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中国特色金融之路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专家访谈

《金融时报》记者:目前中国保险业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保险业着力构建可持续的发展新生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绪瑾:第一,保险保费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提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保费收入由1980年的4.6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1247亿元。与此同时,中国保险市场在国际保险市场的地位也大幅提升,从1999年的全球第16位到2001年的全球第13位,直到2017年的全球第2位,并且一直稳居于这一位次。

第二,保险主体多元化水平显著提升,垄断竞争型保险市场正在形成。保险公司数量从1980年的1家到1986年的2家再到2002年的57家、2015年的138家,直至2022年的237家。其中,保险集团13家、财产保险公司89家、人寿保险公司92家、再保险公司7家、资产管理公司33家、其他类型的机构3家。保险公司数量的增加促进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保险市场份额由独家垄断、寡头垄断逐步向垄断竞争型转变,但财产保险与寿险市场集中程度有所不同。

第三,外资保险公司数量稳步增加,市场份额逐年提升。外资保险公司数量从1992年的1家,增加到2001年的31家、2022年的60家。其中,外资保险集团2家、外资寿险公司27家、外资财产保险公司21家、外资再保险公司9家、外资资产管理公司1家(见图1)。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也从2001年的1.55%增加到2015年的7.17%、2022年的8.09%。

第四,监管制度不断完善,保险业国际监管中的中国元素得以增进。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商业保险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为满足对外开放需要,国家于1992年颁布了《上海外资保险机构暂行管理办法》,1995年颁布了《保险法》,2002年为满足入世需要,首次修订了《保险法》,2009年、2015年两次修订了《保险法》;同时,中国多次制定和修订了有关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保险经纪、保险代理、保险公估、交强险、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等一系列保险监管的法规和规章,从而形成了系统、完善的保险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为保险市场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金融时报》记者:在供给端,保险机构如何通过高质量供给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王绪瑾:在供给端,保险机构想要通过高质量供给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就必须在产品和服务两大方面下足功夫。第一,保险产品多样化水平,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多元需求。随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占全部保费收入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占全部保费收入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并趋于稳定;在财产保险业务中,机动车保险、信用保证保险、农业保险比重显著上升,企业财产保险比重则显著下降,在机动车保险中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和交强险所占比重60%多;在人身保险业务中,寿险所占比重逐步下降,健康险所占比重逐步上升。

我国已从大国保险迈入保险大国,未来以中国文化为基础、高科技为手段、民法典为载体的保险服务化,将是我国保险业发展中新的增长点。这种文化、技术、制度与内容四位一体的格局,将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我国从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的迈进。

《金融时报》记者:保险业的“高质量”不止表现在产品和服务上,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机构本身取得了哪些长足进步?

第二,保险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行业自律行为逐渐完善。随着保险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保险公司数量的大幅增加,为了竞争需要,保险公司不断改善公司治理结构。1999年11月16日,作为行业自律组织的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成立,为保险业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促进了保险公司的规范运营,保险公司的治理水平亦不断提升。

《金融时报》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保险业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成效如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否稳步提升?

王绪瑾:一方面,保险密度不断提高、保险深度不断拓展。中国的保险密度从1980年的0.48元增加到2022年的3326.15元,说明国民保险保障水平提高了;同期保险深度从0.1%提高到3.88%,说明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升。(见图3)

另一方面,保险行业受重视程度逐年提升,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愈加明显。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险行业的发展。2006年5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通过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成为一段时期内统领保险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3年9月28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正式发布,有力地促进了健康保险的发展。2014年8月1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十条”)公布,进一步确定了保险业在中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对于2006年的“国十条”,2014年的“新国十条”更具时代特征,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保险业要发展”,后者则为“要发展保险业”。这些利好政策促进了保险业社会发展“稳定器”和经济增长“助推器”作用的实现。

推动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金融时报》记者:未来,保险业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积极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王绪瑾:我国保险业自恢复以来发展迅速,已经迈入保险大国的行列。为推动保险业迈入保险强国,有必要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其中需求是导向,制度是关键,人才是根本,科技是手段,内容是目的。

第一,公司治理完善化。完善公司治理的关键在于:一要明晰产权制度,将权利与责任高度关联;二要充分发挥一层三会重要作用,制度要完善,让股东会发挥决策作用,让监事会有效地对董事会监督,让董事会真正对股东会负责,让经理层做好经营,对董事会负责,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三是要选择适度的经营模式,一家保险公司是采用资产驱动型,还是负债驱动型,抑或双驱动型,不同公司以及面对的不同的资本市场环境,其选择也不同;四要坚持保险交易法治化,要注重保险合同的约定,并在保险交易中符合保险监管的要求。

第二,保险意识整体化。保险意识整体化包括三个层面:保险消费者的投保意识;保险人的保险功能意识在于在保险产品研发、保险展业、防灾防损、保险理赔方面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让保险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政府的保险认知意识在于政府感知到保险是社会发展“稳定器”、经济增长“推动器”,为保险发展创造条件。

第三,保险人才专业化。保险行业是服务行业,提高保险服务质量的核心问题是人才问题,现代保险业需要的是不仅懂保险专业而且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此,要培养人才、选好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在选人才方面,要有准入门槛的考试制度;在培养人才方面,要注意采用定期培训或专题研究;在用好人才方面,要注意才尽其用;在留住人才方面,注意采用股权激励、企业年金、司龄工资和优先晋升等多项并用的措施。

第四,保险经营数字化。要在保险经营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展业、承保、客服、理赔、防灾防损、分保、投资等方面用好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提高保险经营质量。

