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系列:平安人寿迎来井喷年代 写在前文:本文是对 中国平安 旗下平安人寿的研究文章。通过行业和公司分析,人身险行业空间还有10倍,近15年左右会快速增... 

注1:感谢大湾汇的「木浴」执笔第五章(竞争力分析)

投资公司:经营投资业务,增长依赖于投资收益增长,是利润中心

服务公司:经营存量客户,增长依赖于存量保单产生的价值而增长,是成本中心。

销售公司:经营新增客户,增长依赖于新增保单产生的价值而增长,是利润中心

销售公司专门负责营销新业务,年终销售公司将这一年营销的所有新业务保单转让给服务公司。销售公司和服务公司经营留存的资金移交给投资公司帮忙投资。

考虑到本文只提及平安人寿,平安集团在投资层面由平安资管统筹,故本文整理的内容仅涉及上述的销售和服务公司。

保险的市场潜力主要看保险深度和密度两个指标。

按201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GDP为90.03万亿,人口13.9008亿人。

按2018年银保监会公布的保险统计数据报告,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1755.69亿元。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6260.87亿元。

全保险深度=保费收入(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GDP=4.2%

产险深度=保费收入(产险公司)/GDP=1.3%

人身险深度=保费收入(人身险公司)/GDP=2.9%

全保险密度=保费收入(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人口=2734元;折合398美元

产险密度保=费收入(产险公司)/人口=846元;折合123美元

人身险密度=保费收入(人身险公司)/人口=1889元;折合275美元

人身险保费的26260.87亿元中,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0722.86亿元;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448.13亿元;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075.55亿元。

寿险深度=保费收入(人身险公司寿险业务)/GDP=2.3%

寿险密度=保费收入(人身险公司寿险业务)/人口=1491元;折合217美元

健康险深度=保费收入(人身险公司健康险业务)/GDP=0.6%

健康险密度=保费收入(人身险公司健康险业务)/人口=391元;折合57美元

意外险深度=保费收入(人身险公司意外险业务)/GDP=0.1%

意外险密度=保费收入(人身险公司意外险业务)/人口=12元;折合1.7美元

除了上述概念容易混淆外,我们还需明确中国大陆的保险深度(特别是寿险深度)距离世界平均水平已经不远,我们与平均水平的差距主要在密度指标。

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医疗政策不同,保险密度/深度中的健康险横向比较意义不大。意外险则因数据采集口径和难度较大,也不好比较。相对而言,以死亡为赌注代价的寿险受政策影响小,数据相对公开,因此本文将以此进行比较。

寿险密度的提升主要依赖于人均GDP的提升。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人均GDP的提升又主要依赖于全国总GDP的提升与人口的减少。

1929年,美国寿险密度为27.5美。至2014年,美国寿险密度达到1,567美元。2014年寿险密度是1929年水平的57.0倍。同期,美国人均GDP增长了62.7倍;GDP总规模增长了165.6倍。从寿险保费总规模看,1929-2014年,美国寿险保费总规模于85年间从33.5亿美元增长至4,998.9亿美元,增长了148.2倍。

在保险行业条件成熟的井喷期,寿险密度增长会高于GDP,美国的经验是每年高1-2个百分点。1945-1990年,美国寿险业务经历了45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寿险密度从36.9美元提升至822.4美元,提升了2128.7%;同期,美国人均GDP从1,631美元提升至23,901美元,提升了1365.4%。在45年间,美国寿险密度实现年复合增长率7.1%,高于美国同期人均GDP年复合增长率1.0个百分点。

日本寿险行业发展成熟,处于全球领先的位置。2016年日本寿险行业实现保费收入约3518.68亿美元,占全球寿险市场的13.53%;寿险密度为2803.40美元/人,寿险深度为7.15%。从保费收入角度来看,日本寿险已步入成熟发展期,保费收入呈低速增长态势,2001-2016年均增长率仅为-1.0%。

如果说美国1,567美元的保险密度是我们可期待的合理寿险密度,日本寿险密度2803.40美元则是我们可以「积极」盼望的天空极限。毕竟东亚人有着相同的文化,如患得患失和保守主义等,但日本文化中消极的成分则更过,毕竟这片贫瘠的土地向来多灾多难,失去的三十年仍如阴影笼罩在这片大地。

