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中国保险业70年的改革与发展,其间有过多年停业的坎坷,也有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如今,我国保险业已经从弱小走向强大,成长为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保险资产规模已然名列世界前茅,经济发展“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重要作用不断显现。
市场化、多元化发展
行业规模稳步扩大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宣告了新中国统一的国家保险机构的诞生。195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由中国人民银行改为财政部领导,我国国营保险公司垄断的独立保险市场初步形成。但同时,保险业的发展也经历着崎岖,1958年起,国内保险业务全部停办,直到1979年,国内保险业务才开始复苏。随着保险业的逐步恢复和发展,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的格局发生了改变,平安、太平洋、泰康、新华等保险公司相继成立,保险业开始向着市场化、多元化的趋势迅速发展壮大。
截至目前,保险机构数量已经从1979年的1家增加到235家,专业的农业、养老、健康保险公司有序设立,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达到2650家,综合性公司与专业性公司、中资与外资保险公司共同发展,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
此外,保费收入快速增长,行业规模稳步扩大。保险资产规模从1980年的14.5亿元增长到2018年底的18.3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8%。同时2018年,我国保险业原保费收入已经达到3.8万亿元,实现了平稳增长,继续位居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各类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险得到了大力发展,其中,车险发展进入快车道。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我国车险保额达到了211.26万亿元,同比增长24.92%。同时,人身保险进一步回归保障本源。2017年,原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对理财型保险产品作出了细致的要求与规定,抑制了中短存续期产品的快速膨胀,保险业开启了回归保障本源的进程。这一转型不仅为监管层、行业、市场带来重新审视保险业的机会,更引导行业向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农业险方面,2007年,财政部划拨10亿元财政资金,在内蒙古、新疆、四川、湖南、吉林和江苏6省区正式开始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试点,自此,我国农险“政策性保险”的身份正式确立,中央和地方联动补贴的时代来临。近几年,我国农业保险补贴政策不断完善,保险保障所涉及的农产品范围逐渐扩大,产品定价更为科学,保障功能也更加全面。2018年,我国农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572.65亿元,同比增长19.54%;同时,农险保额达3.46万亿元,增长24.23%,进一步为“三农”发展提供了风险保障。
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近年来,允许境外金融机构入股在华外资保险公司、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与中资一致等一系列对外开放措施接连落地,保险业开放进程再次提速。保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保费收入和保险机构总资产迅速增长,外资险企对国内保险市场的热情不断增长。仅2019年以来,至少有5家外资保险公司增资获批,增资金额累计超过20亿元。与此同时,十余家外资保险机构增持股份、筹建升级分支机构申请密集获批,规模和数量均远超往年同期,中高端健康险领域成为外资险企发力的重点。
分析人士指出,保险业进一步对外开放不仅能够提高我国保险业的专业化水平,扩大市场供给能力,激发市场活力,吸引更多外资保险经纪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丰富保险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还能更好地促进保险业营销理念和经营模式提升。
在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看来,保险业在开放过程中实际上还带来了市场化的加速,例如代理人制度的引进带来了用工形式、用工指标的变化。据了解,对于寿险营销而言非常重要的代理人制度是由友邦保险率先带入中国,这一体制极大促进了个人寿险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保险业的用工形式,也引发了当时引入该体制时对用工指标等法律依据方面的探索。
“保险业姓保”“监管姓监”
1995年,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颁布,我国保险业进入规范发展的新时期,保险业务经营体制改革和国有保险企业体制改革随之提速。2016年12月13日,保监会专题会议指出,“保险业姓保”是指要分清保障与投资属性的主次。保障是保险业的根本功能,投资是辅助功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它必须服务和服从于保障,决不能本末倒置。要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起到支持实体经济、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作用。2017年,原保监会强化“保险业姓保”“监管姓监”,发布了全面加强保险监管的“1+4”系列文件。在2018年银保监会成立后,为实现保险业高质量发展,银保监会不断完善监管制度,进一步整顿市场乱象,主动规范销售行为,强调渠道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引导保险产品回归保障本质,要求依法合规设计产品,为社会提供更多风险保障。
70年来,我国保险业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从弱小走向壮大,市场主体不断丰富,市场功能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市场竞争体系,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全面保障和支持。2018年,我国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3.8万亿元,赔付支出12297.87亿元,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6897.0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2%、9.99%以及66.23%,保额增速明显快于业务增速,有效发挥了保险的经济补偿和风险保障功能。
当前,我国保险业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正努力实现从保险大国到保险强国的历史性转变。对于未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副总裁尹兆君表示,目前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红利仍将持续”“人均财富保持增长”“养老健康缺口大”“市场潜力仍待开发”等五大因素的驱动,未来十年,我国仍将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保险市场。
慧保天下创始人胡琼认为,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和社会、老百姓取得共识,并切实解决他们在新时代中的真切保险需求。与此同时,保险商业模式将被数字技术驱动,金融牌照的壁垒已经不像以前那么高了,新的技术手段将赋能给不同金融牌照截然不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