第五,保险风险可控化。保险公司在承保和投资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管控是公司稳健经营的关键,其风险主要包括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法律风险则包括合同纠纷风险和合规风险。在经营风险方面要重点加强车险、责任险和健康险的反欺诈,以实现保险公司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金融时报》记者:如何在产品供给和服务保障上下功夫,构建多元化产品服务体系,让保险惠及更多人群

王绪瑾:第一,保险法律完善化。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保险合同法,以达到保险交易的公平化;其次,要进一步完善保险业法,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和促进保险业稳健发展。例如,进一步完善《保险法》第136条中保险条款费率监管制度,应将“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险险种、依法实行强制保险的险种和新开发的人寿保险险种等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应当报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改为“依法实行强制保险险种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应当报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将“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险险种和新开发的人寿保险险种等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改为备案制;删除第116条第4款“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的规定,以赋予保险公司产品研发的自主权、激发市场活力,更好地满足保险消费者需求。

第二,条款费率市场化。我国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当时缺乏市场经济基础,保险公司缺乏完全根据市场定价和独立制定条款的能力,故而在1995年颁布的《保险法》中对保险基本条款费率须经监管机关的批准,以确保企业稳定经营,也有利于稳定市场。后来为应对我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整个保险业发展的需要,先后于2002年、2008年进行了两次修订,但对基本条款和费率还是采用监管机关批准的形式。基于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已基本确立,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和行业自律制度亦已基本完善,我国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已完全具备面对市场需求研发产品和厘定保险费率的能力,条款费率市场化也便于体现保险公司权利和义务对价的原则,让保险公司更好地面对市场自主经营,更好地满足保险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有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

图1外资保险公司数量变化图单位:家

图22006—2022年中国保险业投资收益与综合盈利情况图单位:亿元

THE END
1.我国寿险业发展现状我国寿险业发展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寿险业在我国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寿险业已经成为我国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我国寿险业的保费收入不断增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寿险业的保费收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这...https://www.xyz.cn/toptag/woguoshouxianyefazhanxianzhuang-134573.html
2.IIGF观点我国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监管现状和发展建议2022年12月30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对保障消费者财产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权利作了更为清晰的界定,并且结合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出建立“消保审查”、“信息披露”、“内部审计机制”等工作机制和安排。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监管现状,并...https://iigf.cufe.edu.cn/info/1012/6651.htm
3.深度洞察:中国保险市场现状趋势与未来发展全方位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加强保险业作为金融体系的必不可少组成部分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本文将基于提供的语料库全面分析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趋势以及未来发展。 一、中国保险市场现状 1.市场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保险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依照统计数据全球保险市场的总规模已经超过了...http://www.slrbs.com/jrzg/aizhishi/163773.html
4.保险课堂第五节保险发展史若从大的方面分,则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创立、萧条和发展三个阶段。 1949年10月1日后,一方面,整顿和改造原有保险业及保险市场,接管了官僚资本的保险公司,并批准一部分私营保险公司复业,当时登记复业的有104家,其中华商保险公司43家,外商保险公司41家,1949年6月20日,中国保险公司恢复营业,统一办理对外分保;...http://www.qzr.cn/newsfile/bxjy/bxjykt/20061016131623.shtml
1.我国保险业的现状创新及发展保险业的创新包括内部创新和外部创新,内部创新最重要的部分包括保险业市场营销管理创新及投资风险和盈利能力管理创新;外部创新包括保险业监管创新和政策创新。 保险市场的基本架构再保险人保险人公估人经纪人代理人投保人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寿险业务发展现状产险业务发展现状再保险业务发展现状保险中介业务发展现状中国保险业与...https://doc.mbalib.com/view/5d9d2975ebd4e4e86986e9bd541f7a3d.html
2.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精选6篇)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精选6篇) 未来随着移动展业的成熟,传统保险的产品销售、保费支付、移动营销、客户维护服务等都将围绕移动端展开,互联网保险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迎来全面爆发。对于中国保险行业来说,互联网保险在过去近20年里经历了兴起、发展以及不断成熟的过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8tlugad.html
3.我国碳保险发展的必要性和路径研究新闻频道(五)保险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发展碳保险也是保险业的新目标,碳保险体现保险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稳定社会的作用,将成为保险业新的增长点。 三、我国碳保险的现状及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碳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碳市场从地方试点起步,逐渐覆盖全国。自2011年我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逐步建立碳市场”...https://news.hexun.com/2022-11-07/207057169.html
4.农村商业保险现状及发展建议【摘要】目前,保险业在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开展,但农村商业保险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状态不容乐观。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农村商业保险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农村商业保险发展现状(一)农业保险业务萎缩,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有效需求上世纪9年代...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农村商业保险现状及发展建议的知识,跟着华律网小编...https://mip.66law.cn/laws/515126.aspx
5.我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我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南开大学 朱铭来 申宇鹏 一、商业护理保险政策沿革 2006年6月,原保监会审议通过《健康保险管理办法》,明确护理保险为商业保险公司可经营的健康保险产品。此后,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失能人员数量的增长,除了在社保层面建设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之外,国家也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商业...http://www.cisf.cn/fxjc/bxyztyj/3891.jsp
6.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旧中国行业改造和人保诞生 解放初期,人民政府接管各地的官僚资本保险公司,同时整顿改造私营保险公司,为新中国保险事业的诞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保险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一)改造旧中国保险业为建立起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保险业,1949年人民...https://m.360docs.net/doc/3d15d125f7ec4afe05a1df3e.html
7.重大发展范文11篇(全文)2013年11月,保监会发布了《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以下简称重疾表),其成功编制对于夯实行业发展基础,促进重疾产品创新具有深远影响。2013年重疾险保费收入572亿元,同比增长21.1%,占健康保险总保费的50.9%,我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重大疾病保险市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t4k2z6s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