全球新兴市场的主要由新七国组成,包括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墨西哥、土耳其和印尼。新七国组成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引擎,虽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虽然上文我们已充分认识到我国离世界平均水平的密度还有15年的辉煌时光,但我们不应过度解读我国保险空间为得天独厚。实际上,我国未来15年的辉煌时光仅可解读为「保险密度的戴维斯单击」,俄罗斯、墨西哥、土耳其和印尼四个排在新七国末尾的市场则比我们更牛逼,更像是「保险深度和密度的双击」。

发展规律上,新七国表现出相同的轨迹。随着新兴市场的人口成长为中产阶层,其财富会逐渐积累,车辆和住宅将成为首要可保的资产(早期平安和国寿都是做车险起家)。在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市场(尤其是受城市化程度上升影响的市场),由于企业需要遵守强制性保险需求,商业保险的需求会增加。基于上述原因,在早期发展阶段,非寿险的保险深度通常相对较高,机动车险一般是最大险种。在中后期发展阶段,当消费者能够承担寿险成本,而财务规划、安全性和健康在其生活中变得日益重要,寿险需求随之增加。

按瑞士再保险预测,未来全新兴市场的寿险直接增长率为9%,我国未来2年的寿险直接增长率将为11%,冠绝全球。

台湾寿险业在20世纪80年代增速最快,同期不远处的香港和澳门也表现出相同的特点。主要因为这三处地方的当时周边相对贫瘠,保险业并不发达,大量离岸业务的持续涌入导致其首先深度居高不下。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作为非洲唯一发达国家的南非。台湾、香港和南非这几处地方的寿险深度并没有什么参考意义。

从历史来看,比如从1960-1990台湾人均GDP增长16倍。人口并没有爆发性增长,但在1960-1990年间寿险公司保费高速增长(复合增速高于25%)7000倍夸张至极。

从现实来看,以香港为例,其保险深度已高达17%,GDP增长仅2-3%,但其总保费增速过去十年仍有10%,主要源于离岸业务(占比30-40%)的增长。隔壁的澳门也表现出相同的特点。在汇率不受管制的2010年左右,澳门保费每年激增50%,投保人群主要来自附近的珠海和中山高净值人士。

按2018年原保险保费收入,平安人寿排名第二,落后于国寿股份。

按2018年报数据,除安邦系人身险公司、华汇人寿等险企暂未披露2018年年度业绩报告之外,已有84家人身险公司披露了2018年年报,这84家险企盈亏相抵,合计盈利1394亿元,同比增长约20%。2018年中国平安集团归属股东营运利润1126亿,其中平安人寿贡献703亿营运利润,占全行业的50%。(虽全行业的1394亿不是按营运利润计,但此比例不会误差很大)

平安财报对剩余边际的解释原话是“在保险合同初始确认日产生首日利得的,不确认该利得,而将首日利得作为剩余边际计入保险合同准备金。剩余边际的计算剔除了保险合同获取成本,该成本主要包括保险业务佣金及手续费支出。对于寿险合同,本集团以保额或保单数作为保险合同的摊销因子在整个保险期间摊销。”

按2018年报数据,平安人寿2/3的营运利润来自剩余边际的摊销。因此剩余边际这个粮仓的大小,对于人身险公司利润的持续性尤为重要。

按2018年报数据,平安人寿剩余边际余额为7800亿,预计2019年可以达到9000亿,无论余额和增速已远超其他保险公司,是平安人寿营运利润能持续不断提速的力量源泉。

人身险是个古老的行业,已存续有500年之久。从早期的合作社,到互助组织,再到近现代的人身险公司,至今再没有过大的形态变化。在保险行业受到严格监管、产品回归保障的大背景下,人身险公司的主要挑战有:

一、寿命延长带来的人身险价值主张变化。就寿险业而言,从1693年英国天文学家、数学家哈雷发明生命表,到1762年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科学经营的寿险组织——伦敦公平保险社创立,再到现在的300多年间,人寿保险更多的是提供人身事故之后的赔付,而缺乏对客户生活质量的关怀。基因编辑、靶向治疗、可穿戴设备等生命科学技术将刷新寿险的客户价值主张。

