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为临床常见多发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需加强对患者的有效护理。本研究探讨了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护理心得,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分两组,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A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43岁-77岁,平均年龄为56.25±2.13岁。B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41岁-76岁,平均年龄为56.29±2.35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
(二)方法
A组进行普通护理;B组进行全面护理。
(1)心理疏导。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并针对其心理情况给予疏导,给予音乐疗法、放松训练等缓解患者紧张情绪,通过介绍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使患者减轻思想顾虑,安心治疗。
(2)健康教育。以面对面讲座、讲座和高血压发病知识手册等方式进行高血压疾病知识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知,并提高治疗依从性,建立健康理念。
(3)生活护理。生活上从饮食、运动方面进行护理,给予低脂低盐、清淡、丰富蛋白质、维生素饮食,减少胆固醇和高脂食物摄入,多摄入新鲜水果蔬菜,少吃多餐。适当运动,以机体耐受为主,避免剧烈运动。作息规律,睡眠充足。保持良好心态,日常注意通过下棋、养花种草等陶冶情操。
(4)用药护理。告知患者药物具体用法,说明遵医嘱用药对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控制血压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用药规范性和依从性。
(三)观察指标
(四)统计学处理
以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值低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二)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B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0.05。
(三)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B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其中,A组2例心肌梗死,4例卒中,4例脑出血。B组仅1例卒中。见表3。
三、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为临床常见多发病,过去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高,而近年来其发病出现了年轻化趋势。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因病程长,治疗过程容易出现悲观、绝望、焦虑等情绪,不仅不利于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影响疗效,还可反过来作用于血压,导致血压剧烈波动,不利于血压控制。因此,做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十分必要。
全面护理是一种整体化、综合化护理措施,可确保护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可促使患者坚持合理饮食,自行调节情绪,在良好的心态下接受治疗,提高治疗的规范性和遵医行为,并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和血压,有助于帮助患者构建健康理念和良好生活习惯,对病情的控制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丽春.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45):310-311.
[2]郝晓芳.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护理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10):164-164.
[3]牟会伟.原发性高血压68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4):67-68.
[4]姜生莲.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J].工企医刊,2014,27(2):701-703.
关键词:动物医学论文
1.四川民族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院动物医学专业共有专任教师7人,副教授2人,硕士研究生5人;兼职教师5人(包括外聘教师),副教授1人,高级兽医师1人,高级畜牧师1人,讲师2人。主要任课教师缺少生产一线工作经验和实践工作经历。每年招收1个本科班,现已毕业3届学生,分布在四川省各个县市,也有部分学生在本州就业。为了在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其动手实践能力,我院共设立了专业实训室1个、校外实训基地2个,并配备了大量教学仪器以便教学的顺利开展。
2.动物医学专业发展建议
鉴于师资力量欠缺的现状,可考虑引进一批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为师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进一步优化教学结构,不断建立起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以有能力、有素养的教师骨干为重点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师团队。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
2.1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双师”素质
一是安排青年教师到各县的乡镇进行累计1年以上的专业实践锻炼;二是安排青年教师到养殖场去实践,如烹坝种猪场和内地的养殖场,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三是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到具体行业一线岗位进行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将理论在实践中升华,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指导能力[1—2]。
对于中年教师来说,可通过如下途径进行“双师”素质培养:首先,采取集中脱产培训方式进行技能素质提升,每5年到农区或牧区累计时长不少于半年;其次,在校内实训室或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造中获取锻炼机会,在实际项目中提高技能;最后,通过进行专业项目的研发实施来提升“双师”素质。
2.2扩大兼职教师所占比重
邀请具备专业技能的专家或能手作为兼职教师,由他们为学生们讲授实践技能课程,结合专职教师的理论授课,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传授机制,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该专业的建设期内,共有13位专职教师、6位兼职教师。并结合当地的养殖产业优势,与养殖户之间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让学生能够参与到畜牧繁育、饲养管理,以及疾病预防的实践当中去,切实实现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真知的目的。此外,抓住季节生产机遇,根据不同的季节设置不同的课程,将学校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标准形成互补,在各生产季节适当安排学生深入到养殖示范区、养殖示范户当中进行实践锻炼,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极大提升其职业能力,让学生成为养殖业的技术骨干。当然,要达到上述目标,就当前的分配体制,要引进人才,同时又要避免影响到现有教师的福利,自然离不开学院的扶持。
2.3构建优质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力争构建以动物外科学、动物内科学、动物生产技术、家畜解剖学等为核心的优质课程体系,其中将家畜解剖学建成校内精品课程。
2.4制定教师队伍培训进修规划
在教师队伍深造进修方面,应当建立长期性、有条理的培训进修规划。与校外实训基地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每年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基地进行实地实践,选取优秀的教师到国内其他高校进行学习、进修、积极鼓励教师进行自我提升,比如在职读研等,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
2.5加强实训教学
【关键词】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血型相同。其中男89例,女61例;年龄21~52岁,平均年龄(37.1±3.2)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实验。
1.2方法
针对健康体检患者进行专业静脉采集血液标本处理,在标本采集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避免采集静脉血不良反应发生。血液标本采集后针对不同影响血液细胞检测因素做具体实验分析:
①不同比例抗凝剂的稀释:选用EDTA-K2抗凝剂将采集到的血液进行两种比例(1/10000和1/5000)稀释,将稀释液混匀后平均分为150等分在针对其进行血液细胞检测,对比两中不同稀释比例的检测结果。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比例抗凝剂的稀释影响结果
1/5000稀释比例血液细胞检测明显少于1/10000(常规)稀释比例血液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不同室温静置影响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1]周冬梅.探究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9):105-106.
