏,目前7000多种罕见病中只有不到5%有药物治疗,大多数罕见病无药可用。究其原因,一是我国罕见病药品研发投入不足,研发能力相对较弱,针对罕见病的创新药物大多从国外引进或进口;二是罕见病药品价格比较昂贵,基本医保的保障力度不足,患者的自付能力有限;三是罕见病用药的最后一公里不通畅,有些罕见病药品已经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但患者用不上,其中既有地方医保落实国家政策不及时的问题,也有医保制度与医院考核不协同的问题,影响了药物的可及性。

2.4罕见病费用分担机制不健全

罕见病药品又称孤儿药,大部分价格高昂,多数患者及家庭难以承受。部分罕见病药品通过常规纳入和谈判准入等方式,已经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但仍有部分罕见病药品尚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或超适应证用药,导致医保无法报销。病痛挑战基金会发布的2018年罕见病调研报告显示,罕见病患者医药费用个人负担比例约为80%,个人负担最高达300万元/年,往往导致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罕见病患者家庭主要依靠非正式或个人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应对疾病带来的风险,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作用未充分发挥,罕见病医疗费用支出的致贫率超过35%。尽管地方层面已有众多的罕见病费用分担机制的探索,但总体上看,罕见病患者的个人自付负担仍然较重,发生灾难性支出的比例远高于普通人群。

03完善罕见病保障机制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

3.1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顺序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可见,基本医疗保险在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中处于主体地位,建立罕见病保障机制不应越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目前,我国部分罕见病被排除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范围之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体现。

3.2罕见病保障如何体现基本医保的公平与平等原则

差异筹资(按支付能力筹资,收入高者多缴费,收入低者少缴费甚至不缴费)和平等待遇(不同参保人均有从基本医保制度中受益的权利,相同疾病患者应获得相同的保障待遇)是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规律。罕见病患者作为参保人,如果罹患的疾病只有唯一的价格昂贵的药物,且没有纳入基本医保,这意味着其无法从当前的基本医保制度中受益。这样的制度设计显然违背了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规律,对罕见病患者来说,责任和权利不对等显而易见。

3.3预算影响、支付制度与罕见病药品和诊疗技术准入

将罕见病纳入基本医保制度确实需要考虑对医保基金预算的影响,但我国医保支付的封顶线针对的是基本医保基金,而不是个人,这意味着在分担医疗费用时我国医保基金承担有限责任,而参保人承担无限责任。我国的基本医保制度在设计保障范围(服务包)时,只有在多种选择方案时才会考虑费用与效益问题,目前正在引入卫生技术评估(HTA)和药物经济学评价来遴选成本效益更好的药物和诊疗方案;当只有单一诊疗手段(药物或者诊疗技术)时,费用问题并不是其纳入服务包的先决条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制定支付标准时采取了止损原则(设定支付的封顶线),而不是排外原则,即使药物或者诊疗技术价格再高,基本医保也只支付到封顶线为止,体现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因此将罕见病纳入基本医保的保障范围,也不影响其他参保人的权益。

3.4保罕见病与保基本是否有冲突

04对策建议

4.1强化系统思维,加强部门联动,加速形成罕见病保障机制共识

4.2加强罕见病诊疗技术研究,提升罕见病诊疗服务能力

识别罕见病是罕见病保障机制建设的起点。当前医务人员对罕见病诊疗的知识储备不足,对此应优先加强对罕见病临床诊疗研究的支持,使更多难诊难治和可诊难治的罕见病逐渐转为可诊可治的罕见病;加快培养和培训临床医生特别是省级和地市医院的临床医生,提升他们对罕见病的认识和诊疗服务能力,使罕见病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诊疗。引导公立医院特别是三级公立医院提升罕见病诊疗服务能力,使其更好地回归本位,从规模化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4.3完善罕见病药品的全流程支持性政策,提升罕见病药品的可及性