二、生物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死差管理变化。传统保险经营的基础是大数法则,只有抽样样本足够大,对人身险死亡风险的统计才比较可靠。但是在万物互联、数字化的大背景下,以大数法则抽样为原则的大众化公平定价,就可以变成全数据样本的个性化定价,细化体现每个用户的特殊需求和保险场景,实现“千人千面,千人千险”。以前一个人的人身风险怎么样,是用生命表来衡量的,现在有了生物科学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结合,死差可以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

三、信息技术带来的人身险体验变化。保险是低频交易,以前的人身险长期性保单往往是在到期了才会和客户打一次交道。但伴随信息技术的进步及人们意识的觉醒,人身险客户与公司接触的频率将越来越高,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三项挑战依倒序将决定人身险公司在行业的竞争格局。首先,传统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客户体验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将决定人身险公司的中短期的经营业绩;其次,生物科学及ABCD四项颠覆性技术的应用将决定中期战场的属于谁;最后,如何在百年人生背景下抓住人身险价值主张重塑的主旋律,将决定远期谁是胜者。

无论短期中期或是远期,巨大的投入都将决定规模效应和强者恒强是行业主旋律。大多数的人身险公司依旧停留思考信息技术带来人身险体验变化的阶段,平安人寿及整个平安集团已进入第二阶段,至于寿命极大拉长对人身险公司意味着什么,对客户又意味着什么,至今还没有人给出答案。

人身险公司的经营逻辑是金融业中相对最为复杂的。

长期寿险产品的缴费期限一般远低于保险期限,导致其财务报表保费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对未来各项支出的准备,因此需要计提准备金。由于准备金计算的复杂性,使得人身险公司的财务报表可读性相对较差,同时由于各家公司经营差异导致精算评估假设也存在一些差异,横向比较也存在一定难度。

在研究过程中,个人觉得万联证券的这张图对理解人身险公司很有帮助。

该图解释了内含价值、财务报表、偿付能力等不同的评估准则,另外还加入了一些我们认为能够有助于理解人身险公司经营逻辑的指标。核心逻辑如下:

3、现金流和偿付能力是人身险公司持续健康经营不可逾越的红线

人身险公司适用于内含价值估值。

新业务价值的逻辑往下拆,又可分为新业务价值率和保费收入。我们可以借助传统的量价来理解这两个概念,新业务价值率是价,保费收入是量。

新业务价值率,也就是价上,平安国内领先,与太保相近,按2018年报数据为43%,但与友邦差距不小。图中可以看出新华表现亮眼,在万峰在位期间大砍银保和趸交,让新业务价值率一举超过平安,但猛然提高价值率,价的提升并不能一定换来量的提升。

光说内含价值体系和新业务价值,不释放利润是耍流氓。

如前文所述,剩余边际是无法在产品销售出去时当期确认的利得。因此不同人身险公司或是同一家公司的不同的产品策略阶段,剩余边际的摊销方式会不同。总体而言,保障型产品集合的摊销是每年逐步升高,到一定短期后再降低(eg:7,8,9,10,8,6,4,3,2),分红型产品集合的摊销则是一开始就很高,逐年降低(eg:10,8,6,5,4,3,2),高价值业务的总体摊销量一定会大于低价值业务。

当然,剩余边际的摊销不仅来自于存量业务,也来自于上年新业务的摊销和当年新业务的摊销,这就是为何新业务价值如何次重要的原因。

内含价值体系,一般会计准则体系关系如下:

上市险企的重复能力充足率并没有太多值得研究的,因为走的都是正道,没有陷入15年的“资本驱动负债”泥潭。相较之下,4年前搏一把的前海人寿和生命人寿日子并不好过。

平安拥有国内规模第二且综合素质较佳的营销团队(仅次于友邦等少数公司,但规模远大于)。得益于扎实的基础管理,平安营销员在出勤率、出单率、人均新保、人均收入、产品结构占比、高绩效营销员占比等核心指标上,大幅领先主要竞争对手(以下数据均只包含营销员渠道):