[3]甘英.血液细胞检验误差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7(32):35-36.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应用超声检查盆腔内病变的94例患者,其中男59例,女35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6.8±9.7)岁。临床表现:肛门疼痛、术后发热、阴道流血、排尿困难等。
1.2检查方法应用超声仪,应用线阵纵向扫差式直肠探头,频率为4.0MHz,患者取左侧卧位,将头颈部稍向前弯曲,下肢屈曲,贴近腹壁,将探头轻轻的插入直肠,深度在8~10cm,旋转探头,对患者的肠壁、相邻的脏器以及周围的结构进行观察,排尿困难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告知患者排尿,在矢状面观察患者的尿道情况以及周围组织变化。
1.3诊断标准临床直肠和周围间隙诊断标准为:
①直肠壁厚度异常、局部回声异常,肠壁增厚。
②直肠周围间隙回声异常。
94例盆腔病变的患者中共检查出52例直肠疾病,比例为55.3%,检查出直肠周围间隙疾病26例,比例为27.7%,检查出直肠周围脏器疾病16例,比例为17.0%.在直肠疾病中,经过病理诊断,直肠癌5例,直肠炎31例,直肠腺瘤6例,正常10例;经过超声诊断,直肠癌9例,直肠炎30例,直肠腺瘤5例,正常8例,诊断符合率为82.7%(43/52);在直肠周围间隙疾病中,经过病理诊断,脓肿11例,囊肿9例,血肿6例,正常0例,经过超声诊断,脓肿10例,囊肿5例,血肿5例,正常3例,诊断符合率为88.5%(23/26);在直肠周围脏器疾病的检查中,经过病理诊断,精囊炎3例,膀胱结石8例,前列腺病变4例,正常1例;经过超声检查,精囊炎3例,膀胱结石5例,前列腺病变2例,正常3例,诊断符合率为81.3%(13/16)。
3.2直肠周围疾病的诊断意义大部分肛周围深部的脓肿位于骨盆直肠间隙,超声表现为边界不清晰、内有光点和光斑、回声不均匀。据临床实践发现,对于脓肿部位较深的患者,其局部症状较轻,而全身症状相对较重,在检查时不易被发现,给诊断造成一定的难度。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早期病灶、判断肿腔的大小,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3.3直肠周围脏器的诊断意义用超声可以对患者的膀胱颈、尿道口以及前列腺等结构进行有效的观察,除此之外,还可以发现上述部位的病变情况,通过观察尿流经过尿道的情况和周围组织动态变化,从而确定原因并进行诊断和治疗。正常的膀胱颈部平坦、尿道口呈现凹陷状,排尿时尿道行径为弧形。对于前列腺病变患者经过超声检查可见膀胱颈和尿道口异常,尿道口扩展困难,尿道前列腺段管径狭窄。
3.4研究结果94例盆腔病变的患者中共检查直肠疾病52例(55.3%),检查出直肠周围间隙疾病26例(27.7%),检查出直肠周围脏器疾病16例(17.0%)。在直肠疾病、直肠周围间隙疾病、直肠周围脏器疾病中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2.7%、88.5%、81.3%。
综上所述,直肠腔内超声应用于直肠、直肠周围间隙疾病以及直肠周围脏器疾病的检查中诊断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1]王永刚,丁健华,赵克,等.术前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对肛瘘的应用价值.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12):1183-1186.
[2]薛雅红,刘飞,朱勇,等.三维腔内超声检查在直肠肿瘤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14(6):484-487.
[3]张春爽,项玉平,王良.经直肠腔内超声术前评价直肠癌周围淋巴结转移.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247-250.
随着社会发展和岗位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公共英语的基础上,要求学习行业英语。根据调查研究,由于医学生各科学习任务繁重和课程设置要求,四川省大部分的卫生类高职院校在第一学年开设大学英语课(其他院校英语课程安排为1-2年)。而根据岗位需求以及学生需要参与公共英语等级考试的要求,我校现行两学期的课程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公共英语和行业英语。作为高职院校英语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认识到高职院校医学英语课程教学和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现状。在本文中将结合我校护理专业的行业英语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护理专业学生的学情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1、求知欲强,学习自律性好。根据近六年的一线工作经历,我认识到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护理专业学生大部分由女生构成,课堂纪律尤为良好。大部分同学能够很自觉地跟随老师的进度学习,课堂参与度高。对于布置的课后任务完成情况也较好。并且一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在课堂上和课后会就不懂的知识点向老师请教,也会和老师讨论如何能更好地学好行业英语。
2、学习气氛活跃,团队合作意识强。大部分学生有较好的独立学习习惯,并且团队合作意识强,这一点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规定任务的环节中尤为突出。组员间乐于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完成任务。
4、记忆医学专业词汇很困难。这是所有医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医学专业词汇复杂,且很多单词由多个字母组成。在老师引入构词法教学后,减小了医学专业词汇的记忆难度,但是也是因为学生医学专业知识的缺乏,对医学专业词汇的理解不够清楚,这也会影响记忆的牢固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