4.4汲取地方有益经验,加快建立全国性的罕见病多层次费用保障机制

国家层面应积极汲取地方有益经验,建立以政府主导的基本医保、补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为主,商业健康保险和慈善捐赠为辅的多层次费用保障机制。基本医疗保险应尽快将有明确诊疗技术和对症药品的罕见病纳入保障范围,使罕见病患者享有平等权益;补充医疗保险应弥补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能力有限的不足,进一步分担罕见病患者的就医费用;医疗救助需进一步提升保障力度,彰显托底功能。同时,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罕见病多层次保障方面的作用,弥补政府和市场力量在罕见病保障方面的不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THE END
1.我国医疗保险现状.doc我国医疗保险现状.doc,我国医疗保险现状 (一)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公费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然而在1994年4月,针对其本身存在的一些弊端,《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试点意见》出台,经过试点不断扩大,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又于1998年12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820/8020000132005122.shtm
1.我国医保法治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此外,生育保险、医疗救助等也在部门规范性文件推行的基础上,分别通过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上升为法律制度。 我国医保法治建设的现状和挑战 1、我国医保法律体系的现状梳理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我国的法律体系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不同位阶和效力的法律规范组成。https://www.iyiou.com/p/82691
2.浅谈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思考论文(精选13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思考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浅谈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思考论文 篇1 ...https://www.yjbys.com/shebao/yiliao/776042.html
3.医疗保险论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医疗保险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医疗保险论文1 目前,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社会以及政府对煤炭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险的参保越来越重视。https://www.ruiwen.com/lunwen/6324585.html
4.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的管理范文实现医疗保险管理的统一化、制度化,是异地医疗保险能顺利进行的关键,但由于我国各地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所以各地在制定本地的医保政策的时候,保险费征缴比例、医疗标准、待遇标准等各不相同,这些差异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医保制度运行过程中对参保人员异地就医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因为各地医保政策的不统一,造成了各地...https://www.hfabiao.com/haowen/43438.html
5.社会保险制度完善生育保障制度,是切实保障女性生育期间基本生活和医疗保健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保护女工的权益方面也作了很多的规定,如新《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推行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与生育相关的其他保障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为贫困妇女提供必要的生育...https://www.jy135.com/zhidu/795581.html
6.社会保障制度1998年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在全国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 覆盖范围和缴费。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和职工,包括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各种类型企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https://art.fzu.edu.cn/old/info/1089/5327.htm
7.农村医疗保险保险百科西方国家在建立社会农村医疗保险保障制度之初,工业化程度一般都已较高,由于这些国家农民少,所以他们的保障对象主要是企业职工,并没有单独的农村医疗保险。 我国与西方国情存在巨大差异,我国由于农民多,农业生产力落后,农村缺乏社会保障,这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业资源合理配置和农业现代化造成了严重障碍。加上历史和现实...https://m.dby.cn/detail-103068.html
8.你应该知道的社会保障知识2、我国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与发展 ; 4、农村养保险制度 ; 5、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第一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理论发展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分类 1、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背景: 2、1935 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首次公开使用了社会保障概念。 https://www.jianshu.com/p/b49508a3f551
9.日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及其经验借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目前,日本是公认的以较少医疗卫生费用支出达成了国民较高健康水平的发达国家,其医疗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均有其独特之处,值得研究与借鉴。 一、日本的医疗制度 (一)医疗设施 1.医疗设施的分类 日本《医疗法》规定,日本的行医场所限定在医院与诊所两种医疗设施种类上。医院与诊所的划分标准主要是病床数。拥有20张以上...http://www.sass.cn/109006/45029.aspx
10.扩大覆盖面范文7篇(全文)他们由于法律意识薄弱, 又没有相应的法律及司法途径去解决, 所以这部分人群往往容易被遗漏[2]。这一现状显然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影响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的进一步提高。 2.2 基本医疗保险体制不完善 2003年和2007年起先后试点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再加上1998年就开始...https://www.99xueshu.com/w/ikeyxi0w41ss.html
11.河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良性机制研究基本的医疗保障已经不能真正的满足失地农民的需要,急需要整合医疗保险制度。河南省医疗保险的现状是全国现状的一个缩影,通过研究河南省医疗保险的保障机制,可对今后探究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教训。 3河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调研分析https://www.cnxueshu.com/jingguan/540.html
12.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及其对策研究首先,通过大量阅读该学术领域有关的研究成果对我国高校学生保险现状以及国家在高校学生方面的改革及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初步的研究和归纳了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现状。其次,结合抚州市各大高校的调研资料,分析了大学生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的供需和医疗保障的基本现状以及制度的缺陷。再次,深入分析了美国、德国、英国、法国...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1902-10110479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