公式一般为:出单营销员人数/总营销员人数,用来衡量每月实动的营销员,或者是有效的营销员。需要注意的是,此图中平安的出单营销员(也即分子)的定义为“当月长险新保≥3000元”的营销员,另两家则为“新保≥0”,在分子口径要求大幅领先同行的情况下,依然非常稳定,高位窄幅波动。

5.1.2、人均新保期交

以前可能更多的会分析“人均新保”这个指标,但近些年伴随各家公司均搭配销售万能账户产品,很多不产生佣金收入、公司也不太赚钱的“假保费”混入新保的比例越来越大,为了更加合理的体现营销员的销售能力,采用“人均新保期交保费”这一指标来对比。平安依然明显领先(国寿今年销售大量高定价利率储蓄型产品,一定程度上拉高了这一指标)。

5.1.4、高绩效营销员占比

平安内部对营销员的管理和推动均以“钻石人力”为核心,所谓“钻石人力”,其主要定义是“当月新保佣金≥3500元”(含车险、信用卡等交叉销售收入,另有差异化件数要求)。以平安和另一家业内以营销渠道为主的保险公司为例(某司口径为“当月新保佣金≥1000元”),平安占比稳定,波动较小,且明显领先。

在集团统一的框架下,平安人寿拥有高度市场化、大幅领先竞争对手的管理机制:

平安人寿在2016年推出“狂奔计划”,将全司分支机构划分为“一元”、“二元”两大区域,设“五大事业群”,内部赛马,以调动内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忧患意识。起因是当年开门红营销渠道新保被国寿反超,随后其迅速反应,调整组织架构,并于次年重回第一位置。现任CEO余宏就是凭借在“二元”事业群的出色表现晋升寿险掌舵人。

2019年,面临总人力下滑、业务负增长的局面,其于近期推出“领航计划”,再次调整组织架构,旨在强化整体战略布局和板块战略协同,形成“前线做业务、中台做资源规划、后台做支撑”的职能体系,共划分“渠道、产品、科技服务、投资、后援”五个中心,变革重点在于将“五大事业群”改为“渠道中心”,同时强化产品、科技的业务支持职能。

在主要人身险公司中,平安是唯一正式实施全员强制分布考核、末位淘汰制度的公司。

平安人寿组织架构完善,分工细致,仅产品支持中心即设有三个一级部门,分别负责产品市场研究(下设同业、客户、营销员三个维度的研究科室)、产品形态设计开发、精算等,由总精算师孙汉杰统一分管。而大多数公司,一般仅设一个部门或若干。

平安依靠自身大数据系统、AI技术成熟及先进的算法模型,刻画代理人特征,全流程在线收集增员信息,建模甄选优质留存人员。面试人分别需通过四轮考核:EPASS测试、AI面谈、工作体验及入职培训成为保险代理人,考核皆有人工智能与算法模型参与完成。考核过程中海量收集准增员信息,包括基本个人信息、从业意愿、客户资源、行为习惯、参训情况、客户服务表现及工作体验评价等全方位信息判断准增员人员是否满足留存人员特征,通过算法及建模对留存人员分类,根据情况预设留存人员最佳发展路径。

此外,平安通过多项指标得分快速识别代理人长短板,实行智能云端课程配送、分阶段学习,并在每阶段进行学习完成情况评估与能力水平情况再评估,追踪学习效果,快速提升代理人技能水平。此举在提高产能的同时,也遭到了一些代理人的抵制,集团强压之下多有吐槽。但总体着实提高了平安代理人的能力。

我们在购买产品时第一反应都是对比。因此,经常会有投资者困惑如果人身险公司陷入价格战是否会「严重」拉低公司的盈利能力。为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更好地理解人身险代理人,特别是平安重视的钻石人力这种高产代理人。

这类高产代理业更合适的称谓应该是保险顾问。保险顾问大多数不把自己定义为产品测评员或是产品对比员,只因买卖双方都清楚服务才是保险更加本质的东西,销售是次要的。

当然,有一些高产代理人拥有丰富知识,也是靠比价和卖弄专业水平获得客户信任,但这类代理人即使做到高产,也是因为他一直在成交新客户。新客户普遍有个特点——信任难以建立,成交金额相对小,持续性差。

销售是从相信-信任-信赖的三个过程,如果一直都停留在相信阶段,那么诚然,代理人经常有单签,但是单都不会太大。反观高产代理人,他们对客户的心智水平要求并不太高,挑选客户时更加期望服务对象想购买的是保障的规划而不是哪个产品。代理人行业有「沟通不过三」的潜在规则(房地产销售也有类似的),如果和一位客户聊天超过三次,对方仍在聊哪个产品的性价比而不是人生的保障规划,一般会鼓励代理人放弃。这某种程度是这个行业唯利是图的表现,但更多的是我们不应以自然科学和博弈学的角度来理解人身险产品(从博弈角度铁定输,而且很难理解),而应以社会学及人生保障规划来理解。

平安人寿的管理层主要由三个人构成,包括董事长丁当,CEO兼总经理余宏,常务副总经理赵福俊。此外还有7个副总经理。这里多提一嘴常务副总经理与副总经理的区别。虽然两个都是副总经理,但是常务副总经理在总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公司的日常工作,其他副总经理要对常务副总经理负责,常务副总经理有权对副总经理指导工作。

原名丁新民,1962年出生,57岁。1992年加入平安,2005年曾离开平安一年半,后被马明哲邀请回来,现已加入平安25年,履历如下:

丁当曾是中国1980年代朦胧诗盛行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原名丁新民,现年45岁。在进入平安之前,他还做过记者,在国家电子部下属的一雷达厂有过10年工作经历。1992年加入平安,其履历可谓显赫:先后担任宣传室主任、调研室主任和总办主任助理,1996年出任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并主持工作,1998年出任北京分公司总经理,2002年,平安成立北区事业部,丁当成为第一任总经理,此后又相继被任命为平安人寿总经理助理和副总经理。也正是在这一年,丁当率领的北京分公司包揽了系统内几乎所有的第一名。

2005年,时任平安人寿北区总经理的丁当递交辞呈,转战成立不到一年的合众人寿担任总裁一职。传闻合众以年薪200万外加北京一处高档住房揽得了这一不可多得的人才,而接近丁当的人士则曾向本报记者透露,“丁当很希望能有机会独立经营一家公司。”在合众人寿任职一年半后,丁当回归平安,担任平安人寿副总经理一职,此后担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2012年至今平安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18年底,卸任首席执行官,目前仅负责公司党建工作和品牌宣传。

1968年出生,51岁。1997年加入平安,现已加入平安22年,履历如下:

1997年12月加入平安历任平安人寿总部保费部收费企划室主任,平安人寿董事长办公室主任、副总经理,平安人寿重庆分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平安人寿总公司总经理助理、平安人寿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等职务,分管一元事业群、互联网事业部、科技支持中心、产品支持中心、综合金融产品部及综合金融市场部。2018年11月,平安人寿管理层进行调整,原公司总经理余宏兼任总经理和CEO,全面负责主持平安人寿日常工作

1966年出生,53岁,1992年加入平安,现已加入平安27年,履历如下: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学士毕业。1992年5月加入平安,先后曾担任平安人寿大连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平安人寿黑龙江分公司副总经理、平安人寿深圳分公司总经理、平安人寿总公司副总经理、平安人寿总公司总经理等职务。

2017年和2018年,有关上述三位平安人寿重要管理层,有2次变动:

2017年3月,原保监会核准余宏出任平安人寿总经理的任职资格,原总经理赵福俊将与其对调,降职为常务副总经理。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总经理人选更替实属正常现象,但在同一家公司内,正副职对调的情况却颇不寻常。

在担任常务副总经理期间,余宏主要负责个险中后台经营规划及业务推动,对综合金融业务的全面达成负责,对电销业务的全面达成负责。分管一元事业群、科技支持中心、综合金融产品部及综合金融市场部。

被降职的赵福俊,是真正的从业务一线成长起来的职业经理人,在大连、黑龙江以及深圳等地都曾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后出任平安人寿副总经理兼中西区事业部总经理。在担任总经理期间分管二元事业群、合规督察部及稽核监察部。

一元事业群和二原事业群是怎么回事呢?

一元事业群和二元事业群在组织架构中的位置如下:

个人认为这种揣测站不太住脚。我们知道,常务副总就是拿着“尚方宝剑”主持主面工作统揽全局,而公司的其它副总(李海峰,刘小军,邓明辉,李春,廖刚,胡景平,饶劲松)是分管一部分工作的,该位置在名义上与总经理差不多,对调并不意味着实权旁落。实际上截止2019年,赵福俊仍是负责二元事业群,余宏仍主抓一元事业群。

2018年11月29日,平安人寿管理层进行调整,平安人寿董事长丁当不再兼任CEO一职,接棒者为余宏。此事业内说法很多,但个人认为这属于合理正常调整。毕竟丁当年事已高,将指挥棒交给年轻的余宏更有利于持续的班子成员培养。退居二线则让这位老平安人更容易看清大局,能更好地提供意见。

平安人寿的股权没有太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按最近一次股权变更受让后,中国平安集团持有平安人寿总股本的99.5129%。除集团外,持有平安人寿的的还包括一些老股东:如招商局,远洋,员工持股平台新豪时,江南实业等各持有千分之几的股份。平安人寿由集团牢牢把控。

八、风险

大的层面,2018年人身险行业首年保费负增长,产品出现较大变化,理财型业务大幅度下滑,负增长48%,但健康险业务增长了23%。平安以寿险和健康险业务为主,未受此影响。按新华前董事长万峰所述,2019年人身险行业仍可能出现首年保费负增长的情况,行业短期颓势或会影响平安人寿的经营增速。

小的层面,2018年的个人新业务期交保费负增长,大概率是因为调整人身险产品结构,做高价值业务所致。2018年公司新业务价值增速在半年报转正,但2019年公司是否会持续期交保费负增长,从而导致新业务价值增速放缓,还应观察。(2019Q1新业务同比+6%,公司有意做弱开门红,全年增速应在此之上)。

总体而言,由于宽广的护城河及相对羸弱的同业,平安人寿并没有太大风险,主要风险还是在集团层面和行业短期变化。

THE END
1.我国保险市场的现状我国保险市场的现状可以说是蓬勃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收入的提高,人们对保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保险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之一。首先,我国保险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https://m.xyz.cn/toptag/woguobaoxianshichangdexianzhuang-68137.html
2.我国保险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广西河池地区保险市场的调查...我国保险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广西河池地区保险市场的调查报告郑垂耀万里涛一、河池地区保险业发展的外部环境1.自然地理状况。河池地区位于我国广西自治区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前区,与贵州省交界,为老少边山穷地区。全地区国土面积33508平方公里,列广西...[...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775c941ede4fe1a88f3fa0d.html?q=C/N
1.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和市场供需格局分析报告精读一、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保险行业呈现出稳健发展的态势,行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大,业务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主体的竞争力也逐步增强。同时,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居民风险意识的增强,保险需求持续增长,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保险市场规模方面,近年来,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持续增长,市场规模逐年扩大。https://m.vzkoo.com/read/20240430fa271be6913683cdb35502fc.html
2.深度洞察:中国保险市场现状趋势与未来发展全方位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加强保险业作为金融体系的必不可少组成部分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本文将基于提供的语料库全面分析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趋势以及未来发展。 一、中国保险市场现状 1.市场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保险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依照统计数据全球保险市场的总规模已经超过了...http://www.slrbs.com/jrzg/aizhishi/163773.html
3.保险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如何?买保险真的很重要吗?保险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如何?买保险真的很重要吗? 开篇闲话不多,咱们直接切入正题,保险行业,它的发展情况如何,未来又会怎样呢?接下来,让我们一一解读。 首先,我们谈谈保险行业的现况。近几年来,我国保险行业的总资产规模蓬勃发展,可从股市投资领域看出端倪,早已被市场戏剧化的称为"野蛮人"。以2023年为例,...https://m.shenlanbao.com/zhishi/6-632973
4.我国保险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我国保险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广州市保险市场的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 一、广州市保险业发展的环境概况 1.自然地理和人口环境。广州市是广东省的省会,它濒临南海,有优良的港湾,海上运输快捷方便;中部有京广和广九铁路;已修成广深、广佛、广从等高速公路;地铁也正处在建设中,一线工程即将全线开通;...http://cgrs.szlib.com/qw/Paper/62035
5.浅析保险市场现状6篇(全文)我国保险市场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保险市场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承保技术日益复杂,承保竞争日趋激烈,保险商品的营销不断区域化和国际化。从整个发展态势来看,我国保险市场正处于大变革的时期,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体,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外资保险公司争相入市,多家保险公司竟争发展的保险市场新格局已初步形成,保险已经成为人...https://www.99xueshu.com/w/file4sj0rs5m.html
6.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摘要:中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的现代保险业不过30余年的发展,保险市场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中国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产寿险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转向寿险为主的格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财产保险的市场潜力挖掘不够,寿险公司的利差损较严重。因此,正确...https://www.unjs.com/lunwen/f/20170716000008_1395285.html
7.我国保险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我国保险监管现状 目前我国没有成型的市场退出方面的法律法规,至今我国保险市场上没有一家保险公司因为经?I不善或违规经营等问题被强制退出保险市场。处罚力度方面我国保监局态度温和。在监管职能方面,中国保监会同时承担着引领行业发展和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的双重职责。保监会在履行监管职能的同时参股于多家国...https://m.lunwendata.com/show.php?id=136219
8.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精选十篇)因此,我国建立统一的社会护理保险制度的时机还远不成熟。而商业护理保险采用非强制的手段,可以根据居民的收入水平自发的调节需求,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配置养老护理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并优化护理服务的供给,实现保险,护理行业的良性循环。 二、我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现状分析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1y55z35.html
9.降保险市场保险百科我国法律对我国保险市场的组织形式有明确的规定。根据《保险法》,我国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为国有独资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该法150条规定,其他保险组织形式由有关法律法规另行规定。到2004年底,我国健康保险市场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国有独资保险公司、股份制保险公司、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和外资保险公司分公司等四种。必须强调的是...https://m.dby.cn/detail-102461.html
10.我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自2005年国泰人寿推出我国第一款商业护理保险产品以来,护理保险在我国健康保险市场中占比长期低于1%,与商业健康保险快速发展的趋势相比形成显著差异。2013年我国启动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商业护理保险以一种快速返还类理财型保险的方式投入市场,使商业护理保险经历了一段爆发式发展的时期,图4-2体现为2013年至2021...http://www.cisf.cn/fxjc/bxyztyj/3891.jsp
11.保险的调研报告15篇因此,从业人员现状是经验型多,知识型少;保守型多,开拓型少;单一型多,复合型少;粗放型多,效益型少。数据表明,我国保险市场人才供需比例约为1:4。人才的极度匮乏,个人简历特别是核保、核赔、精算等技术型人才和管理、营销、培训等复合型人才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保险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https://www.ruiwen.com/diaoyanbaogao/6690245.html
12.承德市公安局保险我国车险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我国车险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随着保险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车险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竞争逐步走向规范有序,财产保险业基本扭转了多年来持续亏损的局面,进入以管理升级为内涵的转型关键期。为进一步满足市场需要,合理维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合法权益,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被正式提上日程,并将引导车险市场向着依法...https://ga.chengde.gov.cn/art/2022/4/8/art_3029_846232.html
13.关于市场营销的论文一、我国人寿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一)人寿保险险种单一,远不能满足社会各方需求 人寿保险、个体营销人寿保险以及代理人寿保险是国内寿险最基本的三种表现形式。近几年来,国内个人营销寿险发展很快。中国人寿、平安保险、太保、新华人寿、泰康人寿保险业都推出了个人寿险营销业务。但是推销形式相对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个人养老...https://www.yjbys.com/file/guanyushichangyingxiaodelunwen.html
14.农村商业保险现状及发展建议【摘要】目前,保险业在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开展,但农村商业保险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状态不容乐观。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农村商业保险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农村商业保险发展现状(一)农业保险业务萎缩,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有效需求上世纪9年代...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农村商业保险现状及发展建议的知识,跟着华律网小编...https://mip.66law.cn/laws/515126.aspx